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6年 8 月第 1 卷第 5 期Vol.1, No.5, Aug. 201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163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钱 萍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00)【摘要】目的 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采取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对患者及患者的安全管理。结果 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护理纠纷明显减少,有效防范了血液透析治疗护理中的不安全事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 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能够使护理的风险意识增强,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6.05.163.02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nursing safety hazard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Qian Ping

(Taixing city,jiangsu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Taixing 2200,China)

血液透析室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特殊场所,专科性较强,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极为重要。我院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取得了较高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高,压力大,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容易产生严重的疲惫感,存在有护理安全隐患。

2.4 环境及设备因素血透室机器设备多,同时水路、电路较多,是水灾、火灾的易发部门,因此有别于一般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易存在安全隐患。

1 一般资料

目前我院有血透机48台,血滤机8台。血液透析人数约3100~3200例/月,血液透析滤过约430~450例。在编护士25名,年龄22~45岁,学历:大专19名,本科6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7名。专科工作年限:1年以下3名,1~3年6名,4~10年9名,11~20年6名,20年以上1名。

3 防范措施

3.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护士护理风险意识根据血透室的护理工作特点,完善血透室各项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定期组织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风险教育,让护士了解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尽可能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3.2 全面做好护理质控工作首先应建立护理质控小组,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组长,并根据每个护理人员的能力和优势,合理分配质控任务,各司其职,保障护理的质量[3]。在护理过程中组长及质控护士发现问题,随时记录于质控口袋本,相关责任人于48 h内进行改正并反馈,质控护士在48 h后追踪改正情况。护理质控会1次/周,对工作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深入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1次/月,自查自纠,以此来优化管理系统,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

3.3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血透室有别于其他的临床科室,专业性较强,因此应加强新近入科的护理人员的培训,采用导师制“一对一带教”的模式,及时指正操作中的不足,反复训练、考核,3~6个月后,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上岗。应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根据护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等进行合理安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培训,增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制定学习计划,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

3.4 加强规范标准化操作,保证安全和质量严格无菌操作,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下转第166页)

2 安全隐患因素

2.1 护理人员因素2.1.1 缺乏法律意识,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现在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低年资护士占全科总护士数的50%左右[1],临床经验不足使其应急能力差,对血液透析机器不熟悉,同时有些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警惕性不高,缺乏对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的判断能力,这些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2.1.2 护理人员操作欠规范,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实现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操作流程不按要求进行、操作技术不符合标准等情况较常见,也是导致差错发生的重要因素,从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加剧医患矛盾。

2.1.3 护理文书书写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严格按照相应格式进行书写,护理文书是医疗纠纷鉴定的重要证据,所以在对其进行书写时,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书写不认真或对护理文书不重视,都有可能引发护理差错。

2.2 患者因素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多数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较多且易发感染等不良情况,同时由于长期的血液透析,昂贵的医疗费用及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等,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不配合治疗[2]。

2.3 管理因素随着病员的不断增加,夜班次数的不断增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经常加班加点,而血透室护理工作节奏快,强度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166

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2016年 8 月第 1 卷第 5 期Vol.1, No.5, Aug. 2016

于中级工作人员,则应该注重管理教学等方面问题。不断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

2.2 提升血透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血透室存在一定的科室专业性,同时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较高;在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想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充实和更新,也需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而此时我们分析,提高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其个体化差异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即需要不断针对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不同,进行继续教育。

2.3 构建规范化的护理人员培训模式在血透室护理人员临床培训过程中,为确保护理人员培训更加规范化、全面化、系统化,医院的管理人员需充分结合医院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制定一个实际情况相符的培训制度,同时完善各项培训组织结构,并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教育培训,以使其达到考核标准。

经构建合适的护理人员运行模式,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护理培训教育中,通过将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的循环方法积极引入培训教育中,分步骤地开展对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加强对其的全面管理。

2.4 完善考核评价系统在血透室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患者进行沟通,并在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感受到专业性的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同时减少相应纠纷的发生;而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肯定是医护人员不断进行学习的有效动力,同时由于考核系统的督促,护理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不断增强,主观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此外,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成为常态化工作,培训的目的旨在建立学习型护理团队,应全面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专科发展需要。

本文编辑:孙春宇

(上接第163页)

进行严密检测,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等情况,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方法,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在透析强前,应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适当约束有风险的患者,常规拉床栏。

3.5 加强患者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护患纠纷多数是由于双方缺乏沟通产生误解造成的,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同情患者,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做好艾滋病、乙肝、梅毒以及丙肝等季斌的常规检测。

3.6 加强设备及环境管理水处理间机机器设专人管理,同时定期检修和保养设备。积极优化科室环境。配置家属休息区,设立探视制度,1 h/次,非探视时间,家属不得入内。病情危重者家属可佩带口罩在床旁陪护,进出血透室要穿鞋套,保证治疗环境的清洁,消除卫生死角。定期对透析室和治疗室的出口处、进口处以及室内

空气等重要位置进行细菌学监测,加强对感染的监督管理[4]。

综上所述,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能够使护理的风险意识增强,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玉英.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

杂志,2013,11:21.

[2] 李晓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0,7(17):75-77.

[3] 马鸿雁,刘 丽,张冬艳.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与成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5:274.

[4] 覃兰宁.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

与研究,2012,9(23):97-99.

本文编辑:吴宏艳

(上接第1页)

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要想控制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风险,需做到以下两点:①医护人员要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方法掌握,增强预防意识。在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时机、暴露源与暴露类型,并掌握预防暴露的方法,意识到暴露的危害。医院要定期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向其讲述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知识,使医务人员对暴露风险有进一步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2]。②实现锐器器械的规范化操作。医务人员在操作锐器器械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必须戴医用手套,必要情况下,要戴双层手套。研究表明[3],戴双层手套,可使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降低。在操作完成后,操作者要立即洗手,不可让手与器械直接接触,尤其是与患者接触过的针头在使用后,不要对着自己与他人[4]。护理人员要将穿刺、缝合等技术熟练掌握,降低失败率,与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血液等接触时,必须

佩戴防护面罩与手套。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暴露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时,要增强防范意识,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 张 俏,郭焕菊.长春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认知

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5,01:-66+69.

[2] 陈建伟,韩立海,孙吉花,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

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8:1909-1911.

[3] 袁晓丽,江智霞,权明桃,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影

响因素通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08:1392-1395.

[4] 罗 祎,江智霞,王汇平,等.基于行为安全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

暴露防护干预模式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5,31:38-3868.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