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正⾐冠。历过的耻辱让我们⾃省⾃强,更加清醒、更加警觉、更加坚韧。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战争详细资料,希望⼤家喜欢。
中国抗⽇战争资料:中国抗⽇战争
中国抗⽇战争,⽇本称其为⽇华战争,西⽅国家多数称其为第⼆次中⽇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次中⽇战争”),是指从1937年7⽉7⽇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本帝国⼊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陆,两国军队鏖战⼋年,⾄1945年9⽉2⽇,以中国的胜利⽽告终。
实际上,从1931年9⽉18⽇的九⼀⼋事变开始,中⽇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1937年扩⼤为全⾯侵华战争。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1941年12⽉9⽇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本宣战,如果以两国宣战⽇算起,中国抗⽇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战争扩⼤到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本,⽽中国战场也成为第⼆次世界⼤战太平洋战争的⼀个重要战场。最后,⽇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同盟国胜利⽽结束。1945年8⽉15⽇,⽇本天皇宣布⽆条件投降。1945年9⽉2⽇上午9时,在停泊于⽇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号”上,⽇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利亚、加拿⼤、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此,⽇本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告终。第⼆次世界⼤战也以全世界⼈民的伟⼤胜利⽽结束。
中国抗⽇战争资料:战争释名
习惯上,中国⼈所说的“抗⽇战争”⼀般指称“中国抗⽇战争”。但各地中国华⼈习惯上也将各⾃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战争视为⼀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战争”在中国⼤陆地区也被称作“⼋年抗战”(从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领导⼈蒋介⽯于7⽉31⽇发表《告全体将⼠书》宣告全⾯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般被称作“⼗四年抗战”(于1931年9⽉18⽇“九⼀⼋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本被称为“⽇中战争”。⽇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战争称为所谓的“⽀那事变”或所谓的“⽇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战争,则被⽇本视为“⼤东亚战争”(包括第⼆次世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部分。
中国抗⽇战争资料:战争的前奏从甲午战争到九⼀⼋事变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国与⽇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本利⽤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银⼦其中的80%利⽤来发展军事,从此⽇本开始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00年,因为庚⼦事变问题,⽇本作为⼋国联军的主⼒之⼀,占领天津、北京,并利⽤《⾟丑条约》在京、津⼀带驻屯重兵。1904年到1905年,⽇本在⽇俄战争中获胜,把俄国建⽴的旅顺⼝要塞攻占,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本的野⼼。1910年⽇韩并合,更使⽇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1914年,第⼀次世界⼤战爆发,⽇本对德国宣战,⼊侵胶州湾的德国势⼒,进⽽占据⼭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条》,彻底取代德国在⼭东的特权。1928年,⽇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国民⾰命军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六⼈。最后,在蒋介⽯表⾯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军退出济南。
1931年7⽉23⽇、九⼀⼋事变前⼣, 蒋介⽯发表《告全国同胞书》, 号召“攘外必先安内”,“故不先灭⾚匪,恢复民族之元⽓,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乃不能攘外”。
1931年9⽉18⽇,⽇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关参加中原⼤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营之国民⾰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称“九⼀⼋事变”的爆发。驻防沈阳的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张学良声称奉了蒋介⽯的“不抵抗”命令,严禁部下对⽇军作战(晚年虽承认是他⾃⼰的决定,但究其根本原因,仍是迫于蒋介⽯及其“中央军”的压⼒(请求来源,编者⾃创研究)),但团长王铁汉等仍率部进⾏了抵抗,还有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成为东北为数不多的给予⽇军打击的武装⼒量。 但他们皆战不胜⽇军,翌晨全城即告陷落,警察们在缴械之后⼤多被屠杀。东北主要军事负责⼈张学良引咎降职,后赴欧洲躲避舆论谴责。
⼤敌当前,蒋介⽯不思抵御外侮,却仍然⿎吹“攘外必先安内”,⼤打内战,压制国⼈的抗⽇热情,疯狂推⾏“不抵抗政策”。中共趁机加紧发展,在湘赣等地建⽴起多个“苏区”,并不断扩⼤. 1931年11⽉7⽇, 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国庆⽇在中央苏区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都设在江西瑞⾦)。此后,蒋介⽯不断发动对苏区的反⾰命“围剿”,妄图消灭红军,建⽴反动独裁政权。
事变两个⽉内,⽇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龙江遭到马占⼭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损失。九⼀⼋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发组织了⼤量东北抗⽇义勇军抵抗⽇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部分中国学者视九⼀⼋事变为抗⽇战争的开始。1932年2⽉,⽇本在东北建⽴满洲国,其傀儡政府名义上的领导⼈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政权其实是关东军拥有,他们以⽇満亲善⼤使作占领东北的借⼝,以继续进⾏侵略。
国民政府⾯临“北有⽇军、南有共军,交相呼应,同时进逼”的危局。各地军⼈亦各⾃为政,不听中央调遣,⼭东韩复榘与刘珍年、陕西杨虎城与马青苑、四川刘湘与刘⽂辉,各起冲突,蒋费尽⼼机,“居中调停”,实为借机扩⼤地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