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旅游日趋繁荣并 开发与合理利用。 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热点。陇南市历史悠久,文化灿 二、陇南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烂,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在全面分析陇南 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陇南文化旅游 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促进陇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 展的对策。 【关键词】陇南市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对策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被 公众广泛关注和认同,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社 会风尚。而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旅游逐渐成为 旅游业的热点并逐步发展为战略新兴产业。甘肃省陇南市 地处西部要冲,是丝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素有“陇上江 南”之美称,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建设华夏文明传 承创新区和甘肃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有效利 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陇南市 跨越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是指以了解、感知、获取、享受地域文化为目 的的旅游活动。文化旅游产业是在文化旅游高度发展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业态,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的融合,在形式上表现为提供文化旅游产品以及为其生 产、经营和销售提供物资设备和服务的综合性经济行业。 其是以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以吃、住、行、游、购、娱等相 关行业为支撑的生产系统。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的地 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是文化的 相互融洽的结果。文化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 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成为目前最 具潜力和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当前文化旅游 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在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文化旅游产业是建立在文 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之上的。文化旅游的过程就 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感知和体验的过程,所 以说,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而文化旅游 产业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果,是文化旅游资源的 升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注意对文化旅游资源有效 38 《当代经济}2015年第4期 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处,不仅山奇水秀,文化 灿烂,而且历史悠久。独特的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孕 育了陇南市丰富的 ̄'f-E旅游资源。陇南市文化旅游资源总 体上可以分为古文化遗迹、古战场遗迹、人文景观、红色文 化遗址和自然生态景观五类。 1、古文化遗迹 陇南市古文化遗迹主要有西和古仇池国遗址、秦西垂 陵园等。西和古仇池国遗址是东晋初年白马氐人杨氏建立 氐人地方割据政权的中心。仇池山出名于五千年前的上古 时代,《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吴之治,伏羲生 处”,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仇池山主峰伏羲崖。仇池国古 城遗址以孤高奇险闻名,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墨客学士 和观光旅游者,是陇上重要的游览胜地。目前古仇池国遗 址有伏羲仙崖、金龙滚珠、八仙上寿、石勺奇潭、麻岩古洞、 无根东水、洞庸神鱼、小有洞天等诸多著名景点。礼县是秦 人的发祥地、秦 ̄'f-E的渊源、秦人统一全国的摇篮。秦西垂 陵园与敦煌壁画齐名,是上世纪甘肃两大考古发现之一。 目前陵园中的西垂博物馆共收藏历代文物3000余件,包 括化石、石器、骨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 古钱币、砖刻、木雕、书画、史料等,共计l5种类型,是一处 研究仰韶、先秦、三国等文化的文物宝库。 2、古战场和军事遗迹 陇南处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 上可入陇西、天水,南下四川则达西南,东至陕西可驰骋中 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曾历经了无 数次战火的洗礼,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古战场遗迹遗址。三 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曾驻 军礼县祁山堡,想实现光复汉室的愿望,但终究壮志未酬, 病逝于五丈原,后代人为了纪念这位贤相在祁山堡修建了 武侯祠,“祁山堡武侯祠”的“观阵堡”、“诸葛井”、“司马彭 哭拜泉水求全军之地”、“空城计”、“长蛇阵遗址”、“姜维射 杀张部之地”等景点令人情不自禁地遥想当年烽火;三国 末期魏国名将邓艾伐蜀时,又从陇南进入四川,在宕昌县 |爨毪 产盥经 Il gl_ co T PO ARY ECON c s■■一 N 拦M R a I●■■■一 ———有他留下的邓桥遗址和文县的阴平古道;南宋时期与岳飞 齐名的吴一兄弟驻军徽县和成县,多次与金兵浴血奋战, 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外化,现有的“发掘”也仅停留在静 态的展示上;同时,受地缘关系以及交通条件限制,一些极 抵抗金兵,留下大量战争遗迹。这些遗迹遗址不仅是了解 和研究古代历史和战争文化的绝佳去处,也是著名的旅游 风景区。 3、人文景观 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也还没有开发利用。此外,在资 源开发过程中没有针对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 购、娱)进行配套开发,以致旅游者不能完整地了解陇南市 的文化特色,甚至使一些游客产生“陇南市可看的不很多” 的错觉。总体来说,目前陇南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未得到 陇南市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主要有西峡颂风景区、 杜公祠、朝阳洞、张果老登真洞、万象洞、郇家庄白塔、两当 充分开发,开发出的旅游资源未能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 香泉寺、福津广严院、盐官盐井祠、赵世延家庙碑等著名景 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不利于陇南市旅游事业的持续、快速、 区。其中成县的西峡景区的西峡古栈道,龙潭映月,摩崖石 刻《西狭颂》,《耿勋碑》等景点尤为著名。汉武都太守李翕 所作《西狭颂》刻在石崖上历经数千年风雨仍历历在目,十 分壮观,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是古代摩崖石碑中保存 最完整的珍品。杜公祠是纪念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 筑,为国内现存37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 4、红色文化资源 宕昌县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丰碑, 现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伟绩,继承革命遗志的神圣之地。 5、自然生态景观 陇南地貌俊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 覆盖率高,索有“陇上江南”之美称。目前有宕昌官鹅沟、康 县阳坝自然风景区、成县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 两当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 馆、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武都水濂洞、成县金莲洞风景 区、康县托河溶洞风景区、文县素岭、成县甸山风景区、成 县香水洞风景区、灵官峡森林公园、黑河森林公园等,其中 如阳坝、官鹅沟、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区景致可和 九寨媲美。 陇南市文化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品味极高、个性独特。 目前全市旅游景点面积达到2440平方公里,共有著名景 点748个,其中重点人文景点291个,国家级重要大型旅 游景区l7个。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陇南市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陇南市也因此获得了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 荣誉称号。 三、陇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 尽管陇南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文化旅游产 业仍旧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存在诸多的发展困境,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文化开发范围不广,资源利用程度不足 陇南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优 势。陇南市虽然强调要打好“文化牌”,但没有深层次发掘 健康发展。 2、主体产品显得老化,品种单一 陇南市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形成产品的不多, 市场产品单一。进入市场的产品也因为没有做全面的市场 需求分析和市场细分,以致旅游产品和线路设计上仍是 “产品导向型”,而不是“市场导向型”。由于缺乏对本地文 化和客源地文化特点和旅游需求的深入研究,陇南市旅游 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开发建设层次不深,力度不够,对旅 游者的吸引力不大。表现在主体产品仍是风景观光型的一 日游或二日游,文化旅游还未形成经常性的旅游项目,主 要旅游景点游览内容少,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留 不住客人,重游率低。并且观光型旅游产品对自然气候的 依赖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市场经济风浪的抗击能 力弱。 3、游客数量少且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由于陇南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 复,文化和科学内涵发掘不够,缺少高品位的旅游拳头产 品,加上宣传营销不力、交通条件限制等因素,使得陇南对 外部游客吸引力不足,到陇南旅游的游客多以本省本地游 客为主,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如:康县阳坝风景区风 景堪比九寨,但是,每年到此的游客不及九寨沟的二十分 之一;和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到陇南的游客也远不及敦煌、 嘉峪关、甘南、平凉等市州。同时由于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 品不多,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及配套施老化陈旧,现 代化的娱乐设施欠缺,以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多为l一2 日),游客消费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陇南旅游业综合经济 效益的提高。 4、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用得不到 有效发挥 2013年陇南市旅游产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个部 门的产值比为:1.9:2.3:6.8:0.54:2.1:1.1。由此可以 看出,陇南市交通、住宿、餐饮基本消费部门所占比重大, 而景区游览、娱乐、购物等部门收入比重小,反映出陇南市 《当代经济))2o15年第4期39 ■ l_ l l产盥经 夏 旅游产业结构上的重大缺陷,即旅游者真正用于旅游的支 出很少,旅游业对地方贡献率低。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各 景区相互割裂,恶性竞争,千城一面的建筑风貌以及急功 质和能力,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4、打造名优旅游品牌,强化推荐营销 旅游业的竞争,实质上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陇南发 努力打造出在 近利的过度开发对地域文化资源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地域 展文化旅游产业,应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本土文化失去生长的土壤,造成传统文化脉络的断裂与丧 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均较高的文化旅游品牌。一方面, 准确定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 失,出现旅游业偏离地方文化特色的现象,最终导致整体 通过深度发掘文化内涵,科学定位旅游形象,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竞 效用得不到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 优势,制约。 争力。另一方面,要完善陇南文化旅游业营销渠道,加强对 四、推动陇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陇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 瓶颈。首先,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线路是旅游业发 展的“血脉”,没有交通的支持,旅游产业便得不到发展。因 此,要加大陇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力度,加快铁路建设步 伐,必要时要规划建设机场,将陇南和成都、西安、兰州等 大城市有效联通。其次,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业从其 性质上来讲从属于服务业,也就是说只有完善的配套服务 设施,才能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合理规划,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陇南旅游景点多,星罗棋布。要促进陇南旅游产业快 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突出 各景点优势与特色基础上形成整体,达到有效整合旅游资 源的目的。一是要在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盘点的基础上, 根据各景点的特色和优势,建成不同的优势旅游景区,增 强对旅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要根据各景区特色优 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避免景区间的雷同和重复;三是要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要通过科学设计和规划,将各精品旅 游景点连成最经济和最理想的旅游线路,以便于旅游活动 的开展,促进旅游业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四是要对各景 点内部布局进行优化,推动旅游业内各相关产业得到协调 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融合。 3、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 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服务水平不高是制约陇南市文化 旅游产业发展的软肋。在加强陇南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 还应加强陇南旅游业软环境建设,以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 力。一是政府应建立完善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监管制度,提 高旅游管理水平,规范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行为,确 保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二是要通过监管促进文化旅游资源 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防止短期行为的产生,推动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建成更多大型旅游龙头企业,通过 企业的发展实现旅游行业规范化运行,带动整个产业快速 发展。四是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整体素 4D 《"3-代经济)2015年第4期 陇南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借助“中国最佳生态旅 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两张名片,积极通过 各种媒介对外进行营销宣传,进一步提高陇南旅游在国内 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游客。 5、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设 条件 区域旅游合作是当前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但可 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扩大旅游市场范围,还可以完善旅 游行业管理,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一方面,陇南市 应与省内相关市区如天水、平凉、甘南等地区开展区域合 作,形成联动关系,在资源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形成互 补,形成省内旅游大产业体系,带动本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四川、陕西等省进行合作,在交通建 设、景区建设、旅游监管、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共 享和支持机制。这些省份是旅游大省,并且在地缘上与陇 南十分靠近,其旅游的辐射能力对促进陇南旅游产业的发 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注:本文为2013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 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编号:13YD088);2013年 甘肃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以地理标志促进陇药产业集群发 展政策研究(2013A一083);甘肃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度科研项目:“陇东南养生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研 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广海、孙春兰: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 关联分析卟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5). [21颜军、李荃辉:论文化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 g ̄-U].改革与战略,2009(9). [3】佚名:陇南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 ̄[EB/OL]冲国陇南 网.2013-09-06. I4J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 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