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 文本类型 叙事文 (小说、散文) 题目类型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题:有读者认为,第七自然段划横线处的话中的“衬衫”并不单纯指“穿在身上的衣服”,它还有别的含义。你觉得它可能还指什么?(“衬衫”有特殊含义,不仅仅指物质还是指精神上的东西) 答题方法 1.文中圈词2.解释词原意3.文中意思指4.词意带进句子中解释 2、 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问法:文中用了“XX”这个词语1、 回到文中句子,联系上下文 2、 如果词语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要指出 3、 表达作用:①精确性,指把意思说的更精确、严密 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形象性,词语使得句子(具体内容)更形象、生动传神 这个词语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③情感,表达了作者某种情感,尤其是有比喻义(《鹿树》里的“红把这个词语换成另外一个可以花”比作“火焰”)和双关义的词语(如《夜莺的歌声》里的“蘑菇”)。 吗?为什么? ④ 结构上: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过渡、前后照应等 作用。 3、“这”“此”他”指的是什么? 例题:《让我为你擦车》文中第13自然段中“这种细心而特殊的安排”指的是什么? 《白兔和他的敌人》“这就是个危险的开端”指的是什么? 1.文中找到“这”“此”他”所在的关键句 2.联系上下文判断。一般情况是联系上文,往前找。 4、人物评价类题目 问法:文中xx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例题:《白兔和他的敌人》你从故事中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兔?举出它所做的两件事啦说明。 1.人物形象,答题至少答2点,有明显缺点的要提出,没有明显缺点则写出两个不同方面的优点 2.结合文本,做了什么事(解释原因)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问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题:《让我为你擦车吧》“这不是沉默的遗弃,而是一种尊重。”你赞同吗?为什么? 1. 解释关键词 2. 解释句意,解释句子蕴含的道理 3. 联系全文内容,写出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4.*联系生活实际(题目有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再写) 6.赏析文中句子表达效果 问法:你觉得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题: 《满足的人的衬衫》这则童话第一自然段还有以下这种译文,相比较之下,你觉得哪一种更吸引你?结合童话的特点说明理由。 文章开头就说“狐狸未能捉到白兔,他永远也不会捉到白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从描写手法入手: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心情、渲染氛围、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侧面描写(衬托出……)、动作神态描写等 2、修辞手法: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 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夸张: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强调了……,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3.从结构的作用上说(详见下一点) 一、 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句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 总领全文或全段,点明中心/开篇点题 2. 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3.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总结句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 总结全文或全段,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段后) 2. 首尾呼应 3. 点题作用 4. 引发读者思考/留下悬念 过渡句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引出下文的……。 环境描写作用:衬托、烘托人物___的心情或者人物____的精神、推动情节发展。 开头引用诗句、典故、故事的作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引出下文。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起伏。 侧面描写作用:生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二、 结合内容说明 三、 结合修辞手法 1.叙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议论(赞美、批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抒情(我觉得……) 7、 分析语句在文中作用 问法: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文章开头引用了诗句、典故、故事的作用? ③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文章开头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作答。 ⑤文章结尾句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8、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9.心情变化类 1、 圈定要提取信息的段落 2、 文中找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词(提示语里、动作神态里、心理描写) 10.“表达情意”的意思 例题:这句话在表达情意上有什么作用? 11.概括段意内容 指的是这句话对表达了文中人物/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读懂自然段的内容,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具体表达: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兴趣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5)此点仅对小标题:使文章层次分明,概括段落大意,读者更理解 12.标题/小标题的作用 说明文 一、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好处)是什么? 1.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_________地(好处)写出了________(说明对象)的__________特点。 说明方法作用: 打比方 把__比作__,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列数字 列了__、__、等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举例子 举了__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的特点,浅显易懂 作比较 把_和_进行对比,鲜明突出了……特点,使说明具体清晰 分类别: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引资料: 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非连续性二、词语赏析: 问法:①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加点词的意思是……删去了变成……不符合说明文准确性)②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 ③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不能、不好。2.解释这个词的意思。3.(在文中指)这句话的意思。 4.去掉(换掉)后这句话的意思(去掉后与原意不符) 5.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 1.文中(哪里)说到…… 2.题目中说…… 3.所以这句话是对(错)的。 文本 总之阅读理解方法: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得出结论 答题方法:切记审题一定要细致! 划线题不遗漏 选择题不漏选 简答题紧扣文章内容作答 对应题型:

一、 叙事文(小说、散文)

(一)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人甚至为赐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积劳成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二、说明文

(一)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3.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体会用词准确性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中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A.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 B.灰尘有的具有吸湿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