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而乐知天命,六十岁能从言语辨明真假是非,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论语·季氏將伐顓臾》
译文:无论是诸侯或大夫,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睦,便不会担心人少;境内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不违背农时规律,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密网入池塘里捕鱼,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按照一定的时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礼记·学记》雖有佳餚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左传·昭公》晏嬰論和
译文:先王调匀五味、谐和五声,是用来平静他的内心,完成政事的。声音也像味道一样,是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互相组成的。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刚柔,快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君子听了,内心平静。心平,德行协和。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左傳·襄公·宋人献玉》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
译文: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複爲奇,善複爲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译文:政治混沌,人民淳朴忠诚;政治清晰细密,人民狡黠、抱怨。福分是祸患产生的原因,祸患是福分产生的根源;谁能知道终极的标准呢?难道没有正的标准,正又会转变为邪的,善又会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伤害别人,有棱角而不刺伤人,直率而不放纵,光亮而不炫耀。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全旅爲上,破旅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全伍爲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上兵伐谋
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 《戰國策·趙策》觸龍說趙太后
译文:“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