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来源:尚车旅游网
・韵蝇 ・ ”“ m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乌鲁木齐新潮学校 毕京义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数学教学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 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浅谈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策略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 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新生事物是 无可厚非的,但如何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并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 学模式整合起来,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在本文中,笔者将结 合一节具体的初中数学课浅谈一下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 认识。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 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 思路,但也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的现象。主要有: 1 o1许多数学多媒体课件呆板或“花哨”较多,但不实用 有些数学课件只有简单的文本,只是“书本搬家”、“板书 搬家”、“作业本搬家”,连图片都没体现,这就失去了多媒体的意 义,那倒不如不用多媒体好。如能增加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 就能更加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使数学课更直观化、图像化,才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较好的效果,也才能真正体 现多媒体的作用。而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花哨”,希望多媒体课 件好看一点、“档次”高一点,片面追求“技术含量”,教学效 果却大打折扣。例如,有些课件界面的背景做得色彩鲜艳,有的 还有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小动物,甚至还有运动的动物或物体,这 必定会引起学生的过度注意,分散学生对正在学习内容的注意 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1.2把数学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 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 所有内容统统纳人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教师 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数学课变成多媒体课 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放映员。 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 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 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 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 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甚至会成为他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 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成了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 造力的“现代杀手”。 1-3片面追求“整合”的固定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一点就是个性化,个性化不仅体现在学 生的学习上面(兴 2.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函数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2.1演示问题 在函数图像的教学中,涉及应用题比较多,题目的文字叙 述比较多,教师板书费时较多;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 方便的展示所提出的问题,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用 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只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而不展示问题的答案,问题的答案则在 师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试情况由教师或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2.2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动手作图相结合 在画图探索环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方式是先让学生在 练习纸上用“描点法”画出几个具体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 像,然后用投影仪展示他们画出的图像,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分组用几何画板作出函数的图像并进行展示。 2_3师生课下网上讨论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样化 的学习形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绝不是紧紧局限在课堂 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而应延伸至学生课外生活的每个角落。 基于这种考虑,笔者经常在教学过程的最后安排拓展探索环节。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通过用几 何画板作函数图像并通过班级论坛、班级QQ群进行充分的讨论 交流,第二天上课时再反馈各自学习的成果。 3.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 发展。因此,在推广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 旧的教学观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言之,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以“一切学生发 展为本”的原则,数学教师应自已驾驭信息技术手段,将自己先进 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信息技术手段之中,从而 极大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手段才有可 能不会成为摆设,不会沦为实行“旧”教育的新式武器。 3.2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便利 余蕾老师在参加了“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课” 后的一篇反思中感慨:“‘整合’所关注的不是制作课件使用的 电脑软件技术有多高超,课件有多精美,而是你所使用的技术 是否为教学带来了方便——技术的运用不在于它的完美,而在 于使用的流畅和得心应手。”[3 因此,我们在选用课件、制作课 趣、情感、方法、能力和模式等),同样要体现在教师上面, 包括每个教师教育活动 的方法、风格以至模式…。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 技术的使用主要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屏幕为主。多媒体演示 的内容只是简单替代了教师的板书;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过 程中,过多依赖信息技术的展示功能,结果是教师不停地点击鼠 标,学生目光紧紧地盯着屏幕上的画面,反倒使学生的思维受 限,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课堂成了“播放室”,影响了教学 目标的实现。 件时一定要切实了解该课件是否符合学生,是否能提高教学质 量.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如果使用该课件后教学质量没有明 显的提高,那么多媒体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浪费大量的人 力、财力,得不偿失。 3_3教师设计的课件要重视过程、培养能力. 部分课件均以文字、图形、音像组成,设计了“复习引入”、 “授课内容”、“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环节,授课教 (下转第137页) 1 34 ・教师探讨・ 不够,导致考试功能单一化为评价功能。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就 是为了过关。这种评价的结果,没有起到真正衡量学生水平, 激励学生信心的作用,反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 虽然可以考过三级,但是他们实际的英语水平却并未达到要求, 就听力而言很多人得分较低,根本无法听懂相应难度的内容, 无法进行日常的交流,造成‘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因此, 要重新确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试服务,而是为了培养 各种能力。 4.3调整考试结构,加大听力测试权重 为了能够有效、准确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TOEFL、GRE、 “课堂上老师讲授词汇和语法的时间比听力的时间多”一 项中平均数可以得出语法和词汇学习已经成为英语课堂最重要 的一部分,讲解语法和词汇的时间偏多,其原因是由于英语课 时安排有限,就研究对象来说,大一时每周3节课时,大二时 每周2节课时。时间有限,部分教师反映只能完成基本的教学 内容,更本没有时间做细致讲解和拓展训练。因此,不多考虑 在听力项上花费时间,余下的时间会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因此词汇积累和语法讲解就成了在学习中基础的一部分。笔者 在课堂观察时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在教学时教师多以讲解语法、 和篇章为主,这样的教学倾向和学习内容是否科学呢?值得讨 论。 “提高听力的有效方式是做大量的模拟试题”项与亓鲁霞 (2004)曾指出, ‘重知识,轻运用,大搞题海战术,’的观点相 符。凡是考试,都擅长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做练习、模拟训练, 可以使学生不断强化语言知识,在做题时自然形成答题模式。 与之后的访谈结果一致。听力也是通过‘题海战术’提高的, 对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也造成了负面反拨作用。 四、从反拨效应分析调查结果 4.1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教学观念 虽然听力对于整体英语水平具有积极地影响,但是由于课 程安排、个人听力能力水平的差异,使得听力在在英语学习和 教学中关注度不够,易被忽视。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认识到英语 听力的重要性,对于学习英语听力的目的非常明确,然而在实 际的学习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教学 观念,明明知道要做,可是偏偏做不到,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 始终没有明显提高, 4.2以考促学,以考促用 考试的功能就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 测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由于对考试的认识不足和研究 (上接第134页) CET一4、CET一6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特别是对听力题型的重视程 度明显提高。SCET一3考试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完善考试 结构,鼓励启发学生注意平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锻炼听说 读写的能力,不以“考试指挥棒”为衡量学习能力的标准,真 正做到能力体现。 【参考文献l 【llAlderson,J.C.,&wall,D.1993.Does Washback Exist?Ⅱ】. Apphed L linguistics,14(2):1 15—129. 【1]李筱菊,1997.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 出版社. [3】亓鲁霞,2004.意愿与现实: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 试的反拔作用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刘志文马云桂,2008.高职教育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Ⅱ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51陈莹,2009.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对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反 拔作用m.语文学刊. 【9】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2002.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 大纲.[z]. 师只需按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展示并讲解即可。例如,高中数学 的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初中数学的整式、分式、解方程 或方程组等,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 生来说,只见步骤(同书本类似),不见过程,学生看到的是计 算机展示,没有看到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这样的课件重在展 示现象,忽视了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一个好的课件应既要展示现象,又要揭示学生思考的过 程。不能把信息技术仅看做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 要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 取知识、发展智能。 3.4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学更多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 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实际观察,直观感知,基本运 算,逻辑推理等,因此,应当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纸笔 运算,逻辑推理,动手操作,制表作图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整 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 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生作三角形的中线和 角平分线时,整个作图过程用课件展示,与教师在黑板上直接 示范相比,既没有节省时间,也没显出其他的优势,相反,课 前制作课件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课堂演示课件削弱了学生 对三角形中线和角平分线作法的注意力,其效果远不及老师直 接在黑板上作图讲解来得好、来得真实。 实践证明,只有将信息技术的使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 互补,才能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高科技”, 误认为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 3.5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样化 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学习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提供了可能,也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数学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 体设备、各种网络资源、各种数学作图软件以及班级论坛、QQ 群等多种信息技术形式,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张开广泛 的讨论交流,以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 种新探索,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 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 技术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 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 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 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 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陈建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 应对措施[11.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3期。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f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3】余蕾、文飞翔,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初探Ⅱ】。信息技 术教育,2007/01 [41许建航,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例说Ⅱ1.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