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对策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小芳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 要:当今,气候变化问题是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低碳经济是针对改善气候变化问题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也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内容;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国际节能减排的要求,又可以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拔得头筹。本文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局面,提出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 产业结构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当前,低碳经济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少的经济发展方式;二,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城市、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三,低碳经济是一种主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二.当前发展中国低碳经济面临的局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每次在全球气候会议上都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和施压的对象。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想法设法要把中国强行拉入强制减排的行列,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前所未有,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这些困难主要是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造成的。主要有以下特征: 1.人口基数大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而且还远未达到人口高峰,人口越多,消费也就越多,从而导致的碳排放量也就越多。[1]尽管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少出生了4亿人口,中国人口管理政策为全球碳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通过人口因素来减低碳排放量非常困难。

2.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

中国能源储量结构为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型的能源结构。在刚性的能源需求、本国的能源储量特征下,以煤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更容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上长期以来,粗放型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中国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全国地表水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全国519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只有21个(占4.0%);全国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的排放总量还比较大,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0%左右 [2],中国的环境现状已不容再污染下去,低碳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4.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第二产业还将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工业。而且,我国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也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比较偏低。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调整我国不甚合理的产业结构。

三.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从国家层面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

中国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理应在气候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上有所作为,应从国家层面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明确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部署低碳经济等新型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完善我国低碳产业发展机制

在低碳产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建立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在行政审批上严格把关环境污染大,能耗高的重化工企业,而对已经投入生产经营的要加强监管力度,不能让其钻政策法律的空子而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低碳产业的发展机制。因为低碳产业是新型产业,发展的起步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国家应该在政策、研发资金、税收、法律等方面给予支持保护。 3.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尽早制定和修改能源生产和转换过程的相关法律,以便为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形成鼓励政策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健全节能法规和标准,配套实施各种行政法规和条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节能降耗空间,应尽快修订完善《节约能源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以确保低碳经济发展

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时,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便是首要问题。首先,加快低碳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因为人才是技术发展的保证,如果没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吸收和创新就无从谈起。其次,加大对低碳产业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因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保证,而不是简单的设备转移。第三,要加强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因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有着大量投资回报的广阔市场前景。

5.建立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机制

把全球气候变暖作为科普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企业、机关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培训,在公共场所加强宣传和示范引导,提高公众对气候问题的科学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和我国的应对举措,树立积极健康的国际形象。各级政府应把提高公众意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决策者的气候变化意识,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全球气候变化意识的干部队伍;利用社会力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左右[EB/OL]http://news.qq.com/a/20070111/002120.htm

[2]瞭望新闻周刊.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http://www.dahe.cn/xwzx/cj/t20070319_886629.htm.2007-3-19.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3) 作者简介:李小芳,女,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兰州商学院研究生;柯玉华,男,兰州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务方向,兰州商学院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