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乡县乡镇医院临床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探索发现乡镇医院在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医院急诊医学的发展。 方法 收集全县各乡镇医院急救病人的相关资料,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乡镇医院急救在模式、管理、培训、设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 结论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救援体系,规范急救人员的岗前培训,建立现代化的通讯、急救设备是提高急救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乡镇医院;急救;问题;对策
由于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急救医疗持续增长的需求,大多数城市院前急救发展较为迅速,建立了较完善的急救网络,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急救模式。但乡镇医院急救起步较晚,处于发展、竞争无组织、无秩序状态,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乡镇医院直接担负乡镇管辖范围的老百姓的急诊救治任务,一个快捷、有效的急救体系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现在乡镇医院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救援体系。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预先抢救思维,应急能力低下。
东乡县共有18个乡镇卫生院,而每个卫生院的急救都依托县二甲医院的120急救中心,加上各乡镇医院有救护车的极少,并不能满足急救的需要,县120急救中心是当地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急救站,但是由于它缺乏一个专设的组织管理机构,所有参与急救的急救站都是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尚未能形成急救网络[1]。有研究认为,每10万人口需配置1.5
1
-
辆急救车,单个站点服务半径应为5~8Km[2]。但是东乡县乡镇医院根本就达不到这要求。同时县120也缺乏统一调度。正因为医疗条件限制,有些急救病人不得不舍近求远,导致急救半径过大,错失抢救最佳时机。我们从各乡镇医院抢救病人的步骤中可以了解到,到乡镇医院急救的病人大多数只是得到初步的抢救,在抢救中联系县120,也是为了抢救争取一点点时间,后续的就只能在县级医院里进行,而在老百姓心中,乡镇医院就只有这设备及水平,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有些乡镇医院就连最基本的抢救设备都是摆设,也不愿意去承担那些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干脆把病人推向县二甲医院。
1.2 技术装备落后,综合急救水平低下。
1.2.1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较大,乡镇医院也比较重视对院前急救的参与,但急救装备仍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人对县120急救站和有救护车的乡镇医院的观察中发现无一辆监护型的急救车,甚至缺乏起码的急救用药或骨折固定夹板等。当能,这对未统一规定院前急救必备药品和用物,而管理人员又不重视或缺乏起码的常识有一定的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条件的薄弱导致无力配置齐全。
1.2.2 急救人力资源匮乏,急救人员水平亟待提高。目前,乡镇医院的工作环境较差,收入低,留不住人才。就目前状况看,大部分医务工作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抢救操作不熟练。急救中心几乎没有专业的急救医生和护士,大多数由值班人员担任,调度几乎均未接受过专门培训。对全县的急救中抽查操作及提问的情况看,大部分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抢救操作不熟练。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我县各乡镇医院里,有技术资格的人员并不多,大多数只有初级职称,而有些乡镇医院含初级职称的人员更少,这种现象根本就满足不了临床急救的需要,也没有能力去实现急救的标准。加上平时各乡镇医院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医务人员在临床急救中的水平得不到提高,这样病人就无法得到更好的急救,错过了急救时机。
2
-
1.2.3 缺乏对急救的足够认识,无严格的准入制度,缺乏质量控制标准和行为规范。
调查中发现,乡镇医院有救护车的医院不多,大多数医院只能待在医院等病人,错过抢救的第一时间,由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乡镇医院的急救工作更是一个全新领域,无论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医疗机构、患方对乡镇医院急救均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对医院的装备、人员等均无严格的准入制度,缺乏质量控制标准和行为规范,急救能力有限。
1.3 部分农村基建条件差,导致病人急救被影响!
现在农村一些地域的生活条件会影响急救,比如有些村连公路都不通,哪怕有救护车也无法进入。现如今,国家加大就对农村的经济建设的投入,但还有相当多的地域,连最基本的公路都还没有修通,有的甚至还处于上世纪的道路水平,连车都无法进入。当这里的病人需要抢救时,只能依靠他们的人力,把病人用最原始的方法抬到就近的医疗场所进行急救,病人抢救的最佳时机,也随着道路的不方便而错过,使得抢救成功率大幅度下降,而我们医务人员也只能看到不想看到的事实。这也阻碍了乡镇医院急救事业的发展。
1.4 部分人因对本乡镇的医疗信心不足,导致病人急救第一时间受到影响。
现今的乡镇卫生院整体业务水平,受以前余留下来的影响,在老百姓心中,永远没有一个可信任的医疗水准。就目前状况的调查,有相当多的老百姓对乡镇医院的医疗技术是不满意的,认为乡镇医院没有能力承担急救任务,加上医疗设备的不齐全,这就使得老百姓需求的急救半径增大,导致抢救的时机错失,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这也导致乡镇医院的急救水平得不到提高。
3
-
2 对策
2.1 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
“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是急救的目标,也是衡量此项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和方法[3]。
本人认为乡镇医院适宜以行政指挥模式为主体,依托县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二甲医院为业务指导,必要时进行增援,将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急救站,建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就近就急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急救中心,急救站二级管理运行体制。有效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现实操作中,急救中心调度员在通知就近急救站急救时,视情况通知业务指导医院增援,使危重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有效救治,保证能就近、就急地实施急救。
2.2 加大对乡镇医院急救站的投入力度。
应该解决经费不足、急救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加强乡镇医院急救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完善急救装,加强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培训规范与计划,使培训上台阶,不但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还应该开展针对调度员等有关人员的基本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急救人员待遇,使一批优秀人员能安心从事乡镇医院的急救工作。统一认识,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急救中心和乡镇医院的行为规范、工作标准和评审条件,对照标准,对不合格的加以整治,提高急救能力。
2.3 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县、乡镇政府支持,进而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共同为乡镇急救医疗事业发展出钱出力。
4
-
2.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的自救意识,可以减轻乡镇医疗的负担。
3 小结
全县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关注和逐步解决乡镇医院在临床急救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镇医院急救事业是有序发展,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保障广大农村居民是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陈贵声,黄力。广州院前急救医疗网络的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7(4);377~
378
2;李令年,裴雅春。中国院前急救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6);642~842
3;赵永春,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J}。中国医院,2003,7(11);11~13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