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段(5—10自然段):具体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①(5一7节)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②(8—9节)升国旗的过程。③(10节)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第三段(1l—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①阅兵式开始的情况。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③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3.归纳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赞颂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反映了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和欢庆新中国诞生,当家做了主人的兴奋心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课题
7.开国大典
分自然段读课文,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全班一起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共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难点 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听写词 1.复习生字词语。 语,同桌互改后课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后订正。 3.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读课文第一部分,2.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呢? 受,并且说说从哪(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心事 体会到这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些? 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 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 想感情 4.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二、三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说说开国大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典分为几个过程?盛况?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2.学生自由发言。 出开国大典的盛3.教师小结并板书 况?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 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 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分析阅兵式的情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况。想一想为什么师生探究: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生: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国大典的盛况? 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 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 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 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
生:“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生:“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开国大典流露的欢乐、激动之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达到了高潮。
5.描写阅兵的场面真可谓壮观!这段场面描写又有什么特色呢?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举例点评。
有点有面,做到点面描写相互结合。 描写细致,有顺序。
6.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7.播放“开国大典”中“阅兵”的影像资料。
8.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交流。
2.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写批注。
3.交流感悟。 生: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生:“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
再读这部分,想一想:描写阅兵的场面真可谓壮观!这段场面描写又有什么特色呢?
看“开国大典”中“阅兵”的影像资料,感受祖国之盛况。
听同学读第四部分内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交流。
光明。
4.教师相机点拨:“两股‘红流’分 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 “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 好不好呢?
(1)学生讨论。 (2)交流感悟。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找出群众激动、喜场面之壮观。 悦、兴奋的句子读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一读,读出其中的读一读,读出其中的感情。 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简要复述开国大典的过程,注意有条理。
会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检阅部队群众欢呼 板书设计
群众游行:天上……地上…… 光明充满北京城
1.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后来再现阅兵式盛况,会缩短学生感知与文字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激发自豪之情。
2.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写批注;品析句子时,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并掌握作者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精读、个体读、集体朗读等形式多样化的读,不仅加深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出文中的情,可谓一箭双雕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