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B.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C.“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儿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D.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B.《观沧海》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人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C.《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秋天的怀念》一文,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3. 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该句交代的内容是( ) A.地理位置
B.地理环境
C.小山的特点 D.济南缺口
4.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季节。同时,通过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春和旧年的交替,还告诉人们:新的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生活。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里的“愿”表面上是写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更深层的意义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重新找回自我,去开创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句诗运用两个典故,写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王叔文等好友已经故去,对他们只有无尽的怀念;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已恍如隔世之人,心中满是悲痛和惆怅。
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这里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但这一切又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5. 下面句子语序排列连贯的一项是( )
①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②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③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④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⑤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A.④①③②⑤ B.④①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作者用五个特写镜头聚焦春日、春草、春花、春雨、春天人的活动等画面,描绘了春天绿草如茵、花草茂盛、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的景象。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的雨,借雨展示出了四季美丽图景,且充满情趣,富有韵律美。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尊”“令堂”是尊称对方的母亲,“家母”“家慈”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B.《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D.人们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B.《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六一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圣”之称。 9.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海上的高风巨浪,表现了诗人在外的艰苦,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C.《观沧海》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 10. 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诗人通过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B.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以拟人手法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也蕴含了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中、必然代替旧事物的生活真理,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C.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关切与同情。
D.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现诗人欣赏江南春光美好之时与友人再次重聚的欣喜愉悦之情。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 ) 11.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 古诗文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第1页 共8页 ◎ 第2页 共8页
(3)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6)《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___戴着lì________。
(2)山lǎng rùn________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wēng wēng________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________。 14. 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________)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________) (3)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________) 15. 根据语境和括号里的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1)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的,笑着,走着。 (2)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__________(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__________(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三、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45分 , ) 1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淮上与友人别》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1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
第3页 共8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________的《王右丞集笺注》。 (2)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3)找出诗歌前四句中的意象,并指出这些意象集中表现了“山居”环境怎样的特点。
(4)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语序是什么?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虚写了什么景物,借以表达作者的情怀?
(2)请写出这首诗的主旨。四、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秋 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第4页 共8页
◎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明澈”外,还有些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本文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较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
(5)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 2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选项中对第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罩着 逼 衬托 B.笼着 逼 烘托 C.罩着 逗 衬托 D.笼着 逗 烘托 (3)第三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 A.春雨绵绵,令人振奋 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平和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A2.D3.B4.B5.C6.A7.A8.D9.B10.D 二、 填空题 11.山岛竦峙,百草丰茂 杨花落尽子规啼 归雁洛阳边 夜发清溪向三峡 不知何处吹芦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闻道龙标过五溪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阑卧听风吹雨 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笠 朗润 嗡嗡 酝酿 14.(1)拟人 (2)比喻拟人 (3)拟人 15.(1)花枝招展 (2)咄咄逼人 (3)混为一谈 三、 古诗词鉴赏
16.(1)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B
17.(1)唐,王维
(2)“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3)意象:明月、松树、山石、流水。表现了“山居”环境幽静的特点。
(4)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表达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D
18.(1)日月、星汉
(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 现代文阅读 19.树、日、云、风,雨
第7页 共8页 飒爽。透彻与洒脱。 “闲”与“逸”
《秋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对不追名逐利人的赞美( 2分)天净沙秋思》对秋的伤感, 对家人的思念。 总一-分一一总
那些取得了“成功”, 却把“功名”看得很淡的人 20.A B C
第8页 共8页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