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 现代化农业 2017年第2期(总第451期) 秸秆腐熟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林玉萍 ,聂 录 。闰大明。 (1.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黑龙江富锦156300; 2.黑龙江省七星农场;3.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 摘要:试验验证了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对秸秆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秸秆还 田地块,施用秸秆腐熟剂90kg/hm 可以促进秸秆分解,较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有效钾、缓效钾、全氮、全 磷、全钾、CEC值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产5.52 ,说明秸秆腐熟剂具有促进秸秆加速分解的作用,有利于土 壤中养分积累,提高产量。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腐解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超过7亿t。秸秆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是宝贵的可再 生资源。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 有效培肥耕地地力,减少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施用秸秆腐熟剂达到快速腐熟效果,从而增加土壤 有机质含量,减少废弃物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三江管理局为验证秸秆腐熟 剂在水田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秸秆腐熟剂对提高秸秆分解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开展了水稻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七星农场科技园区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具体理化性状为: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 34.58g/kg,碱解氮(碱解扩散法)162.2mg/kg,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153.8mg/kg,有效磷(Oslen 法)38.20mg/kg,pH值(电位法)6.50。 供试秸秆腐熟剂由青岛天地缘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生育日数127d,需活动积温2320。C,主茎叶11片叶,株高80cm,千粒重26.5 g,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抗倒,耐冷性强。 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每小区面积为1 10m ,试验设置3个处理:处理1为常规施用基肥,即公顷 施用纯量N45kg(氮肥品种为46 尿素)、纯量P O 45kg(磷肥品种为44 过磷酸钙)、纯量K O 37.5kg(钾肥品种为60 9/6的氯化钾),秸秆还田,不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2为常规施用基肥,秸秆还 田,施秸秆腐熟剂60kg/hm ;处理3为常规施用基肥,秸秆还田,施秸秆腐熟剂90kg/hm。。秸秆腐熟 剂施用方法为在水田打浆整地时随基肥一起施入。 秸秆分解率试验采用本田秸秆,粉碎成5cm左右,用尼龙网袋封好,于春季整地后插秧前(4月25日)埋 人泥中,深度15 ̄25cm。第一次取样时间为6月15日,以后分别在每月1日取样,直至水稻收获。取样时, 将尼龙袋取出,用水冲净泥土,将秸秆烘干至恒重后称重,分别计算秸秆腐解率。 蘖肥用量为尿素折合纯量N34kg/hm ,穗肥用量为尿素折合纯量N34kg/hm 、氯化钾折合纯量 KzOs 37.5/hm 。插秧规格30cm×12cm,每穴4~6株,其它田问的栽培措施均按照水稻“三化两管”栽培模 式进行管理。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 水稻收获后,对试验各处理进行取样化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速效缓效的养分含量。在秸秆还田技术措施应用的基础上,增施 收稿日期:2016—12—08 现代化农业 2017年第2期(总第451期) ・ 29 ・ 90kg/hm 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对秸秆的腐解,使理化性状的变化更明显(见表1)。 a.土壤容重 采用环刀法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容重呈下降的趋势,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 降低幅度较大。原因是由于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中腐殖质的生成,并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 成,使土壤容重降低,应用秸秆腐熟剂加快了土壤中秸秆的分解速率,从而使秸秆还田的效果更加显 著,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 b.土壤pH值 采用电位法测定,施用秸秆腐熟剂的2个处理的pH值明显高于对照,表明秸秆在 腐解时会提高土壤的pH值。 c.土壤有机质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一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是通过微生物转换聚合而成 的有机化合物,其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对维护土壤养分平衡有重要作用。 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3较对照有机质含量提高0.71g/kg,可见秸 秆腐熟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d.土壤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施用秸秆腐熟剂60kg/hm。的处理土壤全氮与对照没有差别,施 用秸秆腐熟剂90kg/hm 的处理土壤全氮高于对照,增加0.05g/kg。 e.全磷 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全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3比对照 提高0.04g/kg。 f.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 采用火焰光度法。作物吸收的钾在成熟期大量滞留在茎秆中,秸秆 中钾素有效性高,秸秆还田腐解后可大量释放钾素。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的速效钾、缓效钾、全钾均高 于对照。 g.土壤CEC值 乙酸铵浸提一蒸馏滴定法,阳离子交换量为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 量,是衡量土壤保肥能力的重要指标,秸秆还田措施的应用,使土壤中的养分提高,使土壤CEC含量进一 步积累。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土壤CEC值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3土壤CEC含量较对照提高0.95 cmol/kg。 表1土壤理化性状结果 2.2秸秆腐熟剂对秸秆分解率的影响 试验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秸秆分解率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3的秸秆分解率最高;7~8月份秸 秆腐解的速度较快,以后呈下降的趋势。 2.3 秸秆腐熟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产量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在秸秆还田时应用秸秆腐熟剂,会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的增产效 果。试验表明,处理2比对照增产4.72 ,处理3比对照处理增产5.52 9/5(见表2)。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秸 秆腐熟剂使用量的增加,对水稻的增产作用越大。 表2水稻产量结果 处理 株高cm 1 2 3 平方米穗数 穗长cm 结实率 穗实粒数 千粒重g 产量Kg/hm。 增产率 3小结与讨论 a秸秆还田使用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秸秆的分解,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容重降低,改善了土壤的物理 ・ 30 ・ 现代化农业 2017年第2期(总第451期) 寒地水稻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 林伟。柴楠,郑涛,张弛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黑龙江虎林158418) 摘要:以空育131为研究对象,在9月24日至10月14日分6个收获期,比较不同收获期稻谷水分、千粒重、产 量。结果表明稻谷水分随着收获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收获时间越晚稻谷水分越低;稻谷千粒重在10月10 日前呈逐渐增加趋势,10月i0日后千粒重不再增加;水稻在10月2日前收获产量最高;为了获得含水量低、千粒 重高和产量高的目标,有晾晒或烘干条件的农户应该在1O月2日前后完成收获任务,没有晾晒田间和烘干条件的 农户应该在i0月2~10日内完成收获任务。 关键词:水稻;收获期;稻谷水分;产量 八五六分公司水稻收获期多以酷霜期确定,而各年间秋季降温时间不同,收获过早的稻谷惊纹粒少、稻 米品质好,但植株活秆、青粒较多、稻谷水分高,造成活动积温浪费和稻谷烘干费用增加;收获过晚虽然千粒 重高、稻谷水分低,但不仅造成了收获作业时间和秋后翻地时间紧张同时水稻掉穗、掉粒严重,倒伏面积增 加、飞鸟和老鼠等偷食的损失增加。为了确定八五六分公司水稻的适宜收获期,2015年八五六分公司在7 区2站试验地进行了分期收获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收获期稻谷水分、千粒重、产量的比较,确定有利于优质 高产高效的收获期。 1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空育131。 试验地点为八五六分公司7区2队试验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土壤有机质4.8,pH值为5.80,碱 解氮I99img/kg、有效磷35mg/kg、速效钾199mg/kg。秧苗培育及本田肥水管理和病虫草防治其他措施参 照《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图例》进行。 试验分别于9月24日、9月28日、10月2日、10月6日、10月10日、10月14日测稻谷水分并收获,收 获方法为人工割倒、室内晾晒、脱谷、晒干至水分一致称重,取稻谷样品化验分析(收获方法取长势均匀地块, 按五点取样法,要求距离池边3m以上,每点取3m )。 2试验结果与分析 收稿日期:20i6—11-27 作者简介:林伟(1974一),男,黑龙江鸡西人,学士,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研究。 通讯作者:柴楠(1976一),男,黑龙江鸡西人,学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研究。 0●OO◆00●00●OO●00●OO●OO●00●00●OO●OO●00●00●OO●0..。0●OO●00●OO●¨00◆00◆00●00¨●00◆0O●0O◆00●00●OO●OO●00●00●00eOO●00●0O●0O●o0◆o0●0O●0O㈨◆00◆0O●。。._Ⅲ0 性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耕地质量。 b.秸秆腐熟剂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施用秸秆腐熟剂的2个处理分别对照增 产4.72 、5.52 。 4 参考文献 E13许卫剑,庞娇霞,严菊敏,等.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77. E23 武金果.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研究EJ3.农业与技术,2014(2):14. E33 赵永梅.水稻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7):66—67. E43邓国英.不同秸秆腐熟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3,27(3):249. E53莫福圣,秦绣勤,潘新华,等.水稻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试验示范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8):171. E63李美金,王伟英,李小青.不同秸秆腐熟剂品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4(7):5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