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 黻鞫 ●杨毅吴海映 区,其管委会加挂“常山华侨农场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经 子,兼管开 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已从招商引资、园 发区和农场。该模式对于引导华侨 化为开放性 区建设转变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当前,面对复杂的经 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了一定作用, 也很明显, 济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开 一方面机构设置过于庞杂,追求 全”,力求与 发区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直 市直部门对应;另一方面由于要兼 j,管理人员 接影响其发展和壮大。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开发区为 较多,再加上原农场退休人员上百 :发区财政负 例,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推动 担十分沉重,无法充分发挥体制优 经济开发区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三种是“以区带镇”或“以区管镇”型。即 漳州市现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 乡镇由开发区代为管理。如角美镇划归漳州台商投资 9个,实际开发面积约128.4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省 区管理,市政府赋予漳州台商投资区市级经济社会管 级以上开发区共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708亿元,占全市 理权限,履行对角美镇的管理职责,包括直接领导角 的52.8%;工业增加值472.5亿元,占全市的52.6%; 美镇及各村(居、场)除人大事务以外的全部工作。 固定资产投入637.3亿元,占全市的36.2%;外贸出 该模式中,乡镇仍承担镇一级的社会管理职责,台投 口40.2亿美元,占全市的56.6%;财税收入68.2亿元, 区则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等工作,两者既有分工, 占全市的28.9%;支起漳州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又有协作。由于台投区是从龙海划归漳州市一级管 开发区在行政管理、土地开发、投融资体制、项目引 理,区划没有调整,但归属发生了变化,如何能更好 办、服务创新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实践,发挥了体制改 地与市级各职能部门衔接,同时处理好与原属地龙海 革“试验田”的作用。 市的关系,需要长时间磨合。 目前,漳州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基本可归为五 第四种是“区镇合一”型。即开发区管委会与 种类型。 所在乡镇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如芗城区金峰 第一种是“区企合一”型。即开发区管委会与企 开发区与芝山镇实行区镇合一,社会事务一并由管委 业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如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 会管理。该模式有利于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产业布 开发区,其管委会与漳州经济开发区有限公司实行统 局,便于协调各方,化解基层矛盾,提高运作效率。 一管理,按照公司模式运作,人员实行年薪制。该模 式有助于促进开发区管理工作的集中化和专业化,有 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但企业在机构设置及人员 进出等方面拥有自主权,易导致人员规模不断膨胀。 此外,作为企业,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容 易偏离开发区应有的定位和职能,制约体制优势的发 挥。 第二种是“区场合一”型。即开发区管委会与 农场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如漳州市常山经济开发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 39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但“区镇合一”后,管委会要承担镇社会事 量大大增加,为保证乡镇社会事务管理到位 在机构设置上要兼顾乡镇的需要,机构设置. 和社会事务的增加,开发区管委会应明确职责边界, 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园区的宏观调控、企业服务、社会 管理、市场监督上。第三,构建机制灵活的“高效政 府”。大力改革机构、人事管理等制度,突破传统的官 “精简、高效”的原则,制约了开发区的发月 第五种是“管委会主导型”。即开发区 区内除社会事务管理外的各项工作实行直接 僚科层制,使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规范运行模式。可考虑逐步向以下两种管 理体制。如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其管 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开发区的基础设] 理模式转变:第一,针对带有单个乡镇的开发区,可 实行“区镇合一”模式。将开发区与镇政府融合,由 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等除社会事务管理外的 作,机构精简、效率高,由于不承担处理社 镇政府直接服务于开发区。开发区既承担经济管理职 能又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统筹规划,推动经济社 责任,体制的优势得以发挥。当然,由于没: 理镇,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协调的问题。 卜 士 铀米弃『l 咎删 毕『I 古卉 +卜 I会发展。第二,针对辖有多个乡镇街道、规模较大、 列入城市规划的经济开发区,实行“区地合一”模 式。随着开发区管辖范围的逐步扩大、功能的多元 化,城市化功能越来越明显,所辖区域已转向工业、 包括开发区行政主体地位不明确、经济管理自主权受 限、管理职能行政化趋势明显、机构编制管理有待进 一生活和商贸结合的综合区,可探索设立新区政府,与 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以实现对开发区的统一领 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新区政府负责行政、社会 事务管理,开发区管委会负责项目引进、经济管理创 新,进一步明确行政主体,使开发区具有较大的决策 权,以提高决策效率。 三是规范管理权限,赋予管理权力。按照“依法 合规,能放则放”的原则,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 将有关审批管理权和行政执法处罚权下放给开发区管 委会,并随着法律、法规的调整而调整,确保管委会 代表政府在区内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 职能,增强开发区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运行效率。 四是完善组织架构,确保精干高效。按照机构 步规范等,需要今后进一步理顺。我们认为,开发 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发挥开发区管 理体制优势的前提。 一是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开发区最初只是经 济功能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能是招商引资,但随着开 发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来人口、社会治安、社区文 化、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公共环境等问 题不断涌现,开发区已经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区转向新 的城市功能区,既担负着经济开发的重任,还肩负城 市化带来的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事业建设的重任。因 此,找准定位尤为重要,可从三方面把握:第一,构 建地位明确的“合法政府”。在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的 情况下,可通过“区地合一”等模式,使开发区具有 精干、办事高效原则设立管理机构,科学设置岗位, 保持机构精简,强化招商、项目、融资等服务的内设 机构,保证重要内设机构在开发区的主导地位。对开 发区内所有人员的人事管理,均实行“五制”管理, 即身份档案制、全员聘用制、岗位竞争制、以岗定薪 制、绩效考核制。区内人员原身份性质、编制性质、 职务职级、职称、工资标准均作为档案保留,这有利 于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最大限 度地配置好区内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系漳州市编办机关科科长; 合法身份。第二,构建“有限政府”。面对社会事业 ▲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综合科主任科员)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