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与麓)夹策路 【摘要】本文分析幼儿两种分离焦虑 出现的原因,并通过对出现分离焦虑较 晚的幼儿的案例分析,提出缓解幼儿入 园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入园焦虑幼儿案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一 0034-02 新人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是很普遍 的现象,但是,由于幼儿自身发展和个体 的差异性,刚人园的新生通常会出现两 种现象:一种是一开始入园就哭闹,另一 种是刚入园头两天或一两周一点都不哭 闹,还对幼儿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是 新鲜感一过,每天早上来园时就有哭闹 现象。第一类孩子是因为离开父母到一 个陌生的环境、看到陌生的老师,产生强 烈的不安全感和分离焦虑,甚至认为家 长不要他(她)了;而第二类出现分离焦 虑比较晚的孩子,让家长们更加没有头 绪,也显得更加焦虑。来园几天后才哭 的孩子往往比同龄的孩子心智成熟得 早,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幼儿园的生活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是入学没几天就 没了兴致,开始哭闹,而且比第一种孩子 哭得更厉害,更难适应幼儿园的大环 境。如何缓解这类孩子的入园焦虑呢?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解决的策略。 案例一:童童是一个很有礼貌,对一 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有些男孩子 性格的小女孩。刚来园时,她对幼儿园 充满了好奇,当其他孩子还在哇哇大哭、 和爸爸妈妈难舍难分的时候,她已经能 口百色靖西市第三幼儿园 农翠秀 够大声地跟老师打招呼,然后很快跟妈 妈说再见。我们为童童的顺利适应感到 开心。可是第二周问题出现了,“童童刚 踏出家门就不愿意来园了”,童童妈妈紧 张兮兮地说。童童一直勾住妈妈的脖 子,不管如何都不愿意下来。我跟童童 妈妈了解童童在家的情况,她用焦虑的 语气说:“(童童)在家睡得都梃好的,跟 往常一样。就是不愿意来幼儿园。”我猜 想,童童可能对幼儿园的新鲜感过了。 跟童童妈妈沟通一番后,我让她跟童童 告别,可是童童死活都不愿意。童童妈 见此又说:“那妈妈陪你一起吃早餐吧。” 童童这才愿意走进教室。过了一会,见 到童童能自己吃早餐了,童童妈妈又试 图跟童童说再见,童童见妈妈要离开马 上哭喊起来,童童妈马上担心地抱着童 童说:“妈妈不走妈妈不走,在这儿陪 你。”童童看到自己胜利了,放心地吃起 早餐来。往后的几天童童来园都会哭, 童童妈妈无论怎么哄都无济于事,几天 下来便有点心烦了,才愿意接受老师的 建议果断和孩子说再见。 分析: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适 应能力、心智发展都不同,刚入园时的表 现也各不相同。可是家长往往因为这个 问题寝食难安,耿耿于怀。上述案例中 的童童妈妈显得比孩子人园还焦虑,每 天都很担心孩子在园的状况,经常询问 老师“我的孩子吃得饱吗,睡着了吗” 等。虽然老师已经通过一些视频和照片 将每天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及一些分离焦 虑的状况告诉她,但作用不是很大,要想 从根本上改变童童妈妈这种焦虑的状 0 态,最好的方法是童童早上来园不哭闹。 案例二:颖颖是一个乖巧又有点敏感 的宝贝,刚来园的时候,她都会听指令按 规则活动,就是睡午觉时不愿意睡。对 此,颖颖妈妈说颖颖都是下午两点以后 才睡觉的。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没有 执意让颖颖跟其他孩子一起睡觉,只要 她不吵到剐的孩子就好。每天颖颖妈妈 来接颖颖都会问“宝贝,你今天睡了 吗?”.颖颖都会回答“睡了”。颖颖妈妈 又过来跟老师确认“她睡了吧”,刚开始 我们还轻松如实地跟她说颖颖没睡,可 是后来她每次来接孩子时都会问这个问 题。我们告诉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这 个问题,孩子会觉得有压力。国庆的前 一周开始,颖颖的入园焦虑开始出现了, 第一天闹情绪的时候,她拒绝爬床和吃 饭。第二天她被妈妈送来的时候就不愿 意说再见并哭了,颖颖妈妈看到孩子这 样,也没果断与孩子说再见,哄了半天, 结果还是不奏效。老师过去哄并告知颖 颖妈妈关于道别的一些方法后,颖颖妈 妈怀着不安离开了教室,之后的几天颖 颖爸爸来送的时候,颖颖明显不开心,在 门口哇哇地哭了。 分析:对于一个新人园的孩子,如果 大人过分关注孩子的某一行为,会让孩 子产生压力。颖颖本身是个很乖巧的孩 子,如果妈妈每天都强调睡不睡午觉这 个问题,她会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妈妈的 要求,睡午觉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重大的 事情。可是孩子对陌生的环境还没有熟 悉,安全感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颖 颖妈妈也说过颖颖很认床,所以刚来幼 儿园不愿意睡午觉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情。颖颖妈妈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每 天还是忍不住担心,这种担心和焦虑无 形中影响了孩子,这便是颖颖入园不久 后又哭闹的原因之一。 早早来园陪孩子或中途去探望,以免引 起孩子的情绪波动。与孩子告别的时 来接送的家长应该用最自然、最轻松 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去幼儿园这件事,就 如每天“饿了要吃饭,困了就睡觉”这么 自然、像爸爸妈妈以及家人每天要去上 班一样,不要表现出和平日不一样,不要 让孩子觉得他被特殊关照。这样孩子才 候,要告诉孩子自己将要去干什么。 二、接纳孩子。同理情绪 分离会使人的心里产生莫名的恐惧 感,特别是亲人之间的分离,孩子在这件 事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无论是大人还是 小孩,我们都不喜欢分离。分离焦虑不 是一件坏事,相反,这恰恰说明我们很需 要对方。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这种情 绪,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慢慢适应新的 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呢?显 然,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如果能够站 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给孩子一些过渡 会渐渐明白他要去幼儿园是生活中很自 然的事情,没有必要特殊看待。成人这 种平和、轻松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形成安 全感,对幼儿园不再那么抵抗。另外一 的时间,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能信任老 师,那么孩子的分离焦虑状况或多或少 会有所改善。 一种情况是,即使孩子在家以哭闹、不出门 等方式表示不愿来幼儿园,家长们也应 该想办法每天坚持让孩子按时来园。如 果孩子从起床开始就反复说“我不要去 幼儿园”之类的话,家长可以不接孩子的 话,只需要冷处理,督促孩子穿衣、洗漱, 按时出门。但是如果孩子实在哭闹得厉 害,可以等孩子情绪稳定后,给孩子一个 拥抱,并好好地安抚孩子,晚一点送孩子 、相信老师。果断告别 环境。家长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包容孩 子出现分离焦虑的状况以及一些不正常 家长送孩子到园后,不要试图和孩子 聊太多,而要及时、简洁地与孩子告别。 孩子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的特征,看到 自己的父母或者别人的父母,又会想起 分离的痛苦,因此,为尽量减少刺激孩子 的这种不良情绪,家长送孩子到教室以 的反应,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按着 可能出现的阶段状况成长,切莫太过于 操心,更不能因为孩子总是哭哭啼啼而 对孩子不耐烦,家长要告诉自己这是孩 子正常的发展过程,要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的心理发展在这样的包容和接纳的 环境下才会更健康。 三、按时接送。平常面对 后,应恰当地告诉孩子傍晚来接的时间, 然后果断地离开;同时要相信老师会想 尽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毕竞老师的 经验比第一次送孩子人园的家长会更丰 富一些,知道怎样更好地让孩子缓解分 离焦虑。家长告别时要正面告知孩子来 接的时间,切莫悄悄溜走,以免让孩子产 来园,切莫训斥和指责孩子,让孩子形成 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对于人 要给孩子选择接送人的权利,但是一 定要让孩子获得这样的信息:傍晚爸爸 妈妈一定会去接自己回家。如果让孩子 知道父母一定会去接自己的信息,那么 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只是短暂地离开。 园焦虑出现较晚的幼儿,家长应该遵循 这样的原则,了解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 和状态,并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责编周翠如) 生不安全、不信任的感觉。家长应避免 (上接第33页) 成一个梯形和一个 一例如,在教学《有序一一列举策略》这 课时,通过引入,学生经历了“从不全 中,学生列举了不同的方法并解释了自 己的思考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 产生新的思考和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 三角形;在原图的基础上,补一个梯形, 使原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大部分学生 能想出前面三种方法,只有个别学生想 出了最后一种方法。寻求分法多样性的 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在逐步形 成。这一个环节,学生大胆动手尝试操 到全、从全而元序到全而有序”的过程, 层层深入,深刻体会到有序思考确实能 够让我们在列举时条理更清晰,做到既 不重复又不遗漏。接着,笔者顺势用多 媒体呈现例题:订阅三种不同的杂志,最 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 同的订法?笔者启发学生:“先有序地列 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 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创造性思维在动手中被打开。 三、敢于存异。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情精心设计教学 过程,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动手和敢 维的关键 举出可能出现的所有订阅情况,大家用 于异议的学习品质,才能不断锻炼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责编刘小瑗)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 学生在同一问题中求异、求新,调动学生 笔在作业纸上做一做,接着在小组中交 流你的想法,重点说说订2本时,你是怎 样有序思考的。”待小组交流完毕,各小 组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在交流过程 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 创新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