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研究
摘 要:电缆载流量关系到电缆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本文根据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分析出影响电缆载流量的主要因素有电缆结构材料、电缆周围媒质热阻、金属护套环流及涡流损耗、环境温度、是否受日光照射等。为使电缆获得充分的利用,并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针对不同敷设方式下的电缆,提出相应的优化载流量的方法,以提高电缆的载流量。
关键词:电缆;载流量;影响因素;敷设方式;优化方法
引言
电缆载流量是指电缆线路在输送电力时所通过的电流量。最大承载能力需要在科学范围之内,可以满足当前额定电流之下导体工作温度允许温度值需求,不可以超过电缆绝缘耐热的寿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需针对导体的温度容许值进行严格控制,并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管理机制。在此期间,如果额定电流小于截流量数据信息,那么就不能保证电缆结构的合理使用,导致投资浪费。
电缆线路长,分布的范围广,周边环境多变,敷设方式的不同对载流量的影响较大。传统的电缆敷设方式主要有直埋、电缆沟、埋管、顶管、隧道及桥架等。根据载流量计算公式,对影响载流量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各种敷设方式下载流量的优化方法。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对于提高电缆的利用率、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电缆载流量计算》(JB/T 10181.1~10181.6-2014)及IEC Standard 60287,交流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分以下四种情况:
(1)未发生土壤干燥的直埋或空气中敷设的交流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2)土壤发结构在出现局部干燥场合现象的时候,应使用公式进行埋设交流电缆截流量的计算工作:
(3)为了更好的避免在土壤干燥场合中的电缆埋设问题,应使用公式开展截流量的计算工作:
(4)直接受日光照射的交流电缆,在此期间,载流量计算公式:
由计算公式可知,影响载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电缆结构材料、电缆周围媒质热阻、金属护套环流及涡流损耗、环境温度、是否受日光照射等。有时单一的参数改变,将会影响到多个参数连锁反应。电缆载流量随环境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载流量越低;电缆相间距离越大,载流量也越大,感应电压也越大,推荐相间距
离取值在0.2m~0.5m之间。另外,水平排列方式载流量要优于三角排列电缆载流量。
2 电缆载流量优化方法
通常情况下,一条电缆线路仅瓶颈处载流量达到限值,而其余大部分均未得到有效利用,使得电缆利用率不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直埋方式、电缆沟方式、隧道及埋管敷设方式的电缆,应进行截流量的优化处理,提升截流能力并保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 合理控制介质损耗量
为了更好的开展计算工作,提升简易性,需先排除周围媒质热阻数据信息,可保证结论代表性。例如:在单芯金属护套电缆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其金属护套的损耗为0,那么,在实际计算期间就要结合
IEC 60287的标准开展计算工作,并根据以下公式进行处理:
在获取结果之后可以得知:第一,电缆在实际运行期间,传输电流与线芯半径之间会呈现3/2次方正比趋势,且与线芯材料之间的电阻系数也会呈现1/2次正比的趋势。简言之,就是在增加电缆节流面积的过程中,可以提升传输容量,保证工作效果。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增加电缆绝缘的实际运行温度,也就是使用耐高温的原材料,有利于拓宽工作场强范围,且在使用高击穿场强原材料期间,可以减少系统的绝缘层运行厚度,并降低热阻数据信息,拓宽传输容量。然而,在降低介质损耗的情况下,却存在很多实施方面的问题,不利于进行管理与维护。
2.2 直埋电缆载流量实现优化
2.2.1 针对电缆敷设间距进行优化处理
对于电缆间距而言,属于截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间距增加的时候,电缆之间的场强也会随之降低,周围土壤散热性逐渐提升,截流量会增加,在间距减小的时候,截流量也会随之减小。在与其他处理方式对比之后可以发现,直埋方式不会受到尺寸方面,且间距的调整具备较高灵活性。在间距从原来的0.2m增加到后来的0.8m之后,每增加0.1m,截流量就会增加大约5%左右,在间距增加到1m的时候,截流量就不会再出现变化,数据信息较为稳定。由此可以得知,在电缆间距增加的过程中,截流量也会逐渐增加,增加幅度有所。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电缆截流量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应合理使用直埋方式,拓宽工作范围,将间距控制在0.2m到0.5m之间。
2.2.2 添加回填土
在使用直埋方式期間,电缆材料会与土壤之间形成直接接触,且周围区域会形成高热组土壤圈,出现水分迁移的现象,导热系数也会降低,不具备足够的散
热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在土壤中添加导热系数较高的土壤。
2.3 针对电缆沟电缆载流量进行合理的优化
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电缆沟之内空气处于封闭的状态,温度较高且流动性降低,不利于进行截流量的处理,因此,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应针对电缆沟之内的电缆截流量进行合理优化,保证整体的协调性。
考虑温度升高时空气密度降低,在电缆沟盖板上留有适当换气孔,实现空气的对流;同时,也可考虑在沟内填充导热系数高的介质材料,加速热的传导。
2.4 隧道电缆载流量的优化
考虑电缆发热后,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故推荐将电压等级高、重要的电缆放置于下层支架。
同时,考虑电缆隧道内电缆数量多,为提高电缆的利用率,应加强通风,可同时利用辐射与对流两种散热方式,有效提高电缆线路载流量。
2.5 埋管电缆载流量的优化
2.5.1 添加回填土在电缆埋管敷设的过程中,将其与直埋方式相互对比,可以发现埋管敷设方式在应用中温度较高,且热阻很大,散热性能较低,电缆的截流量会有所减少。为了更好的进行埋管电缆截流管理,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埋管周围结构中合理使用高热导率的回填土进行回填处理,提升电缆截流量,保证工作效果。
在埋管区域附近实际处理期间,需将回填土的导热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导热系数从0.5W/m·K增加至2.5W/m·K的时候,那么电缆的截流能力就可以提升11%到20%之间,因此,在电缆埋管期间应针对回填土的导热系数进行合理研究与分析,并提升电缆截流能力,保证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
2.5.2 管内填充导热介质
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埋管之内的空气温度与热阻很高,不具备一定的散热性能,因此,在日常管理与协调期间,需编制完善的处理方案,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分析与研究中,在管内设置高热到率的介质,以便于降低电缆的导体温度,提升电缆截流量,优化整体工作模式与体系。
在敷设方式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埋管方式可以降低截流量,因此,在合计使用期间,应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并形成良好的截流量管理工作机制与体系,在降低工程造价的情况下节约原材料使用量,保证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结语
本专题在JB/T 10181.1~10181.3-2014、IEC Standard 60287的基础上,根据影响载流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电缆敷设的条件及环境,提出通过如下方式提高载流量:降低介质损耗;直埋敷设时,通过优化相间距离或填加高导热率回填土;电缆沟敷设时,通过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或者通过填加高导热率回填土;隧道敷设时,通过优化布置、加强通风的方式;埋管敷设时,通过在管外换置导热率较高的回填土,管内添加低热阻填充介质。
提高電缆的载流量,对于提高电缆的利用率、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JB/T10181.1-10181.6.电缆载流量计算[S].国家机械工业局.2014.
[2]IECStandard 60287[S].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