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练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练习题

来源:尚车旅游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练习题

一、连加连减: 5+7+3= 12+3+4= 14-2-5= 17+1-3= 2+12+3= 18-3+3= 12+6+3= 14+2+1= 15-4+3= 19-6-4= 16+3-2= 11+2-5= 20-7-3= 17-2+6= 14-3+8= 14-2-1= 16+2+4= 11-3+5= 10-6+8= 15-3-5=

第1页/共3页

二、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些桔子,吃了6个,还剩12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要写15个字,上午写了5个,下午又写了4个,他还要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盒子里边有12个苹果,爸爸吃了2个,妈妈吃了3个,还剩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车场有5辆车,来了3辆,又走了4辆,现在停车场有多少辆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昨天树上有15个桃,今天小明摘了4个,还剩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6、小明妈妈买了12个鸡蛋,拿走了6个,还有几个?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第2页/共3页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