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为落实好农村低保政策,做到贫困人员应保尽保,某村委会召开了2019年度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由村委成员及村民组成的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对全村低保申请户进行民主评议并投票表决,当场宣布评议结果,并将评议结果公布于村务专栏。该村委会的做法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②创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能更好地促进该村民主政治建设
④方便村民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近半年来,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掀起一场“社区风暴很多居委会”“动起真格”决心把垃圾分类推行到底,纷纷根据实际摸索“妙招”狠招在这场攻坚战中,制定“妙招”“狠招”需要
①居委会承担更多的行政管理责任
②社区居民认真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贵
③居委会征求民意,切实落实社区大事居民定
④社区居民献计献策,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某社区居委会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改造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达成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共评,做到让群众满意才验收通过。该社区的做法
①扩大了居民自治范围,便于居民意见的表达
②有利于激发社区活力,推进居民的自我管理
③彰显了社区自治功能,维护居民的切身利益
④规范了基层政权行为,提升社区的工作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1月10日,为进一步巩固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市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成效,四川省资阳市正式确定雁江区资溪街道办事处雁南社区《雁南小区机动车停车位改造》等案例为十大优秀城乡社区协商案例。城乡社区协商
①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民主实践,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②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③是对基层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有利于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某村推行农村环境卫生自查自纠管理制度。每周一,村民由3个党小组长带队,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村的做法
①是对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大胆创新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推进了基层社会法治建设深入开展
④是党支部领导下对村民自治的有益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种政府机构原则上不在村级建立分支机构,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级承担有关行政性事务;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
村级公共事务平台。这体现了
①村民广泛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村民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主体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乡村治理主导职责,为乡村治理提供政策支持
④该意见的出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2019年3月2日,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为帮助遭受特大爆炸事故的家人们共渡难关,当地居委会开展了向响水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重建美好幸福家园。该居委会的做法
①是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事业的体现
②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③是履行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体现
④体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是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
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
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年2月28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青春路社区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第一届“你好,邻居”居民议事会,会上,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就“如何有效利用社区的公共空间,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建言献策。这一做法
①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②创新了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和实践方式
③让居民们体验了民主协商的意义和价值
④提高了社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19年6月,十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集聚组成“浙江乡村治理经验”采访团,深入探寻浙江乡村治理的经验。在“浙”里,安吉余村的“两山议事会”让村里的事村民决定桐乡的“三治结合”让村里事务村民评判;象山西周镇的“村民说事”让自己的难事自己解。“两山议事会”“三治结合”“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的实践形式
①为当地化解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②为村民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新渠道
③发挥了村委会等基层权力组织的作用
④加快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五十多年前,诸暨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诸暨针对转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德治涵养文明建设,以法治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使基层社会由“管理型”向“协商自治型”转变,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诸暨市的做法
①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探索了基层社会治理新的机制
②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调动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④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2019年3月15日,广东省中山市某社区就“汽车乱停乱放”的处理方案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主任向大会宣读初步方案,代表们就方案进行了询问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大会对该方案进行投票表决。该社区的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民主管理的权利,提高了民主决策效率
②落实了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③维护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④有利于推动社区治理,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村委会成员年富力强,想干事,也能干成事,在不到3年的时间,实施环境整治,配套建设畲族文化广场、畲族特色阁楼等基础设施,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及民俗文
化,把该村打造成“春天可赏花、夏天可避暑、秋天来割稻、冬天来过节”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村寨。在换届之际,村委会成员在村民选举中高票通过,继续带领村民致富。由于“村村通”道路长久失修,村委会决定发动村里自筹一部分款项,要求每位村民自行拿出600元作为维修道路的资金,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做了全面公示。目前,道路基本修缮完成。
如果你到该村调研,请运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以上现象进行评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上,国家投入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还要依靠农民自己来解决。这就是从国家投入到农民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灌溉为例,即使国家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设施,把分散的农户协调起来使用水利设施却不容易。这需要分摊水费,需要农户协商形成共识,只要有一户想“搭便车”,就会有更多农户跟进,从而导致使用大中型水利设施的行动失败。有人称这种现象导致的干早为“治理型干旱”,不是真的干旱,也不是现有工程无法将水灌溉到田里,而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不能组织农民分摊用水成本和护渠费用。
请结合材料并从民主管理的角度,就破解农业发展中的“最后公里”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①与题意无关,排除。“创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强调了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创新,材料没有体现,②排除。某村村委会召开了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对全村低保申请户进行评议并表解,表明村民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事务,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③④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在这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攻坚战中,各地制定“妙招”“狠招”需要居委会征求民意, 社区居民献计献策,切实落实社区大事居民定,不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③④符合题意。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不承担行政管理责任,①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民主决策,不是民主监督,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
3.【答案】C
【解析】在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某社区居委会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 改造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达成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共评,做到让群众满意才验收通过。该社区的做法有利于激发社区活力,推进居民的自我管理,彰显了社区自治功能,维护居民的切身利益,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该社区的做法并未扩大居民自治范围,①错误;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④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城乡社区协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民主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②说法错误;城乡社区协商是对基层民主管理形式的创新,而不是对基层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因为基层组织形式是由宪法和法律所确认,③说法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该村的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作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②④符合题意;该村的这一做法创新的不是自治组织形式,而是民主管理中对村民自治的有益探索,①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基层社会法治建设,③与题意不符;故选C。
6.【答案】D
【解析】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①错误。《意见》指出,各种政府机构原则上不在村级建立分支机构,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级承担有关行政性事务;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这体现了村民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主体,政府要切实履行乡村治理主导职责,为乡村治理提供政策支持,②③正确。该《意见》不是法律,故表述“提供了法律依据”是错误的,④排除。故选D。
7.【答案】C
【解析】为帮助遭受特大爆炸事故的家人们共渡难关,当地居委会开展了向响水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重建美好幸福家园。该居委会的做法是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事业的体现,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②说法错误。
当地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履行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主体应该是政府,③说法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村理会是为村民服务的的,其主体仍然是村民,有改变,故①说法错误;村理会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解决了上学安全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故②符合题意;通过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创新了村民自治的形式,故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没有体现规范村民行为,故④和题意不符。故选C。
9.【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该社区就“如何有效利用社区的公共空间,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建言献策。这一做法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让居民们体验了民主协商的意义和价值,①③符合题意;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由宪法和法律规定,该社区的做法并没有创新了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②说法错误;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不存在行政决策问题,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10.【答案】A
【解析】安吉余村的“两山议事会”让村里的事村民决定桐乡的“三治结合”让村里事务村民评判;象山西周镇的“村民说事”让自己的难事自己解,可见,“两山议事会”、“三治结合”、“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的实践形式为当地化解矛盾提供了新思路,为村民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新渠道,①②正确。村委会是基层自治自治,不是权力组织,③错误。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材料中做法的作用,④排除。故选A。
11.【答案】C
【解析】①观点符合题干,题中诸暨市的做法,能够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探索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入选。③观点符合题干,题中诸暨市的做法使基层社会由“管理型”向“协商自治型”转变,城乡居民参与其中,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入选。②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枫桥经验并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排除。④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枫桥经验是参与社会管理,而不是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排除。故本题选C。
12.【答案】D
【解析】表述错误,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民主管理的权利;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社区居委会主任向大会宣读初步方案,代表们就方案进行了询问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大会对该方案进行投票表决,这落实了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有利于推动社区治理,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尊重;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管理,而没有涉及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故选D。
13.【答案】①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
②村委会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做到了村务公开,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
③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该村通过民主选举选择村委会成员,是合理的。
④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由村民会议决定,维修公路需要村民的资金,应该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委会决定是不合理的。
【解析】本题以村委会成员在村民选举中高票通过,带领村民致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如果你到该村调研,请运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以上现象进行评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村民自治的知识范围:选举: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管理: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汇报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中村委会的做法进行分析。
14.【答案】①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破解制约农业发展问题,必须完善村委会组织,增强村委会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②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村民应积极参与民主选举,选出有责任、有能力的当家人,促使问题的解决;
③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由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组织村民借助村民会议的平台,民主协商,达成共识,提升村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促进决策的有效实施;
④制定并遵守村规民约、自治章程,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并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相关事务,使各种问题的解决有理有据可寻。
【解析】本题以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投入到农民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的解决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从民主管理的角度,就破解农业发展中的“最后公里”问题提出你的建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学生可先回顾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解题的知识要点:村委会的性质、村民自治的选举、村民自治的决策、村民自治的管理等。学生把这些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相结合,组织作答。
(1)村委会的性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破解制约农业发展问题,必须完善村委会组织,增强村委会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2)村民自治的选举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破解制约农业发展问题,村民应积极参与民主选举,选出有责任、有能力的当家人,促使问题的解决。
(3)村民自治的决策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由村民会议民主
决策。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破解制约农业发展问题,要组织村民借助村民会议的平台,民主协商,达成共识,提升村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促进决策的有效实施。
(4)村民自治的管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制定并遵守村规民约、自治章程,规范村干部的行为。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破解制约农业发展问题,要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相关事务,使各种问题的解决有理有据可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