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南纪行之九——宋徽宗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来源:尚车旅游网
海南纪⾏之九——宋徽宗的神霄⽟清万寿宫诏碑

海南纪⾏之九——宋徽宗的神霄⽟清万寿宫诏碑

我在去海南之前读《宋史》和《⽔浒传》,对于宋徽宗赵佶有⼀些了解。这次在五公祠⼜看到了他的《神霄⽟清万寿宫诏碑》,前后联想,感慨万千。

神霄⽟清万寿宫诏碑保存在五公祠的拜亭⾥,有⼈说它是“镇祠之宝”。《神霄⽟清万寿宫诏碑》是1119年遵照宋徽宗诏书刻成的,它⽴在巨⼤的赑屃碑座之上,碑⽂共⼗六列三百六⼗六字,主要阐述了赵佶崇信道教建⽴此碑的缘由,落款为“宣和元年⼋⽉⼗⼆⽇奉圣旨⽴⽯”

了解宋徽宗赵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我们不妨按他在历史上担任的⾓⾊和他的所作所为来⼀⼀列举: ⾸先,赵佶是⼤宋王朝的第⼋位皇帝,帝号叫做徽宗。

其次,赵佶还是⼀个道教的信仰者,他⾃号“⽟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第三,赵佶⼜是个书画家,他的瘦⾦体书法和⼯笔花鸟⼀直为书画界所推崇。宋徽宗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的推动和倡导作⽤。

第四,赵佶还是⼀个球迷,不然他不会和⾼俅成为朋友。《⽔浒传》第⼆回明确记载,是他⼀⼿将⾼俅从⼀个⼩混混提拔成殿前太尉。

第五,赵佶还是⼀个嫖客,是李师师妓院的常客。

第六,赵佶还是⼀个收藏家,⽽且爱好⼴泛——书画、奇花、异⽯、珍玩、⽟器、瓷器,诸般等等,⽆所不好。他下令烧制的⾬过天青汝窑瓷器别出⼼裁,⾄今为⼈们所喜爱。最著名的花⽯纲“德政”,举天下之⼈⼒、财⼒为他的个⼈爱好服务,演绎出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成为北宋王朝灭亡前的⼀出荒唐戏。

第七,赵佶还是⼩说《⽔浒传》中的主要⼈物,《⽔浒传》所描写的宋江、林冲等⼈的故事,就发⽣在赵佶当政的期间,从《⽔浒传》开头“⾼俅陷害王教头”,到《⽔浒传》结尾“宋江屈死蓼⼉洼”,⼀直都是赵佶当政。看《⽔浒传》,会对赵佶的“政绩”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赵佶在历史上最后的⾓⾊是战俘,亡国之君。公元1127年,赵佶与他的⼉⼦钦宗赵桓被⾦兵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后来赵佶被押往北⽅囚禁,被⾦帝辱封为昏德公,⼋年后(1135年)死于五国城(今⿊龙江依兰县)。

想当年,神霄⽟清万寿宫诏碑的碑⽂由赵佶亲⾃书写,令匠⼈凿刻,⾃京城开始,全国各地照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碑,应该是海南地⽅在宣和元年遵旨雕刻的。估计其他地⽅也应该有类似的神霄⽟清万寿宫诏碑。

由皇帝亲⾃下令推⾏道教,并且勒⽯以记,在当时⼀定是轰轰烈烈,但是现在看来,却未免荒唐。我试着把这碑⽂抄录、断句,看⼀看赵佶在碑⽂中都说了些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赵佶对道教如此推崇。

“道者体之,可以即⾄神⽤之,可以契天地推之,以治天下国家。可以使⼀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之真,⽽跻于仁寿之城。”这是说道教可以治理天下国家,利国利民。

“青华⼤帝君,体道之妙,⽴乎万物之上,统帅神宵,监临万国,⽆疆之体,虽眇躬是荷。⽽下民之命,实神明所司。乃诏天下建神宵⽟清万寿宫,以严奉祀。⾃京师始,以致崇极,以⽰驯化,累年于兹,诚忱感格,⾼厚博临。”看来宋徽宗不但有这次刻碑之举,此前还曾经要求“天下建神宵⽟清万寿宫”,推崇道教,可谓不遗余⼒。

这样做果然有了效果,于是“震电交举,神光烛天,群仙翼翼浮空⽽来者,或掷宝剑,或洒⽟篇,骇听夺⽬,追参化元。元卿⼠⼤夫侍卫之⾂,悉见悉闻,叹未有之,咸有记述,著之简编。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这⼀段说得形象逼真,不知是赵佶的幻觉还是确有其事。然⽽赵佶⾔之凿凿,⼜有群⾂“悉见悉闻”,令⼈不能不信。所以赵佶要通过皇帝的权⼒来“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知之,垂祥符故事,摹勒⽴⽯,以垂⽆穷。”

“祥符”是古代开封的代称,“祥符故事”⼤约是指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当朝时,天降黄帛,书⽈:“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由此引起赵恒泰⼭封禅、曲⾩祭孔等活动。赵佶⾃然是要效仿他的祖宗了。

赵佶⼲这件事是在宣和元年(1119年),⼋年后他被俘亡国。这件事⾄今已经893年,当年的碑还在,果然有点“以垂⽆穷”的意思。然⽽当时的信誓旦旦与⾔之凿凿已经成为笑柄,这块碑也成了赵佶昏庸、耻辱的标志。

现在,把宋徽宗的这块碑放在五公祠,还有⼈说是“镇祠之宝”,我不知道其“宝”在何处。五公祠的核⼼精神是颂扬五位忠⾂“只知有国,不知有⾝”的英烈之⽓,宋徽宗的这块碑与此何⼲?

赵佶是宋朝的皇帝,五公祠供奉的五公之中倒有四位是宋朝的⼤⾂,这四位都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的“抗战派”,在年龄上,与赵佶相差不多(李刚⽐赵佶⼤⼀岁,赵⿍⽐赵佶⼩三岁,李光、胡铨稍晚),基本上是同代⼈。赵佶的荒唐、嬉戏与五公的英烈之⽓相⽐,显得是那么的不协调。这块碑原来在府城北三清观中,⽂⾰后移到五公祠。不知道当年把这块碑移到五公祠的⼈是怎么想的,假如这些古⼈有知,他们到⼀起还不得吵架么?现在,赵佶的这块碑放在五公祠,让⼈看了未免觉得不伦不类。

我以为,赵佶的这块碑可以作为道教的遗存放在宗教场所,也可以作为书法的样板,放在艺术场所,唯独放在五公祠不妥。不知五公祠的有关领导是怎么想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