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l-27 2o09 No.23 国内外教师压力研究现状与趋势 郑延芳 ,尹平 (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分析高校教师的压力状况、压力源、常采用的应对方式及研究趋势,为深化和完善高校体制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23—0011 3 关键词:高校教师;压力;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 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压力职业,至少有 1,3的教师被认为正忍受着极度的压力与焦虑,职业上的持久 压力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 从9 000多份问卷中发现,84%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 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至少会因压力或紧张引起的疾病而 失去一些工作13,而且这些教师都指出压力是影响其健康的主 因;加拿大教师联会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加拿大教师要花大 量时间处理学生的个人问题,工作压力愈来愈大。我国近年一 断深人,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13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压力 也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师压力的定义 些对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师不仅普遍存在工 作压力问题,而且程度相当严重。 3教师压力的来源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始于2O世纪7O年代,Kyriacou和 Sutelife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该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 一国外关于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研究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 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 有:基里亚科和萨克利夫(1979)对英国综合中学257名教师工 作压力的调查发现,工作压力产生的4个因素分别是学生的不 良行为、较差的工作条件、时间的紧张感和不良的学校风气; Mark.G.Borg(1990)提出教师产生工作压力有5方面因素:学生 的行为、工作负荷和时间压力、工作条件、与同事关系和学校的 文化特质;库珀(Cooper,1998)研究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为教授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维持纪律、时间压力及工作担子重、应付 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这一职业引起的【】1。该定义实质上是把教师 压力当作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这种经历是由于教师认为工作 境况对其自尊或健康构成威胁而产生的。 随后的研究中,关于教师工作压力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 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一样的名称。有些研究者称之为教师职业 压力;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工作压力即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因 职业上所赋予之要求、期许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有把Occu— Dati0nal stress翻译成职业紧张;还有的研究者直接使用教师压 力一词,并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由于工作方面原因而导致的 一变革、被他人评价、维持自尊和地位、组织与管理、角色冲突与 角色模糊以及工作条件差等。 总的来说,教师压力来源涵盖环境、心理、人际关系、组织、 社会等方面。通常,压力来源主要从外在环境、组织因素和个人 特质3个层面加以分析(Ronbbins,1996)。 3.1外在环境 种不愉快的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挫折感及沮 丧等。依据基里亚科和萨克利夫(1977)的定义,教师工作压力 的研究主要包含2方面:教师工作的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压力源 是指引起压力的外在客观环境或事件,是一种或数种刺激;压力 反应是指个人主观对外界刺激所做的适应或引起的紧张压迫 感。 2教师压力存在的普遍性 主要指教师、学校所处的社会大环境。(1)社会给教师提供 的地位和待遇导致教师产生压力。1984年,美国一项对大学教 师压力的全国性研究指出,工作节奏过快和物质条件差居1O 个压力源首位。(2)社会的变化致使教师感受到压力。(3)社会 对教师的期望、要求和态度也是教师压力的重要来源。英国学 从许多调查研究结果来看,教师工作压力的存在具有普遍 性。国外许多调查都表明教师确实是一种“高压力”职业:1976 者科尔(M.Cole)1985年在《身份的危机:教师在政治经济改革 时代》中指出,英国出现了因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现象。(4) 教育体制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的压力。教育要适应社会变化和 要求进行改革,但改革的内容和形式若不适合教师的现实,则 教师就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海尔恩等人1990年的调查报告提 到,当时以色列学校的教材更新、数量增加,对教师提出新的更 年英国教育研究人员顿哈姆(J.Ounham)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教 师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瑞士日内瓦大学哈伯曼(M.Huber- man)的研究也发现,40%的教师有过疲惫的经历;在美国,尽管 师生没有升学压力,但也有7%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适应, 美国1976年9月的《教师杂志》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 注:本文为200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教高[2008]755号) 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3.2组织因素 人员米尔斯坦(M.M.Milstein)和戈勒齐尤斯基(TJ.Golaszewski) 也指出,教师工作压力常常会导致心脏病、心理障碍、身体疲劳 以及其他疾病的产生。 5教师压力的应对策略 对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除研究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外,另一 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关于压力应对以及减轻压力的策略。 主要是学校因素,即教师个人所处的小环境。首先,学校的 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工作的影响都非常大。特拉弗斯和库 珀对英国教师进行全国性调查表明,“学校的管理和结构”与 “教师角色模糊”(包括对自己责任的范围和程度不明确等因 素)是压力的主要来源,英国教师视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过多 为压力源之一。其次,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的压力密切 相关。再者,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导致压力的产 .Lazarus认为,应对是受背景和过程影响的,而不是一种如传统 研究所认为的个性特征或行为风格。大多数研究采用了Lazarus 对应对的分类,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 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环境来改善 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由于压力引起 生。耶鲁大学心理系的利特(M.D.tatt)等人指出,在工作压力量 表中“角色冲突”“与上司的人际关系”是与压力最密切相关的2 个因素[21o 3.3个人特质 教师的自我期望值、性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等自身因素 也会成为压力源。首先是教师对自己过高的期望。自我期望值 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产生的压力则越大。其次,教师过 低的能力与素质和对于压力过强的感受力也是重要来源。费希 尔(S.Fisher)所言“心理状态和结构决定压力的存在与消失”,指 出教师对压力大小感知的重要性。 4教师压力的后果 就压力反应来说,美国学者塞勒(H.Selye) ̄把教师工作压 力分为积极和消极2类,即压力可为人们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 响,适度的工作压力能促使人们更加积极的面对人生及工作, 工作压力过大或人们不能正确处理压力时就会带来很多消极 的影响。Monteiro(1990)认为压力是致病的关键,40%~50%的疾 病与压力有关,而工作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 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4.1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出现不稳定情绪和不健全心理 美国学者迈纳(J.B.Miner)、布鲁尔(J.F.Brewer)和英国学者 哈格里夫斯(D.Hargreaves)分别指出,长期的工作压力会造成情 绪失常和情感疲倦,具体表现为莫名的焦虑、压抑、担忧、受挫 感、无助感以及缺乏安全感,并且经常感到不安,性格脆弱,丧 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疲惫等。冯伯麟(1996)研究发 现,考试对教师形成的压力及学校领导管理方式是影响教师工 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4.2工作压力导致教师消极行为增多 教师的消极行为主要有行为冲动、易激动、暴饮暴食或食欲 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 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英国有影响的 《独立报》(1990.9.18)曾报道,“伦敦地区有越来越高的退休比例 (在小学,1985年为17%,1989年上升到24%),其他地方教师退 休比例上升更快。”我国也存在教师流失现象,据《光明日报》 (1994.10.30)报道的国家教委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1992年全国 流失的教师约45万人,且多为40岁上下的骨干教师日。 4.3工作压力导致教师生理疾病增多 顿哈姆(1981)列出教师身体方面的压力反应有胃病、心脏 病、高血压等;基里亚科和萨克利夫(1979)在教师工作压力与 工作满意的研究中发现,个体遭受压力时会产生疾病,尤其是 人际关系不良和工作受挫时,均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研究 一 12 一 的情感不适。 有研究表明,教师用以缓解压力的策略有尽量恰当地处理 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 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 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及认识自己的 不足等。Grifith等报道了一项特别有趣的研究,他组织了一个 对伦敦780名小学和中学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和有 效处理行为的使用都会影响教师对压力的感觉,调查结果突出 了2条重要的认识:一是教师对于作用于他身上的要求受本身 所经历压力程度的影响,二是社会支持和成功的压力处理能创 造一种效应,这种效应使得教师对同样的“客观”环境造成的压 力感觉相对降低。 6教师压力的研究趋势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有很丰富的资料,但突出未来发展 领域仍是个巨大任务。在未来的研究中,Kyriaeout41 ̄出应该关 注以下动向。 6.1继续探究教师压力的普遍性、来源和教师采取的’应对措施 仍然是很重要的 教师压力的研究需要更新以往的研究数据,探索压力发展 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校内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的变 化。许多国家的学校已经接受了不同时期影响教学方式、课程 内容和评估程序的快速变化,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如果教师想成功地处理对他们的要求,那么处理 变化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因处理变化所产生的压 力方面需要特殊的研究,以便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各种教育 改革如何影响教师压力的建议。 6.2需要特别关注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 中所起的作用 Huberman有巨大影响的研究就是聚焦在教师经常怎样面 对一种职业中的危机,这种危机使教师不得不重新估价其职业 抱负。Cremiss进行了类似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教师能避免精疲 力竭的方法。对执教5—10年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职业的一个 重要问题是仅执教几年就决定离开这种职业的大量教师和虽 然继续从教但已经不满这项工作的教师的存在。这种特征也许 能鳃释一些教师如何成功地越过职业重新评估阶段而保持积 极的工作态度。 6.3帮助教师和学校减轻教师压力的特殊干预策略的效果评 估也需要研究 V0lI27 2Oo9 No.23 课桌文化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高红菊,闫淳冰,杨志恒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关键词:课桌文化;文化现象;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23-0013~02 1什么是课桌文化 桌文化各具特色。 2课桌文化的成因 关于课桌文化的成因,个别研究者作了探讨。赵林萍认为, 课桌文化主要是由于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引起的151。万增奎认为, 课桌文化泛滥成灾,原因在于: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活跃且 对于课桌文化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理解。韩 向明认为,课桌文化是在大学教室的课桌上被涂上的各种字句 和图画ft1;段鑫星认为,课桌文化是在书桌上刻写的内容所衍生 日趋多元化;网络文化产生的信息垃圾;大学生的矛盾、困惑和 玩世不恭的心态I回。张玮则认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非观念 不分、责任意识缺乏、个体意识过分彰显是课桌文化产生的原因171。 纵观这些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多数把课桌文化形成的 原因归结在学生身上,而且多从学生心理角度来分析课桌文化 产生的原因。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课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 出来的一种文化分支阁;韩劢认为,课桌文化是大学生在课桌上 书写文字反映内在世界的一种校园文化现象四;王劲松则认为, 课桌文化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课桌语言,属于以书写形式流传 的一种特殊的校园民俗文化『41。通过分析上述几种观点可以得 鉴,但是,单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不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课桌文 化产生的原因。课桌文化的产生除学生本身原因外,还有课桌 的材质、课桌的摆放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学考试的方式等 原因。 2.1课桌的瘕色、材质 出,韩向明和韩劢都把课桌文化限定在大学范围内,这其实缩 小了这一概念的外延;段鑫星虽然没有把课桌文化限定在大学 范围内,但他说课桌文化是在“书桌”上刻写的,那么就把学生 在家里书桌上刻写的也归在课桌文化的范围之内,显然又扩大 了课桌文化概念的外延。相比而言,王劲松的观点则相对严密 一调查中笔者发现,课桌的颜色、质地不同,课桌的干净程度 也明显不同。具体来讲,桌面颜色为黑色系或白色系的课桌相 对比较干净,但黄色系的课桌被刻画得比较严重。这大约是由 于在黑色系的桌面上写字,不易看清,达不到写的目的;白色系 点,比较赞同。同时,笔者认为课桌语言不仅有书写的,还有 刻画的,因此,将课桌文化定义为“在课桌上以书写、刻画等形 式流传的一种特殊的校园民俗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 仅在大学存在,在中、小学也同样存在,但中、小学和大学的课 的桌面写上字后又格外明显或者是由于看到干净的白色不忍 基金项目:陇龙学院科研项目“大学校园课桌文化调查研究”(XYSK0071)成果之一 有效的情绪控制使得教师以更丰富的姿态直接思考未来 的工作和任务。同样,学校中高级管理者采取的减少教师压力 行为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在这个领域,学校领导者和一些组织 改革蓬勃发展的现状,以及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不可 避免地增加压力感。因此,我国很有必要开展关于教师压力的 研究,探究我国教师总体压力感、压力源情况,进而研究压力处 理措施等。 参考文献: 部门对教师的影响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一个能够考虑以何种方 式给那些做了需要鼓励行为的教师以支持性反馈的领导机制, 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另外,能最小化教师压力的组织性安排 也可以减少教师压力。 纵观压力研究状况,西方尤其美国心理学界对工作压力的 【1]Kyriaeou C,Svuteliffe工Teacher Stress:Prevalence,Sources and Symptoms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8,48:159 ̄167. [2】赵立芹.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2:38--40. 【3]Kyriacou C.Teacher tress: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L玎.Educational Review,2001,53:27-35. 研究已进行多年,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结果都是在西方 文化背景下获得的。关于我国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必须基于我 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关 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并不多。针对当前我国教育 【4】刘志成.对缓解教师压力问题的几点思考L玎.中国商教研究,2003, (1O):72~73.A 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