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九上·乌鲁木齐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讪笑(shàn) 陨落(yǔn) 汲取(jí) 锲而不舍(qì) B . 癖好(pì) 归省(xǐng) 喑哑(yīn) 鲜为人知(xiǎn) C . 嗔怒(chēn) 阻遏(è) 禁锢(gù) 惟妙惟肖(xiào) D . 分外(fèn) 下载(zǎi) 狡黠(xiá) 味同嚼蜡(jiáo) 2. (2分) (2017九上·成都月考) 下列语句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B .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 C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D . 最使我彷惶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 (2分) (2017九下·陇西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 . 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 . 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 . 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4. (2分) (2016·铜仁) 下面对文化常识及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纵观历史,汉字字体的主要演变历程是: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B . 豪放派形成于宋代,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晏殊。
C .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D .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吓得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李逵。
5. (2分) (2015七上·钦南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9 页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这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 生命是酒 ② 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 ③②① B . ①②③ C . ②①③ D . ③①②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1题;共13分)
6. (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去国怀乡 去:到,往 B . 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 . 吾谁与归 归:归依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 .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D . 感极而悲者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 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4)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第 2 页 共 9 页
B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 (2019八下·金华期中) 名著阅读。
(1) 乔斯坦·贾德是________(国)的作家,他创作了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小说中写道:14岁的女孩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上只有一句话——“________?”
(2) 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3) ________(人名)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读书的时候说到: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________的问题。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17七下·徐州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 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重的,又怎见爱得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会在乎有生之王是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温柔 温润),散发人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____________________;有多少人的率直纯真是因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若细细回味,其中也一定饱含(奖励 恩赐)。我想哲学家尼采应该会同意这个看法,否则又是什么不能使他说出“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1) 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德性的________(温柔 温润) 饱含________(奖励 恩赐) (2) 请修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3) 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九上·福建月考) 按要求填空。
(1) 燕子来时新社,1。池上碧苔三四点,2。(晏殊《破阵子》) (2) 左牵黄,1,锦帽貂裘,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马作的卢飞快,1。了却君王天下事,2。(辛弃疾《破阵子》) (4) 1,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2。(温庭筠《商山早行》) (5) 《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1,2。
第 3 页 共 9 页
(6) 《卜算子·咏梅》中赞叹梅高洁、坚贞的句子是:1,2。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10. (25分) (2017八上·江都期中) 阅读《翻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翻浆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一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第 4 页 共 9 页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车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 “文章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后文都与‘翻浆’无关,这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写出自己的理由。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3) 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并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4) 小说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出了什么呼吁?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1.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________,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 5 页 共 9 页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 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吸取________,剔除糟粕。
(2) 第③段中划线词“气”具体指的是________。 (3)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 ________(作者名);《________》(篇名)
(4) 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要求。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________
(6) 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七上·文水期末) 我们感叹得不到真情的时候,或许真情就在你的身边;我们呼唤得不到理解的时候,或许理解就在你周围……有的时候,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离我们并不遥远,或许只是由于离你太远,你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请结合自我经历与感悟,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③有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1题;共13分)
6-1、 6-2、 6-3
6-4、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7-1、
7-2、
7-3、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1、
第 7 页 共 9 页
、
9-2、
9-3、
9-4、
9-5、
9-6、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10-1
、
10-2
10-3
、、
10-4
、
11-1、11-2、
11-3、
第 8 页 共 9 页
11-4、11-5、11-6、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