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 专业
序号 1 结构设计总说明 审查要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 审定 审核 校对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钢 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基本雪、风压值、人防工程等级、地基概况描述:±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地基方案类型,持力层标高和承载力,地下水类型及标高,标准冻深,场地类别和地基抗震性能、不良地质作用的阐述。 结构荷载的取值 主要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等。 本工程各类结构的统一做法和要求: 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一些技术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碱集料规定、构件的起拱要求,预制构件吊装要求,大跨度钢结构制作,吊装要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张拉、深基坑支护及基础沉降观测,后浇带,施工顺序,楼面允许施工荷载,各类地基的施工验收要求等)。 采用的标准图目录和构件的选用。 采用的设计基准期。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钢筋的搭接、锚固要求。 保护层厚度。 外围填充墙的做法、构造要求。 2
地基基础设计 (一)设计方案 1)基础持力层及埋置深度的合理性。 基及建筑物地下室的设置)。 2)基础类型选用(如墙下条基、单独柱基、筏基、箱基、桩 3)当场地具有软弱土层,或其他特殊土层需要处理时,应采 用本地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并提出检测技术要求。 4)采用桩基的依据,确定桩的选型和成桩方法,单桩承载力、 桩端土层及标高,并提出试桩和验收要求。 5)如果有液化土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常年冻土等,应 特别注明地基处理方案及检测要求。 6)确定地基基础方案应考虑对毗邻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包括 G-1
序号 审查要点 平面位置、深度,如用锤击式打桩要考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地下基坑施工时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 审定 审核 校对 7)确定上部结构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当建筑物没有人防地 下室时应说明地下室人防等级及所作用的抗核爆等效静载值,计算及构造应符合规范规定。 8)基础结构设计是否正确。 (二)地基承载力 1)校核天然地基承载力或人工复合地基承载力及确定的原 则。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三)地基变形、沉降 1)天然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值与沉降值允许值对比。 2)桩基及地基处理的沉降变形计算,并提出试桩及实测人工 地基处理的变形要求。 (四)地基稳定性验算 1)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2)山区地基边坡及挡土墙处理。 (五)基础设计 1)计算方法(电算、计算程序选用、手算、计算简图确定) 2)基础受弯受剪及冲切的计算、配筋及构造配筋的合理性。 3)桩基(独立承台、条性承台、桩箱、桩筏厚板)的布桩计 算及承台、承台梁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 4)墙下条基、单独基础、柱下条基、筏基的受弯、受剪、受 冲切承载力计算及配筋。 5)箱基顶、底板在整体、局部弯曲下的受弯、受剪、受冲切 计算及配筋、箱基内外墙、门洞口上下过梁的受弯、受剪计算及配筋、人防地下室、口部、防爆墙、临空墙及防护密闭门、门框的计算。 6)桩箱、桩筏基础为满堂布桩时,基础板沿桩顶、剪力墙、 筒体周边的受冲切计算。 7)箱基、筏基的上部竖向荷载重心与基底平面形心的偏心矩。 (六)基础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内轴线关系尺寸应与建筑平面图符合。 2)基础应与建筑物内外地下构筑物(地沟、设备基础、、地 坑、地下水池等)相协调,地下室外墙上应预留、埋设必要套管。
G-2
序号 3 审查要点 3)协调室内外高差与基础、基础梁的关系。 审定 审核 校对 4)地下室混凝土防水要求,过长地下室(或基础梁)后浇缝 设置。 5)防雷、接地要求。 6)与相关公用设备的留洞位置、标高及大小。 结构布置和结构计算 (一)结构布置 1)结构方案的选用 场地土类型及建筑物场地类别的确定。 3)在满足建筑功能前题下,进行结构方案选用。框架、框一 剪、剪力墙、筒体及有框支层的框一剪结构。抗震设防区建筑物结构布置应满足二个方向的抗震要求。“超限高层建筑”应由建设部指定专家委员会进行结构审查。 2)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租。 4)房屋最大高度、高宽比、长宽比限值、抗震墙间距以及结 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规则性。 5)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设置及缝宽,当设有后浇缝时, 应示出其具体位置。当建筑物超长而未设伸缩缝时结构应采取相应配筋措施。(如在顶层及建筑物两端区域墙体和板面配筋应充分加强) 6)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形式及间距,充分利用电 梯井、楼梯间等墙体作抗震墙。 框筒结构注意外柱柱距的布置,以及洞口面积所占比例。 7)合理采用筒中筒结构内、外筒的高宽比及内、外筒间距和 外筒柱距布置。 8)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底层大空间落地剪力墙布置应符合规范 要求,其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变化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转换结构选型是否合理可靠。 9)建筑物楼层层高受限制时,框架梁梁高由各专业协调决定, 可采用宽扁梁,但其梁高可控制在(1/15~1/20)L左右,(L为梁跨度)。 10)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两建筑物之间的伸缩 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不设缝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11)体育馆及商场、办公楼、中厅屋盖,当跨度较大时,应 采取钢结构(网架、桁架、井字交叉、钢梁等)注意处理好
G-3
序号 审查要点 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及施工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审定 审核 校对 12)外围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或其他装饰构件,如遮阳板等, 其所有自身承重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并复核连接件。 (二)结构计算-电算 1)计算书(原始数据,主要中间计算过程,主要输出结果) 是否完整。 2)计算力学模型(平面杆系、空间杆系、墙元)的选用合理 性,程序是否通过鉴定。 3)列出所有计算采用软件的名称,版本和编制单位。 4)计算程序CPK、TBSA、TAT、SATWE、SAP等选用是否 合理,程序是否通过鉴定。 5)计算“超限高层”结构计算程序应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 结构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其计算程序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6)计算荷载有无遗漏或重复,其取值及作用位置是否正确, 原始数据输入及参数选用是否正确。 7)计算结果准确性判断,对不当结果的处理(如个别墙体、 连梁等配筋)。 a.基本周期和振型曲线性状是否合理。 b.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系数FEK/G。 c.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u/H。 d.底层大空间框支结构转换层上下刚度之比,底框砖房上下刚度之比。 e.高层结构稳定和倾覆验算,框架柱、剪力墙承担的地震作用与总剪力、总倾覆力矩之比。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和构造 结构构件截面验算 a.所选用分项系数,组合系数等的准确性,荷载效应组合是否合理。 b.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受拉、受压)承载力计算。 c.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d.受冲切、局部承压承载力计算。 e.疲劳强度、裂缝宽度及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f.框支梁及框支层的底框楼板截面验算。
G-4
序号 审查要点 g.大跨度梁、板及悬挑构件的强度,抗震性及挠度验算、抗倾覆验算等。 h.地下室外墙承载力的计算 j.深受弯构件的计算、配筋构造。 框架及框一剪结构 a.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合理性。 b.框架柱主筋最大最小配筋率,主筋连接及锚固。 c.框架柱轴压比、配筋率、加密区配箍率、间距、直径。 d.框架梁配筋率、加密区配箍、腰筋设置、主次梁吊筋。 e.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一般剪力墙结构 a.墙厚度、高厚比、配筋率、砼标号、有无超长剪力墙。 b.小墙肢轴压比、强度验算。 c.墙体端部约束、构造边缘构件(暗柱、端柱)设置、配筋、上下层开洞墙体配筋处理。 d.剪力墙水平、竖向筋的配筋率、间距、直径、箍筋间距直径。 e.墙体加强区部位配筋(底部、顶部、电梯井、外墙)。 f.连梁截面尺寸、配筋。 底层大空间框支结构 a.框支梁截面尺寸、配筋率、主筋、腰筋配置及锚固、箍筋配置。 b.框支柱截面尺寸、配筋率、轴压比、配箍率。 c.框支结构转换层处各构件配筋设置的合理性,砼强度等级。 d.框支柱受力主筋伸入上层墙体的设置,框支梁上墙体的配筋,墙体钢筋在框支梁上的锚固。 e.转换层楼板,一般框支层楼板要求厚度及砼强度等级。 基础 a.墙下条基及单独基础 (1) 砼强度等级、受力钢筋保护层、底板厚度、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2)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坡度,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宽度。 (3) 预制杯形基础柱的插入深度、杯壁、杯底的构造尺寸。 (4) 与柱下同时浇灌的现浇柱基的插筋直径、数量、锚固及搭接长度。 b.柱下条基 (1) 砼强度等级,肋梁截面高度纵向构造钢筋,箍筋的加密设审定 审核 校对
G-5
序号 审查要点 置。 (2) 肋梁顶底面纵向钢筋的配置、支座筋断筋的位置,现浇柱与肋梁交接处平面构造尺寸,局部受压。 (3) 柱基纵向筋插筋数量、直径、锚固长度。 c.筏基 (1) 筏板厚度(墙下、柱下梁板式、板柱式)纵、横向悬挑长度。 (2) 纵横向连通钢筋的配置,端部第一、二开间配筋量增加的配置、角部附加钢筋的设置。 (3) 顶、底板、内、外墙体厚度、顶、底板在支座处及跨中配筋方式、配筋率、钢筋搭接长度。 审定 审核 校对 1
(四)楼梯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楼梯间设置。 2)框架式楼梯间设置。 3)楼梯梯段及踏步起步处净空要求。 4)特殊楼梯(悬挑式、螺旋式)受力、配筋。 砌体结构 保证地基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满足要求 地基基础方案 2)基础埋置深度及持力层的选择。 3)基础类型(墙下条基、筏基、桩基)的选择。 4)地基处理复合地基的目的、方法选择与检测要求。 5)桩基选型及成桩方法的选择。 6)同一建筑物基础类型的选用。 地基承载力计算 1)天然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原则 1)建筑物场地的选择,饱和土液化判别及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G-6
序号 2
审查要点 2)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 3)人工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原则 4)人工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软弱下卧层验算 地基变形计算 1)变形计算与观测的原则 审定 审核 校对 2)变形计算方法(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与允 许值的关系。 3)变形观测方法及结果 地基稳定计算 1)稳定性验算采用的方法及结果 2)土坡或高填方稳定性计算 3)山区地基边坡及挡土墙的处理 基础设计计算 1)计算方法(电算:计算程序的选用;手算:计算模式的假 定) 2)墙下条基、筏基、桩基的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及配筋。 3)桩基的布桩计算及承台梁的计算,桩身是否穿过可液化层。 4)筏基上部竖向荷载重心与基底形心的偏心距 结构布置和结构计算 结构布置 1)结构方案(横墙承重、纵横墙共同承重、纵墙承重、砖排 架)选择的合理性。 2)错层特殊处理、空旷大房间的特殊处理。 3)房屋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层数长高比、高宽比。 4)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分类 5)结构的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间距及宽度。 6)抗震横墙的布置、局部尺寸的限值。 7)地下室的布置 结构计算-电算 1)计算书(原始数据计算平面图、主要输出结果)是否完整 无缺。 2)计算模型选择及计算程序的选用 3)计算荷载有无疏漏或重复,作用位置及取值是否正确,砌 体材料强度等级的选用。 4)原始数据及一些计算参数的选用是否正确 G-7
序号 3 审查要点 审定 审核 校对 5)计算结果(抗震验算、强度、稳定及局部承压验算)准确 性判断(有无异常)及异常结果处理。 6)砖、砼小型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 结构计算-手算 1)计算简图及基本假定是否合理 2)荷载取值及导算是否合理 3)内力分析的方法及公式选用是否合理 4)各计算系数的取值是否合理 5)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无异常) 构件计算和构造 构件计算 1)结构体系中梁、板、柱等砼构件的承载力验算及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 2)砌体(强度)局部承压及稳定性验算 3)过梁、墙梁的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楼梯类型的选择及承载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悬挑构件的承载力及抗倾覆验算 结构构件 1)墙、柱的高厚比 2)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断面配筋,构造柱与墙体及圈梁的 连接。 3)现浇(预制)梁、板的支承长度、梁垫的设置,后砌非承 重墙的拉结构造。 4)后浇层砼强度等级、厚度及配筋。 5)楼梯间的设置及构造措施 6)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女儿墙、雨罩、挑檐的锚固及构造 措施) a.使建筑物均匀沉降的地基处理措施 b.调整不均匀沉降基础的构造措施 7)基础 a.墙下条基的砼强度等级,底板厚度,受力钢筋。 b.筏基的纵向横向悬挑长度,纵横向连通钢筋的布置,纵向第一、二开间配筋增加的配置,角部附加钢筋的设置。
G-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