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新课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语文新课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王远帅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脱离学校和教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并加以创新,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深入人心以及学习社会化的到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基础学科—语文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已有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独立地、正确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新的语文知识并用之于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第一,使学生了解新课标语文能力培养的方向,明确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提高学生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自觉性。

如果教师不能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新课标语文能力培养的方向以及获得自学能力的必要性,不管教师在这方面付出多大努力和代价,学生自学能力的获得都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动力,才能发挥他们自学的自觉性。

1

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培养语文自学能力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例如,通过介绍自学成材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名人名言,如文学家高尔基只上过小学、文联主席铁凝原先只是小学教师,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际交往扩大、信息交流增加、词汇语言的更新都要求社会人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语文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

第二,教师要有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能力,把自学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有许多途径,但最经常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自学所需要的各种习惯和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新颖、有趣、实用的补充材料让学生自学。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选择一些实用新颖的材料,如心理学的知识、好的文艺作品等,让学生自学,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喜悦与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自学任务难易程度必须适中,既符合学生的原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内可以让学生展示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与体验,或者有目的的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辩论会及各种人际交往情景演练,让学生在自学中感受到自学的成功与喜悦。注意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要给于适当的肯定,特别是不要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了幼稚、错误的问题而责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学的信心和积极性。

2

(三),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自学的一般本领。一是阅读方法的指点,二是随机积累的指点,三是资料检索的指点,四是培养自我解决疑问的意识。尽量让学生使用“发现法”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各种参考资料以及做好读书笔记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别人的学习方法等。

(四),有系统的指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扩展自学范围。学生自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还应扩展到课外、校外的学习。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并指导他们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习惯。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新课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王远帅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