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命题细目表还原与仿制
(一)2017年语文命题细目表还原
1.2017年全国语文Ⅰ卷细目表
题号 (答案) 一 1 D 3 单选文第1、选 2、3段中的重要概念和语句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B A项“提出了气候正义”表述有误,一些非政府组织只是开始“伦理审视”。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表述有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与国内公平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是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C项,“为当代人设定义务”是一种主动行为,不等于选项中所说的“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 C选项“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错误,因为从文中无论是消极方面还是积极方面,都是立足于当代而言。 分值 题型 考点指向 能力立意 能力层级 错项分析 难度 2 C 3 单段落结构和选 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单从文中重要选 的观点作出推理 单小说的环境选 描写、细节描写、相关情节、主题 简小说谋篇布答 局的妙处 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 3 B 4 B 5 3 C B选项“后代的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表述有误,因为文中说“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只强调符合后代利益,至于后代的需求是什么无从可知。 B项中“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有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 3 C、D 5 C、D 6 6 简小说的结尾 考查借助小说结尾,答 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单文本材料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选 一、三、四信息、理解文中重要的重要语句 句子的能力 多文本材料选 一、四的重要语句和材料二中的图表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F 7 D 8 BC 3 B、C D项“节目制作后传送给”“电视观众”表述有误,节目制作后并没有直接传送给电视观众,而是传送给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A项“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有误。从选文看,以期达到的是“规模化的播出效应”,而“主体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形式”是现在的情况。 D项“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有误。从图表中看,集中度在年龄的表现上55~64岁为最高值,过了这个年龄段呈下降趋势。 E选项是从材料三中相关信息做出的推理,材料三中说央视频道化运营模式受到种种限制,但不能因此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在各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5 C 9 4 简材料三、四中的重要概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并对文中B、C 1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答 念频道化运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营模式和制与概括的能力 播分离模式 二 10 D 11 B 12 B 3 3 3 单文段中的某选 些语句 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 单文段中重要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分选 词语所包含析文言文常见实词所的文化意义 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单对文本内容选 的分析和综合 考查从对重要实词的理解到文中部分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态度观点的能力 考查鉴赏古诗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考查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默写的能力 B “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姻亲没有血缘关系,不属于血亲 B、C 和谢弘微诗词唱和的还有族叔谢混,谢弘微也不是因口才得到谢混赏识,而是因为他说话简约。 13 10 翻文段中重要译 语句 14 BE 15 16 6 5 5 多古诗中语句选 的内容和作用 简古诗中的部答 分语句 默全国卷所规写 定的初高中背诵篇目 B D B项“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错,意在用“衔枚疾走”表现考场的宁静;E项“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有误,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D A 三 17 B 18 D 19 A 20 3 单对一些常见考查辨析成语词义和选 成语的使用 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能力 单辨析语病 选 单语言表达的选 得体 考查运用语言知识辨析语句的结构性或语义性语病的能力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E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守正不阿:指人的品行正直;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A项“根据”赘余;B项“三个月内”位置不当;C项“推动”和“企业广泛收益”不搭配 B项“献丑”应为“抱歉”;C项“垂询”有误;D项应把“内人”和“妻子”换位置 3 E 3 E 6 补语言运用的考查在理解语境的基写 简明、连贯 础上进行简明、连贯表述的能力 简文段中的推答 理内容 考查对语段中的推理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错误的能力 考查选择所给关键词,进行构思,并限时成文的 E 21 5 E、F 四 22 60 写根据所给材作 料的内容和范围作文 E 2.2017年全国语文Ⅱ卷细目表
题号 (答案) 一 1 3 单选文第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2、3段中B 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有误,因为选文中说“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 分值 题型 考点指向 能力立意 能力层级 错项分析 难度 2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A 选 的重要语句 句子含意的能力 晶”,说明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有关系。C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说法有误,选文中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明初在选项中被说成明代。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强调的是青花瓷只是社会转型的一个例子,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有误。选文第一段句④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强调了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贸易之后给青花瓷带来的巨大变化。它的结论句也即论证的内容是第一段的: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B项“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无根据,文中关于成化年间的信息只有一句,即第二段句①“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它只是说成华年间的瓷器生产实现了原料的本土化,并不能证明成华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B项中“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有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 2 A 3 单段落结构选 和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查分析文章结C 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 B 3 单从文中重选 要的观点作出推理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4 B 5 6 3 单选文的内选 容和开头的作用 简选文中的答 重要概念 简选文中人答 称的变化使用 单文本材料选 一中的图表和材料二中的重要语句 多文本材料选 一、二的重要语句 考查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考查分析概括作品重要概念的能力 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D 5 6 B、C F 7 D 3 B、C D项“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低是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准确,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B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说法错误,且“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于文无据。C项“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原文表述“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使得行为”不一致。D选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于文无据。 8 A E 5 C 9 4 简材料一、答 二中有关信息 单文段中的选 某些语句 单文段中重选 要词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单对文本内选 容的分析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 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言文常见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考查从对重要实词的理解到文中部分内容分析与概括的C 二 10 A 11 B 12 3 3 B “收考”解释错误,意为拘捕拷问。 3 B、C 赵憙没有教导他们弃恶从善 3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C 和综合 能力 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 考查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默写的能力 考查辨析成语词义和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能力 考查运用语言知识辨析语句的结构性或语义性语病的能力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考查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简明、连贯表述的能力 考查对语段中推理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错误的能力 考查选择所给关键词,进行构思,并限时成文的 B 13 10 翻文段中重译 要语句 14 BD 15 6 简古诗中的答 开头语句 5 多对尾联典选 故的赏析 D B、D项错误,这里既不是自夸,也不是自谦,而是为弟弟出使契丹的安危着想。 D 16 5 默全国卷所写 规定的初高中背诵篇目 单对一些常选 见成语的使用 单辨析语病 选 A 三 17 A 18 C 19 B 20 3 E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在后面;温尔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 A项缺主语“今年”;B项应去掉“在……下”,突出主语“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D项“最后”位置不当,“录取”和“名额”不搭配 A项“失陪”不当;C项“寒舍”有误;D项应把“千金”不当。 3 E 3 单语言表达选 的得体 补语言运用写 的简明、连贯 简文段中的答 推理内容 E 6 E 21 5 E、F 四 22 60 写根据所给作 材料的内容和范围作文 E
3.2017年全国Ⅲ卷细目表
题号 (答案) 1 C 3 单选文中的选 重要概念和语句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分值 题型 考点指向 能力立意 能力层级 B 错项分析 难度 A项“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说法有误,选文中强调了不让“乡愁”变成“乡痛”的三个条件,但不是选项中说的“在建设之余做好人文保护”。B选项是 4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一 2 C 3 单段落结构选 和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单从文中重选 要的观点作出推理 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考查结合上下文,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 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C 对“乡村记忆”的态度表达,但不符合作者的观点,作者并不主张必须完好保存乡村记忆,而是有所选择的保存。D项,文中强调“深度挖掘乡村记忆”,并将“传统产业”细化、升级,但不是说把乡村记忆的文化内涵当做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C项是对选文第二段相关语句的分析,文中直接指出了保留乡村记忆的两个方法,但不是举例,所以“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表述错误 3 B 3 C B项“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说法有误,根据第三段第一句内容,“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只能是一种消极性的留住乡愁,而“活化乡村记忆”在第三段第二句中有具体完整的表述。 4 B 5 6 3 单选文内选 容、手法和主题 简文中的重答 要句子 简文本的语答 言特色 单材料二中选 的图表 多文本材料选 一、三的重要语句 C、D B项“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是说使他们再谈价钱时,语气缓和 5 6 B D 7 B 8 B C 3 C B项“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错误,其中2003年的增加值较上一年也有小的减少。 A项“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错误,材料一开头“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可以看出,今天的博物馆服务公众的形式除了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还有别的。D项“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错误,原文是“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E项“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错误,选文材料三“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是讲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的作用主要在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 5 C 9 4 简选文材料答 一中的重要信息 单文段中的选 某些语句 单文段中重选 要词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单对文本内选 容的分析和综合 文段中重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 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言文常见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考查从对重要实词的理解到文中部分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对文言实词、虚C 二 10 D 11 C 12 A 3 3 B “对帝王影响也很大”错,近侍官,指在皇帝周围供职的官员。 3 B、C “尽灭契丹威风”,于文无据。 13 10 翻B 5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译 要语句 14 C D 15 16 6 5 简古诗中的答 部分语句 默全国卷所写 规定的初高中背诵篇目 单对一些常选 见成语的使用 单辨析语病 选 单语言表达选 的得体 补语言运用写 的简明、连贯 简文段中的答 推理内容 5 多古诗中某选 些语句的内容和作用 词、句式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C C项“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错,意在说明李绅的服气;D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有误,从作者谈论元稹、李绅的情况看,作者很看重时人的认可。 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默写的能力 C A 三 17 D 18 A 19 C 20 3 考查辨析成语词义和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能力 考查运用语言知识辨析语句的结构性或语义性语病的能力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考查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简明、连贯表述的能力 考查对语段中的推理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错误的能力 考查选择所给关键词,进行构思,并限时成文的 E 汗牛充栋:形容书多;滥竽充数:比喻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滔滔不绝: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 B项“看”多余;C项“在……身上”多余;D项“开创”和“成就”不搭配 A项“承蒙”不恰当;B项“高足”有误;D项“恭候”有误。 3 E 3 E 6 E 21 5 E、F E 四 22 60 写根据所给作 材料的内容和范围作文
(二)高考命题规律解读
1.考查内容 (1)基本知识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全国卷共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个部分,其中现代文阅读又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又分为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中主要是有关论点、论据、论证和逻辑推理的有关知识;小说阅读主要是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特色的有关知识;散文主要是有关结构、线索、写作手法的主要知识;实用类文本主要是各种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点知识。文言文阅读主要是有关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有关知识;古诗词阅读主要是意象、表现手法的有关知识。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是成语、病句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有关知识。写作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实用类文章等文体知识和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相关知识。
(2)基本能力
6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高考语文的命题形式可能会千变万化,但对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相对稳定。高考语文主要考查考生在六个方面的能力:即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卷考查最多的能力依次是:
首先,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贯穿始终,理解是基础,考生必须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的意思,才能对相应问题做更加深入地思考。
其次是分析综合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考生要能够从因到果、由表及里地剖析材料,然后进行归纳整合或高度概括。
然后是表达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运用部分试题和作文,均是对表达能力的考查,考生是否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层次分明的表述,直接显现出表达能力的高下。
另外三个能力涉及较少。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下面出现少量的鉴赏题目,也是在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中相关内容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对识记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最少。
(3)学科素养
全国卷语文试题并不会单纯体现为对某个知识点的考查,而是把相关知识与相关能力结合起来,综合表现为对考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过程的考查,即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考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并在考题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它们。
②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考生必须能够从语言和文学形象中获得直觉体验,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③审美欣赏与创造。考生必须能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考生必须能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
2.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规律
(1)稳定性
高考语文全国卷归根结底主要是从读和写两个方面对考生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查,所以今年的全国语文卷的题目设置还是以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主。
阅读方面依然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古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言名句默写。阅读之外是语言应用与表达和写作。考查形式相对稳定,使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规律可循。
(2)综合性
7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方面都表现出综合性。它几乎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使是名篇名句默写也不再是简单地对古诗文上下句的填空默写,而是在正确理解古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阅读中简答题和写作题目只有在理解了试卷文字所提供的信息之后,才能进行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或探究,所形成的答案又是考生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如全国Ⅰ卷第15题要求赏析“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考生需要对“衔枚疾走”这个成语有所了解,还必须理解这句诗写的是作者在礼部贡院观看进士就试时的感受,才能去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而感知诗中所寄寓的感情、赏析评价诗歌的表现手法,所以这个题是对考生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而要真正体会作者的愉悦心理,还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
(3)应用性
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方面。语文学习必须为生活服务,考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只有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才会显出它的价值。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这方面体现出灵活性,特别是语言文字应用题目,突出考查考生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等能力方面,均提供特定的语言场景;三份试卷的作文题目更是要求考生针对自己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很好地制止了往年考试中所出现的利用现成论据宿构和套作的现象。
(4)创新性
近几年高考试题虽然结构框架大致固定,但考查内容千变万化。今年全国Ⅰ、Ⅱ、Ⅲ卷从论述类文本阅读到写作均有重大调整,取消了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同时作为必考内容出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由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改为小说、散文并列的情况;实用类文本阅读把原来多年考查的人物传记换成了学术报告,而且采用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又把原来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图文转换渗透其中,灵活多变,真实地考查了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看上去没什么变化的必考部分在内容上也有很大变化,这一点在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上非常明显。写作方面也改变了过去的一事一议,侧重于宏大叙述和传统文化,引导考生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体现出对考生综合素养的考查。
(三)命题细目表仿制与预测
1.2018年模拟命题细目表(一)
题号 (答案) 一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2 3 3 单从文中重要观点作出推选 理 3 单段落结构和大意以及段选 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能力 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并重新整合文中信息或推理的能力 C 3 单选文中重要概念和语句 选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B 分值 题型 考点指向 能力立意 能力层级 错项分析 难度 C 8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4 5 3 单小说的情节安排、环境描选 写、相关人物、主题 考查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D 5 简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答 简从某些语句揣摩人物心答 理 单文本材料中的重要语段 选 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C、D 6 6 F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7 8 9 3 B、C 5 多文本材料的重要语句和选 图表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C 4 简材料中的重要概念和主答 要内容 单文段中的某些语句 选 考查对文中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 B、C 二 (一) 文言文阅读 10 11 12 3 B 3 单文段中重要词语所包含选 的文化意义 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言文常见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B 3 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综选 合 考查从对重要实词的理解到文中部分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B、C 13 10 翻文段中重要语句 译 (二) 14 5 多古诗中意象的作用和表选 达的感情 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综合运用的能力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态度观点的能力 B D 古代诗 歌阅读 15 6 简古诗中的整体结构 答 默全国卷所规定的初高中写 背诵篇目 考查鉴赏古诗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三) 名篇名句默写 三 语言文字运用 16 5 考查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默写的能力 A 17 18 19 20 3 单对一些常见成语的使用 选 考查辨析成语词义和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能力 E 3 单辨析语病 选 考查运用语言知识辨析语句的结构性或语义性语病的能力 E 3 单语言表达的得体 选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E 6 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 考查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简明、E 9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写 21 5 简文段中的推理内容 答 连贯表述的能力 考查对语段中的推理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错误的能力 考查选择所给关键词,进行构思,并限时成文的能力 E、F 四 写作 22 60 写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和作 范围作文 E 2.2018年模拟命题细目表(二)
题号 (答案) 一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3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5 5 4 3 单散文的开头、结尾、选 环境描写、表现手法和主题 简散文中某部分内容或答 行文线索的作用 简对散文主要内容的概答 括与深度解析 单文本材料中的重要语选 句或语段 考查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D 3 3 单段落结构和大意以及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选 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单从文中重要观点作出选 推理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1 3 单选文中重要语句 选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B 分值 题型 考点指向 能力立意 能力层级 错项 分析 难度 C 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考查借助散文内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C、D 6 6 F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7 3 B、C 8 9 5 多文本材料的文字材料选 和图表材料 考查结合文中信息,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C 4 简材料中的主体内容 答 单文段中的某些语句 选 考查对文中主要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 C 二 (一) 文言文阅读 10 () 11 () 12 3 B 3 单文段中重要词语所包选 含的文化意义 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言文常见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B 3 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选 综合 考查从对重要实词的理解到文中部分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B、C 10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13 10 翻文段中重要语句 译 5 多古诗中叙事的内容概选 括和作用 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态度观点的能力 B (二) 14 D 古代诗 歌阅读 15 6 简古诗中的部分语句 答 默全国卷所规定的初高写 中背诵篇目 考查鉴赏古诗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三) 名篇名句默写 三 语言文字运用 16 5 考查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默写的能力 A 17 18 19 20 3 单对一些常见成语的使选 用 考查辨析成语词义和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能力 E 3 单辨析语病 选 考查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辨析语句的结构性或语义性语病的能力 E 3 单语言表达的得体 选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E 6 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写 贯 简针对名著中的人物形答 象联想 考查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简明、连贯表述的能力 考查立足于名著进行联想、表达的能力 考查选择所给关键词,进行构思,并限时成文的能力 E 21 5 E 四 写作 22 60 写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作 和范围作文 E 3.2018年模拟命题细目表(三) 题号 (答案) 一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2 3 (二) 文学类文本阅4 3 单小说的情节安排、选 环境描写、相关人物心理、主题 考查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D 3 3 单段落结构和大意以选 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单从文中重要观点作选 出推理 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段落之间关系的能力 C 3 单选文中重要概念和选 语句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B 分值 题型 考点指向 能力立意 能力层级 错项 分析 难度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11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读 5 5 简细节描写与人物心答 理的关系 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答 时代特色 单文本材料中的重要选 语段 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考查借助小说结尾,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C、D 6 6 F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7 8 9 3 B、C 5 多文本材料的重要语选 句和图表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 C 4 简材料中的重要内容 答 单文段中的某些语句 选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并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 B、C 二 (一) 文言文阅读 10 11 12 3 B 3 单文段中重要词语所选 包含的文化意义 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言文常见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B 3 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选 和综合 考查从对重要实词的理解到文中部分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C 13 10 翻文段中重要语句 译 (二) 14 5 多古诗中“物”的形选 象和作用 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态度观点的能力 B D 古代诗 歌阅读 15 6 简古诗中的表现手法 答 默全国卷所规定的初写 高中背诵篇目 考查鉴赏古诗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三) 名篇名句默写 三 语言文 16 5 考查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默写的能力 A 17 3 单对一些常见成语的选 使用 考查辨析成语词义和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能力 E 字运用 18 19 20 6 补语言运用的简明、写 连贯 简文段中的描写、议考查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简明、连贯表述的能力 考查对语段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并学E 3 单语言表达的得体 选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E 3 单辨析语病 选 考查运用语言知识辨析语句的结构性或语义性语病的能力 E 21 5 E 12 / 13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答 论或抒情内容 四 写作 22 60 写根据所给漫画的内作 容和范围作文 会使用的能力 考查对漫画内容理解分析,并进行构思,限时成文的能力 E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