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王培旭关浩杰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河南省禹州市作为农业大县,具备优良的农业产业优势及资源优势,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

时代发展需要,有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本文以禹州市中药材产业为例,在分析其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融合概况的基础上,探究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推进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融合;禹州市[中图分类号]F32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2-41-2

作为“四大药都”的安徽省亳州市拥有中药企业440家,

江西省樟树市则有108家,而禹州市仅拥有包括1家制药企业、1家中药提取企业及2家饮片加工企业等在内的56家中医药企业。②企业规模小。禹州市药企普遍规模较小,2019年3月禹州市53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而其中竟无一家中医药企业,因此禹州市中医药企业消耗地产药材能力非常有限,拉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2.1.2缺乏强劲龙头药企与优势龙头品牌。①缺乏强劲龙头药企。禹州市虽拥有数家区域知名龙头药企,但在河南省历年的百强企业名单中,禹州市已注册药企无一家上榜;在2018年河南省百强药企名单中,禹州市仅河南禹州药王制药有限公司上榜,且仅位居第80位。②缺乏优势龙头品牌。全国诸多医药省市均有全国著名龙头品牌,如“广东白云山”“四川阿胶”“云南白药”“哈尔滨哈药集团”等。禹州市虽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本地中药材产业知名度,但由于长期不重视特色龙头品牌的培育,加之缺乏科技创新,境内药企规模狭小、药材种类繁多,因此禹州市中医药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至今止步不前,尚未形成优势龙头品牌。

2.2新型职业药农稀缺

禹州市拥有数千年农业种植历史,绝大多数农民为传统粮农,小农思想浓厚且观念保守,非常不利于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更不利于中药材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11月,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禹州市农民田间学校在禹州市磨街乡锦龙山庄正式成立。这是禹州市第一所正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但因刚刚成立,培育进度尚无法满足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

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1龙头企业带动型

禹州药王制药有限公司已建成666.7hm2GAP种产基地,主要生产中成药片剂、丸剂、散剂,旗下拥有“活血壮筋丸”“九天阿胶”“一把抓”“六味地黄丸”“香砂养胃丸”等国内知名畅销产品。

禹州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1200hm2迷迭香GEP种产基地、666.7hm2青蒿素种植基地,致力于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研发与青蒿素的提取,生产设备及工艺均领先国际,年产700t抗氧化剂、50t精油及60t青蒿素。

1.2产城融合型

禹州市于2017年签署“华夏药都健康小镇建设暨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正式投入建设,旨在以中药材产业为基础,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建设集医药技术创新、健康养生及游览观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养生小镇。

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15日与禹州市签署“海王(禹州)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园”合作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会是集中医药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交易展示、中医药研发及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医药健康全产业基地,对于加快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都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1]。

2

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药企带动力不足

2.1.1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①企业数量少。同样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乡村振兴产业动能培育及政策精准支持研究”(2018B159);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17240041036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2017-ZZJH-091)。

作者简介:王培旭(1995—),男,硕士,研究方向:粮食经济与管理;关浩杰(198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XIANGCUNKEJI2019年4月(下)41

XIANGCUNKEJI乡村科技药农队伍建设,首先,禹州市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以签订就业保障合同的形式大力宣传和鼓励药农主动参与学习;其次,以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禹州市农民田间学校为试点,借鉴外省或者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与精度;最后,以点带面,逐渐增加该类学校的数量、扩大整体规模,将该类培训学校覆盖全市,为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5]。

3.3

政府加大“人才强产”扶持力度

禹州市目前已拥有“全国百强县级市”“全国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并且经济基础雄厚,环境优良,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河南医科大学、北京农学院及许昌学院先后与禹州市建立了中药材产业方面的“校地合作”关系。郑州轻工业大学也于2017年在禹州市建立分校区。禹州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与中科院建立合作关系。禹州市应充分利用上述优势条件,并通过提供高薪就业、住房补贴及科研启动资金等措施,大力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

3.4

严厉整顿药材市场秩序

禹州市政府应委派专门部门人员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不定期监管和巡查,针对市场中发现的违法、非法经营行为或现象进行及时通报,并协调各个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药材市场管理,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和效益产出,为禹州市中药材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智瑶,王军,杨宇.安国中药产业链运行现状及优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7):19-21.

[2]康嘉茹,王军.三权分置新政下土地流转对安国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影响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2):6-7,228.

[3]孟方琳,贾巧萍.产业融合视角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2018(5):19-32.

[4]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1-12.

[5]市农业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N].湖州日报,2018-11-18(A04).

需求[2]。

2.3种植业劳动力不足制约发展

2.3.1药材种植成本连年增加。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禹州市农村青壮年陆续进城务工或外出求学,劳动力的逐渐短缺已严重影响中药材的种植成效,尤其制约了劳动力密集型的高效益药材产业的发展。因此,禹州市中药材种植与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药材成本的增加又会带来价格的上涨与假冒伪劣药材的增多,严重威胁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2.3.2抗灾能力不足。抗拒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已经严重制约禹州市中药材产业的进步。禹州市大部分中药材种植于丘陵山岗地区,该区域无法兴修水利设施,且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所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灌溉与适时播种,从而使药植极易受旱。

2.4药材市场缺乏有力监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药材市场中难免会出现诸多违法经营行为或现象:中药材随意摊晒于街道公路,甚至混杂垃圾与动物粪便;商贩用染色剂浸泡药材增色;野生柴胡造假掺假,抽检合格率极低。这些违法乱纪现象势必会阻碍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与质量[3]。

3

促进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大力培育企业带动能力

3.1.1扩大企业规模。①横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并购同质不同类企业(如中药制药企业并购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扩展主营业务范围)、扩大政府财政投资及企业多渠道社会化融资等方式,扩展药企业务范围,逐渐将企业做全、做大,实现规模化、全产业链化生产。②纵向专业化发展。通过并购同质同类企业(主营业务相同或相似的企业间的整合并购,以达到技术创新进步)、扩大政府投资及企业多渠道社会化融资等方式,逐渐将企业做精、做强,实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生产。

3.1.2倾力打造药材龙头品牌。首先,在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某一味或几味特色优势药材为依托,作为试点进行精心包装、品牌设计及商标注册等,并通过药交会、药王文化节、外事访问、电视、广播及网络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其次,借鉴其他医药品牌巨头或其他行业品牌培育的成功经验进行自我改良;最后,政府应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支持,借助政策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量[4]。

3.2加强新型职业药农培训工作

对于禹州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新型职业

42XIANGCUNKEJI2019年4月(下)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