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第14年1月 4卷第1期 JOURNAL OF HUNAN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MASS MEDIA VOCA ̄ONAL TECHNICAL COLLEGE VolJ 1an.2014 4 No.1 ・文史哲经管・ 目的论视角下地方电视新闻汉英翻译策略探析 孔珊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 地方电视台的英语新闻节目在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新闻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 着英语新闻的传播效果。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电视新闻汉英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翻译过程 中,要充分考虑电视新闻翻译的目的性,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重组、增删或改写,以符合外国 观众的思维方式和收视习惯,从而获得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关键词] 电视新闻;目的论;汉英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1—5454(2014)01—0052—0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电视英语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代表人物Hans Vermeer 新闻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目 仅电视台和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电 的论将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强调 视台开办了电视英语新闻节目,许多对外交流 所有翻译应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而 较多的中小城市也已开办了地方的英语新闻节 翻译方法的选择是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所 目,将其作为宣传地方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经 决定,即结果决定方法。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 济环境等优势特色的平台。因此,如何提高地 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目的论认 方电视新闻的翻译质量,从而扩大城市的国际 为,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而不是等值,即译 影响力已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文要符合翻译要求,但翻译中的原文不再具有 2003年3月,义乌电视台开办了《英语新 绝对的权威性。目的论充分强调了译者的主体 闻》节目,主要收视对象为常驻义乌的一万多 性,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效果,译者在翻译过程 名外商以及大量的外贸从业人员。《英语新 中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可以根据各语境因素 闻》是由义乌电视台精选的“义乌新闻”中适合 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处理,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 对外传播的新闻翻译而成,每周制作两期,每期 性和可操作性。 时长5分钟。笔者兼职该节目的翻译工作数 目的论为电视新闻汉英翻译提供了理论依 年,期间搜集了大量的语料,拟从目的论的角度 据,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众所周知,地方电 出发,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来探讨和分析地方 视英语新闻节目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电视英语新闻翻译的策略。 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地方想要通过电 一、目的论对地方电视新闻汉英翻译的 视英语新闻节目的播出,使得在当地的外国人 启示 及时了解所在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获取商 [收稿日期]2013—10—02 [作者简介] 孔珊(1972一),女,河南开封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 语言学、语言教学和教师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金华社科联研究课题“地方电视台英语新闻节目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 义乌电视台为例”(编号:2012yb13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52— 业贸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资讯,从而促进 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实 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外国观众能否看懂并理 解新闻所传递的信息。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协调新闻原稿、译者和受 用来增强语气,这种修饰语本身具有实际的含 义,翻译时应当保留。而另一类则只是为了实 现语言表达上的平衡或对应汉语的表达习惯, 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如“不切实际的幻想”和 “毫无根据的诽谤”。_3 如果把这些修饰语通通 翻译成英语就显得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很可能 众等多重关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而 不是苛求绝对忠实于新闻原稿。[1 译者的任务 是在正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通过汉英两 种语言的转换,帮助不熟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 让外国观众觉得逻辑混乱、不知所云,从而直接 影响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义乌的外宣形象。 因此,在翻译中,对此类修饰语应当采取删去不 国观众在短短几分钟内看懂和听懂新闻中的文 化与信息,以期达到电视新闻的翻译目的。 义乌电视英语新闻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在义 乌定居、经商、旅游或者学习的外国人,其中既 有来自英美等国的英语母语者,也包括相当数 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以英语为外语的人士。这 些电视受众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所处的 文化也迥然不同。在此背景下,译者必须充分 考虑受众的收视习惯和文化差异,在电视新闻 汉英翻译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表达文 本的交际意图和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的交际 功能。 二、义乌电视新闻汉英翻译的基本策略与 实践 为了帮助电视观众轻松认知新闻所要传递 的信息,必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保证达到电 视新闻翻译的目的性。电视新闻翻译有其自身 的特点,首先要确保新闻信息真实完整,即新闻 的几大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影 响的翻译要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 预期的、比较理想的对外传播效果,译者在翻译 的过程中可以对原文进行重组、增删或改 写。_2 笔者拟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来阐述义乌 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中的策略与方法及其原因。 (一)汉语修饰语的英译 在不少新闻稿件中,汉语修饰语用得很多, 这与英语新闻报道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方式存 在较大的差异。这时,译者应加以区分,做到灵 活变通,不一定非要全部照搬照译,在抓住原文 主旨的前提下,对原文的修饰语进行适当的加 工处理,以达到对外传播应有的效果。 汉语中的修饰语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译的策略。以义乌电视台2010年l2月19日 播出的一则英语新闻《我市新增10个省级绿 化示范村》为例: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9个村完成了绿色村 庄工程建设,涌现出一批规划设计科学、树种配 置合理、绿化档次较高、绿化类型多样、绿化特 色鲜明、示范效果较好的“绿化示范村”和“绿 化示范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 活环境的改善。 译文:By now 89 villages have completed their greening project.Lots of model greening vil— lages and towns with scientific planning have e— merged,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cological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countryside. 这则新闻在翻译时将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 的修饰语“树种配置合理、绿化档次较高、绿化 类型多样、绿化特色鲜明、示范效果较好”这一 部分省译,只着重传递了客观事实和具体信息。 尽管这一翻译方法有悖传统的“等值”观,但从 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来看,这一做法却是实现翻 译目的,达到电视新闻对外传播效果的合理有 效的方法。 (二)电视新闻英译中的“内外有别” 在电视新闻英译中还要特别注意“内外有 别”。中西方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一些汉语 新闻的表达是按照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是 以中国观众为中心的,对中国观众有较强的吸 引力,但是对于新闻的实际内容并没有太大作 用。因此,在英译时应考虑外国观众的认知情 况和心理期盼予以删除或改写。以义乌电视台 2008年5月16日播出的一则英语新闻《“爱心 无国界”义乌外商在行动》为例: 一53—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之 后,在义乌经商的许多外国商人也纷纷慷慨解 囊,伸出援助之手,将一笔笔爱心捐款送到义乌 市慈善总会。据了解,这几位外国商人来自毛 里塔尼亚,在义乌经商已有多年。在得知四川 汶川发生地震之后,200余位毛里塔尼亚驻义 乌商人立即聚集一起,纷纷慷慨解囊,捐了2O 余万元人民币。另据了解,一位在义乌办公司 的西班牙商人,一大早也来到慈善总会打听捐 款的相关情况,在留下联系方式和公司地址后, 表示回去之后立即行动,向灾区人民献出爱心。 译文:Over the few day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the twelfth, many foreign traders in Yiwu contributed money to the earthquake victims.These Mauritanians who have done business in Yiwu for many years gath- ered to discuss how to help the earthquake—— stircken people in Sichuan and their donation ex— ceeded 200 thousand yuan in tota1.A Spanish trader who has a company in Yiwu came to Yiwu Charity Federation to ask about donation formali— ties.Leaving behind his address and phone num— ber,he expressed that he would take immediate action to donate for earthquake victims in the dis— aster—stricken area. 这则新闻的标题是“‘爱心无国界”义乌 外商在行动’,正文中也有“伸出援助之手,向 灾区人民献出爱心”等内容,这是符合中国人 思维习惯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新闻 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兼具赞扬和呼吁的功能。 但是外国观众对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就难以理 解,对于他们来说,清楚地告知中国汶川地震发 生后,许多在义乌经商的外国商人向灾区捐款 这一事实会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译者 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改译,将标题译为“For. eign traders in Yiwu donate for earthquake vic- tims”,将正文内容分别译为“contirbuted money to the earthquake victims…”“to donate for earthquake victims in the disaster—stircken area” 这样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直白易懂,巧妙地 消除了翻译的痕迹。 一54一 (三)四字词语的英译 汉语新闻中经常出现四字词语,其具有浓 厚的修辞色彩、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因此,在 汉英翻译中也往往成为一个难点。为加强译文 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英译中多采用简洁的大 意翻译。而省略不译的情况也很常见,因为词 语的含义已经包含在字里行间,如果一定要直 译反而显得突兀。以义乌电视台2011年9月 12日播出的一则英语新闻《我市举行大型中秋 联谊会》中的一段为例: 联谊会上,市领导与广大来宾一起互相敬 酒,互致祝福,共迎佳节,共叙友情、共谋发展, 宴会充满了和谐、团圆、美满的喜庆氛围。 译文:The banquet was full of harmonious and reunion atmosphere from beginning to end, with leaders of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guests toasting each other and happily chatting and discussing. 这则新闻中一连用了五个四字词语,译者 在英译中就采用了简化的大意翻译。为使译文 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译者还将原文的结构 顺序进行了调整,使得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更为 明确。再以《春满江滨公园》(2010年4月13 Et在义乌电视台播出)中的一段为例: 四月的江滨公园绚丽多姿,漫山遍野的桃 花、樱花竞相怒放、姹紫嫣红,让人仿佛置身于 花的海洋,满眼春色,美不胜收! 译文:In April,Jiangbin Park is famous for its gorgeous peach and cherry blossoms all over the hil1.When you are in the park,you will feel as if you are in the sea of flowers,flaming your eyes and making a brilliant show. 这则新闻着重渲染了春天的江滨公园百花 吐艳、万紫千红的景色。新闻原稿中用了较多 的四字词语如“绚丽多姿”、“漫山遍野”、“竞相 怒放”、“姹紫嫣红”等,使人感受到一种春色满 园的气势美和韵律美。但英文描写景物则与汉 语写景有很大的不同,比较直观、具体。 因 此,在译文中无需将这些四字词语通通翻译出 来,否则让人感觉重复和累赘,无法使译文达到 原稿预期的效果。原稿中的“绚丽多姿”、“竞 相怒放”和“姹紫嫣红”这些四字词语都形容繁 花似锦,翻译时译者只需用gorgeous一词就可 以把桃花和樱花的美不胜收表达出来了,较为 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 (四)在英译中增加文化背景的解释说明 目的论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同时 也是文化的翻译,它涉及两种文化的比较。 而电视英语新闻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 动,必然会涉及文化因素的的处理。译者不仅 要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更要关注深层次的语 言文化内涵。在汉语新闻英译过程中,对于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据字面意思直译出来并 不能让外国观众理解现象或事物,译者需要在 译文中增加文化背景的解释说明,以期达到更 好的的传播效果。以义乌电视台2012年6月 23日播出的一则英语新闻《端午节:老外也来 包粽子》中的一段为例: 端午节来临之际,号称“联合国社区”的江 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特意组织了一次中外居民一 起包粽子活动。很多外商从来没有吃过粽子, 更没有包过粽子,对中国的粽子非常感兴趣,缠 来裹去,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学起来可并不容 易,现场不时传出来阵阵欢笑声。 译文:Making Tzung tzu is the tradition of China’S Dragon Boat Festiva1.With the approac— hing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Jimingshan community of the Jiangdong borough,SO—called “Community of the UN”,specially organized an activity of making Tzung tzu for the residents from home and abroad.Many foreign businessmen had never had Tzung tzu before,not mention made Tzung tzu.However,they were quite interested in making Tzung tzu,they learned to wrap rice and other fillings in bamboo leaves,but it’S really no easy job for them to learn,SO they burst into laughter from time to time. 这则新闻对中国观众来说不存在理解困 难,没有必要对Dragon Boat Festival加以特别 的解释说明,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 的传统佳节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有包粽子和 吃粽子的风俗习惯。而一般外国观众可能对这 个节日并不了解,需要向他们解释说明,否则他 们会感到困惑,粽子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一 天要包粽子?因此,译者解释性地补译了一句 Making Tzung tzu is the tradition of China’S Dragon Boat Festival,外国观众自然就明白了中 国的端午节有包粽子的习俗,并且通过电视画 面,也能较为清楚地了解粽子是一种由米做成 的传统食品。 三、结语 通过对以上电视新闻汉英翻译具体实例的 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 分考虑到翻译的目的性,在保留新闻基本原意 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必要的阐 释或变通,以期符合外国观众的思维方式和收 视习惯,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对外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远扬) [参考文献] [1] 颜志蓉.目的论视域下的地方电视新闻的汉英 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61. [2] 吴自选.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信”的幅度[J].中 国翻译,2004(06):29. [3] 李中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新闻英译研 究——以《中国日报》手机报为例[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87. [4] 陈蕾.电视英语新闻编译方法例举[J].声屏世 界,2010(03):27. [5] 于芳.目的论指导下的外事翻译策略与失误探 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02):72. 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