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产生的裂缝。两年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一、 裂缝形式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 横向裂缝 1、 表现形式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 2、 产生原因
(1) 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
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沥青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
(2) 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
从而产生横向裂缝。
(3) 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
面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
(4) 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
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3、 预防措施
(1)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
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类,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相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 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尽量避免冷接缝。如不能避免,
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清除敷贴料,向接缝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
(3) 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
的路幅上,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厘米左右,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厘米,直到压路机完全进入新摊铺层,然后再转入纵向碾压。
(4) 半刚性基层所用的水泥宜为质量稳定旋转窑生产,水泥剂
量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并且水泥与其他混合料要充分
拌和、使之均匀。路用水泥应该按照要求频率到相关部门进行试验检测。
(二) 纵向裂缝 1、 表现形式
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 产生原因
(1)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
裂。
(2) 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
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
(3) 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
坡。
(4) 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造成路面
开裂。
(5) 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
理,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
3、 预防措施
(1) 使用合格材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填筑。 (2) 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填筑应先将边坡松土清
除,并按照填土厚度要求逐级进行台阶处理并充分碾压。
(3) 路基施工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
正确放坡,高填方路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
(4) 面层施工尽可能采用全幅摊铺,如果不具备全幅摊铺条
件,可用2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尽可能避免前幅混合料已冷却再进行后半幅摊铺,确保混合料热接;分幅摊铺时,上、下面层施工缝应该至少错开15厘米以上。
二、 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 1、 超厚回填 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槽填平。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若是路面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若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罐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 预防措施
(1) 严格执行路基土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
(2) 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 三、 带水回填 1、 病害现象及原因
此病害多发生在沟槽回填土中,带泥水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即造成填土下陷,危及路面安全。
2、 预防措施
(1) 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2) 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后,再停止降水; (3) 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再分层回填砂
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四、 不按段落分层夯实 1、病害现象及原因
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厚度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以至造成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填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接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压)。 2.预防措施
(1) 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
台阶长度不小于1米,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
(2) 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
查井周围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
五、 路肩、边坡松软 1、 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肩和边坡碾压不到位或者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或者路基
填方属砂性土或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2、 预防措施
(1) 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的超宽,最后路
肩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2) 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散料,其边坡应预砌或栽种草
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度,一般应大于1:2;
(3) 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
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
(4) 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
(5) 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
度≥200MM;
(6) 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于一
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
六、 边坡过陡
1、 病害现象及原因
受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即填土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度,即土质边坡小于1:1.5. 2、 预防措施
(1) 要按照设计边坡坡度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
于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1:1.5。
(2) 如受条件限制,边坡小于1:1.5时,要砌砖石护坡。边坡直
立时要砌筑挡土墙。
七、 路肩积水 1、 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或者虽已碾压但未经修整,形成横向反坡。结果造成路面边缘部位积水,积水下渗后使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 2、 预防措施
(1) 按设计横坡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于轻型击实的90%,
横坡偏差不大于±1%。
(2) 要求路肩不得有积水现象。
(3) 为防止路肩边坡冲刷,也可将路肩作成反坡,将雨水 纵向
汇集一处通过边坡沟渠排至路外。
八、 路面平整度差
1、 路面平整度差现象及原因
(1) 由于底层平整度差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2) 摊铺方法不当,使沥青层虚实不一致,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
差。
(3) 料底清除不净,在摊铺的沥青层形成高突、不平整。 2、 预防措施
(1) 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对分层填筑的底层各层均严格按
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提高控制标准。
(2) 面层的摊铺最好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
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
九、 施工接缝明显 1、 病害现象及原因
(1) 接缝歪斜不顺直。在后铺筑沥青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
幅边缘切除,或切线不顺直。
(2) 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
如石材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致。
(3) 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车行不舒适。后施工路幅的松浦系数未
掌握好,偏大或偏小;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2、 预防措施
(1) 在同一个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色泽不一;
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
(2) 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
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6KG/平方米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
(3) 纵风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
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20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