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九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九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一:2015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2015 年3 月 3 日设计: 审稿:

(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2015 年3 月 10 日设计: 审稿:

(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2015 年3 月 17 日设计: 审稿:

【篇二: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巧用立体图形创造软件

公共设施的色彩搭配

发 现 与 创 造

【篇三: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教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单位:来集二初中

姓名:杨苗苗

时间:2013年9月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 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2、 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

赋图》和希腊雕塑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

(2)、作品分析,了解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

例:《洛神赋图》是个长卷,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第一段为“惊艳”,描绘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忽见洛神惊鸿似的出现。第二段“陈情”,描写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之情。第三段就是结局了。他把结局改了一下,曹植和洛水之神一起乘舟而走。

希腊雕塑的代表《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作品分析

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

将中西风景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进行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1)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例:在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史中,畅神、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也能很清楚的发现它的重神重意的特点。对于山水画来说,最有代表特色的技法是皴法。皴法从五代成熟,经过历代画家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几十种皴

法。

(3)《千里江山图》作品分析

例:《千里江山图》中景色连绵不断,根据山水布局开合,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段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2) 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作品分析

例:《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被称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后杰作,将风景回复它本来的面目,回复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样,体味并表现其中质朴而活泼的诗意与自然之美是霍贝玛所重点表现的。

3、练习

将丢勒和曾鲸的人物画进行比较。

4、小结

环境雕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

2、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抛出讨论题的导入方法。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

(1)学生讨论(分组),各抒己见地发言,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看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举例并小结。

(3)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阅读课文内容欣赏图片。

(3)师生共同提取二者的不同特点作为重点内容,加以重申,同时将内容板书或课件打出。

环境雕塑与环境互动,主要特点是与特定场合地点的(如绿色、生态因素)环境之间建立起亲密相融的关系,同时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表现出时代精神,这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征。

(4)按照放置地点讲明环境雕塑的分类,城市广场雕塑、园林雕塑、小区雕塑等。

(5)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放置地点、位置,而非雕塑作品的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从内容到形式与环境相互和谐以及与环境中的人相呼应的作品。

(6)以一种作品为例说明环境雕塑作品的整体形态,大的轮廓与远观气势,雕塑的空间尺度、材质、色彩都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7)让学生分析,思维可以反向:试想某某环境中的这件雕塑作品其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改变会让作品不仅失去了感染力而美中不足,甚至对环境还会产生破坏作用。例如:轮廓或空间尺寸或材质或色彩等任何一项元素的改变。

3.学生练习,做“思考与讨论”内容,同时开始策划如何为校园或社区提出雕塑方案。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思考与讨论”题。

①有的小组以一张图片为题进行讨论。

②有的小组却是将图片汇总起来按照雕塑的放置地点来分类研讨。

(2)学习评价与小结。

①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环境雕塑作品。

②有的学生还把环境拓展到了公共艺术,如有的学生举例到杭州游览看到西湖边叫《柱》的作品与湖边柳树、桃树和湖光山色很呼应、谐和,并还出示图片给全班看。

③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如文字方案,包括小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要为提出的方案作出评价,如写实的还是写意的,是主题性的创作还是装饰小品,材质是什么,色彩如何,其整体气势与周边环境是否相适应。

四、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