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本课程研究课题

校本课程研究课题

来源:尚车旅游网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多元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校 田华

本课题研究周期二年(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行。经过课题研究前期准备、课题立项、课题研究几个阶段,按计划现将研究工作结题报告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项目背景及立项

1.课题提出的背景:

①时代的呼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教学活动。各种道德教学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②现实的需要: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尽管近几年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但现在学校德育方式仍存在问题: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养成教育;用同一目标、同一模式教育评价儿童……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这一价值体验,针对性不强。因此,很有必要搞“德育校本课程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③校情的需要:我校提倡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我们提出并着力搞“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应该说是方向明确、有实际价值的。

2.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我校真正树立起育人为本的观念,建立起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动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培养出一批品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自2015年始,我们选择在学校一至六年级各个参与课题的实验的老师的班级进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多元化的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二、项目简介

研究以德育活动为基本途径,以生活场景为辅助途径,以开展活动为研究环节,将学

生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项目研究的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标:

1.形成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教育活动的“三化”——生活化、系列化、自主化。

2.实现德育校本课程教育活动的“三式”:即互动式德育教育活动、开放式德育教育活动、自主式德育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开展德育研究活动。

研究重点:

形成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教育活动的“三化”——生活化、系列化、自主化。

研究难点:

实现德育校本课程教育活动的“三式”:即互动式德育教育活动、开放式德育教育活动、自主式德育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开展德育研究活动。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项目研究和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2015.12~2016.4)

1.对学校已有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通过查阅、梳理材料,对学校“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所有课题进行摸底调查,把握学校总体课题研究走向;理性分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口。经校行政会议商讨,邀请教科研资深教师论证,确定学校课题的研究方向。课题组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2.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

课题组通过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的德育科研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寻找适合教师教科研工作实际、迎合教师不同发展需求、构建学校教科研网络的切入口,初步确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3.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课题组通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我校学生方面情况,分析、研究调查结果,确定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申报和开题工作(2016年4月-12月)

课题组通过研究创新教育文献、学习理论、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寻找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明确目前的宏观形势和中观教育背景,修改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教科研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初步论证,课题组再次修改,进行申报。

(三)实施研究工作(2016年12月-2017年4月)

1.主要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德育现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②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种行为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③调查法:采用向老师、学生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2.课题研究的策略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多元化的研究是德育方法、德育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等。为此,我们注重学习理论,加强对德育本质的研究和认识,并将全新的德育理念渗透在全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相关者的日常工作中,逐步取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1)加强组织和领导

(2)完善制度,保障安全

(3) 优势互补,教师媒体技术培训扎实高效。

(4) 优化管理,培养学生在新媒体下开展活动。

A改变常规管理方式。

B改革德育管理方式。

C改革教师德育科研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2015年12月——2017年12月)

1.开展多元化德育活动,实现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多元化:是学生锻炼能力的最佳阵地,通过学生自我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组织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开展“笃行”系列活动、“践行”系列活动、“创新”系列活动、“知音”系列活动。如举办“校园广播站”、 “值周班”、“学生干部竞选”活动、“与贫困学生手拉手活动”、一年一度的“足球赛、排球赛”、一年一度的“卡拉OK赛”等。

2.发挥亲情教育的优势作用,与家长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电话”、“家访”、“家长开放日”、“学校家庭联系手册”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在互相沟通制度,便于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年级家长委员会,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

准备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以全校、年级、个别班为研究单位,制定研究方案和纲要,分工协作,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归纳整理,再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完善,上升到理论高度。

六、项目终结成果目录

七、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