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盾构出洞风险分析调查表

来源:尚车旅游网
编号: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2005年10月26日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盾构出洞风险分析调查表

工序名称 一、地基加固 二、测量控制网布设及传递 三、基座摆放及加固支撑 四、盾构吊装及盾构本体安装 五、系统联机调试(同步注浆系统调试,掘进管理系统调试,拼装系统调试) 六、负环管片拼装 七、后盾支撑体系建立 八、止水装置安装和监测点设置 九、破除洞门 十、盾构出洞(推进,管片拼装) 泥水盾构 土压盾构 双圆盾构 填表注意:1.请填表人根据施工经验对以上工序的施工风险和对策进行罗列,并按下表要求填写;

2.下表中第一工序地基加固和第七工序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建立已基本填写完毕,作为样例可供填表人参照,如有补充也可继续填写;

3.存在的风险与风险的特征/表象的区别:风险是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而特征表象则较为形象具体。以盾构支撑体系为例,存在的风险有支撑变形、基座变形,而特征表象为轴线偏差、管片碎裂等;

4.可采集的数据主要指工程中可供风险判断的数据资料或者标准和规范等。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2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 序 工 法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 /表象 1:洞圈漏水漏泥, 2:地表塌方 1. 2. 3. 4. 5. 6. 7. 8. 产生风险的原因 垂直度控制不好; 加固材料配比不当; 加固(注浆)不均匀; 加固过程中各参数控制不合理(提升速度、搅拌速度等); 桩位定位不足; 施工流程不合理; 桩的直径不合理; 桩位布置不合理; 风险如何预防 1. 提高测量精度; 2. 取芯测试; 3.瓦样观察;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 的数据 1:漏水漏泥 2:地下障碍物 3:设备对周边环境①影响 1. 局部补浆(桩位搭接偏差小时); 2. 补桩(桩位搭接偏差大时): 深层搅拌桩 SMW 一、地基加固 1:漏水漏泥 2: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 1. 洞圈漏水漏泥 2. 地表塌方 1. 2. 3. 4. 5. 6. 7. 8. ②法垂直度控制不好 加固材料配比不当 加固(注浆)不均匀 加固过程中各参数控制不合理(提升速度、搅拌速度等) 桩位定位不足 施工流程不合理 桩的直径不合理 桩位布置不合理 1. 提高测量精度; 2. 取芯测试; 3 1. 局部补浆(桩位搭接偏差小时); 2. 补桩(桩位搭接偏差大时):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3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 序 工 法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 /表象 1:洞圈漏水漏泥 2:地表塌方 产生风险的原因 1:垂直度控制不好 2:加固材料配比不当 3:加固(注浆)不均匀 4:加固过程中各参数控制不合理(提升速度、旋喷压力参数等) 5:桩位定位不准 6:施工流程不合理 7:桩的直径不合理 8:桩位布置不合理 风险如何预防 1. 提高测量精度; 2. 取芯测试; 3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 的数据 1:漏水漏泥 2:周边土地变形量大 ③3:地下障碍物 高4:设备对周边环境压影响 旋喷法 1. 局部补浆(桩位搭接偏差小时); 2. 补桩(桩位搭接偏差大时): 一、地基加固 1:漏水漏泥 2: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 1:洞圈漏水漏泥 2. 地表塌方 ④分层注浆法1. 2. 3. 4. 5. 6. 7. 8. 垂直度控制不好 加固材料配比不当 加固(注浆)不均匀 加固过程中各参数控制不合理 桩位定位不足 施工流程不合理 桩的直径不合理 桩位布置不合理 1. 提高测量精度; 2. 取芯测试; 3 1. 局部补浆(桩位搭接偏差小时); 2.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4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 序 工 法 存在的风险 1:漏水漏泥 2:设备周边环境影响 风险的特征 /表象 1:洞圈漏水漏泥 2. 地表塌方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1:打回灌井; 2:加降水管; 3. 可采集 的数据 ⑤降水法1:预降水时间过短 1. 提高测量精度; 2:布点平面位置深度不合理 2. 合理控制降水时3:降水深度没有达到要求 间; 4:降水周期过长(对周边环境影响) 3 5:设备(降水管数量)偏少 1:漏水漏泥 2:土体变形 3: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 1:洞圈漏水漏泥 2:冻结时土体沉,融化时土体升 一、地基加固 1. 2. 3. 4. 5. 6. 冷冻法参数不合理 土体温度没有达到预定要求 地下存在动水 冷冻机功率偏小 冻结时间过短 冻结管局部有渗漏 1. 提高测量精度; 2. 延长冻结时间 3. 加强通风性和设备保温措施,增强冻土保温; 4. 取芯测试; 5 1.注浆法消除地下动水; 2:加大功率,选用液氮冷冻机冻结 3:修复冻结管道; 4: ⑥冰冻法《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5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序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表象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的数据 二、测量控制网布设及传递 三、基座摆放及加固支撑《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6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序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表象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的数据 四、盾构吊装和盾构本体安装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7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序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表象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的数据 同步注浆系统调试 五、系统联机调试 掘进管理系统调试 拼装系统调试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8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序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表象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的数据 六、负环管片拼装 七、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建立1:支撑体系变形 1. 隧道轴线、盾构姿2:盾构基座变形 态偏差过大 2. 管片碎裂 3. 管片成环困难 4. 1. 支撑体系定位不准 2. 支撑体系结构刚度不足 3. 盾构姿态控制不好,推进轴线与基座轴线夹角过大 4. 基座固定方式不牢固 5. 1. 合理控制盾构总推1. 对已发生变形损坏的构件力,合理千斤顶编组 进行加固或调换; 2. 加强支撑体系结构2. 将盾构脱离基座,对基座作刚度 修复加固(针对盾构基座变3. 提高支撑体系安装形严重的情况) 定位精度 3. 4. 合理控制盾构姿态 5.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9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序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表象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的数据 八、止水装置安装和和监测点设置 九、破除洞门《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10

盾构出洞风险调查表

工序 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特征/表象 产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如何预防 风险产生后补救措施 可采集的数据 十、盾构出洞(推进,管片拼装)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组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