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而把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有红、黄、白球的盒子,一个全都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一面红色,五面绿色的正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7个正方体,红、绿贴纸若干,水彩笔。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你们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还不要忘了遵守好课堂纪律,能做到吗?
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球,悄悄装在盒子里。下面请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 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生自由汇报。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可能摸到白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确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说。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最后一个学生摸球时,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学生猜测是黄球时,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要想知道你们猜的是否准确,我们可以怎么办?(打开盒子看一看)
小结:当我们确定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如果想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这个结果也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表示。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放几个白球)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师生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得出:放的白球越多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事情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说一说。
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们的小伙伴文文和龙龙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还带来三个问题,你能回答上来吗?指导学生完整回答问题。
2、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和P108插图)
同学们说的太完整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3、涂一涂。
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这里还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生涂色,汇报交流。
4、选词填空。
请都涂对的同学奖励自己画个笑脸吧!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学生选词填空。
三、巩固
1、回归生活。
看来同学们对这三个词语已经运用自如了,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准确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呢?
课件出示系列图,学生选择恰当的词来说一说。
2、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三个词说说我们身边的可能性呢?也就是分别用这三个词各说一句话。
3、同件事情可能性的不同。
同学们真是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冬天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喜欢冬天的什么景色呢?
那你们能用学到的词语描述不同城市的下雪情况吗?
课件出示,学生说一说。明确:同样是下雪这件事,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的可能性也是不一样的。
五、拓展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最后设计了一个投掷游戏,出示一个小正方体,请大家观察上面有两种颜色,扔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苹果粘贴,你们想玩吗?
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次 “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投掷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我在这节课最大的体会是我幸福地教,学生快乐的学。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 “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和第二环节的设计,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