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 .Sci.2008,36(14):6068—6070 责任编辑王淼责任校对马君叶 大型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鹏,汪志农 ,李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以陕西省大型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了在水价改革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 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水价改革;大型灌区;成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661l(2oos)14—06068—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eforill of Agrieultural Water Price in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s LI Peng et al fCollege of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aking the agricuhural water price reform in lm'ge irrig ̄tion distictsr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effects and existing maior issues in the water Drice reformation were analyzed.Throu;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aus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cor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eform of agriccLltural water price;Large in'igation district;Effects;Counternleasures 我国的气候、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决 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我国 的水资源短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 溉,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促进节约用水,要综 合采取经济措施、行政措施、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而经济 措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节水型农业,应注意经 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 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2003年7月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水利部联合发布《水利工程供水价 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水价办法》),该办法于2004年1 .理,防止水费流失、挤占和挪用等现象发生。随着陕西省大 型灌区更新改造工程的配套实施,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了 将近十个百分点,全省农业供水价格得到了小幅度调整;中 间环节“三乱”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乡镇乱搭车收费,段斗 乱涨价,村组乱收费也失去了市场和空间;水价管理不断走 向规范化,促进了灌区管理向精细化的更高水平转变,加快 了灌区朝着自主经营、财务自立的模式迈进。 2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供水成本远高于实际供水价格,农业供水亏损严 重作为全国农业水价改革的示范省份,近几年来,随着全 国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稳步推进,陕西省大型灌区也在不 断地进行水价改革的探索,农业供水价格得到了多次调整, 农业水价较之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农业供水实际价格 还远远不及供水成本,灌区管理单位人不敷出,存在价格政 月1日在我国正式实行。规定将供水价格完全纳入市场经 济的商品价格范畴,这也是我国现行的水价政策。新的《水 价办法》执行4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一 系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农业水价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 策性亏损。主要原因:一是陕西省水资源紧缺,人均、亩均水 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和45%,而主要产粮区 关中灌区远远低于绝对缺水线;二是由于引水难度大,造成 成效,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水利工作者进一 步地研究和探讨。 陕西是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 建成了20多万处的水利工程,万亩以上的灌区达到156处, 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网络。而大 型灌区更是水价改革的重点区域。陕西省共有1 1个大型灌 区,涉及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和汉中6市1 区,共有灌溉面积70.25万hmz,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一 半以上,占全省可耕地面积279.55万hm2的25.13%,是该 省粮、棉、油、果、禽、蛋、奶、肉的主要生产基地,在该省国民 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陕西大型灌区 工程投资较大,固定资产折旧在成本中占的比例大。这样使 得陕西省农业供水成本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05 年陕西省物价局、水利厅对该省的1 1个大型灌区2002~ 2004 3年来农业供水成本的调查核算,3年平均农业供水 成本为0.333元/m3,是全国平均水平0.05元的6.66倍(表 1)。同时,考虑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低,虽然多次提高水 价,但农业实际水价还不到供水成本的50%(全国平均水平 为33.4%)。通过表1可以看到实际水价占供水成本的比例 农业水价改革,将对陕西建立节水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农业水价的改革 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灌区水价改革成效 (含折旧与不含折旧)分别为23.76%~61.13%和32.85%~ 88.24%。可见,与供水成本相比较,部分灌区农业水价还有 一定的提升空间。 2.2农村税费改革加剧了农业水价改革的难度农村税 近几年来,陕西省为了加快水价改革的步伐,采取了一 系列积极的措施:制定并实施终端水价,完善水价形成机 制;开票到用水户,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在收费环节加强管 基金项目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关中灌区改造项目(CNPE51888)。 费改革的实行,特别是从2005年陕西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和 “两工”政策出台后,虽然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十 分必要,但也对农业水价改革带来了较大冲击。取消农村 “两工”政策后,乡村组织难以组织农民义务投资、投劳。而 支斗渠以下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群众投资投劳进行修 建、维护。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些量多面广的支斗渠以下工 程失去了改造投入的主要来源后,势必加剧工程状况的损 作者简介 李鹏(1982:),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利 工程经济。*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 2008—03—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卷14期 李鹏等大型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069 表1陕西省大型灌区2002~2004 3年平均农业供水成本与实际水价对比分析 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verage agricultural water supply cost and actual water price in large irrigation areas of Shaanxi Province in threeyearsfrom2002to2004 供水成本water 8upply cost// ̄/m3 灌区Inigation areas Including depreciation Not includin ̄ ̄de ̄preciation Oll ofacttlal ̄'ater IncludinAflde reciepation 45-58 55.73 40-42 Notincluding de ̄ation 宝鸡峡Baojixia 交口Jiaok0ll 泾惠渠Jinghuiqu 石头河Shitou River 桃曲坡Taoqupo 洛惠渠Luohuiqu 石堡川Shibaochuan O.373 0.314 O.240 0.310 0.473 0.319 0.850 O.225 0.226 0.132 n229 0.257 O.221 0.615 75.56 77.43 73.48 56.77 68.O9 88.24 32.85 41.94 37.00 61.13 23.76 45.77 东雷抽黄Don ̄eichouhuang 冯家山Fen ̄iiashan 羊毛湾Yangmaowan O.721 0.305 0.802 O.543 0204 0A72 0.093 0.060 60.77 63.73 52.54 42.62 3O.92 37.04 64.51 坏,进一步削弱灌区输配水的能力,影响灌溉水平。随着农 业税取消,社会各界呼吁取消农业水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农民认为政府现在大力扶持“三农”工作,农业税都免了,而 且种粮还给补助,为什么还要收水费。因此,许多农民群众 也对农业水费的收取产生一定误解和不满。 2-3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低,水费收取难度大 由于 眈 一一 叫叫 卯如 叫 如如 权。本来灌区就超编,可政府人事部门仍年年分配来安置复 转军人、大中专及技校的毕业生,造成灌区严重超编,管理 费用增加,供水成本节节攀升0据了解陕南一灌溉面积不足 1 333.3 hm2的灌区,在编人员将近10o人,过多的管理人员 导致了供水成本的扭曲。这种管理模式挫伤了职工的积极 性,灌区职工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削弱了水价改 革的作用。 3陕西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节水灌溉 鼓励农业节水灌溉的政策、措施尚缺相应的规章或办法,奖 惩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农户只要能够取得水资源,就可以 无度量地取用,缺乏对过量用水的约束。在水资源的使用权 没有合理的界定时,农户节约的水资源不属于自己,无法通 的动力,也是水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农用水价调整虽 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又是刺激提高用水效率、克服浪费用 水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来 达到调控农业用水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应用价 过交易给他们带来收益,也就不能诱导农户调整作物结构, 投资节水设施,改进灌溉方式。同时,水管单位本身管理粗 放,运营机制滞后,缺乏科学的内部竞争和管理、激励机制。 水管单位的收入取决于农民灌溉用水量,节约的水大多数 情况下不能为灌区和农民带来补偿利益。虽然近几年国家 格机制调控农业用水高效使用仍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 势。面对当前水资源的有限供给、生态环境安全等现实和要 求,进一步加强节水意识,全面推进农业节约用水制度建设, 是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必由之路。结合陕西省的 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政 策,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受陕 西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制约,农业发展还相对落后,更何 况农业还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承受能力 也相对较低,这都从客观上为农业水价改革带来了一定的 困难。 实际情况,应从工程和管理上人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1)要充分利用WTO规则,运用“绿箱”政策,加大农业 供水、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把握WTO条件下农 业水价调整方向,需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合理用足用好 2.4灌区公益性成本得不到政府财政有效补偿 陕西省 “绿箱”政策和 黄箱”政策。WTO((农业协议》中规定,政府执 行某项农业计划时,其费用由纳税人承担而不是从消费者 转移而来,没有或者仅有最微小的贸易扭曲作用,对生产影 自1983年对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以来,灌区财务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在 20世纪80、90年代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是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灌 区供水中经营性成本和公益性成本不分的管理模式,已严 重制约灌区的生存和发展,也不适应国家对水管单位体制 改革的要求。而按国家政策规定,灌区公益性成本支出应该 全部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担。该省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 渭、石头河、桃曲坡水库5大灌区,在2002、2003、2004 3年 平均公益性成本总计为2 149.69万元,冯家山、羊毛湾、石 响很小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提供价格支持作用 的补贴措施,均属于“绿箱”措施。其中与农业水价密切相关 的规定包含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电网、道路、市场、港口、 供水、防洪及环保项目的建设等)项目中 该协议规定,对于 资金支出只能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得用 于对农业生产者提供直接的补贴。根据此协议,一方面,可 以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技术推广、科学研究 等的补贴力度,财政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补贴应尽量向 堡川、石门水库灌区3年平均公益l生成本分别为1 234.77万、 434.78万、187.63万、362.95万元,这些灌区巨额的公益性 支出得不到补偿,从而加重了灌区管理单位的财务负担。 2.5 灌区管理缺乏成本约束机制 目前对灌区的管理体 制仍定位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作为企业化管 理单位,还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取得完全的经营管理自主 灌区灌溉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更新改造倾斜。另一方面, 为增加我国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农田水利建设等农 业基础设施投资应该主要由国家投资,农民不应该承担过 多的基础性公益性任务,因而在农业水价制定和计算上,国 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固定资产折旧费就不应当 加入到农业供水成本中。而陕西省又是农业大省,农业要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定发展,农民要收入增长,更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在 WTO背景条件下,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要发挥价格的 作用,又应努力做好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 投资创新等工作。 (2)继续贯彻执行“终端水价”,对超额用水进行加价收 费。终端水价是在灌区农业供水中,灌区水管单位斗口水价 与末级渠系水价相加。采用终端水价“一价到户”,农业用水 从供水源头到用水地头只承担一个水价。终端水价这种计 价方式,有效地遏制了末级供水过程中搭车收费的问题,这 完全符合陕西省农业供水成本水价偏高、农户承受能力低 的现实情况。通过对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800农户的调查, 结果表明农户对这种计价方式大都表示支持。目前,陕西省 部分灌区已配备完善的终端计量点,对于尚未建立末级终 端计量点的灌区,可以按上一级水管单位斗渠进口计量点 实配水量为准。同时,建议推行“国有水管单位+农民用水协 会+农户”的现代灌区灌溉管理模式,农民参与灌区的灌溉 管理工作,可极大地调动广大用水户的积极性,使末级渠道 重以20% ̄30%为宜;占农业毛收入的比重以5%~15%较合 理;占农业净收入的比重以10%~20%较适宜;占灌溉增产 效益的比重以30%~40%较合理。参考以上研究结果,结合 课题组2000-2005年连续6年对陕西关中9大灌区800个 定点农户进行人户跟踪问卷调查,陕西省大型灌区农户对 水费承载力可用水费/总投资、水费,农业毛收入、水费,农业 净收入、人均水费/人均总净收入比例来表征,陕西农户水 费具体承载力标准为:水费/农业总投资15%~25%;水费/农 业毛收入5%~15%);水费,农业净收入10%~20%;人均水费/ 人均总净收入5%~10%。准确地估计农户的承受能力,对于 实现农业水费的合理征收,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利用,增加灌溉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国家粮食产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完善水市场,建立农业水权转让机制。在“三农”问 题最突出时即使是为了自身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 农业和农村,使农业水资源得到补偿,针对农业水资源严重 短缺的现状以及水资源“农转非”的现象,应该建立水权交 易市场,通过农业水权使用的转让机制使农业用水得到补 偿,这样既可以激励拿钱卖水的城市和工业部门节约用水, 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使农民得到实惠。建立水权 交易市场,通过农业水权转让,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出面将农 业用水直接调拨给城市和工业部门使用使农业用水短缺而 农民又无任何利益可言的现象,实现了农民对农业用水的 的管护得到了保障,为进一步执行“终端水价”的计价模式 提供了支持。结合陕西省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特 点,实行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此制度是对农业用 水户的合理、基本用水(也就是用水定额内的用水)实行正 常的价格,对农业用水户超过合理水平的用水(也就是超过 用水定额的用水)实行较高的水价,超额用水量越多,水价 越高。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核心是用水定额的 核定以及加价的分级、加价的幅度。用水定额可以通过灌区 多年年均用水量、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田亩数综合来确定; 加价的分级、加价的幅度可以通过灌区与农民用水协会或 行政村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农民代表来共同协商,最后报 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自主权,也使农民获得了利益,激发了农民的节水积极性。 虽然我国水市场建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水权交易在 宁夏、浙江等地都有成功的案例。对于陕西省来说,可以通 过在城市和工业用水水价上附加一定的额度,用于补偿进 行农业节水,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由市政和工业部门直接 投资节水农业建设,或者投资滴灌等节水设施,或者修建管 道或输水渠,使农业节约下来的水供投资单位使用。 (6)搞好水价改革宣传,赢得支持。深入广泛宣传水价 政策,利用广播、电视、知识讲座、宣传片等各种形式,使用 水者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明白水价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 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而不是单纯提高供水价格。通 (3)确定合理有效的农业水价补偿办法。根据灌区目前 所核算出来的成本水价来看,如果马上按照成本水价对灌 区农户征收水费,农民将很难接受,甚至会挫伤农民的种粮 积极性,不利于灌区农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粮食的稳定。因 此,首先应该在核定水价并确定农业用水的水价后,确定两 者之间的差额(即亏损额),在农业用水未能实现按成本收 费之前,该亏损额需要由国家给予补偿,否则灌区难以实现 良性循环。补偿的数额可以根据实际灌溉面积来确定,建议 将补偿款直接补偿给农民,而不是补贴给灌区管理单位。这 过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加强水费使用管理加大水价工作宣 传力度等,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水价改革的理解与支持,营造 良好的水价改革环境。 4结语 种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补贴方式是高效的,适合目前陕西省 水资源极其短缺、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这样做的结 果是:灌区可以逐步提高水价直至按照成本水价收取水费, 同时让农民意识到真实的水价,改变传统的认为水资源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没有价值的观念,也提高了农民 的节水意识,而农民承担的实际水费仍然在可以承受的范 围之内。 .农业用水既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又是一种稀缺|陛资源, 具有商品属性,因此必须证实二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价格的 杠杆作用。为此,陕西省在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充 分贯彻国家颁布的最新《水价办法》,还要注意与现阶段农 业的支持政策配套推进,不能一步到位,急于求成,要分期 分批循序渐进。要考虑到农业水价改革有着不同于工业用 水、城镇居民用水改革的特点,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 力。要意识到农业用水节约的实现必须以价格为杠杆,逐步 建立完善水资源市场,充分发挥水权作用,改变现阶段农民 落后的用水意识,促进农业用水的节约。发挥政府主导作 用,建议进一步出台明确灌区性质的政策,推进水利工程单 (4)充分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农业供水价 格。农民是农业水价承受的主体,他们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与 当地的作物种类、产量、耕作水平、水土条件等有一定的关 系,而如何确定灌区农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是水价改革的 关键因素。国内对灌区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产值、净收益 比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 位定岗定编和工程维修标准的实施,真正实现灌区经营自 (下转第607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072 安徽农业科学 2O08年 广f 鲁//皇0皇00(10u帆如(10u 广f 鲁//皇。詈。。(10u (10u 25000 2O00o 20000 15 000 15 000 10000 10000 5 000 5 000 0 0 20 4U 6O 4 6 8 10 t rain pH值pH value 图1紫外灯照射时间对废水COD含量的影响 图2 pH值对废水COD含量的影响 Fig.1 Effects of irradiation time of UV lamp on COD content Fig.2 Effe ̄sofpH value onCODcontentinwastewater in waste warer FeSOdH202(1:10、1:20、1:30、1:40、1:50、1:60、1:70、1:80),研究 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氧化处理中pH值、紫外光照 FR加入量对COD含量的影响,其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 时间、H,0,加入量、FeSOdH20,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 COD的含量随FeS04/H20,比值增大而降低,但是比值大于 应最佳操作条件为:敌克松农药废水(COD=22 000 mg/L, 1:50后,COD的含量降低较小。 pH=5),pH=7,紫外光照反应时间为30min,FeSOdH 02比为 3结论与讨论 广l 善//兰0兰0 (10u 、写,(10u 1:50。此时COD初次氧化达到11rf g//詈。茸0。(10u蝌如(1 000 m#L,第2次氧化下 0u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Fenton光照催化氧化法处理 降到5 600 mg/L,最后经活性炭吸附COD可达4 000 mg/L, 敌克松农药废水时,相应的各因素最佳操作范围,分析了各 BOD/COD比值为0143,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 25 O00 200(】(】 10000 0 1:20 1:40 1:60 1:80 如入量Adding amount ml FeSOdH202 图3 1t20 加入量对COD含量的影响 图4 FeSOdH ̄O2比对COD含量的影响 Fig.3 Effects of 1t202 adding amount on COD content Fig.4 EffectsofFeSO4/H ̄O20nCOD content 参考文献 工学院学报,1993,10(1):33—37. [1]杨新萍,王世和.Fenton试剂处理有机氯农药废水的研究『J1_环境污 [4]辛世崇,李雅波,李运斌.催化氧化法改善含敌克松农药废水的生化 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6):60—64. 降解性[J1.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9,6(3):48—54. /2]欧阳福承,苏宏.农药敌克松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吉化科技, 【5]肖维林,董瑞斌.农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1.农业环境科学学 1993(2):51—56. 报,2007,26(S):256—260+ [3]苏宏,闫丽苹,邓民,等.农药敌克松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J1.吉林化 ・—+.”—+.”—+.一—+.一+”+・・+一+一+・・+”+・・+一+一+..+ (上接第6070页) 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主权,逐步建立适合陕西实际情况的农业水价机制,以稳步 [7]王凤翔,刘晓明.陕西省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基本做法lJJ_中国农村水 推进陕西的农业水价改革和节水型社会建设。 利水电,2003( 7):36—37. [8]毛春梅.农业水价改革与节水效果的关系分析lJ1_中国农村水利水 参考文献 电,2005 ̄ 4):3-4. [1]沈菊琴,孙济惠,薛亚云.水价探析lJ]_水利经济,2007,25(3):44[91马爱忠,谢新华.位山灌区水价改革实践与探索fJ1.水利财务与经 . [2]李威.水价改革对农业灌溉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2007,26(3): 济,2006(16):23—24. 11. [10]唐瑜,田训龙.建立激活机制倡导节水农业『J1_甘肃农业,2007 [3】黄秋洪,陈协清.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努力促进灌区节约用水 (6):58—61. [JJ_中国水利,2005(3):56. [11]汤莉,朱美玲.农业水价改革:建立节约型农业用水制度lJ1_新疆农 [4]王劲波,文俊.节水型社会中农业水价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1.水利经 垦经济,2005(10):65—66. 济与科技,2007,13(10):709—711. [12]周振民,吴吴.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J1_水利经济, [5]胡浩,王利华.陕西省关中地区农业水价调整研究[J1.中国人口资源 2005,23(3):33—34. 与环境,2004,14(3):33—34. [13]王密侠,汪志农,尚虎军,等.关中灌区农户生产投资与水费承受力 [6]王浩,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 研究lJ1.自然资源学报,2007,22(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