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尚车旅游网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刘坤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7期

一、栽培准备

水稻栽培准备技术包括稻田的基本建设与水稻品种选择这两项工作。在建设稻田的过程中,首先,要求选择地力肥沃、土壤保水的田地。其次,需要对选择的田地进行翻耕,通常情况下翻耕时间为秋季,翻地深度最好约为18 cm,翻耕期间可适当施用禽畜粪便等农家肥,每公顷施肥15 m3 左右,确保能通过翻耕来增加土地肥力。最后,完成翻耕后需要耙平土地,做好排水沟渠。在水稻品种选择时,应综合当地气候、地力状况、土壤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重视选择的稻种应具备抗倒伏、抗病虫的特性,并在引种前做好试种工作,避免栽培损失。

二、秧苗培育

水稻栽培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秧苗栽培工作,是否能够培育壮秧可影响水稻的产量增收质量好坏。在此过程中需落实种子处理与催芽等科学技术。在处理种子过程中,首先,应将种子薄铺在地上,晾晒2 d,以利用紫外线对种子实现杀菌、增加活性等作用。其次,应利用盐水来挑出病虫种与秕种,留下健康种子。最后,需要将种子置于按科学比例调配的消毒剂中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5~7 d,捞出后无需清洗,预防恶苗病。在催芽期间,首先应将种子置于40 ℃左右的温水内预热,待水温降到30 ℃时,捞出种子并将其放置于种子袋内,然后将种子袋放于铺设了40 cm 稻草的室内,盖上薄膜进行催芽,催芽期间需不断翻动袋内种子,温度控制在27 ℃左右,一般2 天内便会发芽。

三、水稻栽插

在水稻栽插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好播种与移栽两项工作。在播种过程中,由于水稻种子在10~12 ℃的环境中才能发芽,首先,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其次,播种过程中应控制播种量,需根据移栽秧龄来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是每667 m2 播种60 kg,秧龄的控制可综合当地气温情况进行缩短或延长。秧苗在长第2 片和第3 片叶过程中,应适当给予其揭膜通风、施加“送嫁肥”等措施。移栽时期应是秧苗长至5~6 片叶时,在实施移栽工作中,要确保当地温度达15 ℃,以保障秧苗的移栽插秧后的成活率。插秧时尽量实施浅插,深度在3 cm 左右,目前一般采用机械插秧。插秧密度需要综合品种、环境、土壤等因素决定,一般每667 m2 插植2 万丛左右。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水稻栽培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此工作包括插秧后、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等四个阶段。在移栽插秧后,应及时查看秧苗的情况,做好补苗工作,秧苗新根长至5 cm 时,则及时施用返青肥,促进其尽早进入分蘖期。在分蘖期,应使用分蘖肥,注意尽量早施,避免秧苗徒长形成倒伏,分蘖期间应保持田内始终处于浅水状态,深度控制在3 cm 左右,以此确保促进秧苗根系的快速发育。在长穗期,应控制好穗肥与粒肥的使用,一般情况下每667 m2 施用长穗肥为3 kg,若是孕穗末期有茎叶发黄现象,则需赶在出穗前施用攻料肥;此过程中还需严格控制水分,避免幼穗因水分不足而出现不结粒或粒少的情况,水分深度一般控制在6 cm 即可。在结实期,需要加强对根系的养护管理工作,其中通过对扬花期、灌浆期、蜡熟期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保水控温、主湿的干湿相间、主干的干湿相间等控水方式来进行管理,确保以此促进籽粒的饱满成熟。

五、防治病虫害

在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首先,要防治鼠害,主要在播种前5 d 时,于栽培地区大范围投放1次老鼠药,以此降低鼠害的发生率。其次,应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早稻、晚稻来配置针对性的破口药,并将其喷施在水稻上。最后,需要求相关种植人员及时了解当地病虫测报信息,密切做好田间调查情况,确保能及时发现、处理相应病虫害。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施过程中,要求相关种植人员重视并做好准备、培育、栽插、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在科学技术的干预下能真正提升水稻高产栽培质量。在此认知基础上,还要求农业科研工作者不断完善、创新水稻高产的优质栽培技术,并切实做好相关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真正发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增添有力的技术助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