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阿长与山海经 ——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课题实验《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课题名称: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济宁高新区柳行中学 钟庆芬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至于高新区柳行中学的钟庆芬。我们学校语文组申报研究的是市级课题“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今天我将通过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的说课,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分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课题研究内容、目标、进展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意识的研究。

2、学生对微课认识的研究

3、对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微课类型的研究

4、利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

1

习最重要。我们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微课”,并能更好地利用起零碎的时间,在语文方面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目前,本课题研究已进行到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全面启 动、深入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

2、具体分工,组织活动

3、集体研修,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成果及与实践的结合

(一) 成果 1:

我们柳行中学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步养成。并且建立了“微课资料库”和“微信师生交流平台”。

成果2:

建立“微课资料库”

(1)重点讲读课文:《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 《阿长与<山海经>》 《春酒忆乡愁》《把握<散步>的关节点》

2

(2)文言名篇:《爱莲说》《醉花阴》《记承天寺夜游》《古诗词赏析》

(3) 作文、阅读教学:《作文立意训练》《外貌描写》《透过语言看人物》《标题的含义》《表达方式的分辨技巧》《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4)文言常识:《文言“之”字巧辩析》《古汉语特殊句式》等

(二)研究成果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想:

结合“微课”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特点,我做了如下设想:

首先,预习环节,用微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其次,导入时用简短的微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然后,把了解作者,检查预习,补充资料用微课展现,节省时间。

再次,解决教学重点时,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等,几个问题间逻辑性很强;且难度适中,易于学生自主解决。在此设置微课达成目标。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自己收集《朝花夕拾》中有关阿长的故事,制作一个微课。学以致用,也便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阿长,体会鲁迅的深情。

3

三、阿长与《山海经》说课

1、说教材 2、说学情3、说教学目标

4、说教法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爱”为主题。《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朝花夕拾》,鲁迅先生追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感激与怀念之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 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

能力方面,能概括事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但品味语言的能力稍欠缺。

心理方面 常常忽略身边的亲情

认知方面对叙事性文章比较乐于接受和参与其中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4

2 .赏析精彩语句,深入感知人物形象

3 .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情,学会珍惜亲情。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课标要求和文本, 我制定了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选材,赏析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浓烈而真挚的

怀念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微课自主学习法、谈话法、

问题导引法、合作探究法

5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微课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微视频《百草园的故事》

(设计意图:百草园讲美女蛇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屏示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2赏析精彩的人物描写,深入感知人物形象

3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情。学会感受亲情、珍爱亲情,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预习检查:微课呈现

1、了解作者 2、读准字音,识记词语3、了解《山海经》(大家预习的很充分,现在让我们信心满满的走进文本!)

6

【设计意图:用形式新颖的微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好铺垫。】

(四)活动一 寻文眼 明主旨

1、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鲁迅对阿长的深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寻找文中表达感情的句子,再明确主旨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然后体会这句话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教师板书),(五)活动二:读懂阿长 感知故事

微课呈现

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可以表现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文中“我”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用微课形式,便于学生迅速指向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写人物选材紧紧围绕中心选材且“不虚美,不隐恶”,追求真实的特点。启发学生反思平时写作中选材“单一化” 人物形象“片面化”的问题。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师过渡,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到这儿,你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后,老师也有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7

2、问题探究:阿长买书,应该重点写买书过程,为什么却详写“我”与日俱增的对《山海经》渴慕?

(齐读课文19至23段帮老师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用“我”的念念不忘衬托阿长的关心,以别人“不肯做,不能做”对比突出阿长对“我”细致入微的关心与体贴。更进一步的表现了阿长热情、纯朴、善良的美丽心灵!】

(鲁迅用精彩典型的故事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塑造了一位真实而感人劳动妇女形象,不仅如此,作者还用他细腻而传神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他浓浓的深情。进入活动三)

(六)活动三 情系阿长 赏析语言

师生共读课文23---29段 ,赏析精彩语句。

1、“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此时的阿长什么心情,该用什么语调读?(屏示)

【预设学生回答:有满足孩子心愿后的高兴,克服阻碍买到书的轻松,

能买来书的自豪之情。轻快上扬的语调来读。言之有理,及时肯定。】师:当我接过日思夜想的宝书后我的反应如何?齐读: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

8

的书… …果然都在内。”(你认为哪些词用的精彩?)(屏示呈现)

(引导学生抓住“霹雳”“震悚”“赶紧”“果然”等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来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与品析,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得到宝书后的震惊与欢喜】

师小结:鲁迅,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员巨匠,可他得到的人生第一本“宝书”却是不识字的保姆阿长送给他的,这本书曾引领鲁迅进入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他的一生。这怎能不让儿时的鲁迅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又怎能不让此时的鲁迅深深的感激与怀念呢?

3、情感升华

让我们怀着与鲁迅一样的深情,真诚的为阿长祈祷吧:(师生齐读)

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七)活动三 再寻“阿长” 拓展延伸

1、以毛阿敏深情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为背景音乐,师谈读后感受:

这几天我把《阿长与<山海经>》细细地读了多遍,也有一些话想要表达,也试着写了一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深夜,我静静地读着《阿长与<山海经>》。那些生活真实的细枝末节,那些曾经的厌

9

与烦,甚至恨,都让时间慢慢地诠释成了一缕真情,一份感动。

儿时父母的唠叨,也曾让我满腹怨恨。为人父母后,才渐渐明白那份爱的深厚。每当女儿如我小时候捂起耳朵,亦或摔门而去,我总是一阵阵心痛,那份心痛不是因为女儿的不懂事,而是对父母的一份愧怍。

现在,我父亲已生病去世多年,我母亲也一年不如一年的衰老着,腰椎痛的病时时困扰着她,为了不影响儿女的工作和生活,她不愿和我们同住。她已无力在像小时候管束着我,而是站在村头长时间看我回家的路,或看我回城里时路上卷起的尘土。那份凝视,那份惦念一如我小时候离家读书的情景。只是我现在才读懂。

愿我的母亲永远健康,愿我的女儿快快长大!

2、读完这篇文章后,让我们深深的 感受到鲁迅对保姆阿长的深情怀念 ,我们应该学习着去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真情。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像阿长一样的深深关爱着我们的人。 说说生活中他(她)为你做了哪件事让你最感动,分享给大家听听。(屏示呈现)

3、聆听学生的真情故事(指多名学生分享)身边的人默默的奉献着,让我们沐浴在浓浓的爱之中。想想 我们又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说给大家听,(指名谈)

师小结:在你们身上我读到了爱心与孝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下课)

布置作业:

10

读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从中搜集有关阿长的事件,然后编辑起来,并自己尝试做一个微课课件“阿长故事会”全班交流。

板书:见教学设计

四、课题实验的体会与困惑

体会:

在开展语文微课教学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特点和课堂实际,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环境、组织策略和应用技巧;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实效为落脚点,真正发挥了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收效颇丰。

困惑:

1、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网上相关的学科资源比较匮乏。

2、微课一旦做成,内容相对固定。然而课堂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个性多样的青少年,很多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多是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无法用微课来预设。

总之,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加入对微课的实践与研究,让微课成为课堂教学得力的“助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