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经验篇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中国基础科学・管理论坛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

———经验篇

◆ 王炎坤 危怀安 肖红缨 刘燕美 杨晓秋 吴 根 张 峰 朱庆平 李学斌

摘 要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年的建设、管

理和发展实践中,开创了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好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成功的8条主要经验。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和发展 经验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自1984年开始实施以来,迄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任务及其它国家研究任务,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聚集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探索了一套适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骨干力量、聚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是一支能真正代表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水平、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国家队。  20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管理和发展实践中,原国家计委、科技部、各主管部门、依托单位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了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好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是建设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根本保证

  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998年全国人大将“国家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明确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本文作者:王炎坤、危怀安、肖红缨,华中科技大学;刘燕美、杨晓秋、吴 根、张 峰、朱庆平,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李学斌,宁夏大学。研究资助: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研究(2004DGQ2K045)

  1984年以来,原国家计委、科技部一直十分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法行政和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时,国家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保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世界银行贷款的建设,至2003年底,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61个。此外,国家每年提供1.5亿元设备更新费和1.3亿元运行补助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先进的科研条件和稳定的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正是因为有国家的一系列科学健全的法律、规章和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稳定的经费支持作为保障,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处于高水平和良性运行状态。

  2.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长期坚持准确定位,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基本方针不动摇

  在建设目标定位上,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学术交流的中心。

  在研究目标定位上,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长期坚持定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根据基础研究“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特点,面向国际竞争,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始终坚持研究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坚持研究工作与国家目标以及社会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20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遵循基础研究发展的规律,坚持准确的定位,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坚持基本方针不动摇,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基础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3.统筹规划、择优支持,是建设一批高起点、高

2006・2・ChinaBasicScience 48 

中国基础科学・管理论坛

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保障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始终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保证高起点、高水平,紧密围绕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发展领域,按照“择需、择重、择优”的原则,统筹规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学科布局合理、运行机制完善、创新能力强、研究水平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实践证明,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择优支持、合理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功建设了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有效地带动了整体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4.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实验室的活力和科技竞争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成功实施打破了我国长期封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型运行机制,实施定期评估、优胜劣汰制度,以及设立开放基金、成立学术委员会、实行“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等制度,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实验室增强活力、提高水平、多出成果、凝聚人才。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根据我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构建了适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国家主建、部门主管、依托单位具体负责、相对独立、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保证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指导制的内部管理体制,保证了实验室能够长期坚持确定的研究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2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证明,组建一个以实验室主任为核心的好的领导班子,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和带领科研人员团结协作、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取得高水平成果的关键。

  5.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保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水平和活力的重要手段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制度是科技管理改革的又一创新成果。科技部在实验室的评估中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评估,有进有出,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一些部门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发展,不断成长,通过竞争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而少数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于种种原因在竞争中落伍。该评估机制,对国家

重点实验室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督促作用,激发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和聚集高水平人才、出大成果的积极性,得到了科技界的认可。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制度和优胜劣汰的机制起到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更加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内部管理也走向规范化,从而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评估还促进了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研究实力强、成果突出、人才聚集、评估为优秀的部门重点实验室通过遴选评审,有机会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评估机制已成为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创新,保持先进性,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良性运行的重要手段。  6.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重视与支持是建设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保证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教育部通过“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加大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根据对高校中的6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教育部在“211工程”一期、二期建设中,对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投入经费约8亿元;在“985工程”一期建设中共投入经费约2.3亿元。教育部还通过高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计划对所属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均投入近100万元。这些经费对完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实验室开放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在科研装备和运行经费方面一直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给予中科院装备专项费7亿元,中科院安排其中2亿元专门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国科学院长期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还通过“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进一步强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  农业部、卫生部、国防科工委等部门也都积极投入经费、提供条件,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此外,一些省、市、自治区政府也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拨出经费,加强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投入。

  大量事实证明,凡是运行绩效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与依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很多依托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实验研究用房、学术研究环境和氛围、实验室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重点支持。

  7.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充分发挥国家重

2006・2・ChinaBasicScience 49 

中国基础科学・管理论坛

点实验室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基地的作用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包括研究队伍、管理队伍、实验技术队伍。20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凝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管理上以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等措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国家重点实验注重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营造和谐学术氛围,为科研人员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了良好的用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了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良好氛围。

  8.强化学风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发扬求实、创新和团队精神,为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基地”作用提供了文化保障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提高实验室凝聚力,吸引高水平人才,提高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科技部特别强调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明确要求严格界定实验室固定人员身份,实验室的成果要标注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等,并利用实验室评估加以引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科技部还建立了专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并设计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形象标识,加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形象的认知和管理,突出品牌特色,增强内部凝聚力,体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色和时代精神风貌。

  国家重点实验室还非常注重文化氛围建设。通

过建立团结和谐的工作关系,以宽松的学术氛围稳定人才;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以高水平的研究环境吸引人才;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氛围,以高度的责任感激励人才,为青年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强化学风建设,形成了一种求实、创新和团队作战的良好氛围。致 谢

  课题研究及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王静的大力指导和帮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1]国家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

划局主编.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周年文集.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1—20

[2]叶玉江.我国基础研究的20年.中国基础科学,1999,(1):19—

20

[3]郭碧坚,李少文.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的一种组织模式.科

研管理,1996,(4):47—51

SeriesReportsonAnalysisandDevelopmentoftheState

KeyLaboratory:Experiences

WangYankun,WeiHuaian,XiaoHongying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Wuhan430074

LiuYanmei,YangXiaoqiu,WuGen,ZhangFeng,ZhuQingping

BasicResearchService,MOST,Beijing100862

LiXuebin

NingxiaUniversity,Yinchuan750021

2006・2・ChinaBasicScience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