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
【综述】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在评定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121
袁博成,余小鸣,金春玉
1.河北联合大学,唐山063000;2.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395.6
G459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3-0373-04
【关键词】精神卫生;社会环境;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随着对健康的学校环境认识的深入,传统以物质为中心的健康的学校环境的概念已经被更为广义的概念所替代,即健康的学校环境不仅仅是指学校具有干净整洁而又设施齐全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始终能够保证和促进在校师生高质量
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切环境因素[1]
。在对学校环境认识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伴随着健康学校环境评定标准的改变,传统的物质环境指标无法对在校师生的心理状况、人际环境等“软环
境”
中的重要因素进行评价。因此,能够对学校“软环境”进行多维度、动态性描述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及其在评定学校环境研究中的现状进行综述。
1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界定、测量方法及应用
1.1界定心理环境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意指人脑中对人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也称为学
校社会心理环境,是心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心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属性[2]
。
世界卫生组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psycho-socialenvironment,PSE),是指在校园文化
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影响下,
能够对学生未来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3]
。”这一定义强调了学校
心理-社会环境具有3个特点,即多维性、主观性和文化特异性。同时也指出,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列为健康促进学校(healthpromotingschool,HPS)的6
项内容之一[4],指出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要满足以下条件[5]
:轻松、友好、推动学习;提倡合作而不是竞争;促进合作式、开放式交流;重视提供创造性机会;通过制定反对体罚、提倡在操场、教室和教职员工及学生中进行非暴力式交流的程序和规章制度来禁止体罚、欺凌弱小、骚扰和伤害;通过机会均等和民主程序,保护男女生的权利。
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提出的“爱生学校”行
动框架以及由WHO、UNICE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教育国际、教育发展中心、儿童发展合作组织和世界银行(WorldBank)联合发起的“集中有效资源关注学校卫生(FRESH)”的行动框架,均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行动框架,从不同角度指出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内涵。“爱生学校”行动框架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学校心理社会环境:(1)对所有儿童入学的全纳性;(2)健康、安全及保
【作者简介】袁博成(1983-
),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助教,主要研
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与健康促进。
【通讯作者】余小鸣,E-mail:yxm@bjmu.edu.cn。
护;(3)尊重性别差异,并将其作为评定“爱生学校”的重要维度[6]
。而FRESH框架在其核心内容中强调指出,积极乐观的心理社会环境是保证儿童健康所必需的,从学校伤害和暴力等问题以及提供健康教育及学校为基础的卫生政策等方面评价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7]
。
除一些国际组织积极提倡关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外,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界定尚无定论,
众说纷纭。Murray等[8]
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关注甚至前移到幼儿园时期,认为师生关系在学龄前儿童及低年级小学生中直接反映其学校心理成长环境。还有很多学者都在呼吁积极
关注“校园氛围”,保证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校园氛围直接反
映了学校的心理社会环境状况[9-12]
。因此,可以看出国外学者
基本上倾向于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界定为校园氛围。而国内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理解则更为丰富。有些学者认为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是指在学校特定的区域,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
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13]
。也有人指出,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是指通过学校系统外部社会文化因素的渗透和学校成员个体心理特性的整合,在学校工作中形成的客观存在于学校系统内部的一种潜在的、影响学校成员思想言行的精神力量和
心理空间[14]
。通过国内许多学者对学校环境构成的界定来
看,实际上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等同于学校心理环境或称
“软”环境、精神环境[14-18]
。但也有人认为,学校精神环境不仅仅是
指心理环境,此外还应该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19]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学校物质(自然)环境的美化
对于心理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不应该被排斥在学校心理环境之外[20-22]
,而有的研究索性将学校物质环境也纳入到学校心理环境之中[22]
。还有研究认为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就是指
校园关系[23]
。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定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指是否创造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环境,是否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
1.2测量方法及应用测量复杂概念的量表一般包含多个维度,每一维度又包含多个方面,每个方面有若干个问题,即条目[24]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决定了其测量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解决,如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7个国际机构联合发起的“集中有效资
源,关注学校卫生”
(focusresourcesoneffectiveschoolhealth,FRESH)倡议指出,积极向上的心理-社会环境是能够预防各
种形式的校园伤害的,而校园伤害则包括多个方面[25]
。因此,目前多采用含有多个维度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条目是组成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量表的最小单位。根据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研究者选择不同问题,每个问题列出一定数量的可选项或评分项,由受试者选择等级评分或定量评分,然后
汇总各类评分[26-27]
,得出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总评分。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评定量表主要针对与学校相关的人员,属于特异性量表,如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学校心理-社会环
374
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3月第32卷第3期ChinJSchHealth,March2011,Vol.32,No.3
境状况问卷”就是主要针对除学生以外的、与学校有一定联系
的人员,如学校管理人员、教师、支持人员、家长等[5]
。
虽然以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为题的评定研究尚较少,但随
着国内外研究者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关注,
各类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相关的或其内容存在交叉的测定量表越来越完
善,如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28-31]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
表
[32-33]、中学社会环境评价量表[12]
等。为适合于不同情况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测定量表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使学校心理-社会环境逐渐成为测量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理想指标。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综合数百篇文献及20多个国家的学校
原始资料开发出一套“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问卷”[5]
,由于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植根于具体的地域文化,这一测量工具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因此,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2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及其测量研究的必要性2.1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从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的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所具备的特点[5]
来看,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大部分依托于良好的校内人际环境。因此,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校内人际质量上。
近年来,国外许多评估和研究发现,在中小学校,良好的校内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健康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良好的
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34]
,同时也有助于特
殊学生的教育公平[35]
。除此之外,还可显著减少学生应激情
绪及过激行为的发生[36]
,并且避免或降低学生抑郁情绪的出现[37]
。与此同时,国内研究者也越来越意识到校内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伙伴关系及教师支持是降低抑郁发生
的保护因素[38]
,学生人际关系、学校的社会风气等与学生行为
发育明显相关[39]
。
校内人际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要角色,因此校内人际关系贯穿于任何求学阶段,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师生关系就已经开始对儿童
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8]
;其次,
我国校内人际关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余小鸣等[40]
对四川农村中小学的研究提示,学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体罚与歧视等现象,这些构成了中小学生
主要的心理烦恼与
“不安全感”。熊光练等[41]对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调查发现,被欺负的天数及类型、有无亲密朋友是其影响因素。而自杀行为这类自我指向性暴力的发生与被他人
欺负的频度呈同步增加的趋势[42]
。
总体上,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特点首先大部分体现在校内人际质量状况上,与学生身心健康及发展紧密相连;其次,当前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状况仍亟待改善。
2.2我国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测量研究的必要性正如前文所述,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校内人际关系,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以及对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认识,校内人际环境并不等同于学校心
理-社会环境。因此,
并不能用有关师生关系的测量工具来评价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查显示,有66.9%的中学生担忧升学考试太激烈,有
76.2%的中学生因为考试而“心情不好”[43]
。可见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是多维的,除师生关系外,学习压力也是一个影响学
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此外,
校园文化[44]
、师生行为影响[45]、公平[46]
等因素会通过影响学生心理状况,而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学校心理-社会环境问题涉及师生个体、环境、文化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问题彼此间又可能
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很难衡量哪些方面是造成学校心理-社
会环境出现问题的因素。
除了校内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校园文化、师生行为影响和支持服务能够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造成影响外,还有生活事
件、
社会支持、健康行为、自尊、内外控制感等社会心理问题,均是学生在校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10]
。此外,随着社会上公民意识的影响,学生在校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能是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中不可或缺的。
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评估和预测常常使人们感到束手无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测量学校心理-社会环
境的工具。没有有效的衡量标准,
就不能准确判断这些综合因素对学生健康及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目前,
有很多针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如校内人际关系,但是用任何一个指标评价学校整体的心理-社会环境都是片面的,而借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多维理念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一些国际组织积极倡导改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并提出有关评定工具,但总体与中国实际情况存在差距,缺乏实用性、可操作性。鉴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与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发展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评价工具,从而更有效地认识我国学校现有的心理-社会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3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许多研究者就已经开始关注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自Trickett等[47]
开始关注学校心理-
社会环境并开发
“班级环境量表”(classroomenvironmentscale,CES)后,针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其后美国学者Barker[48]
在其论著中指出,学生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会对其日后成长、发展甚至个性的形成具有举足
轻重的影响,因此将学生所处社会环境也称为
“行为背景”。由于学生主要处于学校这一社会环境中,因此学生社会环境主要是学校社会环境。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
泰国宗迪恩召开第一次“人人享有教育”的国际会议(1990)后,
更加推动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工具的相关研究,如“本
班详情调查”[49]、“学校氛围量表”[50]
等。新世纪伊始,在联合
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于“2000年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提出
集中有效资源,关注学校卫生”框架[40]
后,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工具的研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很乐观的前景。
虽然如此,但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某些方面,很少从全局角度考察,缺乏全面而权威的评定量表。直到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综合全世界650多篇文献和20多个国家的学校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问卷”才填补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测定量表的空白[4]
。但不足的是,目前尚未见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报道。PSE调查表是一种主观评定量表,它与其他涉及学校问题的量表最大区别是针对非学生群体展开调查的。该量表的优点就是,在通过PSE量表对学校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配有
针对每一质量区进行定性研究的“PSE调查工作表”,更有利于
检查学校在某一质量区工作开展的情况,
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此外,PSE量表评分过程简便易行,不需要复杂的统计方
法。缺点在于,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缺乏可操作性,引入时需较大的文化调试;此外,该量表由于不对学生进行调查,在分析评价结果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性。“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3月第32卷第3期ChinJSchHealth,March2011,Vol.32,No.3
375
直到现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测定量表的相关研究也仍
“学校氛围-学生在进行,如Brand工作小组在2003年开发出
(inventoryofschoolclimateforstudents,ISC-S)[51]后,问卷”通
“学校氛围-教师问卷”过不懈的努力又于2008年成功编制出
individual:Differencesinvulnerabilitytopsychopathologyamongmid-dleschoolstudents.JSchPsychol,2001,39(2):141-159.[11]MINORUT,SEIZOS.Psychosocialcorrelatesofdepressivesymptoms
amongJapanesehighSchoolstudents.JAdolesHealth,2001,28(inventoryofschoolclimateforstudents,ISC-S),对学生心理-社会环境测定量表的研制具有重大贡献,也避免了世界卫生组织PSE量表由于不对学生进行调查而使评估结果产生偏性的情况,具有很乐观的应用前景,但应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时,也同样存在文化调试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完善。4
讨论与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较系统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研究仍较少。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很大关系。由于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测定量表都出自于西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此,包括世界卫生组
织开发的量表在内,
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虽然国内关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研究数量不菲,但是大都停留在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进行界定这一层面上,且缺乏深度。而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评定研究则鲜有报道,这就使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研究,在我国的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
一个能准确、可靠地测量我国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量表
有利于全面、
快速、高效地了解学校卫生工作及建设的效果,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校社会环境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与思考校内人际质量、课业负担、支持保障等,这对提高在校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日后成才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从多角度评价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同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关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研究的协作,逐步扩大样本量,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并且具有权威性。
5
参考文献
1]WHO.TheHealthofchildandadolescent[EB/OL].[2009-10-
26].http://www.who.int/school_youth_health/media/en/physical_sch_environment.pdf.
2]申荷永,高岗.心理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3]WHO.WHOInformationseriesonschoolhealth-oralhealthpromo-tion:Anessentialelementofahealth-promotingschool.2003-04-22.
4]季成叶.儿童青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87-189.5]WHO.Creatinganenvironmentforemotionalandsocialwell-being
[EB/OL].[2009-10-26].http://www.who.int/school_youth_health/media/en/sch_childfriendly_03_v2.pdf.
6]UNICEF.Assessmentchild-friendlyschools:Aguideforprogramme
managersineastAsiaandthePacific.2006-08-17.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ocusingtheFramementFRSSH[EB/OL].
[2009-11-03].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en/ev.php
-URL_ID=712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8]CHRISTOPHERM,KELLYMM,GREGORYAW.Childandteach-erreportsof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s:Concordanceofperspectivesandassociationswithschooladjustmentinurbankindergartenclassro-oms.JApplDevelPsychol,2008,29(4):49-61.
9]ALEXANDRAL,JONNALM.Middleschoolstudentperceptionsof
schoolclimate:Examiningprotectivefunctionsonsubsequentadjust-mentproblems.JSchPsychol,2007,45(28):293-309.
10]GABRIELPK,BONNIEJL,SIDNEYJB.Schoolsocialclimateand
(1):82-89.
[12]STEPHENB,ROBERTDF,ANNES,etal.Alargescalestudyof
theassessmentofthesocialenvironmentofmiddleandsecondaryschools:Thevalidityandutilityofteachers'
ratingsofschoolcli-mate,culturalpluralism,andsafetyproblemsforunderstandingschooleffectsandschoolimprovement.JSchPsychol,2008,46(17):507-535.
[13]宋涛,李政.营造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
2006,23(6):116-118.[14]黄伟.学校社会心理环境初探.教学与管理,1993,4(6):10-13.[15]刘胜霞.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科教文汇,
2008,4(3):21-22.
[16]周汉伟.优化学校软环境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005,23(14):145-147.
[17]张海平.学校软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内蒙古电大刊,2008,2
(5):95-96.
[18]利文喜.论学校环境建设与学生健康成长.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
2001,2(19):66-69.[19]陆幸.学校“软”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学校管理,
2001,2(7):53.
[20]袁新飞.学校物质环境美学探微.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11):7
-10.
[21]陈瑞山.学校的物质条件与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与作用.福建
教育学院学报,
2004,9:36-37.[22]张彩霞.论学校心理环境的优化.教育探索,2007,10(1):133-
134.
[23]高素红,余小鸣,卫薇,等.某省农村学校社会环境调查.现代预防
医学,
2009,36(6):1098-1101.[24]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327.
[25]UNESCO.Focusingresourcesoneffectiveschoolhealth[EB/OL].
[2010-01-06].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en/ev.php-URL_ID=712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26]DEVELLISRF.Scaledevelopment:Theoryandapplications.Calif:
NewburyPark,1991:3-148.
[27]詹绍康.现场调查技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8-71.[28]陶芳标,孙莹,凤尔翠,等.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的设
计与信度、效度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987-989.[29]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
制.心理科学,
2004,27(5):1257-1260.[30]HUEBNERES,ALDERMANGL.Convergentanddiscriminatevali-dationofachildren'slifesatisfactionscale:Itsrelationshiptoself-andteacher-reportedpsychologicalproblemsandschoolFunctioningSo-cial.IndRes,
1993,30(6):71-82.[31]DIENERR,EMMONSRA,LARSENRJ,elal.Thesatisfaction
withlifescale.JPersAss,1985,49(1):71-75.
[32]官群,孟万金,
JOHNK.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中国特殊教育,
2009,4(8):70-77.[33]PARKN,PETERSONC.Moralcompetenceandcharacterstrengths
amongadolescents:Th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valuesinactioninventoryofstrengthsforyouth.JAdoles,2006,29(3):891-910.
[34]MCLELLANL,RISSEC,DONNELLYN,etal.Healthbehaviour
andtheschoolenvironmentinnewsouthwales,australia.SocSciMed,1999,49(9):611-619.
[[[[[[[[[[376
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3月第32卷第3期ChinJSchHealth,March2011,Vol.32,No.3
[35]JOELSSONMO,NISELLM,FRENCKNERB,etal.Highandinter-mediateimperforateanus:Psychosocialconsequencesamongschool-agedchildren.JPedSurg,2006,41(12):1272-1278.
[36]LOPEZEE,PEREZSM,OCHOAGM,etal.Adolescentaggression:
Effectsofgenderandfamilyandschoolenvironments.JAdolesc,2008,31(2):433-450.
[37]TAKAKURAM,SAKIHARAS.Psychosocialcorrelatesofdepressive
symptomsamongjapanesehighschoolstudents.JAdolescHealth,2001,28(7):82-89.
[38]张洪波,许娟,王坚杰,等.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2007,21(12):809-811.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9]袁平,欧阳杏娟,谈琳,等.贵阳城区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影响因素2007,31(2):118-120.研究.贵州医药,[40]余小鸣,高素红,卫薇,等.FRESH模式在我国西部农村学校卫生2008,29(7):385-386.工作中的应用评价.中国学校卫生,[41]熊光练,吴静,沈秋英,等.中国四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况调
2007,28(2):127-130.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2]余小鸣,林琳,王嘉,等.北京郊县中学生自我指向性暴力行为及
2004,15(1):37-40.相关因素.中国生育健康杂志,[43]路海东.聚焦中国儿童学习压力:困境与出路.东北师大学报:哲2008,15(6):5-8.学社会科学版,
[44]张敏.论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与教育作用.西南民族学院
2002,23(8):232-233.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45]ALLISONM.Identifyingthetypesofstudentandteacherbehaviors
associatedwithteacherstress.TeachingandTeacherEdu,2007,23(5):624-640.
[46]WHO.关于学校健康的资料系列:第10号文献[EB/OL].[2010
-03-06].http://www.who.int/entity/school_youth_health/
media/en/sch_childfriendly_03_v2.pdf.
[47]TRICKETTE,MOOSRH.Thesocialenvironmentofjuniorhighand
highschoolclassrooms.JEduPsychol,1975,24(6):93-102.[48]BARKERRG.Theoryofbehaviorsettings//BAKERRG.Habitats,
environments,andhumanbehavior:Studiesineco-behavioralsciencefromthemidwestpsychologicalfieldstation.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78:229-244.
[49]FRASERBJ.Developmentofshortformsofseveralclassroomenviron-mentscales.JEduMeas,1982,19(26):221-227.
[50]HAYNESNM,EMMONSCL,COMERJP.Elementaryandmiddle
schoolclimatesurvey.NewHaven:YaleUniversityChildStudyCen-1993.ter,
[51]BRANDS,FELNER,RD,SHIMMS,etal.Middleschoolimprove-mentandreform: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school-levelas-culturalpluralism,andschoolsafety.JEdulPsy-sessmentofclimate,chol,2003,95(7):570-588.
07-07;修回日期:2010-08-06收稿日期:2010-
【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
学龄前儿童血压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陈卫红,朱晓燕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压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衢州市4县2区抽取
城区和农村幼儿园17所,对5649名儿童进行血压现况调查;按高血压儿童与正常血压儿童1∶3配对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男童
高血压检出率为3.56%,女童为2.41%,男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高于同年龄组的女童。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有出生体重、儿童体型、母亲生育年龄、挑食、睡眠质量。结论血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R544R33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3-0376-02
定期监测儿童血压,调整饮食,控制肥胖,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以及保证睡眠质量对预防儿童高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也
是引起中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1]
成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源于儿童时期,儿童期高血压是成人心
[2]
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成人罹患高血压具有重要
[3-4]
。重视儿童期血压监测,的预测价值了解儿童血压的相关
影响因素将有助于高血压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衢州市4县2区按幼儿园规模分层抽取城区和农村幼儿园17所,对5649名儿童进行血压检测。根据血压测量结果,按1∶3的比例选定的高血压儿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血压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6岁儿童5649名,其中男童2951名(52.2%),女童2698名(47.8%)。检出高血压男童105名,检出率为3.56%;高血压女童65名,
【基金项目】浙江省衢州市科技局立项项目(20052028)。【作者简介】陈卫红(1967-),女,浙江衢州人,大学本科,主任医
师,主要从事儿童保健工作。
2
P<0.05)。按检出率为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6.37,
1∶3比例对高血压儿童和正常血压儿童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682份,其中有效应答648份,女童家长239份,男童家长409例,有效应答率为95%。1.2方法
1.2.1血压测量方法采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袖带宽度有6cm和8cm2种,根据儿童年龄大小及上臂的长短进行
K4为舒选用,安静状态下测坐位右上臂血压,取K1为收缩压,
[5]
张压,连续测量2次,每次间隔10min,分别记录2次测量
值,计算并记录平均值。如2次收缩压/舒张压≥110/70mmHg,休息1h后进行第3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1.2.2高血压评定标准依照美国心肺血液中心推荐的儿童
[6]
高血压定义:血压值位于P95为临界高血压,超过P95为高血压。
1.2.3调查表设计确定可能影响儿童血压的18个因素,概括为社会学因素、医学因素与心理行为因素3类,自编调查问卷,对选定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1.3质量控制由5名儿保医师组成测量组,集中培训,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