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 第9期 2012住 中 国水运 No.9 2O12 9月 Ch irla Water Transport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与应用探讨 张 军 (黄骅市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河北黄骅061 100) 摘要:鉴于全站仪在常规测量技术及施工放样中具有高精度、高效益、快速、灵活等优势,文中通过对几个工程 测量实例的实施、与分析,就工程测量中如何对全站仪技术进行优化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常规测量;全站仪;施工放线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全站仪作为光电技术的最新产物,智能化的测量产品,是 目前各工程单位进行测量和放样的主要仪器,它的应用使测量 人员从繁重的测量工作中解脱出来。全站仪测量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现在各个方面已经是十分成熟,目前,全站仪在现代的 工程领域基本得到普及,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全站仪技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对比分析 自200 1年单位引进一台日本托普康(TOPCON)全站 仪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全站仪测量工作。分别完成了张隆线 二级公路测量、北凌线二级公路控制测量、遵宝线二级公路 施工测量、承秦出海路地形测量、承德市车柳河大桥测量、 承唐高速路基桥涵施工测量、密云国际老年公寓控制测量等 大小数十项工程的控制和测量工作。在近几年来的工程测量 中,通常都是托普康(TOPCON)全站仪(测量精±1”± (2mm+2ppm X D))和天宝5700GPS联合进行,两者相 互配合,取长补短,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发挥各种 仪器的使用价值。全站仪测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各个 方面已经是十分成熟,而GPS测量在国内刚开始不久,好多 技术都在试验阶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虽然这两种测量技 术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但两者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应用时, 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同时两者之间相对测量精度能达到多少, 特别是GPS测量相对业已成熟的主流的全站仪测量之间的 测量误差,笔者多方查询,各方面文献均未作出相关报道。 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两种测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测量工作起到一个指导和借 鉴作用。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笔者选取了几个比较 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GPS测量和全站仪测量在测量成果 精度上作了一些对比、总结和探讨。 1.GPS静态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工程对比静态 定位基本上都是用在测量控制上,故本研究是密云国际老年 公寓控制测量的控制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种定位 方面的坐标成果数据,具体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以上 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现在的GPS静态定位(四等)和全站仪 定位精度已经很接近,平面和高程误差都能控制在1 0mm之 内,测距相对误差在7万分之一以上,都能够满足3等以下 导线测量和3等以下水准测量的测量规范和生产要求。但考 虑到RTK设备价格昂贵,在一般施工工地很少使用。 收稿日期:2012—05—29 作者简介:张军,黄骅市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 文章编号:1006—7973(2012)09—0057—02 表1 密云国际老年公寓控制测量成果比较 表2承唐高速路基施工控N,N量成果比较 2.GPS动态测量(1kTK)和全站仪测量 动态测量一般用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测量工程。如地形测量、 勘察定位等方面,本研究选用承唐高速路基施工控制测量成果 进行比较,相关测量数据及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以上工 程实例,可以看出GPS动态测量(RTK)与全站仪的平面误 差基本上在20mm之内,高程误差在10mm之内。能够满足 工程勘察初勘平面误差0.5 m,高程误差5cm,详勘平面误差 0.25m,高程误差5cm的规范要求,同时还能满足常规地形 测量1:500比例尺以上地形测量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二、全站仪测量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在航道、道路等工程的施工放样测量中,测量数据计算 复杂繁琐,工作量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施工放样测量经验 总结出全站仪测量技术与卡西欧fx一4800p计算机程序设计 联合应用的一套方法,该方法易学易用、功能完善,尤其适 用于地形复杂、险峻的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 1.交点测设 通过全站仪测量所得数据角度、距离可计算圆曲线、缓 和曲线的曲线要素和主点里程桩号,卡西欧仅一4800p计算 机程序如下: a.圆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程序: 文件名:YUANQUXIAN LB1 0 {R N Y D G} R一圆曲线半径 N一偏角 58 Y 上一个曲线圆直点桩号 D一交点问距 G一上一个曲线切线长 中国水运 长(Arc Length)按ENT键存储数据。 第12卷 定义缓和曲线(TRNS):输入缓和曲线的半径(Radius)、 弧长(Spiral Lenght)按ENT键存储数据。 E一外距 注意:再输入圆曲线、缓和曲线的半径时,要带符号, 即左偏为一,右偏直接输入。 e.数据存储后,在放样测量中,设置好本站、后视,在 E=R (1/cos(n/2)一1) ▲ T=R tan(N/2)▲ L=R N 兀/180A P=2T—L A“ZY”=Y+D—T—G▲ T一切线长 L一曲线长 P_一切曲差 z 一直圆点里程桩号 菜单PROG下的第一项放样菜单(SET OUT)中选择定线 放样(ALING)即进入数据屏幕,输入任意点的桩号 (Chainage)、边桩距离(offset)按ENT确认即可。注意: B“QZ”=A+L/2 ̄ QZ一曲终点里程桩号 c“YZ”=B+L/2▲ YZ~圆直点里程桩号 Q“JD”=B+P/2▲ JD一交点点里程桩号 Goto 0 b.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和主点里程桩号计算程序: 文件名:ZH—HY-YH—HZ LB1 0 {Q R N I} Q一交点里程桩号 I 圆曲线半径 N一偏角 I一缓和曲线长度 S=I /(24R) S一内移值 M=I/2一I。/(240R0) M一切线增值 T=(R+S)tan(N/2)+M▲T.一切线长 L=R N 兀/180+I▲L一曲线长 E=(R+S)/cos(N/2)一R▲ E一夕}距 P=2T—L P_一切曲差 A“ZH”=Q—T▲ zH一直缓点里程桩号 B“HY”=A+I▲H’ 缓圆点里程桩号 C“QZ”=A+L/2▲ QZ一曲终点里程桩号 D“HZ”=C+L/2▲ Hz一缓直点里程桩号 F“YH”=D—I▲ YH一圆缓点里程桩号 Goto 0 2.施工放样 把曲线要素输入到全站仪的程序中,在施工放样测量中 可以灵活的调用任意一点的中桩、边桩坐标,其运算由全站 仪自动运算,无需在手工计算。输入步骤按照托普康 (TOPCON)全站仪为例: a.进入标准测量程序,在菜单PROG中选道路设计 (ROADS)的联级选项中选择输入水平定线(DFF AL)、 修改水平定线(ED AL)。 b.输入数据,包含:起始点、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定义选择项提示输入起始点的详细情况(桩号(Chainage)、 X(North)、Y(East)的坐标)输入起始点的详细数据后, 按确认键(ENT)便进入主线输入过程屏幕。 c.该屏幕显示当前的桩号和该桩号处切线的方位角和创 建新线型的功能键。系统提供了定义STR(直线)、ARC(圆 曲线)、TRNS(缓和曲线)、PT(点)四种功能键。按照线 形的顺序对应选择功能键输入详细数据。 d.定义直线(STR):输入直线的方位角(Bearing) 后,输入直线长度(Distance)按ENT键存储数据。 定义圆曲线(ARC):输入圆曲线的半径(Radius)、弧 边桩距离输入时带符号,左边为一,右边直接输入。 3.自由设站、后方交会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地形、建筑物等的影响 致使点与点之间不通视,使用后方交会法,选择有力的地形 会给测量带来很大的方便。其使用方法如下: 在记录菜单(RECORD)里的第一项设置测站点(OCC PT)屏幕,输入测站点点号后,按F6键进入二级屏幕,选 择后方交会功能键(RSCT)进入后方交会屏幕,ADD表示 添加一个新的后方交会测量,输入正确点号后按MODE键 开始测量,并且输入改点数据,再次按ADD键为再次添加 新点,同上按MODE测量后输入该点数据。接下来按NEZ 键生成新的测站点坐标,按提示按YES自动存储,在从新设 置后视点,即完成后方交会。 三、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经验与思路 通过对以上的测量数据对比和经验总结,我们对全站仪测量 技术的性能、精度和使用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全站仪 在气候上和通视的要求高于GPS,但是在测量的精度上和应 用范围要超过GPS很多。这对我们后续的许多工程施工提供 了很好的依据,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技术要求,制定不 同的施测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 成本,使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 四、结论 通过多年来对全站仪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 点:(1)测量成果相对精度高,质量可靠。点位范围可以方便 地控制在0.05m之内,并且点与点之间误差均为随机误差, 不会产生累积误差。(2)全站仪放线速快,测量技术灵活,可 以应用在各种工程领域。(3)野外作业简单,效率高,测量技 术全面,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4)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a.测量工作开始要明确现场 的气温、气压,这些数据对测量成果精度有影响。b.静态观测 时,对于空旷、无干扰的地区,至少要连续观测5次以上;对 于城市建筑密集、干扰众多地区,最少要观测3次以上,才能 确保外业观测质量。(5)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全站仪和GPS 定位之间的关系。全站仪测量技术与CAD技术的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季斌得,邵自修.工程测量[MI.北京:测绘出版社. [2]cJJs一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s】.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l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f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韩山农.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常用公式LM].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