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芹
【内容摘要】从全球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经历了精细化、专业化的分工,再到逐步融合,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制造业向服务化
转型的发展态势日臻成熟。河北省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历程和经验,对河北省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态势;业态转型
【基金项目】“推进我省制造业服务化的支持政策研究”(编号:201701520)成果。本文为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作者单位】白玉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制造业服务化是推进传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型,
场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的一种产业模式的创新。从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看,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是一般发展规律,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服务化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就河北而言,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要从根本上提升全省制造业竞快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推动制造业争效率,
价值链向服务高端延伸,在服务型制造中提升产品功能和附加值,形成河北经济增长新动力。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和发展意义
“去制造业”,“产制造业服务化不是是制造企业摒弃以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投入、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并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商业发展模式等,在研发设计,商务服务、销售服务等领域渗透,通过向产业链高端跃升创造新竞争优
“产品+服务”势,实现制造产品向转变,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创新。
(一)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向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通过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特别是依赖于长期投资拉动和低成本优势,逐渐发展成制造大省,并由此带来了经济30多年的快速增长。然而,全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劳动生产率不高、服务业比重低、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以要素、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粗放方式也成为制造业提高效率的最大瓶颈。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有利于扩展和延伸制造产业的价值链条,提升其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应运而生,成为制造业满足市场需求、增加附加值和提高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从服务业发展来看,河北省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如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这些行业的附加价值和生产率都比较低,推动服务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日益迫切。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型,为
服务业提高效率、持续发展寻求到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
直接推动了现代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面,
如电信、金融、软件、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等,这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通过和制造业互动融合,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效率源泉。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与路径
目前,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迎来“产品+服务”的服务经济时代,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集成化、定制化、网络化等多元化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制造业应立足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新观念,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路径创新。
(一)发展基于制造的专业社会化服务。当前,随着“以“以产品为中心”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替代的发展模对于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专业优势的制造企业,河北应式,
积极鼓励其围绕生产过程的各种业务,开始发展各种专业服务活动,如咨询服务、工业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物流和金融服务、电商平台服务等等,推动这些企业最终形成专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这也是河北省制造企业提高产品价值和竞争力,以及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和途径之一。
(二)推广制造业流程外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制造企业单独从事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河北省政府应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专注于自身优势资源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将研发
工艺流程、供应链、商业运营等环节进行分解,剥离非设计、
核心业务,以服务外包形式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合作,从而获得更专业、更高水平和更低成本的配套服务。同时,发展商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等,以此整合制造和服务资源,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河北制造平台网络。(三)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破解了科技创“信息孤岛”新的以及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区域壁垒,大大缩短了技术变革的周期,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环节逐渐从单一封闭式研发转向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政府应重点推广
、“天使+孵化”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式模式、与研发机构的协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18(17)1·15·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17卷第1期同创新模式等等。
(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我国传
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转型,
政府应积极推动包括家电、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等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具
体地说,就是要在传统制造产品基础上增加新的服务,形成“产品+服务”的模式,通过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服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满足顾客不断升级的多样化需求。从转型策略层面上看,这种生产服务模式的调整变革相对容易,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风险小。
(五)加强全产业链布局。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
步融合,
产业分工日益细化,价值链不断分解、整合与重构,相关增值环节由核心产品向整个价值链延伸,研发设计、供
应链管理、运营、销售、后端服务等环节的增值比重逐步提升。河北省应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保留核心的制造
业务,
将非核心制造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并依赖专业优势向制造业产业链两端延伸,整合上下游资源,并进行产品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协同一体的运作体系,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服务型制造生态体系。
(六)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是指企业从产品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到回收再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政府应积极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或掌握核心技术和原有服务功能较成熟的核心企业,摆脱原有的全部生产制造业务,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拓展,进行服务产品优化和创新,为市场消费者解决关键业务问题,并提供一整套的专业服务,最终实现向
“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这种转型模式的实现,需要在策略制定上作出较大的调整,因此会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带来很大的风险,需要谨慎操作。企业一旦转型成功,也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力,甚至将控制其他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推进河北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政策体系。积极鼓励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河北省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制定和完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主要从服务化方向、转型路径、政策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制造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并加强与制造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配套,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快速转型。在具体政策实施上,建议进一步规范生产性服务业的准
入标准,
简化行政审批的一整套手续,为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化业务提高支持力度。另外,
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各地方政府,建立支持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专项基金,并从多方面开拓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融资渠道。
(二)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差异化的服务化转型策略。加强系统化的调查研究,分析河北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咨询、信息服务等不同行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结合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典型模式,进行分类指导。一是提高大型、中型领军企业的服务化水平。这类企业具有核心技术先进、产业链条长和内部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政府应积极鼓励这类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
·16·
务业务,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创新出一批多元化的业务形态
和新模式,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领军企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积极推动中、小、微制造企业,特别是科技
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专业服务外包业务。通过将生产制造环节外包完成“裂变”,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并依赖专业服务
优势转型为服务提供商。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向高端转型。面对河北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力型产业等,加强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扶持,加快形成高端、高质、高新
产业体系。在政策的制定实施上,建议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促进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互动融合,加快
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促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向服务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二是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质量,着重培育技术与信息服务、物流服务、融资担保、研发设计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辐射力强的服务
业,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向高端转型。(四)基于“客户为中心”,创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发展模式。河北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要以满足或挖掘消费者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为突破口,在重要行业或重点行业创新转型模式。目前,向服务化转型的重要行业有:装备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副产
品加工业等等,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可围绕这些重点行业,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发展研发设计、
个性化定制、信息增值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模式。比如在传统家电制造业、电子消费品行业,可重点发展网络精准营销、“线下产品+线上服务”的O2O服务模式等;在传统建材行业,可重点发展专业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模式;在工程机械、机床等行业,可重点发展再制造服务模式等等。(五)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服务平台。一是积极鼓励制造企业突破生产和服务的边界,
通过众创、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发展新型平台经济,打造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支撑平台。二是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整合与连接产、学、研、政等各方面的力量,健全支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加快组织实施服务型人才发展体系培育。政府应积极支持现有服务型人才能力的培养以及高端复合型服务人才的引进。建议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服务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造高层次、高素质、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为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参考文献】1]何哲,孙林岩,朱春燕.服务型制造的概念、问题和前瞻J].科学学研究,2010,28(1)2]周艳春.制造企业服务化: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2)3]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4]黄群慧,霍景东.产业融合于制造业服务化:基于一体化
解决方案的多案例研究[
J].财贸经济,2015,2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18(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