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血液的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取血者在配血报告单(一式两份)上签字后方可发出。病人家属、陪护、实习生不准取血。
(五)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的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七)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输血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输血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
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作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反馈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4、输血完毕后应将血袋交由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集中处理。
输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预防措施】
1.严格管理输血用具,使用一次性输血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正确管理血液及血制品,血液取出后,避免剧烈震荡,如为库血,可在温室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
3.输血过程中(从血液标本采集到血液成分的输入)严格“三查八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核对床号、姓名、病房、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血量)。
4.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不超过20gtt/min,观察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成人40-60gtt/min,儿童、老年、严重贫血及心衰患者速度宜慢。
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6.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输血科,按反应类型及程序予以处理: ①低热患者,减慢输液速度,密切观察;高热患者,遵医嘱物理降温、给予解热镇痛药及抗过敏药物。
②过敏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保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激素及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及CPR。
③溶血反应:a.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液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标本送输血科检验b.维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c.双侧腰部封闭及热敷d.抗休克治疗e.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7.必要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相关程序对血液及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处理流程】
减慢输液速度 物理降温、解热镇 痛、抗过敏治疗 减慢输液速度 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及CPR 停止输液血 升压药、碱化尿液 双侧腰部封闭及热敷 抗休克 抽血重做配血实验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通知医生、输血科 按反应类型及程度处理 发生输血反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保留余血送检,必要时 封存血液及输血器具 上报医务部、护理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