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观察比较比热容表,发现、总结其特点。
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多少的不同,从而引入物质的热学特性——比热容。
2.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进行物理方法的教学,如发现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气候与热污染”“热岛效应”等现象,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改造世界的情感。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了物质的吸(放)热的能力。
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建立过程中,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培养。
教学器材:天平、温度计、烧杯、水、煤油、搅拌器、相同加热器、滴管等。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为提出问题做好准备,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师活动:投影画面:(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2)小明暑假去海滩时发现中午有阳光时,沙滩很烫而海水凉爽;傍晚沙滩凉爽而海水暖和。他非常困惑。(3)图甲:生活中暖气管中用热水来取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功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
2.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归纳,问题开放,学生的思路被打开。
教师活动: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质量、升高的温度、体积、物质的种类等有关。 学
生根据烧开水生活经验讨论:(1)烧开一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2)把一壶水烧开和把一壶水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科学地对一些因素进行筛选、归类、总结的能力。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1)实验探究:对于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将采用什么物理方法进行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2)对不同物质,比如一瓶水和一杯沙质量相等,温度变化也相同,吸收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器材中为什么强调相同的加热器?滴管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什么因素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学生活动:实验器材:天平、温度计、相同加热器、烧杯、水、煤油、滴管等。
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
(1)取相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但质量不同。
(2)取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使它们升高不同的温度。
(3)用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容器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
滴管的作用:可微调水和煤油的质量。电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致的。通电时
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
观察:要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哪个需要的时间更长些?
教学功能: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各个环节的设计能力。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③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动脑能力。④认识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⑤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经历制度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⑥让学生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有初步的意识。⑦认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⑧培养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⑨培养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而得出新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讨论、分析、交流、总结知识的回顾与迁移。
大家总结得很好,若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这是物质的一种热学性质,怎么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呢?物理学中就引入了一个重要物理量“比热容”。大家回忆一下“密度”概念的引入过程、定义、单位的组成及物理意义,给“比热容”下个定义。
5.课堂反馈练习理论联系实际,从物理走向生活。
教师出示幻灯片:城市的气温通常比郊区的气温高一些,这种现象叫城市的“热岛效应”。
改善“热岛效应”的方法:
(1)扩大绿地面积。
(2)增加城市人工水面。
人们用水给发动机冷却,用热水取暖,为什么这样做?
夏天,在炎热的阳光下,形成由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陆风,夜间却形成陆海风,为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三维目标来看,你有哪些收获?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随质量、形状、温度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冷水与热水,它们的比热容相同。
(3)水和冰属于相同物质,但比热容不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不同。
(4)有个别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相同(冰、煤油)。
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应用中体现知识的价值。根据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学以至用。
6.课堂小结:知识和技能方面:知道了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利用比热容解释许多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知道了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学会了实验探究的环节,学会了物理学
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四、设计理念
1.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及协作精神为主线的设计观念。课堂教学中尽量地探讨和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嘴说出来。鼓励大胆猜想质疑的精神。在课堂语言中尽量采取多鼓励、表扬、肯定、少批评的做法。
2.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为目的,以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为教学模式,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