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富贵不能淫》答案

《富贵不能淫》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富贵不能淫》答案

1.(1)的确,确实。(2)熄灭,这里指战争平息。(3)冠(ɡuàn):动词,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16岁既为加冠。(4)女(rǔ):通“汝”你。(5)志:志向,理想。与:同,和,跟。

2.(1)儒论语(2)战国教育家亚圣(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4)天下之广居天下之正位天下之大道广居正位大道(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1)能够(2)得到、实现(3)戒:通“诫”,告诫。(4)谨慎 4.(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2)金钱和地位不能扰乱他的心,贫穷卑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胁暴力不能压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淫,使„„扰乱。移,使„„改变。屈,使„„屈服。

5.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可以由原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推理出“权”和“势”两个关键词)

6.“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

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首先应筛选出“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在原文中的具体表现,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其特征。)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8.“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为大丈夫;从反面切入,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进行强有力的反驳。

9.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

1 / 4

变自己的追求。范仲淹、文天祥。 10.结合上一题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1.示例: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1)同“向”,原先,先前;(2)好处;(3)感激恩德;(4)违背;(5)使屈服;(6)道:原则,行为准则。

13.(1)这难道也是不可以停止的吗?(2)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14.A,用法不同,甲文中前一个用作助词“的”,后一个个用作代词,带“前面的行为”;乙文中用作动词“到”的意思。

15.相同点:两文都阐述了为人处事应该追求“义”;不同点:乙文除了讲“义”外还要讲“仁”和“礼”。

16.(1)谁,哪一个。(2)听说,听闻。(3)恩惠,好处。(4)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

17.(1)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2)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的“用”即“达”或“得志”,“舍”即“穷”或“不得志”,由于题干要求用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表达,因此只能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9.①身处困境而能安贫乐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②好学乐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舍之则藏”即“穷则独善其身”,即颜回不当官时如何提高自己的表现,结合文本,其应当包括两方面内容,即道德修养和学识能力。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2 / 4

①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

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

怒于别人,也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③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成语

“用舍行藏”(也作“用行舍藏”),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当为世所用时,则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

④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

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课文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课文读解:

3 / 4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怎么办呢?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