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景工程
第一节 水体在造园中的功能与分类
一、水体在造园中的作用及功能
1、水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2、水可以组织水上交通和游览。
3、水体有调节小气候、吸收粉尘、改善环境卫生等功能
4、为水生植物创造生长条件;
5、水体可以开展文体活动和游憩场所
6、水体能陶冶情操
二、水体的形式与分类
1、按水体的形式分类:
(1)自然式水体:指边缘不规则、变化 的水体。
(2)规则式水体:指边缘规则,具有明显轴线的水体。
6
(3)混合水体:前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形成的水环境。
2、按水体的功能分
(1)观赏性水体:是以装饰性构景为主的面积较小的水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透景性。
(2)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可以开展水上活动。
3、按水流状态分:
(1)静态水体:有指园中成片壮汇集的水面。如湖、池、塘
(2)动态水体:指水流面而言。流动的水具有活力、动感
第二节 驳岸与护坡
1、驳岸的概念:一面临水的挡土墙,是支持和防止坍塌的水工构筑物。多用岸壁直墙,有明显的墙身,岸壁大于450。
2、护岸的概念:保护坡面、防止雨水径流冲刷及风浪拍击对岸坡的破坏的一中种水工措施。在斜坡450内可用护坡。
3、作用的区别:
驳岸:维系陆地与水面的界限,使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保持水体岸坡不受冲刷;可强化岸线的景观层次。
7
护坡:防止滑坡,减少地面水和风浪的冲刷;保证岸坡稳定;自然的缓坡能产生自然亲水的效果。
4、形式的区别:
驳岸:一般用砌体砌筑,主要材料有:块石、砖、混凝土、假山石、卵石等
护坡:草皮护坡(坡度在1:5-1:20之间的湖岸缓坡。可用植草砖内栽植假俭草、狗牙根)、灌木护坡(适用于大水面平缓的坡岸,可用沼泽)、铺石护坡(花岗岩、石灰岩、砂石等)
5、施工方法的区别:
驳岸:挖槽→ 夯实 → 浇筑基础 → 砌筑岸墙 → 勾缝 → 压顶
护坡:开槽→ 铺倒滤层→ 砌坡角石→ 铺砌石块 →勾缝
第三节 湖、池、溪涧、瀑布与跌水
湖、池、溪涧、瀑布与跌水是园林构图的中心,也是山水园最具特色要素
一、湖的设计、布置方法及施工
湖是静态的的水体,有天然湖和人工湖之分。
1、人工湖:是人工依地势就低挖凿而成的水域,沿境设景,自成天然图画。
8
2、天然湖:是自然的水域景观,如杭州西湖、无锡太湖等。
3、湖的特点:水面宽阔平静。
(一)、湖的布置要点:
1、应充分利用湖的水景特色。形成依山傍水,岸线曲折有致。
2、湖岸线处理要讲究“线” 形艺术,有凹有凸,不宜呈角、对称、园弧、直线等线型。岸顶应有高低错落的变化,水位适当,使人有亲切感。
3、开挖湖要注意地基情况,要选择土质密细、厚实的壤土不选择黏土或渗透性强的土。
(二)、人工湖的施工要点
1、一切按设计图纸确定施工过程,确定土方量,定点放线。
2、考虑基质渗漏情况,好的湖底损失5%-10%的水量;一般的10%-20%;较差的20%-40%,以次制定施工方法及工程措施。
3、湖底作法因地制宜,可用灰土层湖底(大面积)、塑料膜和混凝土湖底(小面积)等
4、最常见的几种做法:P102
(1)3:7灰土铺底 (2)塑料薄膜铺底 (3)混凝土之间夹塑料薄膜 (4)防水毯
9
二、溪涧的设计、布置施工方法及施工
1、溪涧:园林中的溪涧是自然界中溪、涧的艺术再现,是连续的带状水体。溪浅而阔,水沿溪而下,柔和随意;涧深而窄,水量充足,水流湍急,扣人心弦。P102
2、设计和布置方法:一般多用于瀑布或涌泉的下游;布置讲究师法自然,里面有缓有陡;空间分隔开合有序;整个带状空间层次分明,组合合理,富有节奏感;布置时,宜选陡石之地,并利用水姿、水色和水声;还可以配置一些水生植物,或者养一些鱼类。
三、瀑布与跌水的设计、布置方法及施工
(一)、瀑布
瀑布是动态的水体,有天然的和自然的两种。天然的瀑布是由于河床突然陡降形成落水高差,水跌落往下,形成千姿百态、优美动人的壮观之景。人工瀑布则是以天然瀑布为范本,通过工程修建的落花流水景观。
瀑布有垂直瀑布和水平瀑布两种。前者瀑布宽度小于其落差,后者瀑布宽度大于其落差。
1、瀑布的构成:背景、上游水源、落水口、瀑身、承水潭和溪流五部分组成。
2、瀑布落水的形式:直落、分落、对落、部落、壁落、滑落、段落和连续落。
3、瀑布设计布置要点:
第一、考虑瀑布给水问题,必须有足够的水源。
10
第二、从景观的角度说,要有一定的天然情趣。要与环境协调,瀑布设计要注意水态景观,要依其环境的特殊情况、空间气氛、观赏距离等选择瀑布的造型。
第三、瀑布落水口的处理要保证堰口平滑。
第四、凡瀑布流经的岩缝都应封死,以免泥土冲刷至潭中,影响水质。
第五、瀑布承水潭宽度至少应是瀑布高的2/3,以防水花溅出。
(二)、跌水
跌水是指流水从高向低呈台阶跌落的动态水景。
1、跌水的特点:
首先跌水是自然界落水现象之一。是防止水冲刷下游的重要工程设施,是连续落水组景的方法,因而跌水选址是坡面较陡、易被冲刷或景致需要的地方。第二,跌水人工化明显,供水管、排水管应注意藏而不露。多置于水源源头,水量较瀑布少。
2、跌水的形式:
一级跌水(单级跌水):由进水口、胸墙、消力池及下游组成。
二级跌水:即溪流下落时,具有二级落差的跌水。
多级跌水:即溪流下落时,具有三级以上落差的跌水,有时为了造景需要,渲染环境气氛,可
11
配置彩灯,使水景生机盎然。
3、跌水的设计布置要点
分析地形条件(地势高差)→ 水源的水量 →周围景观的空间 →确定跌水的形式(单级?多级?) →结合泉、溪涧、水池等其它水景综合考虑 → 利用山石、树木、藤本隐蔽供水管、排水管。
增加自然气息,丰富立面层次。
四、水池
(一) 水池的设计原则
(1)池的形式:池的形式分为自然式水池、规则式水池、规则式水池和混合式水池3种。
(2)在设计时,可注意强调岸线的艺术性,通过铺饰、点石、配置使岸线产生变化,增加观赏性。
(3)规则式水池需要较大的欣赏空间,一般要有一定的面积铺装或大面积草坪来陪衬或雕塑、喷泉共同组景;自然式人工水池,装饰性强,但要组好山石、植物及其它要素,使水池自然美观。
(二)水池布置
人工水池通常是园林构图的中心。一般可用作广场中心、道路尽端以及和亭、廊、花架、花坛组合成独特的景观。
12
1、要因地制宜,考虑原址现状
2、位置在最醒目的地方
3、大水面宜用自然式或混合式,小面积宜用规则式,尤其是单位绿化;
4、池岸线设计开合有效、聚散得体
5、栽植水生植物的水池不宜过深
(三)水池的施工过程
1、根据周围环境的气氛、建筑、道路的线形特征和视线关系进行水池的平、立、有代表性剖面图、效果图的设计
2、施工图设计:标注具体尺寸、与地坪的关系、进水口、溢水口及水循环设施(阀门井等)、结构施工图(砖砌、砼、钢筋砼)
3、根据施工图放线施工。
第四节 喷泉工程
一、喷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地位作用
1、喷泉是理水的手法之一
13
2、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品
3、能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加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尘埃,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的浓度。
二、喷泉的选址与环境要求
(一)、喷泉的分类:
1普通装饰型喷泉:由各种花型图案组成的固定的喷水型
2与雕塑结合的喷泉:喷水性与柱式、雕塑等共同组成景观
3水雕塑:用人工或机械塑造出各种大型水柱的姿态
4自控喷泉:利用各种电子技术,按设计程序控制水、光、音、色,形成变化、奇异的景观。
(二)、喷泉的位置
1、喷泉的位置因其主题、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环境而设
2、设于建筑、广场的轴线焦点或端点
3、安置在避风的位置以保持水形
4、喷水的位置可居于水池中心组成图案,亦可偏于一侧自由布置。
(三)、喷泉的选址与环境要求
14
1、合适视距:大型喷泉:3.3H ; 小型喷泉:3H H—喷水高度
2、水平视距为景宽的1.2倍。
3、也可视环境缩短视距,造成仰视的效果,强化喷水给人的高耸的感觉。
三、喷泉设计基础
(一)、喷泉的供水形式
喷泉的水源应为无色、无味、没有杂质的洁净水
1、直流给水:
(1)、直接用自来水供水
(2)、泵房给水:为保证喷水具有稳定的高度和射程,大型喷泉可用特设的水泵房加压。
2、水泵循环给水:
(1)、在泵房内设离心泵
(2)、在喷水池内或水体内直接放潜水泵
(二)、喷泉构筑物的组成及方法
喷泉除管线设备外,还需配套的构筑物,如:喷水池、泵房及给排水井等。
15
1、喷水池
(1)形状和大小:水池的半径为最大高度的1-1.3倍,自然式水池宜小,平均宽度可为喷高的3倍,一般水池的深度为0.6-0.8m。
(2)喷水池结构与构造:水池由基础、防水层、池底、池壁、压顶等部分组成。
①基础:灰土(300)、砼(100-150C10砼)
②防水层:沥青类、塑料布、橡胶类、防水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③池底:钢筋砼C25,200,配置双层双向钢筋;施工时每隔20m选择最小断面处设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变形缝用止水带或沥青麻丝填充;每次施工必须由变形缝开始,不得在中间留施工缝,以防漏水。
④池壁:是水池的竖向部分。承受水的水平压力。一般有:砖砌、块石、钢筋砼池壁(配置钢筋)
⑤压顶:属于池壁的最上部分。其作用为保护池壁;
⑥掉泥池:沉淀池中杂物等,便于清理水池
2、泵房:是安装水泵等提水设备的专用构筑物
(1)泵房的作用
16
①保护水泵 ②安全需要 ③景观需要 ④利于管理
(2)泵房的形式:
①地上式 ②地下式 ③办地上半地下式
3、给水阀门井与排水阀门井
①给水阀门井:内径不小于1.2m ,井深不小于1.8m ②排水阀门井:同给水井
作业:
1、水体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2、简述水体的形式于分类
3、简述驳岸与护坡之间在概念、施工有哪些不同
4、简述水池的设计原则
5、草图临摹P125图3-36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