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统计学产生后对统计工作有指导作用 统计工作是基础
3.统计工作的过程:(1)统计设计(是准备)统计设计是统计活动的准备阶段,对统计工作活动的各个方
面和各个环节作出全面的规划与安排。
(2)统计调查(搜集原始资料)是指统计工作中搜集是原始统计资料的阶段,有计划
有组织的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这一阶段的工作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同时也是进一步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统计资料整理工作和统计分析工作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3)统计整理(加以汇总)统计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骑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统计调
查工作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4)统计分析(加以分析研究)就是对经过加工汇总的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这个决定
性工作是下一步定量工作的准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就是经过统计设计到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的。
4.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社会性 5.总体的特点:同质性 大量性 差异性 6.指标的特点:数量性 综合性 具体性
7.指标的分类:(1)按反映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2)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3)按其计量单位特点不同---实物量指标 价值量指标 (4)按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考核指标 非考核指标
8.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a.说明对象不同 指标:总体特征 标志:单位
b.表现形式不同 指标:都用数值
(2)联系:a.可以相互转换
b.指标值是通过标志值汇总的
9.总体的概念: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总体 10.总体单位的概念: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指标的概念:一是指反应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二是指反应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11.标志的概念: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2.标志的分类: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数量指标 品质指标 13.普查的概念: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14.三种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专门调查 都是非全面调查
不同点:选点不同 有意识无意识分析问题目的不同
15.统计调查的方案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why)首要目的要明确 现象要具体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who) (3)确定调查的项目(标志 内容)(what) (4)调查时间(when)
(5)确定调查地点(where) (6)确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how)
a.宣传b.调查人员的分配c.经费开支d.调查表的形式 资料的准备e.问题及解决措施
16.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 及时 全面 系统
17.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类---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分类---经常性 一次性 (3)按组织方式分类---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4)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类---直接观察 报告 采访 被调查者自填法
18.统计整理的步骤:(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
(2)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3)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组、汇总、计算 (4)对汇总后调查资料的审核 (5)编制统计报表
19.分组标志的选择:(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在若干个标志中要抓住具有本质性的或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 (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
20.统计分组的方法:(1)按品质标志分组(2)按数量标志分组
21.统计分组体系:(1)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
22.变量数列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1)单项式数列:一般适用于离散性变量 且在变量值不变 变异幅度
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组距式数列:一般适用于连续性变量及变量值变动幅度范围
较大的离散性变量
23.统计表的构成:(1)构成要素上: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题 指标数值
(2)从内容上:主词 宾词
24.统计表的种类:按总体分组情况分---简单表 分组表 复合表 25.总量指标定义:反应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26.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反应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2)按反应现象的时间状况分类---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27.时期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时期指标可以累加 时点指标不可以
(2)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指标没有关系 (3)时期指标是连续的 时点指标是间断的
28.相对指标种类及特点:(1)结构相对指标
特点:分子分母不可互换 结构相对指标的总和等于100%或1
(2)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值与另一部分指标数值之比,用
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种相对指标。
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 总体某一部分/另一部分
(3)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现
象的数值对比的结果。
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 某地区某种现象/另一地区同种现象
(4)动态相对指标
特点: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必须同一总体 报告期/基期
(5)强度相对指标:是由个性质不同而又联系的总体指标对比得到的比值,
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 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总体 也可能是同一总
体中的不同标志或指标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特点:分子分母不可互换 实际完成/计划
29.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率)/(1+/-计划提高率)*100%
30.相对指标的概念:将两个有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相互对比得到的一种抽象的比值,反
映社会经济现象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
31.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1)无名数---系数和倍数 成数 百分数和千分数 翻番 (2)有名数
32.平均指标的种类:(1)按所反映现象的时间状态分---静态平均指标 动态平均指标
(2)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分---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33.加权平均数:
34.选择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1)
(2)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0
(3)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值
35.调和平均数的概念: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 是计算同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平均水平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是标志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36.公式:
37.众数的概念:总体中重复出现次数量多的标志值
38.中位数的概念:将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数列后处在该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39.标志变异变量的概念: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即反应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或
离差程度的综合指标
40.标志变异指标的种类:全距 平均差 标准差 标志变动系数 标志变动指标的作用:(1)用来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2)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均衡性和节奏性及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41.公式:简单平均差= 加权平均差=
43.标志变动系数:是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这类标志变异指标与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相对比计算出来的
相对数,又称为离散系数、变异系数。
全距系数: 平均差系数: 标准差系数:
44.时间数列的概念:将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不同时期或时点上某种数量特征的指标数值,按时间的
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统计数列
时间数列的种类:(1)绝对数时间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2)相对数时间数列 (3)平均数时间数列
45.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是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的平均数,也成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 数。
46.增长量的概念:是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是报告期与基期水平之 差 平均增长量 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47.统计指标的分类:(1)个体指数与总指数(2)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指数(3)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4)
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5)现象总体指数与影响因素指数
48.指标体系的概念:指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49.建立指数体系的基本要求:(1)分析被研究对象中各因素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2)确定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及其相互关系 (3)区分各指数内的指数化因素和同度量因素 50.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1)抽样数目的多少 (即样本容量) (2)样本标准差 (3)抽样调查的方法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51.相关分析的内容:(1)首先判断现象间是否相关 (2)判断相关关系的关系形式(正负)
方法:a.看数值b.根据相关图中点的状态c.计算相关系数 (3)判断相关的密切程序 (4)确定现象间变化的规律性 (5)进行代表性的检验 52.同度因素的概念:起媒介作用的事物
相对指标计算和运用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相互比较的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3)要把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 (4)正确的选择对比基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