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问题与反思.doc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问题与反思.doc

来源:尚车旅游网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问题与反思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 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 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 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 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 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 要环节,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知预习 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 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 话的过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 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 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 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 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 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抓好这一环呢?那就 是怎样让学生会预习,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因此,从低 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一、低年级语文预习的主要任务

预习是一种铺垫。预习是一种预测。预习是一种自练。很多学生 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 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预习,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 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 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i遍比不带问题读而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 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 然高了。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预习指导就应因人因文而 异。因文而异,不同类型的课文要有不同的预习要求,比如从讲读课 文到阅读课文,再到独立阅读课文,预习的要求要逐渐降低;因文而 异,要有“单元意识\",对同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 作总的安排,“量 体裁衣”,“变换形式”;因文而异,还应明确作为“课文”组合进教 材系列中的现阶段承担的训练重点,设计预习题时力求有的放矢。因 人而异,一是指预习题不必强求一律,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 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二是在课堂反馈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有 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 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 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⑶标好小 节。我觉得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 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 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小学 语文课文同步

拓展阅读》,(主要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 读课外书的习惯)。

二、低年级语文预习中的问题及反思

在实施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刚开始学生还能认认真真地按要求进 行预习,但日子一长,就出现了敷衍的现象。学生的敷衍主要表现为, 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标小节圈生字,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课文,只 是把预习看作在书上做几个标记,这样,预习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学生对预习渐渐不感兴趣,预习做得不到位,是学生惰性,还是 我对预习指导得不得法。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 感到教师这方面的原因还是主要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 原因。

首先,检查的方法不科学,不能体现出预习的作用。预习的要求 老师布置得很明确,但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预 习对学习新课文有多大的帮助,学生因此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反思 自己的教学,在第一课时中,揭示课题之后,往往把学生看作了对课 文毫无了解的人,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 么?你猜猜课文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赶快打开书本读一读。其实学 生已经预习了,他们对课文已是有所了解了,这些问题提得不适时, 是多余的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不预习也没关系, 反正老师上新课时还会让我们读课文的。而那些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 的学生就更加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新的内容可学,就草草地、不动 脑筋地再读一遍课文。其次,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但课文要求学 习的有些生字,对学生来讲可能已经不是新的、陌生的字。他们在其 他途径中已经认识,或者已经

能写这些字了,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 不分仲伯,十个要掌握的生字,每个读三遍,每个写一排,没有以学 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懂的也教,不憧的倒可能没多花时间教,从而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从而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不能做到全身心地 投入,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上课还要把这些生字反复读,反复记的, 没必要花时间预习。

三、低年级语文预习中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在调查与反思教学之后,使我进一步明白了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 环节,更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预习的有效性应在教学新课时 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预习,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 因此进行了以下尝试。

1、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使预习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 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因此,我采取了这样的策 略,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预习要求。学生一般都能按老师的 要求完成读课文、划出生字这些最基本的预习要求。但这样做,他们 的思维是不活跃的。因此,我觉得在预习前给学生一点目标、一点探 索空间,会激起他们认真读的欲望。我一般会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 的课文进行迁移,对新课文感兴趣。如:预习识字韵文,就让学生想 想这篇要学习的韵文和以前学过的韵文有没有联系,告诉学生,仔细 读读会有新的发现。有些都是写景物,只是季节不同,脑中有了上述 问题,学生就不觉

得枯燥了。这次的转盘识字和以前的形声字识字相 似,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而在 预习课文时,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 如《这里真好》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则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 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 确了预习的目标。指导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提醒学生,新课中的生字 和以前学过的字有相似之处吗?看看偏旁再想想它的意思,这个字就 更容易记住了。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 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同时逐 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对于人物故事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 课文,则引导学生从《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去查阅资料,拓展深化 对预习内容的了解。这样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适时的帮 助,学生预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他们会逐渐喜欢上预习这一学习活 动,渐渐地,也就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2、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

学生已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 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 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 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 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 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1、这类字虽然是生字,但 以前出现的频率就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较好记,只要熟字换 个偏旁就行,这

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2、这类字也是熟 字换偏旁,但是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3、 这类字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多花时间学习的。这种学字方法学 生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我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自行掌握。 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主 性就会提高。不断给学生新的任务、新的刺激,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 热情。

在开始时,首先一步一步领着学生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可 让学生自己自觉地独立地去做,持之以恒,逐步形成预习模式,学生 如能长久地按照这种模式进行课前预习,定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 趣,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俗话说“磨刀不误坎柴功”,只有学生对课文预习透了,教学的效率 才能提高。同样,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预习, 而有效的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理想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