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动态静止无功补偿发生装置技术标准-低压静止同步补偿器技术标准

动态静止无功补偿发生装置技术标准-低压静止同步补偿器技术标准

来源:尚车旅游网
希望帮到您!

低压静止同步补偿器

技术标准

目 录

1 范围 ........................................................................................................................... 3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2 引用标准 ................................................................................................................... 3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3 产品功能及原理 ....................................................................................................... 3

3.1 低压SVG工作原理..................................................................................................................... 3 3.2 低压SVG技术特点..................................................................................................................... 5 3.3 低压SVG产品功能..................................................................................................................... 6 3.4 低压SVG基本构成..................................................................................................................... 6

4 工作环境 ................................................................................................................... 8

4.1 环境温度....................................................................................................................................... 8 4.2 湿度要求....................................................................................................................................... 8 4.4 污染等级....................................................................................................................................... 8 4.5 储运条件....................................................................................................................................... 8 4.6 电压条件....................................................................................................................................... 8 4.7 大气条件....................................................................................................................................... 8

5 技术要求 ................................................................................................................... 9

5.1 结构............................................................................................................................................... 9 5.2 装置的防护等级........................................................................................................................... 9 5.3 元器件的安装和选择................................................................................................................. 10 5.4 噪声............................................................................................................................................. 20 5.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21 5.7 装置的介电强度......................................................................................................................... 21 5.8 短路保护与短路耐受强度......................................................................................................... 21 5.9 安全防护..................................................................................................................................... 22 5.10 控制及保护............................................................................................................................... 23 5.11 电磁兼容性(EMC) .............................................................................................................. 23

6 试验 ......................................................................................................................... 28

6.1 试验分类..................................................................................................................................... 28 6.2 试验方法..................................................................................................................................... 29

7 铭牌 ......................................................................................................................... 33 8 运输与贮存 ............................................................................................................. 34

8.1 装置验收检查............................................................................................................................. 34 8.2 包装............................................................................................................................................. 34 8.3 运输............................................................................................................................................. 34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8.3 贮存............................................................................................................................................. 34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交流电压380V 、频率50HZ、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的低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STATCOM称为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简称STATCOM),属于电气一次设备。它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通过脉宽调制(PWM),以DC/AC变流器为基础,自动实现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快速、平滑调节。

STATCOM的基本组成:主控制器、变流器单元、LC滤波部分、连接电抗器、电气开关、保护电路、电气柜体、风扇、铜排、端子排等。

2 引用标准

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 22582-2008 电力电容器 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 GB 12325-2003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JB/T 9663-1999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GB 10229-88 电抗器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4702-92 脉冲电容器及直流电容器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JB/T 10695-2007 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 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3 产品功能及原理

3.1 低压STATCOM工作原理

SVG 是当今无功补偿领域最新技术的代表。SVG并联于电网中,相当于一个可变的无功电流源,其无功电流可以快速地跟随负荷无功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自动补偿系统所需无功功率。

SVG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可关断、大功率、高频率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组成自换相桥式电路,经过电抗器并联在电网上,实时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或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使桥式电路迅速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电压质量控制的目的。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SVG的无功功率调节与传统电容器补偿不同,它不受系统电压影响。在电能质量调节方面,快速的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调节能力,可提高负荷侧供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抑制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和闪变;它对负载不平衡电流的快速补偿能力,可提高电网三相电流平衡度。并联补偿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三相受控电流源。

单相SVG工作原理图如下:

单相SVG工作原理图

运行模式:

3.2 低压STATCOM技术特点

本系列的低压SVG产品分为三相三线型和三相四线型。

三相三线制是适用于三相平衡时补偿,三相四线制是适用于三相不平衡时补偿或者是分相补偿。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三相三线SVG的拓扑结构为三相三桥臂,三相四线SVG的拓扑图结构为三相三桥臂直流侧电容分裂为中性点,其拓扑图分别如下:

三桥臂结构的三相三线SVG的拓扑图

由于许多负荷本身只是三相三线制接线,因此针对此类负荷的SVG只需要采用三相三线

制主电路即可。目前大量的功率开关模块都已经按三相三桥臂结构制作,因此实现三相三线制主电路结构非常方便,如图所示为三相三线制结构的SVG。对于并联型SVG,如果电压的等级低可以省去变压器,直接通过电抗器并联接入系统。

三桥臂结构的三相四线SVG的拓扑图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A外部电抗S1内部电抗S2BC滤波电路N3H桥结构的三线四线制SVG

我国380V系统多为三相四线制系统,而负荷通常也是为三相四线制,即存在中线,因而

三相电流之和通常不为零,即存在零序电流,零序电流中既可能有零序基波分量也可能含有零序谐波分量,此时采用并联型三相三线制主电路的SVG无法消除线路中的零序基波电流和谐波电流以及中性线中的电流。在许多情况下,为保证三相电流的平衡,在大型办公楼中通常会在三项中合理分配负荷,使三相电流尽量平衡。但是由于单相负荷如计算机工作站等信息设备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量设备是后面不断增加的,因此实际中要合理分配三相负荷是难以做到的。并联型三相四线制SVG就是解决这种非线性负荷不平衡问题和谐波问题的有力手段。

3.3 低压SVG功能及技术指标

提高线路输电稳定性

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上安装SVG装置,可以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补偿线路的无功损耗,抬高线路电压和线路的有效输送容量,在系统故障情况下提供及时的无功调节,阻尼系统振荡,提高输电系统稳定性。

维持受电端电压

SVG快速的无功调节能力,可维持负荷侧电压,提高负荷侧供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动态调节功率因素,降低线损

SVG能够根据负荷需求动态调节无功功率,提高系统功率因数,避免供电系统罚款; SVG连续、动态补偿负荷侧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在电网上流动,提高了线路或设备有效

容量,降低系统网损。

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SVG能够快速提供变化的无功电流,以补偿负荷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目前,

SVG是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最佳产品。

抑制三相不平衡

SVG能够快速补偿由于负载不平衡所产生的负序电流,始终保证流入电网的三相平衡,大大提高供用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SVG特点及参数

1) 连续输出/吸收电网无功功率,确保线路/配变功率因数接近1.0; 2) 电能质量综合监测功能,谐波分析达31次; 3) 可快速发生无功电流,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 4) 在线状态监视和自诊断、监视功能,及时定位故障; 5) 并网不会影响系统阻抗,可以自动运行,不需要人为操作; 6) 准确测量并显示系统当前的各个状态量; 7) 提供RS485/232接口,方便就地调试和远程管理; 8) 额定电压:低压系列: 400V(4L)、400V~1140V(3L); 9) 电压偏移:±15%; 10) 11) 12) 13) 14) 15) 16)

额定频率:50Hz+5%; 功率因数:>0.98;

单机容量:75kvar~ 200kvar(可多机并柜运行); 响应时间:<1ms;跟随时间:<20ms; 工作方式:连续工作; 自身功耗:<1.5%;

防护等级:户外机IP65以上,室内机IP20;

3.4 低压SVG基本构成

低压SVG装置组成:主控制器、变流器单元、连接电抗器和LC滤波部分、电气开关、保护电路及电气柜体。

低压SVG的电气主结构意图如下。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驱动板控制接口连接电抗器A相电动操作机构及断路器熔断器EMC电容滤波电抗器AC端(短接)DC端熔断器避雷器(option)IGBT(2U)避雷器避雷器继电器软启动电阻避雷器(option))吸收电容滤波电容放电电阻储能电容B相C相

SVG的实物示意图如下所示:

变流器主控制器主断路器LC滤波部分连接电抗器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3.4.1 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采样系统电压和电流,完成系统信号检测和控制算法;连续、动态输出功率单元需要PWM控制器信号,实现无功和谐波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主控制器主要包含:电源部分、CPU部分、采样部分、输出部分。 CPU部分: 一般采用DSP+FPGA结构或双DSP结构.

采样部分:系统电流/电压,输出电流,工作温度,储能电压,以及装置的状态信息(DI). 输出部分:PWM脉冲输出、装置启/停信号控制输出、保护信号控制输出等; 电源部分:主要实现电压隔离和电压转换,为主CPU工作供电。 3.4.2变流器

变流器主要完成DC/AC转换,输出期望的无功电流或谐波电流。 a)3半桥或3H桥结构的电压源型(VSI)结构;

b)IGBT元件:工作频率10KHZ以上,额定电压1200V; c)工作频率:6.4KHZ,输出电压为400VACd)储能电源:4500μF,

900VDC;

20%;

e)散热模式:晶体管散热片+风扇; 3.4.3连接电抗器

连接电抗器主要完成电气隔离作用。链接电抗器采用矽钢片及铜箔绕线;或采用非晶材料铁心及铜箔绕线。

噪音:≤65dB; 发热:≤85℃; 损耗:≤1.0%(额定功率) 3.4.4 LC滤波单元

LC滤波部分主要实现输出电流谐波滤除作用,优化电能质量。LV部分采用高频滤波电

抗器和电容器。

工作率:6.4KHZ 噪音:≤65dB;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发热:≤85℃;

4 工作环境

产品运行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4.1 环境温度

其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24h 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5℃ 。 4.2 湿度要求

相对湿度<85% 4.3 海拔高度

使用场所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4.4 污染等级

不超过GB7251.1规定的污染等级3,即存在导电性污染,或者由于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

性污染变成导电性污染。 4.6 电压条件

装置工作电压为0.80UN~1.15UN.不包括由于接通或开断装置所引起的过渡过电压,但

包括谐波及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 4.6 大气条件

使用场所周围介质无爆炸及易燃危险;无足以损坏绝缘及腐蚀金属的气体;无导电尘埃。

5 技术要求

5.1 机械结构

a)装置应由能承受一定机械、电气和热应力的材料构成,应承受元件安装或短路时可能

产生的机械应力或热应力;同时需经得起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会遇到的潮湿影响。

b)装置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启闭。

c)装置的壳体外表面,一般应喷涂无眩目反光的覆盖层,表面不得有起泡、裂纹或流痕

等缺陷。

d)装置内所有金属紧固件均应有合适的镀层,镀层不应起皱、脱落、变色及生锈。 e)装置的焊接件应焊接牢固,焊缝应该均匀美观,无焊穿、裂纹、咬边、残渣、气孔等

现象。

f)装置中发热部件必须加装相应的通风装置,通风设备不能影响装置的防护等级。 g)为了确保防腐,装置应采用防腐材料或在裸露的表面涂上防腐层,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及维修条件。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h)装置中电气元件和电路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维修,同时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等级。 5.2 装置的防护等级

对户内使用的屏式装置的正面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0,柜式装置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30,户外装置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34D。装置采用通风孔散热,通风孔的设置不应降低装置的防护等级。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灯具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

第1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数字 防护范围 无防护 0 防止直径大于50m1 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大于12m2 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大于直径2.5m3 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大于直径1.0m4 m的固体外物侵入 5 6 防止外物及灰尘 防止外物及灰尘 说明 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的防护 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 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于12.5mm)的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灰尘的侵入量不会影响电器的正常运作 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尘侵入 第2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数字 0 1 2 防护范围 无防护 防止水滴侵入 倾斜15度时,仍可防止水滴侵入 防止喷洒的水侵入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 防止大浪侵入 防止浸水时水的侵入 说明 对水或湿气无特殊的防护 垂直落下的水滴(如凝结水)不会对电器造成损坏 当电器由垂直倾斜至15度时,滴水不会对电器造成损坏 防雨或防止与垂直的夹角小于60度的方向所喷洒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 防止各个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 防止来自各个方向飞由喷嘴射出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 装设于甲板上的电器,可防止因大浪的侵袭而造成的损坏 电器浸在水中一定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标准以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 3 4 5 6 7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8 防止沉没时水的侵入 电器无限期沉没在指定的水压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 其中:

IP30X附加字母X,X表示防止接近危险部件;X=A表示手背,X=B表示手指,X=C表示工具,X=D表示金属线。

IP30Y补充字母Y,Y表示专门补充的信息;Y=H表示高压设备,Y=M表示做防水试验时试样运行,Y=S表示做防水试验时试样静止,Y=W表示气候条件.

5.3 主要部件的安装和选择 5.3.1 部件选择原则

在进行装置中的元件的选择时,应仔细查对各种元件与成套设备本身的环境空气温度类别的一致性。装置中所选用的电器元件及辅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用寿命、接通和分断能力、短路强度及安装方式等方面应适合制定的用途及本身的相关标准,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安装。 5.3.1.1 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是一个完整的6U结构的单元,配置有便携式显示器、机箱、端子排、9针通讯

口、安装孔等,能满足EMC试验标准和IP35要求。

控制器性能指标应满足《JB/T 9663-1999—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标准。 控制器与功率单元(变流器)的通讯采用标准插接端子和屏蔽数据线或光纤。 主控制器可通过衬板或导轨固定在SVG柜体内。

5.3.1.2 变流器

功率单元是独立的机箱,电力电子器件、直流部分、散热部分等都安装在该机箱内,机箱配置有控制器信号端子及接口、输出电流端子、风扇及通风道或通风口。 功率单元的“控制器信号端子及接口”通过“屏蔽数据线”与“主控制器”连接。 功率单元的输出电流端子通过多股绞线与LC电抗器相连;连接电缆容量应满足功率单元输出容量。

功率单元采用晶体管专用散热片,导热性能应满足功率单元的容量要求;风扇应配置热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敏传感器和控制器,高温自动启动风扇。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功率单元可安装在GGD柜体中,配置支撑横梁或支撑板即可。

5.3.1.3 LC滤波单元

LC滤波单元通过多股绞线与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端子连接,再通过多股绞线与连接电抗器连接;多股绞线的额定容量应满足SVG容量要求。

LC的电容和电抗为T型结构,滤波电容器和电抗器为高频元件(6.4kHZ)。 滤波电容器通用技术应满足《GB/T 4702-92脉冲电容器及直流电容器》。

滤波电抗器通用技术应满足5.3.1.4节要求。

LC滤波单元部分可安装在GGD柜体内,安装标准遵循《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5.3.1.4连接电抗器

连接电抗器可安装在GGD柜体内,通过多股绞线与LC滤波单元串联。安装标准遵循《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技术参数:  额定持续电流

通过绕组的端子,电抗器能够持续承担的额定频率的电流。

额定持续电流是指对称的三相电流.额定持续电流的优选数值应与GB 321《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中的R10系列相对应;

 额定短时电流

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电抗器的短时电流稳态分量的方均根值,在此电流下电抗器不得有导常的发热和机械应力。

额定短时电流应规定为不小于被认可的故障状态下最大电流值。

 额定短时电流的持续时间

电抗器设计的额定短时电流持续时间。  额定阻抗

额定阻抗值应根据系统参数和系统故障的被认可的情况,与短时电流一起确定.此数值应为所需的最小值。  承受短时电流的能力

限流电抗器和中性点接地电抗器应该设计成能够耐受额定短时电流在额定持续时间内产生的热的和机械的效应。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 温度

额定持续电流时的温升按5.5执行

5.3.1.5 断路器 断路器选用原则:

a)根据用途选择断路器的型式及极数;

b)根据最大工作电流的1.6倍选择断路器的额定电流;

c)根据需要选择脱扣器的类型、附件的种类和规格。具体要求是:

① 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压≥线路额定电压;

②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线路计算负载电流;

③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一般按有效值计

算);

④ 线路末端单相对地短路电流≥1.25倍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脱扣整定电流; ⑤ 断路器欠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等于线路额定电压; ⑥ 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额定电压等于控制电源电压; ⑦ 电动传动机构的额定工作电压等于控制电源电压;

⑧ 断路器用于照明电路时,电磁脱扣器的瞬时整定电流一般取负载电流的6倍。 ⑨ 初步选定断路器的类型和等级后,还要与上、下级开关的保护特性进行配合,

以免越级跳闸,扩大事故范围。

5.3.1.6 熔断器

熔6断器的选用原则

a)熔断器的额定电压与电网电压相符,限流熔断器一般不宜降低电压使用,以避免 熔体截断电流时,产生的过电压超过电网允许的2.5倍工作电压。一般用三相电路的熔断器其额定电压按相应额定线电压选择;

b)熔断件的额定电流应为最大工作电流的2倍;

c)熔断器开断电流的选择,根据熔断器的保护作用,其量大开断电流应不小于被保护电器电路的最大短路电流;最小熔化电流应不大于被保护电路的最小短路电流;

主要技术参数:  额定工频电流

持续流过电抗器的工频电流的方均根值。  额定工频电压

持续作用于电抗器两端的工频电压方均根值。  额定调谐频率电流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持续流过电抗器的调谐频率电流方均根值。  额定调谐频率电压

持续作用于电抗器两端的调谐频率电压的方均根值。  额定调谐频率

电抗器所连接的滤波回路的谐振频率。  额定电感

额定调谐频率时的电感值。  额定品质因数

在调谐频率和参考温度下,电抗和电阻的比值。  额定短时电流

短时电流的方均根值,对调谐电抗器应注明其持续时间。

5.3.1.7 雷器

防雷器是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电压的电涌进行保护的电器。 这些电器被组装后连接到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 000 V(有效值),50/60 Hz或直流电压不超过1 500 V的电路和设备

主要技术参数  标称电压

该值与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与选用的保护器的类型相对应,它标出交流或直流电压。  额定电压 (最大持续操作电压)

表明保护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即能够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  额定放电电流

给保护器施加8/20μs脉冲宽度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能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 最大放电电流

给保护器施加上述8/20μs脉冲宽度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 响应时间

反映在在保护器内特殊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和击穿时间,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取决于 dμ/dt或di/dt的斜率,防雷器的响应时间在10~100ns之内。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装置中所选用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下表规定。

指示灯的颜色及其含义

含 义 说 明 举 例 润滑系统失压; 有危险或须立即采取 温度已超(安全)极限; 危险或告急 行动 因保护器件动作而停机; 有触及带电或运动的部件的危险 情况有变化,或即将发 温度(或压力)异常; 注意 生变化 当仅能承受允许的短时过载 冷却通风正常; 安全 正常或允许进行 自动控制系统运行正常; 机器准备起动 按需要指定用 除红、黄、绿三色之外 遥控指示; 意 的任何指定用意 选择开关在“设定”位置 任何用意。例如:不能 无特定用意 确切地用红、黄、绿时, 以及用作“执行”时

按钮的颜色及其含义

颜 色 含 义 处理事故 红 “停止”或“断电” 举 例 紧急停机; 扑灭燃烧 正常停机; 停止一台或多台的电动机; 装置的局部停机; 切断一个开关; 带有“停止”或“断电”功能的复位 防止意外情况; 参与抑制反常的状态; 避免不需要的变化(事故) 正常起动; 起动一台或多台的电动机; 装置的局部起动; 接通一个开关装置(投入运行) 颜 色 红 黄 绿 蓝 白 黄 参与 绿 “起动”或“通电” 蓝 黑灰白 上列颜色未包含的任何指 凡红黄和绿色未包含的用意,皆可采用蓝色 定用意 无特定用意 除单功能的“停止”或“断电”按钮外的任何功能 5.3.1.7 母线与导线

1)装置中所选用导线及母线的颜色应符合表母线相序排列及颜色规定或采用黑色导线用对应的色套区分。母线和绝缘导线载流量应符合常用矩形母线长期允许载流量表和BV、BVR导线载流量表。

母线相序排列及颜色

类别 交 流 A相 B相 垂直排列 上 中 水平排列 左 中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前后排列 远 中 母线、导线颜色 黄 绿 希望帮到您! 直 流 C相 中性线 中性保护线 正极 负极 下 最下 上 下 右 最右 左 右 近 最近 远 近 红 淡蓝 黄绿双色 棕 蓝 注1: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按此相序排列会造成配置困难时,可不按表中的规定。 注2: 中性线或中性保护线如果不在相线附近并列安排,其位置可不按表中规定。

常用矩形母线长期允许载流量 铜母线 母线尺寸 (mm) 最大容许持续电流(A) 环境温度40oC 铝母线 最大容许持续电流(A) 环境温度40oC 15×3 20×3 25×3 30×4 30×6 30×10 40×4 40×5 50×5 50×6 60×6 80×6 100×6 60×8 80×8 100×8 120×8 60×10 80×10 100×10 120×10 2(60×6) 2(60×8) 2(60×10) 2(80×6) 2(80×8) 2(80×10) 2(100×6) 170 223 276 385 480 655 506 567 697 774 912 1200 1470 1070 1370 1635 1945 1195 1540 1870 2170 1410 1750 2075 1720 2120 2510 2000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134 174 215 296 366 495 389 438 539 600 705 932 1155 831 1070 1315 1540 936 1200 1475 1760 1090 1360 1630 1330 1650 1950 1570 希望帮到您! 2(100×8) 2(100×10)

2490 2970 1950 2315 BV、BVR导线载流量

导体标称 截面 ㎜2导电线芯 载流量A (40oC) 根数/单线 标称直径 ㎜ 最大外径 ㎜ 20oC时导体电阻 Ω/km ≯ 铜芯 镀锡铜芯 2.5 25 4 33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43 59 83 109 134 170 2.9 257 296 340 387 1/1.78 7/0.68 19/0.41 1/2.25 7/0.85 19/0.52 1/2.76 7/1.04 19/0.64 7/1.35 49/0.52 7/1.70 49/0.64 27/2.04 98/0.58 27/2.52 133/0.58 19/1.78 133/0.68 19/2.14 189/0.68 19/2.52 259/0.68 37/2.03 259/0.76 37/2.25 336/0.74 37/2.52 427/0.74 3.9 4.2 4.2 4.4 4.8 4.8 5.3 5.6 5.6 7.0 7.6 8.0 8.8 10.0 11.0 11.5 12.5 13.0 14.5 15.0 16.5 17.5 18.4 19.0 21.6 21.0 25.9 23.5 26.6 7.41 7.56 4.61 4.71 3.08 1.84 1.15 0.727 0.524 0.387 0.268 0.193 0.153 0.124 0.0991 3.11 1.84 1.16 0.734 0.529 0.391 0.270 注:导线工作温度θC=65oC

2)装置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工作电压相适应的绝缘等级,一把采用多股铜

芯绝缘软线。连接于二个电器接线端子之间的导线应尽可能地短,绝缘导线规定最大距离应下表规定。

绝缘导线固定最大距离

导线规格,mm2距离,mm ≤6 150 10~16 250 25~55 350 >75 400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3)装置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与电器元件连接。  冷压接端头的选择

 根据电器接线端子接线形式,宜采用圆形端头、针形端头和扁平形端头;  接线端头表面必经镀锡、银等处理;  端头接线端为闭式滚筒型,管缝并经钎焊;

 圆形接线端头接线螺栓孔大小应该与所接入的电器端子螺栓孔一致。  冷压接端头的压接

 采用点压式冲压接方法,当接线端头为窥口端头(不推荐)时应采用六角型压接方法。

 采用点压式冷压接工具时,端头方向和压接点必须压在管部焊缝上,并压在管部的中央位置。

 导线与接线端头压接后,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导线本身抗拉强度的60%。 4)母线的材料、连接和布置方式以及绝缘支持件应具有承受装置的预期短时耐受电流能力。

5)装置的布线应整齐美观,不应贴近具有不同电位的裸露带电部件或有尖角的边缘进行敷设,布线时应采用适当的支撑或装入行线槽内。

6)连接安装在门上的电器元件的导线,设计时应考虑门开闭时不使这些导线承受过大的张力或遭受到任何机械损伤。

7)一个连接端子只能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连接两根导线,但应采取适当措施。

5.3.1 元器件安装原则

所有电器元件及辅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经常受震动的元器件应采取防松动措施,暂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元器件的布置应整齐、端正,便于安装和接线,并应设有与电路图一致的符号或代号。

电器元件及辅件的安装应便于接线维修和更换需要在装置内部操作调整和复位的元件 应易于操作。与外部连线的接线座应安装在装置安装基准面上方至少0.2m 。

仪表安装高度一般不应高出装置安装基面2m。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的安装高度,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装置础面2m。紧急操作器件应装在距装置安装基面的0.8m-1.6m范围内。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5.4 噪声

SVG整机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声压级60dB(A声级)。

5.5 温升

5.5.1 母线与电器元件连接处的温升,不得高于电器元件出线端的规定温升。

5.5.2 母线之间连接处的温升,不得高于表2 之规定。

5.5.3 装置内绝缘导线和电器元件的温升不得高于它们本身规定的允许温升。

表2 温升限值

部位 内装元件(①) 晶体管开关(IGBT) IGBT驱动模块 直流电容 电抗器 绝缘部分 铁芯 绕组 母线固定连接处 铜-铜 铜搪锡-铜搪锡 铜镀银-铜镀银 铝搪锡-铜搪锡 用于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端子 操作手柄 ----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可接近的外壳和覆板 ----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①“内装元件”一词指: 常用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电子部件(例如:整流桥,印刷电路); 设备的部件(例如:调节器,稳压电源,电抗器,IGBT)。 ② 那些只有在设备打开后才能接触到得操作手柄,例如:事故操作手柄、抽出式手柄等,由于不经常操作,故允许有较高的温升。 ③ 除非另有规定,那些可以接触,但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不需触及的外壳和覆板,允许其温升提高10K。 考虑成套设备内的温度 运行最低温度-40℃,最温度150℃ 运行最低温度-20℃,最温度85℃ 运行最低温度-55℃,最温度70℃ 耐温等级F(155℃)级以上 95 95 80 50 60 80 55 70 15(②) 25(②) 30(③) 40(③) 温升/K 根据不同元件的有关要求,或(如有的话)根据制造厂的说明书,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5.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正常使用条件下,装置内不同相的裸露带电体之间以及他们与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允许在母线与不同电位裸露带电导体之间采用热缩套管绝缘,但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仍应符合表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中的规定值。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装置额定电压UN/V 60<UN≤300 300<UN≤690 最小电气间隙mm 14 14 最小爬电距离mm 14 16 5.7 装置的介电强度

主电路和与其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下表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

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施加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U(V) U≤60 60<U<≤300 300< U≤660 660 <U≤800 800 <U≤1000

试验电压(有效值)V 1000 2000 2500 3000 3500 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下表规定的试验电压。

辅助回路耐压试验施加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U(V) U ≤12 12≤ U ≤60 U >60

试验电压(有效值)V 250 500 2U+1000 但不小于l500 5.8 短路保护与短路耐受强度

装置必须能够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应力。装置的短路保护和短路耐受强度按6.2.9的规定执行。

5.9 安全防护

5.9.1 对直接触电的防护可以依靠装置本身的结构措施,也可依靠装置在安装时采取的附加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措施,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制造厂在使用说明书中提供这种资料。

5.9.2 对间接触电的防护应采用装置内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可通过单独装设保护导体来完成,也可利用装置的结构部件(如外壳、框架等)来完成。

5.9.3 装置的金属壳体、可能带电的金属件及要求接地的电器元件的金属底座(包括因绝缘损坏可能会带电的金属件)、装有电器元件的门、板、支架与主接地点间必须保证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与主接地点间的电阻值应小于0.1Ω

5.9.4 装置内保护电路的所有部件的设计应使它们足以耐受设备在安装场所可能遇到的最大热应力和电动应力。

5.9.5 接地保护导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值。

接地导线截面积

相导线的截面积S m㎡ S≤16 l6800 相应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p m㎡ S 16 S/2 200 S/4 如果选择的导线不是标准尺寸时,应采用最接近的较大的标准截面积的保护导体。当相导线与保护导线的材料不同时,应进行修正,使之达到同一种材料的导电效果。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不小于2.5 m㎡。

5.9.6当装置的框架或外壳作保护电路的一部分时,其截面的导电能力至少应等效于表5规定的 相应最小截面积。

5.9.7 为便于识别,保护导体的颜色应采用黄绿双色,黄绿双色除作为保护导体的识别颜色外,不得有任何其它用途。

5.9.8 装置应有放电设施,放电设施应包装电容器断电后,从额定电压峰值放电至50V,历时不大于1min.

5.9.9 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应有标注,其图形符号为〨。如果外部保护导体与能明显识别的带有黄绿双色的内部保护导体连接时,则不需求此符号。 5.9.10 电容器未放电前,接触会造成危险,要求装有警告标志。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5.10 过电压保护

装置应该设有短路保护及瞬态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瞬态过电压是指操作过电压和雷击

过电压,为了保证装置的可靠运行应将这种过电压限制在22Un以下。

5.11 响应时间

控制响应<1ms; 更随相应<20ms。

5.12 电磁兼容性(EMC)

EMC试验的目的是考核设备对特定的外加干扰条件的耐受能力。在存在电磁干扰的情况

下,设备应仍能进行工作而不降低其性能。 5.12.1低频干扰 5.12.1.1电压波动

被试设备在稳定的电源下工作,当设备电源输入的变化为±10%额定电压时,短时(小于0.5s)电源电压变化为额定电压的-15%~±10%的情况下,对被试设备不应造成任何损坏和有害的影响。 5.12.1.2频率波动

设备应设计成能以规定电源额定频率运行,若供电电源系统的频率变化达标称值的±2%,被试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5.12.1.3高频干扰 1)浪涌(冲击)

应按线-线和线-地方式施加浪涌。进行线对地试验时,如没有其他规定,试验电压必须依次地加到每根线和地之间。

注:当使用组合波信号发生器对两根或多根线对地进行试验时,试验脉冲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减小。

试验时还应考虑被试设备的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因此,试验电压只能由低级逐步增加到规定值。为了找到设备工作周期内的所有关键点,应施加足够次数的正、负极性浪涌。浪涌试验波形参数如表所示。

信号特征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波前时间/μs 1.2 8 半峰值时间/μs 50 20 每一极性至少进行各五次试验,如果可能,每次试验在电源电压波形的不同位置进行。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两次浪涌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内部)保护装置的恢复时间(重复频率为1次/min)。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试验电压值见下表规定:

项目 浪涌1.2/50μs~8/20μs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射频电磁场 静电放电 要求 线对线1kV;线对地2 kV 电源端2 kV;信号和控制端1 kV 10V/m 空气放电8 kV或接触放电6 kV 工作特性不应有明显的变化和误操作,对不会造成危害的设备允许工作特性有变化,但应能自行恢复 结果判定 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对带有50Ω终端负载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的要求: 极性:正极性、负极性;

单个脉冲的上升时间:5(1±30%)ns; 脉冲持续时间(50%值):50(1±30%)ns; 脉冲群持续时间:15(1±20%)ms; 脉冲群周期:300(1±20%)ms;

应该按照设备或系统的最终安装状态进行试验。为了尽可能地逼真模拟实际的电磁环境,在进行安装后试验时应该不用耦合/去耦网络。

试验过程中,除了被试验设备以外,如果有其他装置受到不适当的影响,经用户和制造商双方同意可以使用去耦合网络。 试验施加部位:

a) 对供电电源和保护接地端子

试验发生器应放置在参考平面上。试验导线长度不超过1m。试验电压施加在接地参考平面和每一个交流或直流供电电源的接线端子之间,以及被试设备机壳的保护接地或功能接地端子上。 b) 对控制、信号和通信端口

为了把试验电压耦合到线路上,应尽可能地使用耦合夹。如被试设备不适用,也可代之以金属带或导电箔来包覆被测的线路。

对每一极性(正/负)进行试验,试验的持续时间不小于1min。试验中,被试设备不应出现性能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试验程序和结果的说明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加以规定。被试设备满足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表明试验合格。 3)射频电磁场辐射

试验尽可能在被试验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下进行,布线应按生产厂推荐的程序进行,除非另有说明,设备应置于机壳内,所有盖板和面板应安放就位。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被试验设备应置于绝缘试验台或非导体支撑物上(视设备而定)。从被试设备引出的连线暴露在电磁场中的距离为1m。 首先使被试设备的一面与均匀平面重合。

用1kHz的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后,在80MHz~1000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测量。当需要时,可以暂停扫描以调整射频信号电平或振荡器波段开关和天线。扫描速度不应超过1.5×10-3十倍频程/s,在频率范围内步进递增扫描时,应在校准点之间采用线性插入法以不超过基频1%步长扫描。试验场强为规定值。

发射天线应对被试验设备的四个面之每一侧面进行试验。当被试设备能以不同方向(如垂直或水平)放置使用时,各个侧面均应试验。

对被试设备的每一侧面要在发射天线的两种极化状态下进行试验。一次在天线垂直极化位置,一次在天线水平极化位置。

在试验过程中应尽可能使被试设备充分运行,并在所有选定的敏感运行模式下进行抗干扰试验。 4)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应施加于操作人员正常使用被试设备时可能接触的点和表面上。 为了确定故障的临界值,试验电压应从最小值到选定的试验电压值逐渐增加,最后的试验值不应超过产品的规定值,以免损坏设备。

试验电压示值的容许偏差为±5%,输出电压极性为正和负极性(可切换的)。试验应以单次放电的方式进行。在预选点上,至少施加十次单次放电(最敏感的极性)。

连续单次放电之间的时间间隔建议至少1s,但为了确定系统是否会发生故障,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间隔。

注:放电点通过以20次/s或以上放电重复率来进行试探的方法加以选择。 试验时,静电放电发生器应保持与实施放电的表面垂直,以改善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在实施放电的时候,发生器的放电回路电缆与被试设备的距离至少应保持0.2m。

在接触放电的情况下,放电电极的顶端应在操作放电开关之前接触被试设备。 对于表面涂漆的情况,应采用以下操作程序: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a) 如设备制造厂家未说明漆膜为绝缘层,则发生器的电极头应穿入漆膜,以便与导电层接触,如生产厂指明漆膜是绝缘层,则应只进行空气放电。这类表面不应进行接触放电试验。

b) 在接触器放电的情况下,放电电极的圆形放电头应尽可能快地接近并触及被试设备(不要造成机械损伤)。每次放电之后,应将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放电电极从被试设备移开,然后重新触发发生器进行新的单次放电,这个程序应当重复直至放电完成为止。

试验中,被试设备不应出现性能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被试设备满足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则表明试验合格。 5.11.2发射

 用以评估电网终端电源端口的高频干扰电压发射的测量设备可以采用模拟电网网络(若使用)或高阻抗电压探针。

如采用电压探针测量时,探针连接在电源线和基准接地之间。若设备采用接地的金属机架,则机架可被看作是参考基准接地,探针应接于进入设备的电源引线上。到探针的连线应尽可能的短,最好小于0.5m。试验接收机覆盖的频率范围应为150kHz~30MHz,通常将频率分为三个常用的频段(0.15MHz~0.50MHz;0.50MHz~5.0MHz;5.0MHz~30MHz)将各个频段中测得的最大值记录下来作为该部分的典型值。

 在进行辐射性发射测试时,被试设备应安置于一个旋转台上,以便各个方向的辐射性发射都可测量到。在150kHz~30MHz频率范围内,有此覆盖范围的准峰值和平均值检测器都可采用,带宽应为9 kHz.在30MHz~100MHz频率范围内,应采用准峰值检测器,带宽应为120kHz。

6 试验

6.1 试验分类

装置试验包括:例行试验、型式试验、验收试验。 6.1.1 例行试验

例行试验用来检验装置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这些试验在每一套装配好的新的装置上进行,或在每一个运输单元上进行。在安装现场不再重复例行试验。

由制造方指定或供应标准化元件(非制造方工厂生产但作为专用元件)和附件组装成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也应进行例行试验,由进行装置总装的单位进行。

在制造方工厂里进行的例行试验工作,不能免除安装单位在经过运输和安装后进行检查试验的责任。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例行试验包括:

 外观及结构检查;  电容(电感)检验;  介电强度试验;  通电操作试验;  失压保护试验;  工频过电压保护试验;

 触点防护措施和保护电路有效性试验。

6.1.2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用来验证确定型号的装置负荷本标准的要求。

型式试验应在一套装置样品上进行,或在按相同或相似设计生产的装置中的各个部件上进行。用作型式试验的装置应是例行试验合格的。

正常生产中的装置每五年应进行一次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包括

 温升试验;  介电强度试验;  短路耐受强度试验;

 触点防护措施和保护电路有效性检验; 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检验;  机械操作检验; 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 放电器件检查;  涌流试验;

 电容器投切器件连续投切试验;  电容器组过电流保护试验;  电容器投切器件开断特性测试;  装置中电气和独立元件的试验;  装置补偿响应时间测试。

6.1.3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用于验证装置在运输过程中未受到损伤,确保要安装的装置是良好的。购买方负责试验。试验项目由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在有条件时,推荐进行下列项目的试验:

 外观及结构检查;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 介电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为例行试验规定值的85%);  机械操作试验;  通电操作试验;  电容(电感)检验;

6.2 试验方法

装置的一切试验及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 环境空气温度:5℃~35℃;

 试验和测量使用的交流电压波形应为近似正弦波波形(即两个半波基本一样,且其峰值和方均根之比在√2±0.7的限度内,以及诸谐波电压的方均根值不大于基波电压方均根值的5%)。 6.2.1外观及结构检查

按5.1、5.3.1.6、5.3.1.7的要求用目测和仪器测量的方法进行。 6.2.2电容(电感)检验

应在0.9UN~1.1 UN电压下测量。可对装置中的电容器组及电抗器用测量误差不大于1%的电容(电感)测量电桥或能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其他方法(如电压电流法)进行。 6.2.3介电强度试验

对于成套设备的某些部件,已经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过型式试验,而且在安装时没有损坏其介电强度,则不需要独对其进行此项型式试验。

当成套设备包含一个与裸露导电部件绝缘的保护导体时,该导体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电路,也就是说,应采用与其所在电路相同的电压进行试验。

在装置的相间、相对地、辅助电路对外壳和地之间施加5.7装置介电强度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带电部件对绝缘材料制成或覆盖的外部操作手柄进行试验时,装置框架不接地,将手柄用金属箔裹缠,然后在金属箔与带电部件之间施加1.5倍5.7装置介电强度规定的试验电压值。

试验时,应使电压从试验电压的30%~50%开始,大约在10s~30s时间内平稳的将电压升高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min,随后进行试验后的降压操作,直至零电压切除电源。试验前,应断开不宜承受试验电压的半导体器件、避雷器、电容器与母线的电气连接。

如果制造方在设备的连接处设有限流器件,则耐受试验应在电路中接有此类器件的条件下进行。

6.2.4通电操作试验

自动补偿装置应进行通电操作试验。在辅助电路分别通以0.8 UN、1.0 UN、1.2 UN电压的条件下,各操作三次,应无一次误动作,且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仪表和信号显示均应符合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要求,并观察投切计数器的读数与实际投切次数是否相符。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6.2.5失压保护试验

该试验可在手动操作和不接通所有主回路的状况下进行,通过装置上的手动按钮合上控制开关,经过3min后切除装置电源,再经过3min后接通电源。控制开关在分断状态,则本试验通过。

6.2.6工频过电压保护试验

自动补偿装置应进行过电压保护试验。该试验在自动控制状态下(不接无功

补偿负荷)进行,用试验台上的调压器给装置供电或提供控制器采样信号。 

调节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改变功率因数,则控制器发出投入或切除无功补

偿负荷指令,投切延时时间应符合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

调节电源电压为1.05UN~1.1 UN之间的一个值,略高于第一级过电压动作门

限,改变功率因数,则控制器只发出切除指令,而不得发出投入指令,切除延时时间应符合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

调节电源电压为1.10UN~1.15 UN之间的一个值,略高于第二级过电压动作门

限,改变功率因数,则控制器逐组发出全部切除指令,切除延时时间应符合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6.2.7触电防护措施和保护电路有效性检验

目测或用工具检查触电防护和保护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5.9安全防护的要求。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测量以验证装置接地端子和装置相应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电阻是否小于0.1Ω。

一个单相试验电源,一极连接在一相的进线端子上另一极连接到进线保护导体的端子上。 试验中的每个出线单元应配有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可使单元通过最大峰值电流和Ft值。此试验允许用成套设备外部的保护器件来进行。

对于此试验,装置的框架应与地绝缘。试验电压应等于额定工作电压的单相值。所有预期短路电流值应是装置三相短路耐受试验的预期短路电流值的50%。

6.2.8温升试验

试验时装置的放置应同正常使用时一样,不管装置是否设计有侧板,试验时都应装上侧板。

装置通过1.2IN工频电流,温度稳定后测量电容器、电抗器、晶体管开关、母线、导线及各电气连接点处温度。装置内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6.2.9短时耐受强度试验 6.2.9.1试验实施总则

短路耐受强度试验只有在新设计的产品定型时进行,在不改变产品结构、母线尺寸及母线支撑件的情况下,按照已定型的产品图纸进行生产时不进行本项试验

装置中的部分组件(母排、母线支架、母排接头、进线和出线单元、开关器件等)已经过适合成套设备工作条件的型式试验可不进行本项型式试验。

如果试验电路中包含有熔断器,应采用最大电流额定值(对应于额定电流)的熔芯,如果需要,应使用制造商规定的熔断器。

试验成套设备时所要求的电源线和短路连接导线应有足够的强度以耐受短路,他们的排列不用造成任何附加的应力。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试验电路应接到成套设备的输入端上,三相成套设备应按三相连接。 对于所有短路耐受额定值的验证在电源电压为1.05倍额定工作电压时,预期短路电流值应由标准示波图来确定,该示波图在向成套设备供电的导体上取得,该导体位于尽可能靠近成套设备的输入电源侧,并将成套设备用可忽略阻抗的导体进行短路。示波图应显示出一个稳定电流,该电流可在某一时间内测得(即该时间等于成套设备内保护器件的动作时间)或在一规定时间内测得,该电流值近似于8.2.3.2.4规定的值。

用交流进行短路试验时,试验电路的频率允许偏差为额定频率的25%。 在操作中与保护导体连接的设备的所有部件,包括外壳,应进行如下连接:

对适用于带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系统(见IEC60038),并有相应标志的成套设备,可接在电源中性点或接在允许预期故障电流至少为1500A的电感性人为中性点。

对于也适用于三相三线系统并带有相应标志的成套设备,同三相四线系统的连接方式一样,并且,要与产生对地电弧的可能性很小的相导体连接。

6.2.9.2试验实施方案

试验实施方案参照GB 7251.1-2005和GB/T 22582-2008。

6.2.9.3试验结果判据

试验后,导线不应有任何过大的变形,只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仍符合7.1.2的规定,母排的微小变形是允许的,同时,导线的绝缘和绝缘支撑部件不应有任何明显的损伤痕迹,也就是说,绝缘物的主要性能仍保证设备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苗工编写)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检测器件不应指示出有故障电流发生。

在不影响防护等级,电气间隙不减小到小于规定数值的条件下,外壳的变形是允许的。 母排电路或成套设备框架的任何变形影响了抽出式部件或可移式部件的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应视为故障。

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应检查成套设备的内装元件的状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2.10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按5.6的要求用仪器测量的方法进行 6.2.11机械操作试验

装置某些需手动操作的部件应在不通电情况下进行投切操作试验,例行试验时不少于5次,型式试验时不少于50次。如果该电器已经按照有关规程进行过型式试验,在安装时对其有无损伤,则该项型式试验可不必进行。

试验时电器应能正常分合,机械运动灵活无卡住或操作力过大现象,与其相联的机械连锁或其他附件承受上述操作次数应未受损伤。 6.2.12外壳防护等级检验

外壳防护等级按5.2装置防护等级规定进行检验。 6.2.13 EMC试验

EMC试验按5.12执行。 6.2.14动态响应时间试验

首先将装置放在自动工作状态,给装置施加额定电压,并给其电流取样端通以与电压有

一定相位差的电流,然后突然将电流增大,并记录该时间为T1,同时记录补偿电路电流发生变化的时刻T2,则T2-T1为装置的动态跟踪响应时间T。

若T满足5.11的规定,则本试验通过.

7 铭牌

每台设备至少配置一个铭牌,铭牌应坚固、耐久,安装位置应在设备制造完成后易于看见的地方,要求字迹清楚。

除购买方特殊要求外,在装置的铭牌上至少给出下列资料:  制造单位名称或商标;  标识号或型号;

 制造日期,明文或采用代码形式;  装置的额定无功功率;  装置的额定电压;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希望帮到您!

 额定频率;

 最低和最高的环境温度;  防护等级;  短路耐受强度;

 标准代号; GB/T 15576-2008  接线方式(3L,4L)

8 运输与贮存

8.1 装置验收检查

装置的附件、备品和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备; 装置外观有无损坏,表面有无灰尘等。

8.2 包装

装置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箱,插件插箱应锁紧扎牢,包装箱应有防尘、防雨、防震措施。在经过正常条件的运输后包装箱不应损坏。

8.3 运输

装置适于陆运、水运、或空运,运输和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记进行。

8.3 贮存

装置应贮存在环境温度-20℃~60℃,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库房内,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