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框架及特点

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框架及特点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6卷第4期2009年4月

中国药物警戒

ChineseJournalofPharmacovigilance

Vol.6,No.4April,2009

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框架及特点

张素敏1,姚瑶2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A文献标识码:

1672-862904-0244-03文章编号:(2009)

R954.2中图分类号:

摘要:通过解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保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计划”的工作报告,了解其开展上市后监测工作框架、流程及特点,以期对我国的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启示。关键词: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框架;特点

TheFrameworkandCharacteristicsofFDAMedicalDevicePost-marketSafetyProgramZHANGSu-min1,YAOYao2

12

CenterforDrugReevaluation,SFDA(Beijing100045,China)

TongjiMedicalCollegeofHuazhongUniversityScienceandTechnolgy(HubeiWuhan

430030,China)

Abstract:AfterreviewingtheFDA'sreportofmedicaldevicepost-marketsafetyprogram,WeknowsomethingabouttheStructureandproceduresofFDAinthisarea.Aimstogivesomeapocalypseaboutthemedicaldevicepost-marketsafetyprogramforourcountry.

Keywords:FDA;medicaldevicepost-marketsafetyprogram;framework;characteristics

医疗器械作为近代科学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成为现代疾病的预防、

医学领域的重要手段。但是,与药品一样,医疗器械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此,如何通过加强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是世界各国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对医疗器械的安全美国是最早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性问题予以关注。

监测制度的国家,其监管法规和模式对其他国家颇有本文通过解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影响。

下设的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上市后安全性监测计划工作报告[1],对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

监测系统的设置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启示。

1CDRH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框架的构成

CDRH为FDA下设机构。CDRH结合FDA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过程模式要求,通过制定并实施上市上市前审批和上市后监测计划,使医疗器械从设计、使用,到更新换代,组成了一个维护公众健康安全的统一体。

CDRH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框架是旨在降低与使用上市后医疗器械有关的伤害,不断改进产品的系统。该框架是在FDA风险管理-降低危害过程后搭建的。该框架主要包括质量体系考核,不良事件和器械

作者简介:张素敏(1967-),女,博士在读,副主任药师,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

244

第6卷第4期2009年4月

中国药物警戒

ChineseJournalofPharmacovigilance

Vol.6,No.4April,2009

缺陷监测系统、上市后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评价系统,①生产商、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培训机制;另外还包括:

②解决安全性问题和重复发生最小化的管理过程。与FDA的模式相似,CDRH的上市后监测是通过共享制定指南和标准、以及评估信息技术不良事件数据、

与上市前审批过程直接相连而实现的,并得到CDRH内部计划(措施后效评估,教育和培训)和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

CDRH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框架是通过三个区域进评估和反馈。行运作,包括上市后安全性问题的识别、

作的基础和具体体现

通过了解美国开展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历程不难发现,相对完善的法规和技术指南是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计划得以实施的前提,也是FDA发挥确保公众使用器械安全有效职能的重要保障;而通过解读CDRH的“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计划”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各个环节都有法规和技术指南的具体体现。

美国自1984年起开始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MedicalDeviceReporting,MDR)制度(21CFR803),FDA是该项工作的主管部门。1990年颁布的《医疗器械安全法令》(SMDA)和1992年颁布的《医疗器械安对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的强制性具有全法令修正案》

很大的影响,同时CDRH也向报告者发布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南,使报告者更加了解报告要求,如植入类1997年发布的《食品药品管理现代医疗器械故障等;

化法令》(FDAMA)明确要求FDA将强制性报告的要)求转向临床使用单位,医疗器械监测网络(MedSun是该法规要求的具体体现;作为识别上市后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工具—现场核查,在21CFR820部分有明确规定,并且由专门的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生产质量管)和质量体系检查技术(QSIT)组成,理规范(QS/GMP而QSIT检查包括审核企业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子系统;按照21CFR814.82(a)的授权,企业对某些特殊产品要开展条件审批研究,而对研究结果的评估和利用则是器械安全性问题评估的重要方面。

1.1上市后安全性问题的识别

上市后安全性问题识别工具主要是用于识别非预期的公众健康问题,提高上市后医疗器械潜在风险安全性问题识别工具不仅包括基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本的监测信息(不良事件报告和补充信息),还包括了企业核查和召回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

1.2上市后安全性问题的评估

上市后安全性问题评估工具共分为五类,包括内补充数据分析、实验研究、问题评估、上部数据分析、

市后监测研究。这些工具主要用来评价潜在风险因素和与器械使用有关的不良事件,具体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确认医疗器械故障的原因、评价使用方面的问题、评估标签信息是否完善等。

1.3上市后安全性问题的反馈

CDRH上市后安全性问题反馈工具,用于上市后风险管理和交流,分为两个关键性步骤,即风险交流和强制性措施。风险交流是通过与公众和器械使用者互动交流来解决问题,目的是通知公众了解可能的健需关注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为使用者提供关康危害、

于器械的培训和使用建议。

强制性措施用于确保企业对CDRH法律和法规的依从性,使他们意识到以前未发现的潜在风险。强制性措施包括管理性和司法性措施,其中管理性措施扣留、召回、罚款和停滞(Restraint);司法性包括信函、

措施包括查封、禁令和起诉。

2.2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从FDA的药品风险管理模式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模式,无不体现出FDA/CDRH规范化、体系化的管理思路,在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方面亦是如2006年初,在医疗此。就上市后监测工作本身而言,

CDRH在对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体系运行20年后,

器械上市后监测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后公布了两个报对监测工作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告。在报告中,

进行了全面剖析,并由专门的机构(上市后领导改革PTLT)对报告进行评估[2],提出执行方面的策小组,

略,包括建议采取的措施,优先解决的问题等。在上市

245

2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的特点2.1相对完善的法规和技术指南是上市后监测工

第6卷第4期2009年4月

中国药物警戒

ChineseJournalofPharmacovigilance

Vol.6,No.4April,2009

后安全性监测框架中,规范化、体系化的特征也较明显。例如,为提高CDRH批准安全有效医疗器械、预防和减轻上市后公众健康风险的能力,开发了包含核查、不良事件报告、上市前提交数据、上市后提交数据“集中分析”子系统,推进跨办公室内部交流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TPLC)模式;开发供不良事件的报告者和CDRH的员工使用、用来描绘和分析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问题的应用、分析描述和教育工具(UP-CARE)等。

相关审评专家和风险交流工作者参与;另外通过将上市后监测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上市前工作组的方式提升上市前工作的质量。

2.4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资源,提高医疗器械风

FDA拥有在整个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工作中,

险分析及控制能力

很大一批外部资源来直接或者间接地帮助FDA分析、交流医疗器械风险信息。这些外部资源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大学等,例如,利其他政府部门、

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急性冠状动脉介入CDRH流行病学专家与登治疗(PCI)动态登记系统,记观察员合作,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患者基因)的多水平的差异;利用美国急症医学研究所(ECRI种数据库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问题,与他们就各种事件进行“实时”沟通,利用ECRI提供的安全性评估报告作为采取风险措施的依据等;利用卫生保健研究质量局(AHRQ)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数据库用来计算出院患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程度和经济后果,评估医疗器械对公众健康的负担和识别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

2.3注重与上市前审批过程有机结合

医疗器械的监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应涵盖医基于这种疗器械从上市前到上市后的整个生命周期。CDRH,作为FDA具体行使医疗器械监管的机理念,

构,始终把上市后的监测结果与上市前审评相结合作为上市后监测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设计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框架时,通过共享不良事件的数据,制定指南和标准以及评估信息技术而与上市前审评过程相联,主要体现在:

2.3.1临床研究及相关数据审查是上市后安全性问题识别的工具之一作为上市后问题识别的手段之一,)包含了广泛现场检查和生物研究监测核查(BIMOCDRH通过检查临床研数据审查内容,依据此项目,

研究发起者和监察员、伦理委员会等来获取可究者、

能影响产品上市后安全性问题的信息。

2.3.2与上市前审评小组一起评估上市后研究报告对上市后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是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的重按照21CFR814.82(a)授权,上市前审批要组成部分。

部门对某些产品会提出开展“条件审批”上市后研究的要求,以发现通过上市后研究才能发现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此种情况下,将由CDRH成员与企业一同设计,通过跨办公室之间的合作,由上市前审批小上市后问题小组和中心其他专家共同评估中期和组、

终期研究报告。

2.3.3在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性信息反馈方面与上市前审批部门的沟通

为确保风险信息和预防控制措施

CDRH发布相关信息通常先要由发布过程的严谨性,

246

3结语

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历史较长,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了解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历程及框架,发现其相对完善的法规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全力整合各方体系、

资源服务于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工作的特点,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EnsuringtheSafetyofMarketedMedicalDevicesCDRH’sMed-icalDevicePostmarketSafetyProgram[EB/OL].[2006-01-18].http://www.fda.gov/cdrh/postmarket/mdpi-report.pdf.[2]ReportofthePostmarketTransformationLeadershipTeam:

StrengtheningFDA’sPostmarketProgramforMedicalDevices[EB/OL].[2006-11].http://www.fda.gov/cdrh/postmarket/mdpi-report-1106.html.

2008-07-23(收稿日期:责任编辑:郭述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