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
(程控交换系统实验)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实验中心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目 录
实验1 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原理实验 ............................ 1
一、数字程控交换机ZXJ10的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 1 二、各功能单元 ....................................................................................................................... 1 三、紧凑型交换模块 ............................................................................................................... 5 四、软交换 ............................................................................................................................... 7 实验2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 .................................................... 9
一、实验目的 ........................................................................................................................... 9 二、实验内容 ........................................................................................................................... 9 三、实验仪器 ........................................................................................................................... 9 四、实验步骤 ........................................................................................................................... 9 实验3 程控交换机呼叫分析和中继数据实验 .................................... 40
一、实验目的 ......................................................................................................................... 40 二、实验内容 ......................................................................................................................... 40 三、实验仪器 ......................................................................................................................... 40 四、实验原理 ......................................................................................................................... 40 五、实验步骤 ......................................................................................................................... 47 六、思考题 ............................................................................................................................. 66 实验4 No.7信令系统追踪分析实验 ........................................... 67
一、实验目的 ......................................................................................................................... 67 二、实验内容 ......................................................................................................................... 67 三、实验仪器 ......................................................................................................................... 67 四、实验原理 ......................................................................................................................... 67 (一)No.7信令系统基本结构 ................................................................................................... 67 (二)No.7信令的基本消息格式 ............................................................................................... 68 (三)信令链路功能 .................................................................................................................... 70 (四)信令网功能 ........................................................................................................................ 76 (五)ZXJ10一次ISUP成功呼叫信令分析 ............................................................................... 87 (六)ZXJ10一次ISUP不成功呼叫信令分析 ........................................................................... 90
五、实验步骤 ......................................................................................................................... 91 六、思考题 ........................................................................................................................... 100
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实验1 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原理实验
一、数字程控交换机ZXJ10的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ZXJ10采用全分散的控制结构,根据局容量的大小,可由一到数十个模块组成,另根据业务需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可由不同模块扩展完成,除OMM模块外,每一种模块有一对主备的主处理机MP(Master Processor)和若干从处理机SP(Slave Processor)以及一些单板组成。PSM、SNM、MSM、RSM、RLM为ZXJ10前台网络的基本模块,OMM构成ZXJ10的后台网络。其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
PHMIAMPSMOPMRSMMSMSNMOMMPSMRLMRSMPSMRLMRLMMPMVPM图 1-1 ZXJ10机模块结构示意图
ZXJ10结构形式如下:
OMM:操作维护模块; PSM:外围交换模块; RSM:远端交换模块; RLM:远端用户模块; PHM:分组交换模块; SNM:中心交换模块; OPM:复合应用平台; MPM:移动外围模块; VPM:访问外围模块; MSM:消息处理模块; IAM:Internet接入模块。
在ZXJ10系统中,所有重要设备均有主备用,包括MP、T网、网驱动板、光接口板、时钟设备以及用户单元处理机等。
二、各功能单元
1.用户单元
用户单元是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单元,主要分布在PSM、RSM和RLM中。其总容量为960户模拟用户或480个数字用户。主要由模拟用户板ASLC(24路/板或16路/板)、数字用户板DSLC (BRA用户采用2B1Q技术使传输距离可达4km。)、用户单元处理板SP、跨层处理接口电路板SPI、多任务测试板MTT和用户层背板BSLC组成。每个用户单元占用二个机框,DSLC和ASLC可以混插,BSLC板是为用户单元各单板安装和连接的母板。用户单元结构图见图1-2。
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
0 P SSSSSSSSLLLLLLLLOCCCCCCCC1 2 3 4 5 6 7 8 W1
1 SLC9 A P OWA SLC1 SLC2 SLC3 SLC4 SLC5 SLC6 SLC7 SLC8 SLC9 12 SLC10 SLC10 13 SLC11 SLC11 14 SLC12 SLC12 15 SLC13 SLC13 16 SLC14 SLC14 17 SLC15 SLC15 18 SLC16 SLC16 19 SLC17 SLC17 20 SLC18 SLC18 21 SLC19 SLC19 22 SLC20 23 MTT 24 MTT 25 SPI 26 SPI 27 POWA SMMSSPLTTP P OCT T W2A 0 图1-2 用户单元结构
用户单元与T网的连接是通过两条8M的HW线实现的。通过当地的LC网络,可以实现1:1到4:1的集线比。另外,每条HW线的最后两个时隙一般是用来与MP进行通讯用的。
采用24户/板用户插件时(以PCM为单位),每个用户单元的每一用户的工作时隙是动态分配的, 即每个用户单元一共256个TS(2条8Mb/sHW)由用户随机占用,结构形式为图1-3。
8Mb/sHWLC级交换)网络(SP)2* 8Mb/s去PSM交换网SLCSLCSLC…… SLC(MTT8Mb/sHW
图1-3 动态时隙分配示意图
采用16户/板时,用户单元为固定集中比(4:1),因此2条8Mb/sHW可带960个用户/单元,每个用户仍然占有一固定位置的TS,在LC级实现集中(注:两种用户单元所用SP处理机不同)。
用户单元中实现了动态时隙分配,在动态时隙分配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集中比控制,因此时隙利用率大大提高。某一用户时隙的占用是由SP根据该用户在摘机队列中的次序分配时隙给该用户的,一旦时隙占用满负荷限值时,由SP控制给后续的起呼者送出忙音。在远端用户单元RLM中,当RLM与母局间的连接发生故障时,SP使单元内部用户之间的呼叫接续得以实现,并对用户呼叫进行计费暂存储,待故障恢复后转发给母局MP,这时MTT实现了信号音和DTMF收号的功能。 2.数字中继单元
(1)数字中继单元结构图
数字中继单元主要由数字中继板DTI和中继层背板BDT构成,在物理上与模拟信令单元共用相同机框,BDT是DTI板和ASIG板安装连接的母板,其结构前视图如图2-3所示。
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
0 P OWB D T I 1 DTI2 DTI3 DTI4 DTI5 11111111122222222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DTI7 DTI8 DTI9 DTI10 DTI11 DTI12 DTI13 DTI14 DTI15 DTI16 POWB DT I6 图1-4数字中继单元结构图
数字中继是数字程控交换局与局之间或数字程控交换机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的接口设施。
(2)数字中继单元的主要功能
码型变换功能:将入局HDB3码转换为NRZ码,将局内NRZ码转换为HDB3码
发送出局。
帧同步时钟的提取;即从输入PCM码流中识别和提取外基准时钟并送到同步定时
电路作为本端参考时钟。
帧同步及复帧同步:根据所接收的同步基准,即帧定位信号,实现帧或复帧的同步
调整,防止因延时产生失步。
信令插入和提取:通过TS16识别和信令插入/提取,实现信令的收 / 发。 检测告警:检测传输质量,如误码率、滑码计次、帧失步、复帧失步、中继信号丢
失等,并把告警信息上报MP。
用于ISDN的PRA用户的接入,实现ISDN功能,但此时的软件对D通道的处理
应按Q.931建议,而硬件不变。
DTI板每块电路板上布置四条中继出入电路(E1接口),容量为120路数字中继用户。DTI的CPU可以直接与MP经T网的半固定接续通过HDLC协议实现消息交换。
数字中继单元与T网的连接是通过一条8M的HW线相连的。与MP的通信是通过HW线的最后两个时隙进行的。 3.模拟信令单元
模拟信令单元由模拟信令板ASIG和背板BDT板组成,与数字中继单元共用一个机框。可以混插。每个层框可安装16个DTI或ASIG模拟信令板。DT与ASIG单元数量的配比将根据系统容量及要求具体确定。每块DTI提供120个话路,同样每块ASIG也提供120路,二者引脚相同,故可任意混插 。
通常一块ASIG板分成两个子单元。可以分别配置。ASIG单元与T网、MP的通讯与数字中继单元完全一样。到T网为一条8M的HW线,到MP的通信时隙为最后两个时隙。 模拟信令板ASIG的主要功能:
DTMF信号的接收和发送(120路DTMF Tx/Rx,Tx发,Rx收); MFC多频互控信号的接收与发送(120路MFC Tx/Rx);
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Tone信号音及语音通知音的发送,语音电路可提供80路语音服务,总长不超过16
分钟;
为有CID主叫号码识别信息的话机送出主叫信息; 会议电话功能,可召集10个三方会议或一个三十方会议; 录音通知功能。
ASIG根据板上运行软件的不同,可以分成四种类型:MFC(多频互控板)、DTMF(双音
频收/发器板)、TONE(信号音及语音电路板)、CID(主叫号码显示)。四种信号源的配置将由系统配置确定。 4.主控单元
ZXJ10的主控单元对所有交换机功能单元、单板进行监控,在各个处理机之间建立消息链路,为软件提供运行平台,满足各种业务需要。ZXJ10的主控单元由一对主备模块处理机MP、共享内存板SMEM、通讯板COMM、控制层背板BCTL、监控板MON和环境监控板PEPD组成。BCTL为各单板提供总线连接并为各单板提供支撑,COMM,MON和PEPD 板可以混插。主控单元占用一个机框。 (1)主控单元结构图
电 源 板 板位
共共享内存共共享内存3
4----7
8----11
MP1 MP2 通信板1 通信板2 … … 通信板14 26
27 电 源 板 板 板 13 14
1 2
图1-5 主控单元结构图
主控单元与T网的连接是通过32条1M的HW线实现的。 七对COMM板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单模块局时MP与各外围处理子单元SP处理机之间的信息传递; 交换网单元的时隙交换接续控制; ISDN BRA用户D通道信息处理;
NO.7信令和V5.2信道信息的处理。 5.数字交换单元(简称T网) (1)数字交换单元介绍
数字交换单元主要分布在外围交换模块(PSM)中,是一个单T结构时分无阻塞交换网络,容量为8K×8K时隙,PCM总线速度为8Mb/s, 采用双入单出热主备用工作方式。T网的接续控制由MP经COMM板通过256kb/s (4×64kb/s)超信道HDLC链路进行控制。接续消息
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由MP发至COMM板,COMM板将之转发给主备用交换网,以保证主备用交换网的接续完全相同。见图2-5。
MP
COMM
256Kb/s 256Kb/s 256Kb/s 256Kb/s
图1-6 MP对T网的接续控制
数字交换单元在交换机结构中的位置如图1-7
8Mb/s交换网
MP COMM 交换网
数字中继单元数字中继单元用户单元信令单元MFCDTMF16*8Mb/s交换单元8K*8K光接口SNMTONE2Mb/s2Mb/sCOMMCOMMV5.2No.7主控单元MP0MP1 图1-7数字交换单元在交换机结构中的位置
三、紧凑型交换模块
为了降低成本,对小于5000用户和600中继的交换局可采用紧凑型交换模块配置方案。根据不同用户容量将紧凑型交换模块配置成单机架和双机架两种方式。单机架配置由一个控制网络层(BCTN)和最多五个用户层组成,最大配2400用户+360路数字中继。双机架配置由一个控制网络层(BCTN)和最多十一个用户层组成,可配置5280用户+600路数字中继。
表1-1紧凑型交换模块典型容量配置表
用户线数/中继路数 序号 主机设备 1 2 3 4 控制网络层背板 用户层背板 主处理机 共享内存板 BCTN BSLC MP SMEM 块 块 块 块 1 5 2 1 1 11 2 1 设备名称 代号 单价(元) 单位 2400/360 5280/600 数量 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通信板 七号信令板 监控板 环境监控板 同步时钟网络板 模拟信令板 数字中继板 用户处理器板 用户处理器接口板 模拟用户板 多功能测试板 A电源 B电源 P电源 机架 机框 COMM COMM MON PEPD TNET ASIG DTI SP SPI ASLC MTT POWA POWB POWP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块 个 个 2 1 1 1 2 2 3 6 4 100 3 10 2 1 1 6 2 1 1 1 2 3 5 12 10 220 6 22 2 2 2 12 安装材料 21 22 23 数字中继电缆 用户电缆(64芯) 机架底座 根 根 个 24 75 1 40 165 2 机架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RSEM M P C C C C C C P M T T A A A D D D D D PO O O O O O E O N N S S S T T T T T WM M M M M M P N E E I M M M M M M D I I I I I I I I RB WMP B M T T G G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WR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M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T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T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S S PP P W R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WR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S S PP P WI I R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M 6
S S P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WRA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T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T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P P W R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WR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S S PP P WI I R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WR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M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T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T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S S PP P W RA 四、软交换 由EIG、EIA和EIT构成。EIG处于局端,相当于MGC和中继网关,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能提供多种上行中继接口,与传统PSTN通过V5或PRI方式等进行对接,并负责对EIA和EIT业务进行业务汇聚、业务控制。EIG和EIA、EIT之间可以通过宽带IP城域网、DDN、LMDS等多种组网方式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EIA和EIT处于用户端,EIA是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关(Intergrated Access Device),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终端用户的语音、数据业务的接入,它能提供电话业务接口,将普通语音接入后分组化放到分组网上传送,还能提供数据业务的宽带接入;EIT是基于IP的语音媒体接入设备,即SIP电话,将模拟语音转
化为IP网络上传输的信息,从而利用IP网络传输语音。其整体结构如图3-1所示。
图1-8 软交换系统结构图
1.EIG 5004
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1-9 EIG 5004
E1线接口:用来连接E1线缆,其中RX为接收端,TX为发送端; E1线扩展口:用来后续E1扩容;
以太网口:用来连接以太网,其中FE0为网管网口,FE1为业务网口;
网管网口:通过使用SNMP协议来管理EIG所使用的网络端口,可以配置为独立局域网的IP,以达到与因特网相隔离的作用,也可以配置为因特网IP。 业务网口:使用因特网IP地址,其IP地址全世界唯一,用来与其下行设备进
行交互,其不但可以提供业务数据流的收发处理,而且EIG也可以通过它被网管。 2.EIG 5004设备
图1-10 EIG 5004设备
端口:1个WAN口,4个LAN口,8个RJ21(电话) 支持PPP/PPPOE,DHCP Client 支持静态、动态和虚拟IP 支持公网、私网
带路由功能,支持级联,带小局域网交换机功能 支持G.711,G.723.1,G.729A语音编码 3.SIP双网口网络电话机
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1-11 SIP双网口网络电话机
实验2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 2. 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
3.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 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
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表格: 局信息配置 局容量数据配置 交换局配置 物理配置
号码管理、号码分析
三、实验仪器
程控交换机 1套 维护终端 若干 电话机 若干
四、实验步骤
(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
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
,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
图2-1 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
(二)、启动操作维护台
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图2-2 启动操作维护台
图2-3 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
1.数据配置
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如图2-4所示。
1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4
弹出如下界面,如图2-5所示。
图2-5 数据配置2
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如图2-6所示。
图2-6 数据配置3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 1,然后点击【写库】。 2.数据分析
其中,该局的区号一般设置为本地的区号,与MP板内TCPIP.CFG文件保持一致,TCPIP.CFG是定义MP板的IP地址、局号的配置文件。局号是指本局编号,与MP板内TCPIP.CFG文件保持一致。不保持一致将出现后台告警联系不上前台。
完成上述操作后,就会出现提示的对话框,点击【确定】后,出现提示重启服务器和维护端的对话框,单击确定,然后单击【退去】,退出局信息配置,接着点击【退去】,退出告警局配置,按照上面的步骤重新启动软件,就完成了告警局配置。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
1.数据配置
1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如图2-7所示。
图2-7局容量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交换局网络类型最大数]:本局基本网络类型和接口网络类型的个数。最小值:
1,最大值:8,建议值1。
[邻接局最大数]:本局邻接局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255,建议值:
32。
[号码分析表容量]:本局号码分析用的表的容量。最小值:0,最大值:8192,
建议值:6144。
[SCCP 中GT 翻译表容量]:本局可配置的GT 号码的最大个数。最小值:0,
最大值:65535,建议值:1000。
[交换局内用户群最大数]:本局用户群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8192,
建议值:1000。
[总用户最大数]:一个模块内所有用户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25000,
建议值:1000。 [V5 用户最大数]:一个模块内V5 用户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16000,
建议值:10。
[模拟用户板最大数]:一个模块内模拟用户板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
640,建议值:480。
[数字用户板最大数]:一个模块内数字用户板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
256,建议值:128。
[随路共路中继PCM 最大数]:一个模块内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中继PCM的最大
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1200,建议值:100。
[V5 中继PCM 最大数]:一个模块内V5 信令中继PCM 的最大数量。最小值:
0,最大值:200,建议值:10。 [业务数据区个数]:一个模块内业务数据区的数量。最小值:1000,最大值:7600,
建议值:4200。
[智能业务呼叫数据区个数]:一个模块内智能业务呼叫数据区的数量。最小值:
0,最大值:3900,建议值:10。
[智能外设呼叫数据区个数]:一个模块内智能外设呼叫数据区的数量。最小值:
0,最大值:3500,建议值:10。
[ITU TCAP 最大对话数]:一个模块内ITU TCAP 对话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
最大值:30000,建议值:0。
[ITU TCAP 对话平均操作数]:一个模块内ITU TCAP 对话平均操作数。最小值:
1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1,最大值:255,建议值:3。
[ITU MAP 最大对话数]:一个模块内ITU MAP 对话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10000,建议值:0。 [ANSI TCAP 最大对话数]:一个模块内ANSI TCAP 对话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30000,建议值:0。
[CDMA MAP 最大对话数]:一个模块内CDMA MAP 对话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10000,建议值:0。
[计次脉冲用户档案数]:一个模块内计次脉冲用户档案的最大数量。最小值:0,最大值:15000,建议值:0。
点击 【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如图2-8所示。
图2-8全局规划显示窗1
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 2,MP内存 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如图2-9所示。
图2-9全局规划显示窗2
2.数据分析
[模块号]:模块号一般从1开始编起,其中1#固定为消息交换模块,本实验平台模块编号为2,表示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
[MP内存]:要与MP板硬件实际配置保持一致。本实验平台MP硬件配置为128M。
[模块参考类型]:本实验平台模块类型为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模块类型包括: [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近端或远端8K 模块。
1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消息交换模块]:1#消息交换模块。
[4×8K 交换网络模块]:4×8K 多平面2#中心模块。 [32K/64K/128K/256K 交换网络模块]:2#中心模块。 [16K 外围/远端交换模块]:近端或远端16K 模块。
[智能网/综合关口局交换模块]:指承载智能网业务或综合寻址业务的近端或远端模 块。
注意,定义MP表格容量的数据,不要轻易修改,否则造成不良的后果。 (五)、交换局配置
ZXJ10 交换机作为一个交换局在电信网上运行时,可以是单模块局,也可以是多模块局。无论是单模块局还是多模块局,都是作为电信网的一个交换节点存在,必须和网络中其他交换节点联网配合才能完成网络交换功能。由于局数据(描述交换局特性的重要数据)关系到整个交换局的正常运行,因此数据的修改需要极其慎重。
交换局配置包括[本交换局]、[邻接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信
令点配置数据]、[移动关口局配置]、[全局鉴权配置]。这里只需配置[本交换局]数据
1.数据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界面如图2-10所示。在此界面中仅能查看数据,修改或设置本交换局的相关数据时,都需在设置数据界面中进行操作。界面中的每一项的解释将在下面几节中分别说明。
图2-10数据配置显示窗1
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界面如图2-11所示。
图2-11数据配置显示窗2
2.数据分析
[交换局名称]:本交换局的名称。 [测试码]:可随意设定任意数字序列。 [国家代码]:本交换局所在国家的代码。
1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交换局编号]:出于电信网络管理需要,每一交换局都分配一个全国统一的交换
局编号,根据使用者所在的地区设定。 [长途区内序号]:同一长途编号区内长途交换局序号或同一长途编号区内国际交
换局序号。一般取1~9。
[催费选择子]:用于和催缴费系统对接时催费服务器发起催费呼叫时使 用。
[STP 再启动时间]:本信令点作为STP 时再启动时间,缺省为20×100 ms。 [本局网络的CIC 码]:选择本网络过网号,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
和中国网通等类型供选择。可在多网络设置中进行网络类型的添加。
[来话忙提示号码]:用于和外置式疏忙设备对接使用。即通过该号码可以指向与
外置式疏忙设备对接的中继从而实现疏忙功能。
[转接平台局码]:是为转接业务加的(即监听业务),转接平台局码就是监听局
的号码。
[转接平台密码]:是为转接业务加的(即监听业务),密码是交换机为转接平台
提供的,主要是识别转接平台发来的指令并进行操作。
[主叫智能接入码]:ZXJ10 的用户起呼后,识别其签约主叫智能业务,则在被
叫号码前加智能业务接入码,将呼叫接续到智能业务平台,由其完成后续的呼叫处理。主叫用户设置了“主叫触发智能业务”,业务在被叫号码前加上“主叫触发智能业务接入码”例:711,重新进行呼叫。 [被叫智能接入码]:如果被叫用户设置了“被叫触发智能业务”,业务在呼入时,
在被叫号码前加上“被叫触发智能业务接入码”例811,重新进行呼叫。 [语音信箱接入码]:打该接入码上语音信箱。
[交换局网络类别]:网络类型有公用电信网、铁路电信网、军用电信网、电力电
信网、煤炭电信网、移动电信网、备用电信网1、备用电信网2 共8个网络类型。基本网络类型和接口网络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交换局类别]: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复选,但是系统会自动判断互斥性。 [信令点类型]:为互斥性选择。若所开局为[信令转接点]或[信令端/转接点]
时,还要根据局方要求设定[本信令点作为STP 时再启动时间]项,缺省为20×100 ms。
(六)、物理配置
ZXJ10 交换机本身的配置关系描述了交换机的各种设备(交换网、用户处理器、用户电路板等)连接成局的方式。在本系统中这种关系共分为两种:兼容物理配置和物理配置,由于ZXJ10 交换机可以兼容ZXJ10(V4.X)版本,因此在物理配置中提供这种兼容配置功能,习惯上称之为兼容物理配置,本节主要介绍物理配置的界面。所在位置如图2-12所示。
分别进行模块、机架、机框、单板、通信端口、单元、组网连接的配置(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物理配置]:
1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12物理配置显示窗1
出现如下对话框,所在位置如图2-13所示。
图2-13物理配置显示窗2
1.新增模块 (1)数据配置
点击【新增模块】,填完模块号,选中紧凑型外围交换模块,点击确定,返回开始的对话框,如图2-13所示。
图2-14新增模块数据配置
(2) 数据分析
[模块号]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单击箭头来进行设置;界面中[模块号]的取值范围
为1~64,
[模块名称]可以输入,也可以为空; [模块种类]可以选择相应的模块类型,支持的模块类型以多选框形式列出。原则如下: 1号模块固定为消息交换模块;2号模块可固定为操作维护模块和交换网络模块、8K外围交换模块、紧凑8K 外围交换模块、16K 外围交换模块、32K交换网络模块、64K 交换网络模块、智能长途话务台、语音信箱模块的任一种模块;用户在配置其他模块时,外围、远端、紧凑型外围、紧凑型远端模块类型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2.新增机架 (1)数据配置
选中模块 2,点击【新增机架】,配置完成如下图所示数据,点击确定,返回开始的界面:
1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15新增机架数据配置
(2) 数据分析
[机架号]可以手工调节,对于外围交换模块和远端交换模块约定1~10为母局机架,
11~48 为远端机架。机架属性根据输入的机架号变化,即机架号1~10,机架属性为[母局机架],机架号11~47,机架属性为[远端机架],48 号机架为[邻接局机架]。对于消息交换模块,只能配置1 号中心机架。对于交换网络模块,只能配置1 号中心机架和2 号9,10 网机架。
[机架类型]可以通过单选框进行选择,有普通机架、480 机架、A 型机远端用户单
元、19 英寸PMSP 机架和精巧型远端用户单元五种。 [机架名]可以指定,也可以为空。
[电压上下限值],可以对机架的P 电源的电压上下限进行设置,缺省时上下限分别
为-40V 和-57V(图中输入时前面不加“-”负号)。即电压值低于或高于设置值时会产生P 电源的欠压和过压告警
3、新增机框 (1)数据配置
选中机架 1,点击【新增机框】,配置完成如下图所示数据,点击增加,返回开始的界面:
图2-16新增机框数据配置
(2) 数据分析
[机框号]只能通过后面的上下箭头调整。
除32K,64K,128K,256K 单平面交换网模块和消息交换模块外,模块的机框号最大为6,并且机框号和机框类型必须匹配(系统对每种机框都提供默认类型,一般直接采用即可),否则系统将予以提示。消息交换模块只在第7 号机框,32K,64K,128K,256K 单平面交换网模块有1 号到7 号机框,其中第7 号机框只有电源板。 [选择机框类型]中列出了指定类型的机架支持的机框类型,通过单选框进行选择。需
1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模块和机架类型支持的机框类型是不相同的,所以上图会根据模块和机架类型不同而变化。选择机框号并选定机框类型后,如果所指定机框号已存在,系统将提示重新选择。机框类型含义如图2-17所示。
图2-17 机框类型
同理增加6#机框,如图2-18所示。
图2-18增加机框
4.配置电路板
(1)5#机框数据配置
选中机框5,点击【机框属性】,配置完成如下图所示数据,点击返回,如图2-19所示。
1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19配置电路板数据配置
单板添加方法,在对应的槽位上点击右键,选中插入电路板,如图2-20所示。
图2-20插入电路板
(2) 数据分析
[选择电路板类型]可以通过界面中的下拉选择框来选择,指定槽位所支持的电路板类型都在下拉条中列出,不同槽位所支持的电路板类型不尽相同。按照实际本次实验实际配置添加单板,软件配置名称与硬件名称对照:模拟用户-ASLC、多任务测试-MTT、用户处理器-SP、电源A-POWER A ,按照上图的方法分别添加。
模拟用户槽位
该槽位可以插入模拟用户板或模拟中继板,如图3.3-36所示。模拟用户板可以是ASLC(普通模拟用户板)、RSLC(反极性用户板)、PASL(16KC 用户板)。数字用户板可以是DLC(不带馈电的数字用户板)、DLCB(带馈电的数字用户板)。远距离用户板即FASL 板。TRK,MMT,MEMT,MSFT,MSFT2600,MSFT2400,MABTI,MABTO等板均是带CPU 的模拟中继板。CTRK 板是带主叫号码接收功能的环路中继板。子速率板是用户DDN 接入的用户板。32 路用户板即HASL 板。以太网用户板即ESLC 板。PTRK 是一种新的环路中继板。
(3)6#机框数据配置
选中机框6,点击【机框属性】,单板添加方法与5#机框单板添加方法一样,配置完成如下图所示数据,点击返回,如图2-21所示。
1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21机框数据配置
(4) 数据分析
单板的软件配置名称与硬件名称对照:共享内存-MEM、主处理器-MP、MPPP-COMM(11槽)、STB-COMM(13槽)、多功能监控板-PMON、紧凑型交换网-TNET、模拟中继-ASG-2、模拟中继-ASG-3、数字中继-DTI、电源B-POWER B
(1)通信板COMM槽位
该槽位可插入的单板从硬件看都是COMM 板,有CPU 为Intel 386 和Motorola 860 之分,但是根据硬件单板上的芯片程序的不同可以用作多种功能,所以配置时需要查看芯片程序的名称进行不同的设置。为加以区分,在配置单板时软件上进行了区分: [MPMP]为模块间通信板。 [MPPP]为模块内通信板。
[STB]为普通的七号信令板(提供8 条No.7 链路处理能力)。 [V5]为V5 信令板(提供16 条V5 信令链路处理能力)。 [话务台通信板]用于U 通信卡的接入。
[新STB]为新的七号信令板(提供16 条No.7 链路处理能力)。 [STB32]为32 路的七号信令板(提供32 条No.7 链路处理能力)。
(2)数字中继槽位
该槽位可插入的单板有数字中继板(即普通的DTI 板)、模拟信令板(即ASIG 板)、光中继板(即ODT 板)、DDN 接口板、单板SDH(即SNB 板)、16 路数字中继板(即MDTI 板)以及资源型回声抑制器板(即ECC)。
(3)交换网接口板槽位
该槽位可以插入光纤接口板、交换网接口板和SDT。 (4)监控板槽位
该槽位可以插入监控板,也可以插入多功能监控板。 5.通信板配置 (1)数据配置
返回物理配置开始界面,开始通信板,单元配置,如图2-22所示。
图2-22通信板配置数据配置1
选中模块2,点击通信板配置,点击全部缺省,然后点击返回,如图2-23所示。
2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23通信板配置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选择通信板]下拉选择框中列除了已经配置的通信板,如上图所示。显示格式为[槽
位,协同槽位(通信信道类型)],比如11,12(MPPP)的含义是槽位11,协同槽位12 的通信板,其类型是MPPP。
[本通信板的通信端口列表],显示选定的通信板的端口,显示格式为[端口号(槽位
包括协同槽位,BCH 号)],如Mport 号1(槽位13,14 BCH1)。
[选定通信端口的时隙列表],选中通信板,然后选择某通信端口,在右侧的时隙列表
中会显示选定端口的时隙,显示格式为[网号 HW 号 时隙号],如[Net1 HW0TS0]。
6.单元配置 (1)数据配置
选中模块2,点击单元配置,如图2-24所示。
图2-24单元配置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已有单元编号]列表中显示已经配置的单元(单元号和单元类型)。选中某单元,其
属性将显示。
[单元属性]中列出选定单元的属性,包括单元类别、所述HW 组、通信端口、HW 线配
置和物理配置(物理位置和机框类型)。 [增加单元]页面完成增加单元操作。 [修改单元]页面完成修改单元操作。 [删除单元]页面完成删除单元操作
单击<增加所有无HW单元>按钮并确认后,系统将自动增加无HW的单元,出现如下界面,点击确定,如图2-25所示。
2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25单元配置数据分析
完成以后再增加有HW的单元,点击增加,分别配置交换网﹑用户,数字中继﹑模拟信令单元,方法如下:
7.增加交换网单元 (1)数据配置
单元编号:1,单元类型:紧凑型交换单元,把上图左边的交换单元添增加到右边, 如图2-26所示。
图2-26增加交换网单元数据配置1
点击通信端口配置,点击使用缺省配置-确定,完成交换网单元配置,如图2-27所示。
图2-27增加交换网单元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对话框中的标题[配置交换网单元的端口号]根据配置的单元不同而变化,如果配置模
拟信令单元则显示[配置用户单元的端口号],以此类推。标题下面分别显示了电路板的物理位置,如[机架1 机框5 槽位3]。[端口号1]和[端口号2]右侧的
2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下拉条列出了供使用的端口,可以进行选择。对于交换网单元下拉条中只能选择1 或2。
8.用户单元配置 (1)数据配置
点击【增加单元】-【增加】,如图2-28所示。
图2-28用户单元配置数据配置1
单元编号:2,单元类型:用户单元,把上图左边的用户单元添增加到右边。 点击【通信端口】-【使用缺省值】-【确定】,如图2-29所示。
图2-29用户单元配置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对话框中的标题[配置24用户单元的端口号]根据配置的单元不同而变化,如果配置
模拟信令单元则显示[配置用户单元的端口号],以此类推。标题下面分别显示了电路板的物理位置,如[机架1 机框5 槽位25]。[端口号1]和[端口号2]右侧的下拉条列出了供使用的端口,可以进行选择。 9. HW线配置 (1)数据配置
点击【HW线配置】-【缺省配置】-【确定】,如图2-30所示。
2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30 HW线配置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用户单元需两条8MHW。两个[网号]和[物理HW 号]可以分别通过下拉条选择。要根
据实际连线去配置,在实验一已经讲明用户单元配置的HW是18、19。 单击<缺省HW 配置>按钮,系统给出该单元的缺省HW 配置。 单击<确定>按钮,确定修改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取消>按钮,废弃设置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帮助>按钮,弹出帮助对话框。 10. 子单元增加 (1)数据配置
点击【子单元增加】-【选中多任务测试板】-【确定】,完成用户单元配置,如图2-31所示。
图2-31子单元增加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多任务测试板列表]列出了选定用户机框的物理位置。
[多任务测试板设置]中有一项多任务测试板单选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单击[缺省设置]按钮,系统选中多任务测试板。 单击<确定>按钮,确认修改并退出对话框。 单击<取消>按钮则废弃更改,退出对话框。 单击<帮助>按钮,弹出帮助对话框。 12.数字中继单元配置
(1)数据配置
点击【增加单元】-【增加】,如图2-32所示。
2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32数字中继单元配置数据配置1
单元编号:3,单元类型:数字中继单元,把上图左边的数字中继单元添增加到右边 点击【通信端口配置】-端口号1:7-【确定】,如图2-33所示。
图2-33数字中继单元配置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配置数字中继单元的端口号]根据配置的单元不同而变化,如果配置模拟信令单元则
显示[配置模拟信令单元的端口号],以此类推。标题下面显示了该电路板的物理位置,如[机架1 机框5 槽位3]。
[端口号1]右侧的下拉条列出了供使用的端口,可以进行选择。本次实验选择7 单击<使用缺省值>按钮,系统使用缺省设置。 单击<确定>按钮,确认修改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取消>按钮,废弃设置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帮助>按钮,弹出帮助对话框,显示各种单元的端口设置情况。 单击<返回>按钮,则退出帮助对话框。 13.单元HW线配置 (1) 数据配置
点击【HW线配置】-【缺省配置】-【确定】,如图2-34所示。
2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34单元HW线配置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网号]下拉条列出了可供选择的网号。
[物理HW 号1]下拉条列出了可供选择HW 号。
单击<缺省HW 配置>按钮,系统给出该单元的缺省HW 配置。 单击<确定>按钮,则确定修改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取消>按钮,废弃设置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帮助>按钮,用户可以浏览各种情况的HW设置情况。 14. 子单元增加 (1)数据配置
点击【子单元增加】-选中PCM1-PCM4,按下图正确配置其他数据点击【确定】,完成数字中继单元配置,如图2-35所示。
图2-35子单元增加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界面左侧列表中列出了数字中继单元的4 个PCM; [子单元类型]是中继子单元可以配置的类型;[子单元类型]是共路信令时需配置传
输码型和硬件接口,[子单元类型]是随路信令时需配置[信令类型]、[传输码型]、[帧类型]和[硬件接口]等。用 [信令类型]选择[NO.1];[传输码型]选择[HDB3];[帧类型]选择[16Frame]; [硬件接口]选择[E1];[CRC 校验]则根据对接双方商定。 当[中继子单元类型]配置成[共路信令]时: [传输码型]选择[HDB3];[硬件接口]选择[E1];[CRC 校验]则根据对接双方商定。 2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信令类型]有NO.1,R1,R2,可以通过下拉条选择; [传输码型]有AMI,B8ZS,HDB3,通过下拉条选择; [硬件接口]有E1 和T1,通过下拉条选择; [CRC 校验]有CRC(Only for ESF)和NO CRC(Only for ESF),通过下拉条选择; [回声抑制器]是指选中的中继板是否有回声抑制功能,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回声抑制 选项通常不要选择,如选择该项,则对应的数字中继板必须是带有回声抑制功能的DTEC 数字中继板。 选择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确认, 单击<取消>按钮废弃。 单击<帮助>按钮,弹出帮助对话框,在帮助界面中单击< 返回>按钮,关闭帮助对话框。 15.模拟信令单元配置 (1)数据配置 本次实验环境配置2块ASIG板,需要进分别添加,点击【增加单元】-【增加】,如图2-36所示。图2-36模拟信令单元配置数据配置1 单元编号:4,单元类型:模拟信令单元,把上图左边的模拟单元(槽位19)添增加到右边点击【通信端口】-【使用缺省值】-【确定】,如图2-37所示。 图2-37模拟信令单元配置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配置模拟信令单元的端口号]根据配置的单元不同而变化,如果配置数字中继单元则 显示[配置数字中继单元的端口号],以此类推。标题下面显示了该电路板的物理位置,如[机架1 机框6 槽位19]。 [端口号1]右侧的下拉条列出了供使用的端口,可以进行选择。本次实验选择7 单击<使用缺省值>按钮,系统使用缺省设置。 单击<确定>按钮,确认修改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取消>按钮,废弃设置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帮助>按钮,弹出帮助对话框,显示各种单元的端口设置情况。 单击<返回>按钮,则退出帮助对话框。 点击【HW线配置】-【缺省配置】-【确定】 16.单元HW线配置 (1)数据配置 如图2-37所示。 2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37单元HW线配置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网号]下拉条列出了可供选择的网号。 [物理HW号1]下拉条列出了可供选择HW 号。 单击<缺省HW 配置>按钮,系统给出该单元的缺省HW 配置。 单击<确定>按钮,则确定修改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取消>按钮,废弃设置并关闭对话框。 单击<帮助>按钮,用户可以浏览各种情况的HW设置情况。 17.ASIG板配置 点击【子单元增加】-DSP1选中“双音多频”,DSP2选中“主叫号码显示”-【确定】,如下图,完成的一块ASIG板配置。 (1)数据配置 数据配置具体内容如图2-38所示。 图2-38 ASIG板配置数据配置1 (2)数据分析 实际配置时需根据硬件单板的情况进行设置,模拟信令板从CPU 处理芯片上分为Intel 386 和Motorola 860 两种,通常称之为386 或860 的模拟信令板。 对于386 的模拟信令板又分为音板(TONE)和双音多频板(DTMF)。对于DTMF 板的两个子单元可分别做[双音多频]单元、[多频记发器]单元、[主叫号码显示]单元;TONE 板的两个子单元可分别做[双音多频]单元、[多频记发器]单元、[主叫号码显示]单元、[会议电路]单元(是30 路的会议电路)、[音子单元](是4M 的音单元)单元、[音检测电路资源]单元。但是两个子单元中只能有一个单元设置为会议电路(是30 路的会议电路),即一块386 的TONE 板只能提供一个30 路的会议电路资源。 对于860 的模拟信令板目前有3 种硬件单板,分别称作Asig-1,Asig-2,Asig-3。 2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Asig-1 模拟信令板元器件全部装焊,两个子单元可分别做[双音多频]单元、[多频记发器]单元、[主叫号码显示]单元、[音检测电路]单元、[60路会议电路]单元、[64M 音板]单元、[多频MF]单元或[FSK]单元。 Asig-2 模拟信令板因无FLASH 和会议芯片,两个子单元可分别做[双音多频]单元、[多频记发器]单元、[主叫号码显示]单元、[音检测电路]单元、[多频MF]单元、[FSK]单元。 Asig-3 模拟信令板因只有第一个子单元有FLASH,无会议芯片,两个子单元可分别做[双音多频]单元、[多频记发器]单元、[主叫号码显示]单元、[音检测电路]单元、[64M 音板]单元、[多频MF]单元、[FSK]单元,其中只能有一个子单元能配置成64M 音板资源。单击<缺省设置>按钮把两个子单元都设置为双音多频类型。 18.另一ASIG板配置 接下来配置第二块ASIG板,方法跟第一块一样:点击【增加单元】-【增加】,如图2-39所示。ASIG板配置数据配置1单元编号:5,单元类型:模拟信令单元,把上图左边的模拟单元(槽位20)添增加到右边,点击【通信端口】-【使用缺省值】-【确定】,如图2-40所示。 图2-40 ASIG板配置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该部分的数据分析参考第一块模拟信令板的数据分析。 19.64音板配置 点击【HW线配置】进入如下图所示界面。 (1)数据配置 数据配置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点击【缺省配置】-【确定】即可,如图2-41所示。 图2-41 64音板配置数据配置 2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2)数据分析 该部分的数据分析参考第一块模拟信令板的数据分析。 点击【子单元增加】-DSP1选中“64音板”,DSP2选中“双音多频”-【确定】,如下图,完成第二块ASIG板配置。20. 模拟信令板配置 (1)数据配置 数据配置具体内容,如图2-42所示。 图2-42模拟信令板配置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该部分的数据分析参考第一块模拟信令板的数据分析。 (七)、号码管理 用户放号,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号码管理】-【号码管理】,操作菜单如下,如图2-43所示。 图2-43号码管理 在ZXJ10 交换机中,所有本局局号统一编号,称为本局局码(NOC),其范围为(1,2,3,…,200),并且本局局号与本局局码呈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本局局号对应的本局电话号码长度是确定的,不同本局局号对应的本局电话号码长度可以不等长。放号时,需要增加局号,分配百号,再给号码分配用户线。从号码管理界面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有两个页面,分别是[局号和百号组],[用户号码]两个页面。 1.增加局号 点击【增加局号】进入如下图所示界面。 (1)数据配置 数据配置具体内容如图2-44所示。 3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44增加局号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网络类型:根据在交换局配置中设置的基本网络类型与接口网络类型决定。 局号索引:在ZXJ10 交换机中,所有本局局号统一编号,称为本局局码或局号索引(NOC), 其范围为{1,2,3,…,200},并且本局局号与局号索引呈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本局局号对应的本局电话号码长度是确定的,不同本局局号对应的本局电话号码长度可以不等长。 局号(PQR):对于8 位号长,记为PQRSABCD,本局局号为PQRS,用户号为ABCD,百号 组为AB。对于7 位号长,记为PQRABCD,本局局号为PQR,用户号为ABCD,百号组为AB。 对于6 位号长:记为PQABCD,本局局号为PQ,用户号为ABCD,百号组为AB。依次类推。 描述:为了便于管理,对此局号用文字描述。 号码长度:此局号号码的长度。一般最小长度是3,最大长度是40。 在计费话单和话务统计中增加长途区号:增加了一局多区号功能后,每一个区的用户在 此选择是否在计费话单和话务统计中增加长途区号。 设置长途区号(默认是本局区号):增加了一局多区号功能后,一个局可以分配多个区 号。如果此局号所属的区号与本局默认设置的不同,在此修改。 2. 分配百号 点击【分配百号】,进入分配百号界面。 (1)数据配置 数据配置具体内容如图2-45所示。 图2-45分配百号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局号:列出所选网络内的已有局号。 模块号:列出本交换局已有的模块号。 3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单击“>>”按钮,将[可以分配的百号组]列表中选中的百号增加到[可以释放的百号 组]列表中。 单击“<<”按钮,将[可以释放的百号组]列表中选中的百号增加到[可以分配的百号 组]列表中。 单击<返回>按钮,返回到号码管理主界面。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界面数据。 3. 放号配置 在号码管理主界面,单击<放号>按钮,进入[号码分配]界面。 (1)数据配置 数据配置具体内容如图2-46所示。 图2-46放号配置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从[局号]下拉框中选择将放号的局号,从[百号]下拉框中选择一个百号,则未分配 的号码将列在[可用的号码]列表框中。 从[用户线的类型]下拉框中选择一种用户线的类型。用户线类型有:普通用户线,(2B+D) ISDN 基本速率,(30B/23B)ISDN 基群速率。 从[模块],[机架],[机框]下拉框中选择用户线的范围。 从[可用的号码]列表框和[可用的用户线]列表框中选择相应的用户线,单击<放号> 按钮,即可完成放号。 在[放号数目]编辑框中输入放号的数目,单击<放号>按钮,也可完成放号。 (八)、号码分析 交换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网络寻址,电话网中用户网络的地址是电话号码。号码分析主要用来确定某个号码流对应的网络地址和业务处理方式。ZXJ10 交换机系统提供七种号码分析器:新业务号码分析器、CENTREX 号码分析器、专网号码分析器、特服号码分析器、本地网号码分析器、国内长途号码分析器和国际长途号码分析器。对于某一指定的号码分析选择子,号码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经过选择子中规定的各种分析器,由分析器进行号码分析并输出结果。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号码管理→号码分析],分两个页面: 号码分析选择子页面:维护(增加、删除或修改)号码分析选择子。 分析器入口页面:维护(增加、删除或修改)号码分析器。 1.增加号码分析器 (1)数据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号码管理→号码分析],如图2-47所示。 3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47增加号码分析器数据配置1 选择<分析器入口>,单击<增加>按钮,进入[创建分析器入口]页面,如图2-48所示。 图2-48增加号码分析器数据配置1 分别选中<新业务号码分析器>、<本地号码分析器>点击<确定> (2)数据分析 在[分析器名称]输入框中输入分析器的名称。 在[分析器类型]中选择一种分析器类型。 如果需要继承已有同类型分析器的分析号码,则应选中[根据已有的相应分析器复制分 析号码],并给出其入口号。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创建。当创建一个新的号码分析器时,系统自动将相应类型模 板中的数据读入。 单击<取消>按钮放弃创建。 2.被叫号码属性 (1)数据配置 选中<本地网>分析器,单击<分析号码>按钮, 可以浏览该分析器中的被分析号码。界面如图2-49所示。 图2-49 被叫号码属性数据配置1 3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点击<增加>按钮,被分析号码填700,为本次实验增加的电话号码的字冠,其他的数据如图2-50所示。 图2-50被叫号码属性数据配置2 (2)数据分析 [呼叫业务类别]有以下几种: 空号 本地网本局/普通业务 本地网出局/市话业务 本地网出局/农话(网话)业务 国内长途(大区内)人工业务 国内长途(大区内)自动业务 国内长途(大区间)人工业务 国内长途(大区间)自动业务 国际长途人工业务 国际长途自动业务 本局收费特服业务 本局免费特服业务 出局收费特服业务 出局免费特服业务 附加业务 CENTREX 商务组内本局呼叫 CENTREX 商务组内出局呼叫 智能网业务呼叫 GSM 网业务呼叫 CDMA 网业务呼叫 GSM 智能网覆盖业务 PSTN 智能网业务呼叫 CDMA 智能网业务呼叫 GSM 智能网业务呼叫 MSC 移动呼叫业务 MSC 本地业务 MSC 国内业务 MSC 国际业务 不修改 3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局号索引]:本局局码的索引号 [出局路由链组]:呼叫业务类别是出局时,呼叫出局用到的路由链组号。 [用户电路群号]:呼叫业务类别是本局收费特服业务和本局收费免费业务时,特服群 的群号。 [附加业务类别]的种类有:登记缩位拨号,撤销缩位拨号,使用缩位拨号,验证缩位 拨号,登记延时热线,撤销延时热线,使用延时热线,验证 延时热线等。 (6) [目的网类型]:有公众电信网,铁路电信网,军用电信网,电力电信网,煤炭 电信网,移动电信网等 [智能业务键]:智能业务的一种标识。 [智能业务方式]:有智能网方式/智能出局,智能平台方式/200 业务出局。 [结束标记]:结束标记的方式有分析未结束,分析结束不再继续分析,分析结束全部 号码在后续分析,分析结束余下号码在后续分析,不修改。 [话路复原方式]有主叫控制复原,被叫控制复原,互不控制复原,不修改。 [网路业务类型]有:无网路缺省,网路业务1~网路业务30,国际长途网路业务(31), 国内长途网路业务(32),不修改。 [网路CIC 类型]:非CIC 码,本网CIC,其他网CIC,不修改。 [业务键类型]:选中[移机不改号]标志时,需要配置业务键类型。 [号码流最少位长]:被分析号码的最少位数。 [号码流最多位长]:被分析号码的最多位数。 [长途区域编码]:被分析号码的长途区域编码。 [长途字冠+区号长度]:被分析号码的长途字冠与区号长度之和。 [新的号码分析选择子]:选中[需要二次分析]标志时,需要配置二次分析的号码分 析选择子。 [被叫号码分析选择子]:在主叫号码分析器中,选中[提供被叫号码分析]标志时, 需要配置被叫号码分析选择子。 [智能业务分析子]:呼叫业务类别是智能业务时,需要配置智能业务分析子。 在列表框中选中一个被分析号码,则被分析号码的属性就显示出来。 单击<增加>按钮,进入[增加被分析号码]页面。。 单击<删除>按钮,将弹出确认删除按钮,单击<确定>按钮,将删除被分析号码。单击< 取消>按钮放弃操作。 3.号码分析选择 (1)数据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号码管理→号码分析],单击[号码分析选择子],点击<增加>,按照下图配置完成所有的数据,如图2-51所示。 3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51号码分析选择数据配置 (2)数据分析 [选择子类别]:有被叫号码的分析选择子,主叫号码的分析选择子。 在选择子列表中选择一个选择子,这个选择子的名称以及各个分析器入口显示出来。 单击<修改>按钮,如果数据有变化,将弹出修改确认窗口。单击<确定>按钮,将修改号码 分析选择子参数。单击<取消>按钮放弃操作。(九)、数据传送 到此本局已经配置,我们刚配置的数据保存在本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后台,这些配置数据生效,需要将本维护终端的数据传送到前台MP板,方法如下: 【数据管理】-【数据传送】,把数据传送到前台,如图2-52所示。 图2-52数据传送 系统会提示数据发送成功,复位MP板,按MP板RESET开关。本局数据已经完全配置完成,如果数据配置没有错误,便可以进行电话拨打测试,实现局内电话通话测试。 (十)、呼叫跟踪 呼叫动态跟踪维护工具适用于ZXJ10 机的呼叫维护、信令观察以及演示ZXJ10 机信呼叫过程等。呼叫动态跟踪工具具体可实现的功能如下: 1.指定对某一个呼叫进行动态跟踪,记录该话机各个不同的状态。 2.可以动态跟踪该呼叫随路出入局的信令。 3.形象地演示整个呼叫过程。 4.详细列出呼叫某状态的内部信息。 在后台维护系统浮动菜单选择[业务管理→呼叫动态跟踪],将会激活[呼叫实时动态跟踪]功能,界面如下图所示。 学生可以后台维护终端跟踪呼叫过程,从流程上去了解交换机处理呼叫流程的工程,具体方法打开【业务管理】-【呼叫动态跟踪】,如图2-53所示。 3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53呼叫跟踪1 点击登记,如图2-54所示。 图2-54呼叫跟踪2 点击增加,跟踪内容,指定用户号码:7000000,跟踪类型:选定所有类型。 (1) 在跟踪消息与数据库里各项含义: [跟踪失败的消息与DB 调用]:指跟踪指定进程发送特定消息(填的消息号)失败和 程序内数据库特定(填的消息号)的DB 调用失败跟踪失败的消息。 [跟踪的消息名称]:跟踪的消息号所定义的宏。 [跟踪数据库调用]:跟踪指定的数据库接口的调用。 [跟踪接收的信息]:跟踪指定进程接收的特定消息(填的消息号)。 [跟踪发送的信息]:跟踪指定进程发送的特定消息(填的消息号)。 [数据库请求调用]:跟踪指定进程调用特定DB 所填写的请求内容。 [数据库返回消息]:跟踪指定进程调用特定DB 的返回结果内容。 (2) 在跟踪内容里各项含义见下: [指定用户号码]:表示跟踪输入的主叫或者被叫用户号码。 [指定用户电路]:指定跟踪的用户电路号。 [指定中继电路]:指定跟踪的中继电路号。 [失败消息与数据库调用的模块号]:模块号是限定该次跟踪的模块。 (3) 在跟踪类型里各项含义见下: [选中所有类型]:跟踪所有呼叫。 [ISDN]:跟踪综合业务数字网呼叫。 [本局与随路]:跟踪本局呼叫或随路呼叫。 [TUP]:跟踪共路电话用户部分呼叫。 [ISUP]:跟踪ITU-T 标准的共路综合数字业务网用户呼叫。 [AISUP]:跟踪美国标准的共路综合数字业务网用户呼叫,如图2-55所示。 3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2-55呼叫跟踪3 点击编辑确认,出现如下对话框,如图2-56所示。 图2-56呼叫跟踪4 点击确认,如图2-57所示。 图2-57呼叫跟踪5 登记成功后,只要该号码产生呼叫动作,跟踪工具即可跟踪并显示其详细动作和呼叫所占用的数据区内容,如图2-57所示。 图2-58呼叫跟踪6 3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选定某状态图标,单击<跟踪结果>按钮,可以观察到其详细信息。如点击听拨号音状态,可以看出本状态的主叫号码是7000004。 五、思考题 1.列举一次成功呼叫的信令流程。 2.简述NO.7的MTP1、MTP2、MTP3在zxj10上的实现形式。 3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实验3 程控交换机呼叫分析和中继数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交换机中继数据的配置方法。 2、掌握PCM信令系统在通信网中的实际运用,理解中继数据各参数的意义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 本局信令点编码1-1-1,对局信令点编码2-2-2,在DDF架侧,将DTI板的第一个E1和第二个E1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按照实验步骤的顺序依次正确配置7号MTP数据和中继群数据,并进行拨打电话测试。 1号E12号E1TXRXTXRX综合配线架 三、实验仪器 程控交换机 1套 维护终端 1台 电话机 1部 四、实验原理 信令是各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的一种通用语言。现就ZXJ10交换机为例,详细描述其呼叫处理原理。 ZXJ10 的No.7 信令每个PSM 模块和RSM模块均可以独立处理No.7 信令。PSM 模块或RSM 模块通过半固定接续的方式将信令通过交换网接入交换机。 No.7 的物理层由中继接口板处理,链路层协议由No.7 通讯板处理,第三层网络层功能则由PSM 或RSM 模块和SNM 模块配合处理。下面介绍各部分的实现方式和功能。No.7 的MTP1,MTP2,MTP3+SCCP 三层协议由ZXJ10 的DT,COMM,MP 相应的软件实现。 MTP1(L1)层物理平台主要位于DT 中,MTP2(L2)层主要位于COMM 板之中,MTP3(L3)层主要位于MP 中。每对COMM 板HDLC 协议可以提供最多32 个时隙的信令通道,COMM 信令信息由T 网的半永久(固定)接续送到相应 的链路(DTI 接口)。其示意图如图3-1所示。 4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3-1 No.7 信令物理平台示意图 COMM 中2 条HDLC 可以在不同时刻选用不同的时隙送到不同的链路达到同时处理的目的。COMM1,COMM2 连接为话务分担复用,模块处理机为主/备复用。ZXJ10 的信令物理平台借助半永久接续方式,与话路接续位于同一DSN(T 网)模块,因此易于发现链路故障,简化了信令通道的检测。另外ZXJ10 的COMM通信程序是面向所有COMM 板写入/读出的。本次实验采取单配的方式。 1. 呼叫进程部分 ISUP 负责呼叫接续和话路的维护和管理。 根据ISUP 信令子系统在ZXJ10 交换机软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ISUP 大致可划分为四大模块: ISUPSPRC:主要功能是进行消息分配。凡是发给ISUP 的消息首先由它分类处理, 然后调用相应模块。 ISUPCPC: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叫处理控制。 ISUPCSC:主要功能是进行电路监视控制。 ISUPCGST:主要功能是进行拥塞控制。 深入下去,ISUPCPC 和ISUPCSC 还可进一步细化。 ISUPCPC 可划分为: ISUPCPCO:进行去话呼叫处理控制。 ISUPCPCI:进行来话呼叫处理控制。 ISUPCCO:在ISUPCPCO 控制下进行去话导通检验。 ISUPCCI:在ISUPCPCI 控制下进行来话导通检验。 ISUPCSC 可划分为: ISUPBLS/BLR:进行电路闭塞发送/接收控制。 ISUPMGBS/HGBR:进行面向维护电路群发送/接收控制。 ISUPCRS/CRR:进行电路复原发送/接收控制。 ISUPCGRS/CGRR:进行电路群复原发送/接收控制。 ISUPCRCS/CRC:进行导通再检验发送/接收控制。 ISUPCQS/CQR:进行电路群询问发送/接收控制。 4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模块结构如图3-2和图3-3所示。 图3-2 模块结构图 图3-3模块结构图 2. 基本呼叫处理(ISUPCPC) (1) 消息处理 操作系统消息:主要是处理主备机倒换和呼叫进程中的定时器消息。 主备通信消息:处理主备机倒换时的呼叫保护问题。 数据库消息:执行有关数据库的读取和定义。 半呼叫消息:(主叫侧半呼叫、被叫侧半呼叫、半呼叫另一侧)。根据收到的具体 消息的不同,进入各个不同的进程及其不同状态进行分别处理: 操作维护台消息(人机命令)包括对电路(群)的闭塞/解除闭塞、复原、导通检 4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验,查询电路群,修改ISUP 自环标志等。 MTP-L3 消息:局间信令消息、拥塞控制消息。 (2) 信令的执行过程 以下我们所讨论的仍是关于ISUP 的一次正常呼叫过程,即被叫用户空闲、顺利建立通话、正常结束通话并拆线复原。ISUP 支持模拟/数字混合网。 (3) 模拟部分 对于ISUP 的一次正常呼叫处理程序,如图3-4所示。 图3-4 ISUP 呼叫空闲用户接续示例 消息分析如下: 内部呼叫消息: Info(DnInfo):地址消息 Alerting:振铃消息 StartConv:开始通话消息 局间消息: IAM:初始地址消息 SAM:后续地址消息 ACM:地址全消息 ANM:应答消息 4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REL:释放消息 RLC:监视完成消息 关于以上呼叫流程解释如下: 入局半呼叫 Idle(空闲状态)。 WtForCci(等待导通检验输入状态)。 TrunkSeized(占用电路状态)。 WtForAlerting(等待振铃状态)。 WtForAnswer(等待应答状态)。 ICCAnswer(ICC 应答状态):与TUP 的Talking 状态类似。 WtForRLC(等待释放完成状态)。 出局半呼叫 Idle(空闲状态)。 TrunkSeized(占用电路状态)。 WtForCco(等待导通检验输出状态)。 WtForACM(等待地址全状态)。 WtForANM(等待应答状态)。 OGCAnswer(OGC 应答状态):与TUP 的Talking 状态类似。 WtForRLC(等待释放完成状态)。 (4) 数字部分 ISUP 对数字呼叫(ISDN 呼叫)的处理过程同模拟呼叫基本相同,但应注意如下不同之处: 在ISDN 呼叫中不存在主/被叫控制的概念,全部采用互不控制方式。这是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要求,缩短释放时间。因此,在呼叫进行的任意阶段,只要有一方要求结束,ISDN 呼叫将立即释放。而在模拟呼叫中,如果采用主/被叫控制,则始终只有主/被叫才能释放呼叫。 在ISDN 呼叫中呼叫的暂停/恢复是由ISDN 终端通过发送不同的请求消息来控制的,网络只是被动地响应终端的请求。而在模拟呼叫中电话机并不能加以区分,上述功能则是由网络控制的。 在ISDN 呼叫中存在的n×64kb/s 接续要求,网络应予满足。这时ISUP 采取了一种特殊的选路方式,即同时选择n 条电路(部颁技术规范规定,目前仅实现n=2,对于更高速率业务,暂采取半固定连接方式)。在模拟呼叫中不存在此业务。 ISDN 呼叫的用户网络接口DSS1 功能远较模拟用户信令强大。因此,ISDN呼叫消息的参数结构也远较模拟呼叫复杂。ISUP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将DSS1 的“信息单元 (Information Element)”,在网络中透明传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进行一些转换,或者作为接续的依据。由于ISDN 消息参数较多,有可能使ISUP 消息长度超过No.7 系统的限制272 字节。此时,应采用简单分段方法进行传送。在模拟呼叫中一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ISDN 可以支持众多的补充业务,从而导致ISDN 呼叫中用到一些模拟呼叫中不会出现的特殊消息,这些是需要ISUP 单独加以处理的。而在模拟呼叫中,实现新业务时,更多地是在本局内进行消息通信,很少涉及局间信令。 3. 导通检验的处理(ISUPCco,ISUPCci) No.7 信令方式话路信号和信令分开传送,在信令传送正常的情况下并不表示它所连接的话路也是正常的,且传输质量也合乎要求,为此No.7 系统中需要解决电路的导通检验问题。 4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ZXJ10 交换机上的导通检验是在PP 上完成的,PP 向ISUP 报告导通检验结果。其中,发送设备导通检验频率为2000Hz,考虑到环路接入点两支路间的相对电平差后,检验环路的衰耗为0dB。接收设备(数字滤波器)的工作检验频率也为2000Hz,识别时间为45ms。其不工作要求的信号频率为(2000±200)Hz 之外,信号持续时间小于30ms。接收设备的释放要求是 如果接收器用于测试检验单音的消失,识别单音后,不大于15ms 的中断可以忽略,这将防止过早地接通话音通路,检验单音消失的指示延迟不应超过40ms。 呼叫被叫侧发现需要检验电路时,向数据库申请检验音时隙,然后向PP发连接发送接收器的检验请求,PP 在前向电路上接入2000Hz 的数字信号固定单音,在45ms 内若听到符合电气要求的回音则表示电路导通,否则认为电路失效。最后向ISUP 发送导通检验结果。 在交换局中,去话电路导通检验失败后,将断开导通检验发送接收器,并在另一条电路上进行自动重复尝试,同时给后续交换局发导通失败信号。如果由初始地址消息发动导通检验,检出导通检验失败后1s~10s 内,应在失败的话路上进行重导通检验。在ZXJ10 交换机中,导通检验在出入局半呼叫中即己完成。ISUPCco,ISUPCci可由人机命令进行重导通检验启动,或在导通检验失败后,由ISUPCco,ISUPCci 启动。 4. 监视控制处理(CSC) 包括闭塞控制(BLS/BLR,MGBS/MGBR,HGBS/HGBR)、复原控制(CRS, CGRS/CGRR)、导通再检验控制(CRCS/CRCR)和电路群询问控制(CQS/CQR)。在程控交换局,电路状态保存在存储器的系统中,当存储器出现故障时,两个交换局间受影响的电路必须分别在两个交换局内复原为空闲状态,以便被重新占用。由于存储器有故障的交换机不知道电路是否空闲、去话占用、来话占用和被闭塞等状态,所以应对受影响的电路发送电路复原或电路群复原信号。在某些情况,当信号发生故障时,也要发送电路复原信号。如果在电路复原信号以后4s~15s(T18)以内收不到证实,将重发电路复原信号(RSC),如果第一次重发电路复原信号后1min(T19)内仍收不到证实,系统将向维护人员告警要求,人为完成复原程序,此种方法每隔一分钟重复一次,直到人为处理为止。 对于ISUP 特有的电路群查询控制,本端通过发送CQM 消息和接收CQR可以查询对端相应电路的状态。如发现与本端不一致之处,维护人员可采取措施检查、校正。 ISUP 的电路状态查询结果分为四大类: (1) 如果此电路不为ISUP 所识别,称为“未配备状态”。如果此电路正处在下述情形之一,称为“瞬间状态”。 发出RSC 等RLC; 发出IAM 等ACM/CON; 发出BLO/UBL 等BLA/UBA。 以上两种状态不与其它状态并存。 (2) 此电路的“呼叫处理状态”按下列条件判断: 被出局呼叫占用称为“去话忙”; 被入局呼叫占用称为“来话忙”; 否则称为“呼叫空闲”。 (3) 此电路的“维护闭塞状态”按下列条件判断: 被本局闭塞称为“本端维护闭塞”; 被对端局闭塞称为“远端维护闭塞”; 被两个局同时闭塞称为“本端和远端维护闭塞”; 否则称为“无闭塞”。 4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4) 此电路的“硬件闭塞状态”按下列条件判断: 被本局闭塞称为“本端硬件闭塞”; 被对端局闭塞称为“远端硬件闭塞”; 被两个局同时闭塞称为“本端和远端硬件闭塞”; 否则称为“无闭塞”。 注意:如果硬件闭塞存在,“呼叫处理状态”只能为“空闲”。 5. 拥塞控制(CGST) (1) 本端信令点拥塞 收到MTP 第一次拥塞通知时,ISUP 启动拥塞控制过程。 收到MTP 随后的拥塞通知时,ISUP 进一步加强此过程。 收到MTP 的拥塞解除通知时,ISUP 终止拥塞控制过程。 (2) 远端信令点拥塞 由于这种情况下MTP 不通知拥塞解除,ISUP 应能自动解除之。因此需采用逐级 递增/递减话务量的自适应方法。 当ISUP 收到第一个拥塞通知时,话务量将逐步减少。为此,启动两个定时器:较 短的T1 和较长的T2。 在Tl 期间,为使话务量不致减少得太快,对同一方向的后续拥塞通知不予理睬。 在T1 超时但T2 尚未超时期间,如果收到拥塞通知,ISUP 将分级减少话务量,并 重新启动T1 和T2。此过程一直持续到话务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T2 超时(T2 期间未收到拥塞通知),话务量应分级增加,并重新启动T2。 此过程一直持续到话务量恢复正常。 Tl:T2 到后第一次拥塞/第一次拥塞指示(300ms~600ms)。 T2:第一次拥塞指示(5s~10s)。 6. 同抢 由于No.7 信号方式具有双向工作能力,故两个交换局会对同一条电路同抢。同抢占用的检测是通过已发出IAM/IAI 消息的交换局的电路又收到了IAM/IAI 消息来判断的。 在ZXJ10 交换机中,采用主控选择法预防同抢占用,即每个交换局控制双向电路的一半电路,信令点编码大的交换局主控所有偶数号电路(电路识别码),另一交换局主控奇数号电路。双向电路群的每3 个终端局可以先接入由它主控的电路群,并选择这一群电路中己释放时间最长的电路:非主控的交换局可以无优先权地接入不是它主控的电路群,但要选择其中最先释放的电路。 比较信令点编码大小的原则是,因为SPC[2]是编码的高位,SPC[0]是编码的低位,所以先比较SPC[2],再比较SPC[l],最后比较SPC[0]。在呼叫接续处理中,对由主控交换局处理的呼叫将完成接续,而对双向电路上收到的IAM/IAI 不进行处理。而非主控交换局处理的呼叫将放弃占用这些电路,自动地在同一电路或重选电路进行重复试呼。 在ZXJ10 交换机的处理程序中,当发端局在等待地址全时若同时又收到对端局发送过来的IAM/IAI 消息,则发生同抢。这时,应根据上述原则判断此局是否为主控局。若为主控局则发端局不理睬上述信号,继续等待地址全:否则将为原来的出局呼叫寻找第二条中继电路。如果没有第二条可用电路或有可用电路但在寻找数据区时失败,都将转到呼叫建立失败。 7. 重复试呼 4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No.7 信令方式具备CCITT 建议规定的自动重复试呼的能力。自动重复试呼将在以下五种情况下进行:导通检验失败。检出同抢占用(在非主控局)。在发出IAM/IAI 消息后收到任何后向地址消息之前,收到不合理的信号消息。 在发出IAM/IAI 消息后收到任何后向地址消息之前收到RSC 信令。在发出IAM/IAI 消息后收到任何后向地址消息之前收到不合理的线路信号。在前三种情况下,要重新选择一条电路进行。且重复试呼仅仅限于在第一条电路的同一个模块上寻找可用的第二条电路。 8. 补充业务 包括直接拨入(DDI)、主叫用户线识别提供/限制(CLIP/R)、被叫用户线识别提供/限制(COLP/R)、子地址(SUB)、呼叫等待(CW)、呼叫保持(HOLD)、呼叫前转(CFU/B/NR)、会议呼叫(CONF)、三方业务(3PTY)和用户一用户业务(UUS)。 9. 端到端信令 按照原邮电部规范的规定,现阶段对ISUP 利用SCCP 进行端到端传递的功能不作要求。因此本系统没有加以实现,但预留了有关功能接口。随着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方便地扩充。 10. 中继自环原理 本次实验通过中继自环方式实现交换机模拟出局,虚拟局向号1的用户号码为600000~6000023,设置600的出局路由链路组为1,本局拨打电话6000000,交换机调用数据库分析600为出局号码,送上中继,在入局时采取号码变换方式把600变成700,被叫号码通过号码变换后变成7000000,交换机再次分析700为本局号码,并找到相应的端口,接通被叫用户。 局间一次成功呼叫流程如下图3-5: AMPSPTONEDTMFDT中继DTMPPPT网T网COMMDTMFTONESPMPB 图3-5 局间呼叫流程图 五、实验步骤 (一)中继数据制作 准备工作: 4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1.实验之前。老师将需要进行实验的2个E1进行硬件自环,参考本节实验内容。 2.在中继数据制作之前,老师将本局数据库导入后台并发送到前台,请确认如下数据数是否正确,请参阅本局数据配置部分: 1)、保证本局电话间能正常呼叫(本局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 2)、检查 “物理配置” 中,是否将DTI的 “子单元类型” 初始化为“共路信令”? 3).是否配置了STB板。 中继数据分为两部分,MTP数据和中继群话路数据,配置的时候一定严格按照表格顺序进行配置,其表格顺序如下: MTP数据:邻接交换局-信令链路组-信令链路-信令路由-信令局向-PCM系统 中继群数据:中继电路组---中继电路分配---出局路由---出局路由组---出局路由链---路由链组 与此相关的表格邻接交换局,号码分析,入局号码变换。具体配置情况请参照下面的表格。 1、增加邻接交换局 (1) 数据配置 打开【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选择“邻接交换局”,点击“增加”注意信令点编码DPC:2-2-2,其他按照下图的数据进行配置,完成数据配置后点击确认。 (2) 数据分析 [交换局局向]:用来标识本交换局与邻接交换局,其编码范围为1~255。 [交换局名称]:邻接交换局的名称,便于识别。 [交换局网络类别]:网络类型有公用电信网、铁路电信网、军用电信网、电力电 信网、煤炭电信网、移动电信网、备用电信网1、备用电信网2 共8个网络类型。 [7 号协议类型]:有中国标准、ITU_T 标准、ANSI 标准、GSM 标准、CDMA 标准。 [子业务字段SSF]:有00H(国际使用)、04H(国际备用)、08H(国内使用)、 0CH(国内备用)四种值。国内开局使用08H。 4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子协议类型]:有默认方式、香港方式、塞浦路斯方式、秘鲁方式四种。 [信令点编码类型]:有24 位信令点编码和14 位信令点编码方式。 [信令点编码DPC]:14 位信令点三位编码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7,0~255,0~7。 24 位信令点三位编码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255,0~255,0~255。 [交换局编号]:出于电信网络管理需要,每一交换局都分配一个全国统一的交换 局编号,根据使用者所在的地区设定。 [长途区域编码]:邻接交换局对应网的区域编码,至多四位。 [长途区内序号]:同一长途编号区内长途交换局序号或同一长途编号区内国际交 换局序号。一般取1~9。 [连接方式]:有直联方式和准直联方式两种。 [测试业务号]:有0x01 和0x02 两种。 [交换局类别]:有市话局、国内长途局、国际长途局三种类别,可以复选。 [信令点类型]:有信令端接点、信令转接点、信令端/转接点三种,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 [和本交换局在同一长途区内]:选上此选项,则表示邻接局和本交换局在同一长 途区内。 [CIC 全局编码]:选上此选项,则表示邻接局与本局的7 号电路对接方式采用 CIC 全局编码方式。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单击<返回>按钮,废弃操作。 2、增加信令链路组 (1) 数据配置 打开【数据管理】-【7号数据管理】-【共路MTP数据】,弹出如下对话界面: (2) 界面解释 ZXJ10 交换机的共路信令系统可以自动识别14 位和24 位信令点编码。其静态数据是指本局和邻接局之间的信令链路组、信令链路、信令局向和信令路由数据。 [信令链路组]:每个信令链路组包含多个信令链路,并通向一个直连局向选中[信 4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令链路组]页面(缺省)。 [信令链路]:对每个信令链路进行物理配置。信令链路是信令的传输通道,通过它将各信令点和信令转接点连接起来,它由No.7 信令功能的一、二级组成。目前的信令链有4.8kbit/s 的模拟信令链和64kbit/s 的数字信令链两种。 [信令路由]:路由是从源信令点到达目的信令点所要经过的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传送路径。每个信令路由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信令链路组,每个子路由只能属于一个信令局向。 [信令局向]:在ZXJ10 交换机中,对某一个目的信令点,有四级路由可供选择,即:正常路由、第一迂回路由、第二迂回路由、第三迂回路由。每级路由都由若干链路组组成,同级路由间所有信令链路以话路分担方式工作。 [PCM 系统]:PCM 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用来确定“TUP”和“ISUP”需要使用的电路编码值。 选择信令链路组,点击增加,按照界面依次完成如下数,填写完成,点击增加: (2) 数据分析 [信令链路组]:范围为1~255,值任选。 [信令链路组名称]:信令链路组命名。 [直联局向]:该局向号是在[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邻接交换 局]中设定的,这里的直联局向,是指信令链路直连的局向,一般情况下与中继局向相同,但若话路直达而信令由STP 迂回时,则两者不一致。 [差错校正方法]:包括[基本误差校正法]和[PCR 预防循环重发校正法], 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误差校正法]:采用非互控、肯定/否定证实、重发纠错的方法,能在正常情况下保证消息信号单元按顺序和不重复地在信令链路上正确传递,而在检出差错时能控制重发而进行纠错。 [PCR 预防循环重发校正法]:采用非互控、肯定证实、循环重发纠错的方法,当没有新的消息信号单元或链路状态信号单元要发送时,就将存储在重发缓冲器中未得到肯定证 5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实的消息信号单元自动的循环重发,即预防循环重发;若有新的信号单元,则暂停重发的循环,优先发送新的信号单元。 链路差错校正方法应根据局方要求和链路传输时延选取,一般在线路传输时延小于15ms 时,使用[基本误差校正方法]。各差错校正方法的时延如下图 所示。 [高速链路使用]:选中高速链路使用后,一条信道对应单板DTI 的一条2M 的PCM, 此时信令板须用STB32。 3、增加信令链路 (1) 数据配置 选择信令链路,本次需要配置两条7号链路信令,第一条信令链路通道选择信道1,承载信令链路选择子单元号1的TS16,其他数据按照如下图,完成后点击增加: (2) 数据分析 [信令链路]:两个交换局之间的信令通道。在ZXJ10V10.0 中是指某个交换模块 的STB板上的一个链路通过模块的T 交换网连接到这个交换模块的某个DT 数字中继电路,通过中继电路和邻接交换局连接的信令通道。 [链路号]:全局编码1~1024。一个模块最多提供64 个信令链路,且此序号由系 统自动分配。 [链路组]:指本链路所属的链路组,可选择中图4.2-1存在的链路组。 [链路编码]:指通常所说的SLC,必须与邻接局的链路编码一致。 [模块号]:指本链路所在模块号。 [STB 板槽位号]:指本链路经由的STB 板号,在物理配置中分配,一般为21~24。 [STB 信道号]:信令链路在该STB 板位上的链路编号,CPU386 的STB板编号 范围1~8,CPU860 的新STB 板编号范围1~16。信令链路所在的模块、机架、机框、 5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槽位,单元,子单元,电路,它们必须是物理配置中已经预先分配的。 [电路号]:指本信令链路的PCM 线上的时隙号。 (3) 数据配置 完成后点击增加,第二条信令链路通道选择信道2,承载信令链路选择子单元号2的TS16,其他数据按照如下图 (4) 数据分析 请参照链路1的分析方法 完成后点击增加-返回,系统提示是否要重排链路,点击确定,系统会提示重排成功,点击确定即可。 5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4、增加信令路由 (1) 数据配置 选择信令路由,点击增加,依次按照如下图的数据的配置完信令路由,完成配置后,点击增加-返回,完成信令路由配置。: (4) 数据分析 [信令路由号]:局内部标识,可根据需要随便设置。 [信令路由名称]:信令路由命名。 [路由属性]:若该局向有多组链路,则在信令链路组1、组2 中分别填入,并选 择排列方式;否则只在组1 中填入链路组号。同一路由里所有链路组中所有信令链路以任务分担方式工作。 5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链路排列方式]按局方要求选定。如果仅选链路组1,链路组2 为[无],则链 路排列方式为[任意排列],如果在一个信令路由里有两个链路组:链路组1 和链路组2;链路组1 里有两条链路:链路1 和链路2;链路组2 里有两条链路:链路3 和链路4;依据SLS 的bit 位,可实现不同的选线方式,如下图所示,表中行名表示信令路由的链路排列方式,列名表示信令路由的信令链路选择。所选的bit 方式中有一个bit 位为1,则选择链路组2 中的链路,全为0,选择链路组1 中的链路,组内链路轮选;如果所有选线方式均不能满足要求,排列方式设置为[人工指定],可在右侧的链路排列框里手工设置每个SLS 所对应的链路。根据需要按界面提示选择路由号、链路组1、链路组2,单击<增加>按钮 5、增加信令局向 (1) 数据配置 选择信令局向,按照下图的数据正确配置信令局向;点击增加-返回,完成信令局向数据配置: 5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4) 数据分析 [信令局向]:这里的局向一般情况下与中继局向一致;若存在STB 的情况下, 应与话路中继局向一致。 [正常路由]:未发生故障情况下的信令业务流的路由。 [迂回路由]:因信令链或路由故障造成正常路由不能传送信令业务流而选择的路 由。 [信令局向路由]:填入正常路由,若有迂回路由,一并填入。对某一个目的信令 点,有四级路由可供选择,即:正常路由、第一迂回路由、第二迂回路由、第三迂回路由,是三级备用的工作方式,即正常路由不可达后,选第一迂回路由,正常路由、第一迂回路由均不可达后,选第二迂回路由,依此类推。 6、增加PCM系统 (1) 数据配置 选择PCM系统,点击增加,本次实验需要配置两个PCM系统,分别为DTI的第一,第二个E1,增加第一个PCM系统,系统编号为0,子单元号为1: 5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2) 数据分析 [信令局向]:这里的局向与话路中继局向一致。 [PCM 系统编号]:CIC 高七位,使得对应电路的CIC 编码与对方局一致。注意: 中兴交换机PCM 编号从0 开始,有些交换机是从1 开始。 [PCM 系统编号]一定要与邻接局约定。 [PCM 系统连接到本局的子单元]:对应的2M 系统。这里实际上是对信令链路 管理的PCM 电路进行编码,也就是常说的CIC编码。 (3) 数据配置 点击增加,完成第一个PCM系统;增加第二个PCM系统,系统编号为1,子单元号为2,完成后点击增加-返回,完成MTP数据制作。 (4) 数据分析 与PCM原理一样。 7、增加中继电路组 5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接下来开始中继群话路数据制作。打开中继管理菜单: (1) 数据配置 选择中继电路组,点击增加,选择基本属性,按照下图的的数据先配置完中继电路的增加, (2)数据分析 中继组数据配置包括中继组[基本属性]、[标志位]、[PRA&发码控制]、[被叫号码流变换]、[主叫号码流变换]、[综合关口局配置],下面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中继组类别]:分为入向、出向和双向三种中继组。 [中继信道类别]:分为数字中继、模拟中继、PRA 中继、CTRK 等16 种中继。 [入局局间线路信号标志]、[出局局间线路信号标志]:分为共路TUP、共路ISUP、 随路中国1 号,R2 信令等43 种局间信令。 [邻接交换局局向]:用来标识邻接交换局,其编码范围为1-255。 5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数据业务号码分析选择子]:这里指如果入局是数据业务呼叫,将采用该处设置 的号码分析选择子进行被叫号码的分析。 [入向号码分析选择子]:除了数据业务呼叫外的其他业务呼叫,将采用该处设置 的号码分析选择子进行被叫号码的分析。 [主叫号码分析选择子]:可以根据不同的主叫来寻找相应的被叫号码分析子。 [出向记发器信号标志]、[入向记发器信号标志]:分为多频互控MFC、多频脉 冲MFP、双音多频DTMF、直流脉冲DP、多频MP五种标志(仅适用于随路信令)。 中继组阈值:定义中继组中电路可占用的比率,缺省是100,表示全部可以被使用。 中继选择方法:定义中继电路的选路方法,有循环选择、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 从最后一个到第一个、从奇数到偶数、从偶数到奇数、选择最空闲的、选择最忙的、按同抢方式处理等八种方式。 对于七号电路通常选择按同抢方式处理,如果版本升级时需要注意对该项的调整,否则可能会导致中继同抢的发生。采用同抢策略一时,如果本局和邻接局相比信令点编码大则电路选择方法[从最后一个到第一个],如果本局和邻接局相比信令点编码小则电路选择方法[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采用同抢策略二时,如果本局和邻接局相比信令点编码大则电路选择方法[从偶数到奇数],如果本局和邻接局相比信令点编码小则电路选择方法[从奇数到偶数]。 8、增加被叫号码变换 (1) 数据配置 还是增加中继组界面,选择被叫号码流变换,进行号码变换,把600变成700这样本局落地,数据配置如下图: (4) 数据分析 号码流变换方式有:[增加号码],[删除号码],[修改号码],[全部替换], [条件增加],[条件删除],[条件删除本地区号],[只变号码的Nature 值]。视变换方式不同,可能需要添入[变换的起始位置]、[删除/修改的位长]以及 5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增加/修改的号码]等参数。本次实验选择[修改号码] [变换起始位置]:进行号码变化时候,标识开始变换的位置。 [删除/修改的位长]:表示需要修改数字位数,本次实验需要修改3。 [增加/修改的号码]:变换后的数字。 [变换后的号码类型]:表示变换后号码的性质。 完成点击增加-返回。完成中继群数据第一张数据配置。 9、中继电路分配 (1) 数据配置 选择中继电路分配,点击分配,本次实验需要2个E1,需要选中子单元1和2的1-15,17-31号电路 选中中继组号,[组内的中继电路]中显示该中继组内已有的电路(刚刚创建的中继组为空),而[可供分配的中继电路]中则显示目前可以分配给该中继组的电路。在[供分配的中继电路]中选定电路(按 完成点击分配-返回,完成中继电路分配。 10、增加出局路由 (1) 数据配置 选中出局路由,点击增加,完成后点击增加-返回,完成出局路由配置: 5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4) 数据分析 路由编号由系统自动给出。增加出局路由包括路由基本属性、被叫号码流变换、主 叫号码流变换以及号码流分段。 路由基本属性需要选择模块号,对应要使用的中继组号,号码发送方式,和一些特 别的标志(一般使用缺省值)。 11、增加出局路由组 (1) 数据配置 选择出局路由组,点击增加,注意路由组编号为1,这个要与“分析器入口”一致否则无法实现号码变化。其他参数按照下图去填写。完成后点击增加-返回,完成出局路由组的数据配置。 6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2) 数据分析 路由组编号由系统自动给出,依次选择该组的路由成员后,单击<增加>按钮即可完成。此操作可重复进行。 12、增加出局路由链 (1) 数据配置 选择出局路由链,按照下图数据正确填写数据。完成后点击增加-返回,完成出局路由链数据。 (2) 数据分析 一个出局路由链由至少1 个、最多12 个出局路由组组成。路由组之间存在先后次序,且路由组号可以重复,出局路由链中的路由组是优选的,不是负荷分担的。路由链 6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编号由系统自动给出。依次选定路由组号。如果不设置某路由组或将某路由组置为“0”,则后续设置将均不起作用。 13、增加出局路由链组 (1) 数据配置 选择出局路由链组,点击增加,按照下图正确配置数据。完成后,点击增加-返回。完成路由链的数据配置。 (2) 数据分析 路由链组号由系统自动给出,依次选择该组的路由链成员后,单击<增加>按钮即可完成。此操作可重复进行。 14、增加号码分析 到此为止,已完成中继群话路数据配置。接下来要完成号码分析制作,其方法与实验三一样,打开菜单如下: 出现如下界面, 6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选择分析器入口, 选中本地网,点击分析号码,按照下图正确配置数据。 6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数据分析方法见实验三 到此所有的数据制作完成。 学生在申请到席位后,申请席位见《软件操作指导书》,数据上传方法,打开【数据管理】-【数据传送】,把数据传送到前台。 完成NO.7的数据配置后需要配置自环请求,打开如下菜单 6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选中No7管理接口-No7自环请求,PCM线1选择子单元1,PCM2选择子单元2,然后点击,请求自环;No7链路自环,需要进行两次操作,分别选择链路号1和2,点击请求自环。 完成后点击查询自环,应出现如下界面: 15.验证结果 6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电话拨打方法:本局电话7000000拨打6000001,交换机把被叫号码送上中继群后进行号码变化,被叫号码变成70000001,实现出局电话落地。学生需要进行呼叫实时跟踪,验证本次实验配置正确性。打开业务管理-呼叫动态跟踪,点击登记-增加,选择指定用户号码7000000,跟踪类型,选中所有类型: 完成后点击编辑确认-确认,便可以进行拨打电话测试! 选中“听回铃音”的图标,便可以看到本次拨打电话的主叫用户和我被叫用户。 也可以采取实验五所描述的方式进行跟踪。 六、思考题 1. 选择承载链路的TS号时,能否选择其它TS号,为什么? 2.局间流程示意图的COMM板,在本次实验中被配置成什么名称单板?简述它的作用。 6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实验4 No.7信令系统追踪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对No.7信令系统的追踪分析; 2、掌握No.7信令系统的呼叫流程,理解成功呼叫信令流程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 1、追踪ZXJ10程控交换机No.7信令并进行深入分析; 2、通过成功呼叫和不成功呼叫事件分析整个信令流程及原理; 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No.7信令出局呼叫消息的分析及设置。三、实验仪器 1、程控交换机及其基本组件 1套 2、电话机 1部 3、计算机 1台 四、实验原理 (一)No.7信令系统基本结构 No.7用户实体(如MAP,INAP,OMAP等)L7TCAPISUPTUPL4~L6SCCPL3MTP3L2MTP2L1MTP1 MTP(消息传递部分)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TCA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 OMAP(操作维护应用部分) 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 MAP(移动应用部分) 图4-1 No.7功能模型图 6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图4-1中,MTP部份分为MTP1,MTP2,MTP3分别对应OSI七层协议中的第1,2,3层,MTP1为信令数据链路级,相当于OSI的L1物理层,主要是数据的双向传输通路,它包含数字传输通路及信令终端设备,数字传输通路采用64kb/s基本速率;MTP2为信令链路级,相当于L2链路功能级,这一级在ZXJ10的COMM板上为两个直接连接的信令点之间进行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而提供信令链路,主要功能是信令单元定界与定位,差错检验及纠错、信令链路监视和流量控制;MTP3为信令网功能,它与扩展功能级SCCP合并为OSI第三层功能级,这一层主要功能是信令消息处理与信令网络管理。由于MTP层寻址只限于节点间传递,只可实现无连接的消息传递,因此它不能提供面向连接业务和全局寻址,所以在MTP3上又增加了一层SCCP功能层,SCCP是对MTP的功能补充,可向MTP提供用于面向连接等功能。另外,SCCP还可提供GT全局寻址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在消息源点或在STP点SCCP将GT译成DPC+SSN(DPC为目的地信令点编码,SSN为本地识别SCCP用户的子系统号码)。 TUP部分属于No.7第四级功能,主要实现PSTN有关电话呼叫建立和释放,同时又支持部分用户补充业务。 ISUP部分也属于No.7第四级功能,支持ISDN中的话音和非话音业务。 TCAP部分是位于业务层和SCCP之间的中间层,但属于OSI七层协议的第七层,TCAP用户目前包括了OMAP,MAP,INAP三大部分,TCAP具有应用层规约和功能,不具备4-6层的规约和功能,因此TCAP所包括的业务都直接采用SCCP支持功能。 (二)No.7信令的基本消息格式 No.7信令方式采用不等长的单个信令单元消息传送各种消息,它主要由MTP处理控制消息的传递。No.7信令单元规定的三种信令单元MSU、LSSU和FISU分别如图4-2、图4-3及图4-4所示。 L2L3FIB1L2BIBSNB17F8CK16SIF8n(n≥2)SIO82LI6FSN7F8发送方向 图4-2 MSU消息信令单元(LI>2) L2L3FIB1L2BIBSNB17F8CK16SF8或162LI6FSN7F8发送方向 图4-3 LS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I=1,2) 6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L2FIB1BIBSNB17F8CK162LI6FSN7F8发送方向 图4-4 FISU填充信令单元(LI=0) MSU(Message Signal Unit)为消息信令单元,用来运载高层(用户部分或信令网管理功能)产生的信令消息。LSSU(Link State Signal Unit)为链路状态信令单元,用来传递链路状态信息。FISU(Filling Signal Unit)为填充信令单元,在无MSU和LSSU可发时,用以使链路维持同步工作状态。 BIB:后向指示语比特(Backward Indicating Bit) BSN:后向顺序号码(Backward Sequence Number),范围:0—127 FIB:前向指示语比特(Forward Sequence Bit) FSN:前向顺序号码(Forward Sequence Number),范围:0—127 CK:检验位(Check bits),差错检测,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方法 F:标志码(Flag),信令单元的开始和结束标志,编码为01111110 LI:长度指示语(Length Indication),信令单元净荷长度,即LI之后,CK之前的8位位组数目,编码范围0—63,当8位位组长度大于62时,取值63。 SF:状态字段(State Field),用于两端交换链路的状态信息;当采用一个八位位组时,其高5位比特为备用,低3位的编码为: 0 0 0 失去定位(SIO) 0 0 1 正常定位(SIN) 0 1 0 紧急定位(SIE) 0 1 1 业务中断(SIOS) 1 0 0 处理机故障(SIPO) 1 0 1 链路忙(SIB) SIO:业务信息八位位组,可分为业务表示语(SI,低4比特)和子业务字段(SSF,高4比特),SI的编码: 0 0 0 0 信令网管理消息 0 0 0 1 信令网测试和维护消息 0 0 1 0 备用 0 0 1 1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0 1 0 0 电话用户部分(TUP) 0 1 0 1 ISDN用户部分(ISUP) 0 1 1 0 数据用户部分(与呼叫和电路有关的消息,DUP) 0 1 1 1 数据用户部分(性能登记和撤销消息,DUP) 其它 备用 SSF的编码,低两位备用,一般置0,高位比特如下: 0 0 国际网络 0 1 国际备用 1 0 国内网络 1 1 国内备用(一般用于14位信令点编码) 6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SIF:信令信息字段(Signal Field),运载高层发送的信号信息,可能有信令网管理消息和用户部分消息(如TUP、ISUP),最大长度272个八位位组。 以上除SIF、SIO字段外,其他均为MTP第二级处理。 (三)信令链路功能 1、信令单元定界 信令单元的开始和结束由标志码标识,标志码的编码为01111110,结尾的标志码通常又是下一个信号单元的开始标志码。在链路负荷较重时,允许只发送标志码来维持链路同步,而不用发送FISU。为避免在信令单元内部信息传输时出现相同的编码(伪标志码),采用0比特插入的方法,在发送端,如果检测到非标志码内容已经连续发送了5个1,就在其后插入一个0;在接收端,如果检测到非标志码内容已经连续接收了5个1,就去除后面的一个0。 2、信令单元定位 在正常情况下,信令单元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且为8比特组的整数倍,另外在删0之前不应出现大于6个连1;如果不符合以上情形,就认为信令单元失去定位,要舍弃收到的信令单元,并由信令单元差错率监视过程进行统计。 如果收到指示m+7个八位位组或7个连1的信息,则进入八位位组计数方式;其中m+7个八位位组是指信令单元超过了长度限制,信令单元最多只能有m+6个八位位组,m是SIF字段允许的最大长度,最多可达272个八位位组,6是FIB、FSN、BIB、BSN、LI、CK、SIO部分的八位位组长度;由信令单元定界部分的描述可知,信令单元内删0前不应该出现7个连1。进入八位位组计数方式后,每收到16个八位位组,就向信令单元差错率监视过程(SUERM)和定位差错率监视过程(AERM)发送消息,表示收到错误的信令单元。 另外还要进行比特计数,比特计数是在删0以后进行,统计开始标志码和结束标志码之间的比特数,比特数应是8的整数倍N,且满足:5≤N≤m+6,5是标志码之间最少应具有的八位位组数(如FISU消息);如果比特数不正常,应舍弃收到的所有比特,并判别是否处于八位位组计数方式,如未处于八位位组计数方式,则向SUERM和AERM发送消息,表示收到错误的信令单元;如处于八位位组计数方式,进入八位位组计数流程。 3、差错检测 由于传输信道存在干扰会使信令消息发生差错,对于差错的检测NO.7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方法。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原理是将要发送的信号比特序列经过一些操作后除以一生成多项式,得到的余数取反就是校验位;在接收端所收到的信号比特(包括校验位)经过相似的操作后除以同一生成多项式,在无差错的情况下,所得余数应为0001110100001111,否则认为接收信令单元错误,舍弃该单元。生成多项式为X16+X12+X5+1,具体的计算方法不再赘述。 4、差错校正 NO.7信令系统提供两种差错校正方法:基本方法和预防循环重发方法(PCR);一般陆路传输时延小于15ms,采用基本方法;卫星传输等时延大于15ms,采用PCR方法。差错校正功能由FSN、FIB、BSN、BIB等4个标志完成,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差错校正方法。 (1)基本方法差错校正 一种非互控肯定、否定证实的重发纠错方法,非互控指信令单元可连续发送,不需等待上一个单元的肯定证实,FSN指示正在发送的信令单元序号;肯定证实指示已正确接收的信令单元序号,也可以表示该序号之前的多个单元被正确接收,已被肯定证实的单元被从缓冲区中清除,被肯定证实的信令单元序号由BSN标识;发送FISU时所有部分与上一单元保持一致;否定证实是指该BSN所标识的序号之后的单元没有正确接收(不包括该序号)需要重 7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发,此时将BIB反转,对端收到该信息后根据要求顺序重发单元并将FIB反转。注意:未被肯定证实的信令单元最多127个,即至少有一个FSN序号未被分配。在初始化时:FIB=1、BIB=1、FSN=127、BSN=127。 A端 BIB/BSN FIB/FSN B端 BIB/BSN FIB/FSN SIO/SF 1/113 1/69 发送单元69,正确接收单元113 1/69 1/114 TUP 发送114,正确接收69 1/69 1/114 FISU 填充消息,序号等不变 1/114 1/69 正确接收114 1/69 1/115 TUP 发送115 1/69 1/116 TUP 发送116 1/115 1/69 正确接收115 0/115 1/69 116接收错误,BIB反转,请求重发 1/69 0/116 TUP 重发116,FIB反转 1/69 0/117 TUP 发送117 0/117 1/69 正确接收117 1/117 1/70 118接收错误,BIB反转,请求重发,发送70 1/70 1/118 TUP 重发118,FIB反转 1/70 1/117 FISU 发送填充消息 1/69 0/118 TUP 发送118 其中TUP的含义是表示这次发送的是一个TUP消息。以下情况将确认有链路故障并通知第三级: 1、 收到3个连续的信令单元中检测出2个BSN错误; 2、 收到3个连续的信令单元中检测出2个FIB错误; 3、 证实定时器(T7)超时:在重发缓冲器仍有未被证实的信令单元,但在T7时间内未收 到新的证实。T7定时为0.5--2秒,建议值2秒。 信令单元发送优先级为: 1) 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2) 未得到证实和收到否定证实的信令单元; 3) 新的信令单元; 4) 填充信号; 5) 标志码。 (2)PCR方法差错校正 这一种非互控前向纠错方法,只采用肯定证实,FIB、BIB不再配合使用;每个单元被顺序发出同时在缓冲区暂存,序号由FSN标识,由接收的BSN来肯定证实哪些单元被准确接收,已被肯定证实的单元从缓冲区中清除,没有收到肯定证实的单元在无新的MSU单元发送时将自动依次重发,重发过程中如有新单元发送请求,优先发送新单元。为使PCR更完善,还采用强制重发过程,设置两个门限值来判断链路负荷情况: N1:缓冲区中未被证实的消息单元数。建议值:127。 N2:缓冲区中准备重发的单元的八位位组数。 如果两个参数有一个达到门限,则停止新单元的发送,优先发送重发单元,直到两个参数均低于门限,则进入正常过程。例如: A端 FSN BSN FSN BSN B端 4 5 发单元4,正确接收单元5 7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6 4 发单元6,正确接收单元4 7 4 发单元7 8 4 发单元8 9 4 发单元9 5 7 发单元5,正确接收单元7 6 7 发单元6 8 6 未收到单元8、9的肯定证实,无新 9 6 单元发送,重发;正确接收单元6 6 9 正确接收单元9 以下情况将确认有链路故障并通知第三级: 1) 到3个连续的信令单元中检测出2个BSN错误; 2) 证实定时器超时。PCR方法时T7应不小于0.8秒; 3) 信令单元发送优先级; 4) 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5) 启动强制重发过程后存储在重发缓冲器中的准备重发的信令单元; 6) 新的信令单元; 7) 还未证实的信令单元; 8) 填充信号; 9) 标志码。 5、初始定位 信令链路首次启用或故障后恢复将进行初始定位,过程包括:空闲、未定位、已定位、验收。根据验收周期的不同,分为正常定位和紧急定位,定位方式的选择由MTP第三级确定。 初始定位过程如下: SPA 一. S SIOS 加电 SIOS SIO 启动 SIO SIN/SIE SIN/SIE 。 。 。 FISU MSU 7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SIOS:业务中断;用于指示信令链路不能发送和接收任何链路信号。 SIO:失去定位;用于启动信令链路并通知对端本端已准备好接收任何链路信号。 SIN:正常定位;用于指示已接收对端发来的SIO且已启动本信令终端,通知对端启动正常验收过程。 SIE:紧急定位;用于指示已接收对端发来的SIO且已启动本信令终端,通知对端启动紧急验收过程。 信令链路启动过程为: 1) 设备加电; 2) MTP第三级向第二级发送启动命令,初始定位过程开始; 3) 当发送出SIO后打开T2定时器,此时处于未定位状态,在T2未超时前收到对端 的SIO、SIN或SIE则停止T2,进入已定位状态,也就是说,进入已定位状态标志着双方已交换过SIO;然后向对端发送SIN或SIE,如果T2定时超时未收到对端的SIO,则向对端发SIOS,回到空闲状态。向对端SIN还是SIE决定于本端的紧急标志,紧急标志是由第三级通过LSC(链路状态控制)通知初始定位设置的,未置紧急,发SIN,置紧急,发SIE; 4) 发送出SIN或SIE后打开定时器T3,在T3未超时前收到对端的SIN或SIE则停 止T3,进入验收状态,打开验收周期定时器T4;如果T3定时超时未收到对端的SIN或SIE,则向对端发SIOS,回到空闲状态; 5) 验收周期有两种:正常验收周期和紧急验收周期;在未定位转至已定位状态前,要 设置验收周期定时器T4的值;当本端置成紧急或收到对方的SIE则进入紧急验收周期,T4置成T4e;当本端未置紧急且收到对端发来SIO或SIN则进入正常验收周期,T4置成T4n,如果此后又收到了对方发来的SIE,应将T4再置成T4e。可以看出,本端未置紧急,而对端发来SIE进入紧急验收周期时,仍向对方发SIN; 6) 在验收期本、对端信令点之间周期传送SIN或SIE信号,同时启动定位差错率监 视过程;如果T4定时超时,未检测出错误,则初始定位过程完成;如果T4周期内检测出错误,则等到T4超时或收到正确信号单元时,重新启动一个新的验收周期,打开新的T4定时;验收周期可以尝试5次,如果5次尝试未成功,则认为链路无法定位,向对端发送SIOS; 7) 在验收阶段如果收到对端发来的SIO,此时,停止T4,向TERM发停止消息,启 动T3,转回已定位状态,等对方再发来SIN或SIE,再进入验收状态。如验收阶段收到SIOS,转到空闲状态,一切从头开始。在正常验收周期内如果收到对方发来SIE,则停止T4n将之置成T4e,停止AERM,重置Tin为Tie,然后开始紧急验收周期;如果本方置紧急,则向对方发SIE,其他与上一致; 8) 初始定位完成后,链路进入服务态,向对端发送FISU,同时打开T1定时,在T1 超时前收到对方的FISU则停止T1,然后双方可以发送MSU;如果T1之内未收到FISU,则向对方发SIOS; 9) 初始定位中的定时器: a) T1:定位准备好定时器;在T1时限内,链路必须投入业务使用,否则判为故障;对数字链路,规定时长40-50S,建议值45S。 b) T2:未定位定时器;在初始定位期间发送SIO允许的最大时延,该定时应大于传输通路的环路时延加上在发送“停止业务”消息和收到第三级的重新启动之间的时长,以保证远端能收到SIO;同时,为保证在故障情况下定位尝试不成功能及 7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早通知MTP第三层,以便在另一条链路上进行初始定位;在数字环境下,取值5-150S,建议值132S。 c) T3:已定位定时器;该定时应大于传输通路的最大环路时延和远端从SIO转换到SIN或SIE所需要的处理时间;数字环境下,取值1-1.5S,建议值1S。 d) T4:验证周期定时器;对于数字链路,T4n:7.5-9.5S,建议值8.2S;T4e:0.4-0.6S,建议值0.5S。 6、处理机故障 当高于第二级以上的功能级因素导致链路不可用时,就认为发生了处理机故障;处理机故障指的是信令消息不能传送到第三级或第四级,这可能是由于中央处理机故障,也可能是由于人工阻断了一条信令链路。 当第二级收到了从第三级来的指示或已经识别到第三级故障,则识别为本地处理机故障,向对方发送SIPO表示处理机故障,且舍弃收到的信令单元。 如果对端第二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端收到SIPO后通知第三级,开始连续发送FISU。 当处理机故障状态停止,则恢复正常发送消息信令单元,只要远端第二级正确接收消息信令单元,则通知第三级回到正常工作状态。 7、第二级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为了处理信令链路出现的拥塞状态,使信令链路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当信令链路上信号负荷过大时,接收端的接收缓冲器的容量超过门限值,此时认为检测出第二级的链路拥塞,启动第二级拥塞控制,打开T5定时,每隔T5的时间向对端发送SIB,同时停止对收到的消息信令单元做肯定和否定证实,即后续的BSN和BIB与拥塞前保持一致。对端收到SIB后启动远端拥塞定时T6,如在T6时限内收到含肯定证实的消息信号单元,则认为远端拥塞解除,如T6超时,则向第三级上报信令链路故障。 定时器时长:T5,80—120毫秒,建议值100毫秒 T6,3—6秒,建议值5秒 8、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 过高的差错率会导致消息频繁重发,使正常的信号传送时延增长,为了保证信令链路的服务质量,当信令链路差错率达到一定门限时,应判定此信令链路故障。 七号信令系统提供两种信令差错监视过程,用于不同的信号环境;一种是信令单元差错率监视,适用于信令链路处于工作状态下监视信令链路传送信号的故障情况;另一种是定位差错率监视,适用于信令链路初始定位时的验收周期。 (1) 信令单元差错率监视流程(SUERM): 具体流程图如下图所示。C是个可逆计数器,初始时置0,每收到一个错误信令单元加1;当C不等于0,且未达到门限值T时,T值一般为64,收到正确或错误的信令单元都使N加1,当N达到256时,C减1,N清0,所以如果信令单元差错率为1/256时,C加1和减1平衡,C值就不会累加到T,如果信令单元差错率大于1/256时,C值就会累加到门限值T,从而向LSC(链路状态控制)发出链路故障的指示。如果C等于0且一直收到信令单元正确的指示,则不做任何操作。 下图最下方的‘空闲’和‘开通业务’,指回到前面流程的相应位置。 7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空闲 开始SUERM C:=0 N:=0 开通业务 信令单元错误 信令单元正确 C:=C+1 否 C=T 是 C=0 是 否 链路故障 N:=N+1 否 空闲 N=256 是 C:=C-1 N:=0 开通业务 (2) 定位差错率监视过程(AERM):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在空闲状态收到IAC(初始定位控制)送来的开始消息后将计数器C清0,转到监视状态,在收到错误的信令单元后C加1,如C未达到门限值则仍停留在监视状态,如达到门限值就向IAC发送无效验证指示,进入空闲态,转入下一次验证周期, 7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重新进入定位差错率监视过程,如此过程可进行5次,5次未通过,则判定链路故障。 针对正常定位和紧急定位过程,Ti取值分别为:Tin=4,Tie=1。 空闲 开始TERM C:=0 监视 (四)信令网功能 1、信令消息处理 信令消息处理功能的作用是传递一条信令消息时,引导该消息到达适当的信令链路及用户部分,信令消息处理由消息路由、消息识别和消息分配三部分组成。 (1)路由标记 信令消息处理需要使用路由标记,路由标记位于SIF字段的开头,SIF字段的格式如下: H1 H0 信令消息 标 记 路由标记是标记中的一部分,14位信令点编码时,结构如下: SLS OPC DPC 信令单元错误 C:=C+1 C=Ti 是 无效验证 空闲 否 监视 4 14 76 1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24位信令点编码时,结构如下: SLS OPC DPC 4 24 24 DPC是目的信令点编码,指示消息所要到达的目的地;OPC是源信令点编码,是发端局的信令点编码;SLS是链路选择码,用于选择发送消息所用的信令链路。 对于电话用户部分(TUP)的信令消息,SLS是电路识别码(CIC)的低4位比特兼做,CIC是每个电路的标识,共12比特;对于ISDN用户部分(ISUP),由于采用了八位位组的堆栈结构,采用了专用的4比特作SLS;在与电路无关的消息中,如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也是专用的4比特;信令网管理消息的SLS,被信令链路编码(SLC)代替;有些消息与信令链路无关,则置为0000。 (2)消息路由(MRT) 利用路由标记中的DPC、SLS完成消息路由的选择,为信令消息选择一条信令链路,使得信令消息能传送到目的地信令点。 送到消息路由的消息有: 1) 从第四级发来的电话消息。 2) 从第三级的消息识别发来的要转发的消息。 3) 第三级产生的消息,一些信令网管理和测试维护功能,包括信令路由管理消息、信 令链路管理消息、信令业务管理消息和信令链路测试控制消息。 路由选择过程如下: 1) 根据业务信息八位位组(SIO)的内容判定是哪类用户产生的消息,选择相应路由 表,即通过业务表示语(SI)和子业务字段(SSF)来选择路由表。 2) 根据DPC和负荷分担的原则,确定信令链路组;如果去DPC的路由不存在,则向 第三级的信令路由管理发信令点不可达消息。 3) 根据SLS,依据负荷分担原则,在一确定的链路组中选择一信令链路。 通常到目的信令点的路由对应多条链路,具体使用哪条链路,根据SLS采用负荷分担的方法确定。 1) 同一链路组内信令链路进行负荷分担 按一定原则,将消息负荷尽量均匀地分配到组内每一条信令链路上。当组内只有两条链路时,使用SLS的最低位即可进行负荷分担: SLS=XXX0 选第一条链路 SLS=XXX1 选第二条链路 当有多天链路时,负荷分担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由设计者自行规定。 2) 同链路组间的信令链路进行负荷分担。 依据目的信令点编码和SLS,在与信令点相关的符合路由要求的几个链路组中进行选择;假如该路由里有两个链路组,如果采用A比特选线方式,则: SLS=XXX0 选第一个链路组 SLS=XXX1 选第二个链路组 B比特选线方式: SLS=XX0X 选第一个链路组 7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SLS=XX1X 选第二个链路组 AB比特选线方式: SLS=XX00 选第一个链路组 SLS=XX01 选第一个链路组 SLS=XX10 选第一个链路组 SLS=XX11 选第二个链路组 依此类推。 (3)消息识别(MDC) 接收来自第二级的消息,以确定消息目的地是否为本信令点;如果是本信令点,则将消息送给消息分配,如果不是本信令点,将消息发给消息路由,后一种情况表示本信令点有信令转接点功能。 (4)消息分配(MDT) 将消息识别发来的消息,分配给相应的用户部分以及信令网管理和测试维护部分;到达了消息分配的消息,肯定是由本信令点接收的消息。 消息分配接收到消息后,首先检查业务指示码,按业务指示码不同编码而分配给相应的用户部分;如果是信令网管理消息,还要按管理消息的类型,以传送到信令网管理功能的相应组成部分。 2、信令网管理 信令网管理的功能是在已知的信令网状态数据和消息的基础上,控制消息路由和信令网的结构,以便在信令网出现故障时可以实现信令网的重新组合,从而恢复正常的消息传递能力。内容包括信令业务管理、信令链路管理、和信令路由管理。 (1)信令业务管理(STM) 信令业务管理功能是将信令业务从一条信令链路或路由转到一条或多条不同的链路或路由,或在信令点拥塞的情况下暂时减少信令业务。其功能组成为: 1)倒换 倒换用到的几条消息: H1 H0 0001 0001 COO 倒换命令 0010 0001 COA 倒换证实 0001 0010 ECO 紧急倒换命令 0010 0010 ECA 紧急倒换证实 COO、COA的消息格式: H1 H0 最后收到MSU的FSN 标 记 8Bit,最高位填充Bit置0 ECO、ECA的消息格式: H1 H0 标 记 倒换是信令业务从不可用信令链路上尽快转移到一条或多条替换链路,而且要尽量保证消息不丢是、不重复或失去顺序。信令链路不可用的几种情况: 7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① 信令链路故障 ② 信令链路退出服务 ③ 信令链路闭塞 ④ 信令链路阻断 I)正常倒换的过程为: ① 停止在不可用的信令链路上的MSU的发送和接收; ② 必要时在不可用链路上发送LSSU或FISU; ③ 确定替换的信令链路; ④ 向对端发送倒换命令(COO)并等待对端回送的倒换证实(COA),消息中标 记中的SLC为不可用链路的编码,消息中还包含了双方从不可用链路上收到的最后一个MSU的FSN。由此可知,COO中包含的是本端收到对端的最后一个MSU的FSN;COA中包含的是对端收到本端的最后一个MSU的FSN; ⑤ 修改重发缓冲器的内容,重发缓冲器中保留着尚未被对方证实的信令单元,根 据COO、COA中的FSN,重发指针指向FSN+1的MSU,之前的信令单元予以去除; ⑥ 将信令业务转移到替换链路,将存储在第二级重发缓冲器和发送缓冲器中的信 令单元及发生故障后暂存在第三级缓冲器中的信令单元发往替换的信令链路; ⑦ 修改路由表,信令消息处理中的消息路由得到信令业务管理中的倒换功能通知 后,修改路由表。 II)紧急倒换的过程为: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信令终端发生故障,可能使链路某一端或两端无法确认从不可用链路接收的最后MSU的FSN,无法确定FSN的一端将以紧急倒换代替正常倒换,发送ECO或ECA。紧急倒换与正常倒换的区别在于紧急倒换的消息不包括FSN,所以,在收到紧急倒换消息后,将不对重发缓冲器修正,而直接在替换链路上发送尚未在不可用链路上发送的MSU,因此,紧急倒换有可能产生消息的丢失。 对于某一端而言,采用正常倒换还是紧急倒换,取决于本端的状态,于对端无关。也就是说如果收到对方的紧急倒换命令ECO,而本端可以确定从不可用链路接收的最后MSU的FSN,则向对方回送COA;而当收到对端的COO,而本端不能确定从不可用链路接收的最后MSU的FSN,则向对方回送ECA;只有当双方都不能确定从不可用链路接收的最后MSU的FSN,才会产生接收ECO,回送ECA的消息顺序。 III)时间控制的倒换过程为: 在某些情况下信令点之间无法传递倒换消息时,采用时间控制的倒换过程;当信令链路不可用时,经过一定的延时后,直接在替换链路上发送信令消息,延时的作用是减少消息顺序发生差错的概率,延时定时器T1(0.5-1.2S),建议为1秒。该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C A D B 如上图所示的连接A、D为SP,B、C为STP,此时如果AB断开,则倒换消息无法从A发送至B,此时就采取延时方法,一定的延时后,直接将信令消息在AC上发送。上图中,如果STPB和STPC之间有直达路由,则AB断开后倒换消息可以从A发送到B(A-C-B), 7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此时为了减少A到D的信令消息的错序,可使发向STPC的消息稍加延时。 2)倒回 倒回用到的几个消息: H1 H0 0101 0001 CBD 倒回说明 0110 0001 CBA 倒回证实 CBD、CBA的消息格式: H1 H0 倒回码,8比特 标 记 当链路由不可用变为可用状态后,信令点启动倒回过程,将信令业务倒回到变为可用的信令链路上,倒回是倒换的逆过程。 I)基本倒回过程: ① 确定替换的信令链路;即确定该链路变成不可用时有哪几条替换链路承担了其信令 业务。 ② 停止在替换链路上传送转移过来的信令业务,暂存到倒回缓冲器中。 ③ 向对端发送CBD,CBD含有倒回码,用以区别可能同时启动倒回过程的多条替换 链路,此时,对每条替换链路各发一个CBD,而具有不同的倒回码,从对方回送的CBA中包含的倒回码可以区别是哪条替换链路的倒回证实;倒回消息里标记中的SLC指明变为可用的信令链路。 ④ 收到CBA后,即在变成可用的链路上发送信令业务。 ⑤ 通知消息路由功能修正路由表。 II)时间控制的倒回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除恢复正常的信令链路外,没有其他链路可以发送倒回消息,此时采用时间控制的倒回方法,这与时间控制的倒换类似;参照时间控制的倒换过程,如果AB间链路恢复了,此时无法将倒回说明从A发到B,这时通过延时方式,延时定时T3(0.5-1.2S),建议值1秒,1秒后,再在恢复的AB间链路上开通业务,延时可以减少消息顺序出错可能性。 3)强制重选路由 相关的消息: H1 H0 0001 0100 TFP 禁止传递信号 0001 0101 RST 禁传目的地的信号路由组测试信号 消息格式: H1 H0 目的地,24比特 标 记 当某信令转接点(STP)无法到达某一目的信令点时,该转接点应通知邻近信令点,相邻信令点收到通知后启动强制重选路由过程,将去往该转接点的信令业务从不可用信令路由上转移到一条或多条替换路由,且尽量保证消息不丢失、不重复、不错序,对于该转接点而 8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言,将舍去存在待发缓冲器和重发缓冲器中的发往不可达信令点的消息,因此强制重选路由有消息丢失的可能性。其过程如下所示: ① 停止传送属于不可用路由的去目的地的信令业务,并将这些信令业务暂存在强制重选路由缓冲器中。 ② 确定替换路由。 ③ 在替换路由上发送信令业务,首先发送强制重选路由缓冲器中暂存的消息。 C A D B 上图中,如果SPA和STPB断开,STPB不能到达SPA,此时STPB向SPD发送TFP,SPD执行强制重选路由过程,使得SPD经STPB发往SPA的消息都经过STPC发往SPA,SPA执行倒换操作。TFP中的目的地即为不可达的目的地的信令点编码,即A的信令点编码。 在上述过程完成后D将定期向B发送RST(T10定时30-60S),直到收到TRA消息,表明RST消息中指明的目的地变成可达为止。 4)受控重选路由 相关消息 H1 H0 0101 0100 TFA 允许传递信号 0011 0100 TFR 受限传递信号 0010 0101 RSR 受限目的地的信号路由组测试信号 消息格式同TFP 当STP去某目的地的路由状态由不可用变为可用时,启动受控重选路由过程,以恢复信令传递的最佳路由,其过程如下所示: ① 停止属于已恢复路由的信令业务,或停止收到受限传递消息的路由中至受限目的地 的信令业务,将这些业务暂存在受控重选路由缓冲器中。 ② 开始T6(0.5-1.2S,建议值1S)定时,使消息出错的可能性减少。 ③ T6定时到,开始在恢复的路由上传送信令业务,或在收到受限传递消息的路由的迂 回路由上传送信令业务,先发送受控重选路由缓冲器中的消息。 强制重选路由的例子中,如果AB间路由恢复,B向D发TFA,D执行受控重选路由过程,停止D经C发送的原先应该经过B发送到A的业务,经过T6后恢复正常的负荷分担。A执行倒回的操作。TFA中的目的地即为恢复可达的目的地的信令点编码,即A的信令点编码。此时如果B通过信令路由管理功能向D发送TFR,TFR中的目的地是A的信令点编码,则D将再执行一次受控重选路由过程,停止通过B发往A的消息,转到通过C发送。 在受限传递过程后,D将定期向B发送RSR(T10定时30-60S),直到收到TRA消息,表明RSR消息中指明的目的地变成可达为止。受限传递过程国内暂不使用。 5)信令点再启动 相关消息 H1 H0 8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0001 0111 TRA 业务再启动允许信号 消息格式: H1 H0 标 记 当信令点由不可用变为可用时,将进行信令点再启动过程,恢复信令点与相关信令点间的信令业务(这里的过程基本是与STP相关的),其过程如下所示: ① 恢复再启动信令点所有信令链路;在一定的时间内再启动信令点利用信令点再启动 过程,将与其相关的信令链路尽可能由不可利用状态变为可利用状态。 ② 更新再启动信令点及其相邻信令点的路由状态信息,信令路由信息的交换是通过 TRA完成的,过程如下: a、 所有相邻信令点向变为可利用的信令点发送与其相关的信令路由消息,包括 TFP和TFR。 b、 当某相邻信令点完成上一步后,发送TRA作为信令路由信息传送结束。 c、 变为可利用的信令点通过检查所收到的TRA数量来确定是否收到了所有的信 令路由信息。 d、 变为可利用的信令点根据与之相关的信令链路状态及从相邻信令点收到的信 令路由信息,向相关信令点发送TFP和TFR,以修正相邻信令点的信令路由信息。 e、 变为可利用的信令点与所有相邻信令点交换完信令网的信令路由信息后,向各 相邻信令点发送TFA。 f、 路由信息交换完毕,信令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6)管理阻断 相关消息 H1 H0 0001 0110 LIN 阻断链路信号 0010 0110 LUN 解除阻断链路信号 0011 0110 LIA 阻断链路证实信号 0100 0110 LUA 解除阻断链路证实信号 0101 0110 LID 阻断链路否认信号 0110 0110 LFU 强制解除阻断链路信号 0111 0110 LLT 本地阻断链路测试信号 1000 0110 LRT 远端阻断链路测试信号 消息格式: H1 H0 标 记 标记中的SLC是被操作的链路编码。 管理阻断是为维护和测试而设定的,当某一信令链路在短时间内倒换倒回过于频繁或差错率过高时,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维护命令将该链路设置为阻断状态;链路处于阻断状态时,第二级状态不发生变化,不能传送用户部分的业务,但仍能传送相关的维护和测试消息。有链路处于阻端状态时,其相邻的两个信令点状态必须相匹配,要保证这一点,系统需对处于阻断状态的链路进行定期测试,发现不匹配则恢复该链路;对于处于阻断状态的链路两端而言,可能处于本地阻断、远端阻断、两端阻断三种状态之一。链路阻断的实施如下所示: 8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① A端维护人员发起阻断命令。 ② A端首先检查当阻断了链路后是否会造成B端不可接入,如果是则拒绝该命令并输 出阻断无效消息给维护人员;如果允许阻断,则向B端发LIN。 ③ B端收到A端的LIN后,先检查阻断了该链路是否会引起某信令点变得不可接入, 如果是,拒绝阻断请求,向A端发LID,A收到LID即放弃阻断;如果可以完成阻断,则向A端发LIA,启动倒换过程,并标记远断阻断;B启动远端阻断测试定时T23(3-6Min),T23时限到向A发LRT,确认链路状态,以保持两端匹配。 ④ A收到LIA后,标记本端阻断,此时如果B端发来话务,A可正常处理;A启动本 端阻断测试定时T22(3-6Min),T22时限到向B发LTT,确认链路状态,以保持两端匹配。 ⑤ A发出LIN后在等待阻断证实定时T14(2-3S)内未收到相应消息,则重新启动一 次阻断过程,如仍不成功,放弃阻断。 一. 注意:对一条不可用链路也可实施阻断,前提是链路组内有可用链路;阻断后,如果该链路被激活,则处于阻断状态。 二. I)链路阻断的解除: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管理功能启动的,即维护人员通过人机命令发起;另一种是信令路由功能启动的,当去某信令点的信令路由变为不可用从而使得该信令点不可达时,如果该路由里存在阻断的链路且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信令路由功能将对该链路发起解阻过程。 ① 管理功能发起的解阻过程: a、 A收到解阻命令后向B发送LUN。 b、 B向A回送LUA,取消远端阻断,启动倒回过程,取消T23定时,停止测试。 c、 A收到B的LUA,取消本地阻断,启动倒回过程,取消T22定时,停止测试。 d、 如A在等待解阻证实定时T12(0.8-1.5S)内未收到LUA,则重复一次,如仍 不成功,放弃解阻。 ② 信令路由管理功能发起的解阻过程: a、 A发现B变为不可达,检测有无链路处于阻断状态,假如有链路处于远断阻 断状态,则向B发送LFU。 b、 B收到LFU后向A发送LUN。 c、 A收到LUN后回送LUA,取消远断阻断,启动倒回过程,取消T23定时, 停止测试。 d、 B收到LUA,取消本地阻断,启动倒回过程,取消T22定时,停止测试。 e、 A发出LFU后启动T13定时(0.8-1.5S),在T13时限到时未收到B端的LUN, 则重发一次LFU同时再启动T13,T13终了如果对方仍未响应,则停止该过程,并在该链路上正常传送来自A端的话务。 f、 在过程‘a’里如果发现是本端阻断,则向B发送LUN,过程与管理功能发 起的解阻过程类似。 三. II)管理阻断的举例: 四. 五. A B 六. 七. 上图中,A和B之间有2条链路连接,由上至下分别为链路1、2,2条链路均可用。以下的操作是个连续的过程。 ① A端阻断链路1:可任选一条链路向B发LIN,B回送LIA;A端链路1本地阻 8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断,B端远端阻断;进行倒换操作,在2号链路上收发COO、COA,完成将1号上的话务倒换到2号链路。 ② 阻断链路2:被本地拒绝。 ③ A端解阻链路1:在链路2上发送LUN,B回LUA,链路1被解除阻断;进行倒 回操作,在链路2上发CBD,任意链路回CBA,完成链路2上话务倒回到链路1。 ④ B端阻断链路2:可任选一条链路向A发LIN,A回送LIA;B端链路1本地阻 断,A端远端阻断;进行倒换操作,在1号链路上收发COO、COA,完成将2号上的话务倒换到1号链路。 ⑤ 在A端去活链路1:链路2上发送LFU,B回LUN,A回LUA,链路2解阻; 1处于不可用状态;此时可能会有消息的丢失。 ⑥ A端阻断链路1:链路2上发LIN,B回送LIA;A端链路1本地阻断,B端远端 阻断。 ⑦ 激活链路1:链路1处于阻断状态。 ⑧ 在A端去活链路2:链路1上发送LUN,B回LUA,链路1解阻;2处于不可 用状态;此时可能会有消息的丢失。 ⑨ A端阻断链路2:链路1上发LIN,B回送LIA;A端链路2本地阻断,B端远端 阻断。 ⑩ B端阻断链路2:链路1上发LIN,A回送LIA;A端链路2双向阻断,B端双向 阻断。 ⑪ 激活链路2:链路2处于双向阻断状态。 ⑫ 去活链路1:链路2上双向发送LFU,互回LUN,互回LUA,链路2解阻;1 处于不可用状态;此时可能会有消息的丢失。 ⑬ 激活链路1:恢复初始状态。 ⑭ 如果AB间有3条以上的链路连接,只有1条可用,其他均被阻断,则如果可 用的链路被去活,则至少有一条链路被解阻。 八. 7)信令业务流量控制 当信令网由于网的故障或拥塞而不能传送用户部分产生的全部信令业务时,可时用该功能来限制信令业务源的信令业务。造成信令网不能正常传送信令业务的原因有三种: ① 信令路由组变成不可用,使信令点不可达。 ② 信令链路拥塞,使信令业务传递受影响。 ③ 某用户部分不可用,使得相关用户部分的业务无法传送。 (2)信令链路管理(SLM) 信令链路管理用于控制本端连接的信令链路,包括链路的接通、恢复、断开等功能;目的是为建立和保护链路组的正常工作提供手段。 信令链路组由一条或多条信令链路构成,每条运行的信令链路要具有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功能,信令数据链路是第一级,信令终端用来实现第二级功能。 信令网管理消息的标记中含有信令链路编码(SLC),SLC是信令链路的代号,与信令数据链路的代号和信令终端的代号无关,就是说一条信令链路所连接的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终端可灵活配置。根据分配和重组信令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三种信令链路管理过程,目前,我国采用第一种方式。 1)基本的信令链路管理过程—无自动分配的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终端。 2)信令终端自动分配。 3)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终端自动分配。 8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3)信令路由管理(SRM) 用来在信令点间可靠地交换关于信令链路是否可用的信息,并及时的闭塞信令路由和解闭信令路由。 1)禁止传递控制 目的是通过发送TFP消息通知一个或多个邻近的信令点,不能再通过本STP传递相关信令点的消息;收到TFP的信令点,进行强制重选路由。 2)允许传递控制 目的是通过发送TFA消息通知一个或多个邻近的信令点,已可以通过本STP传递相关信令点的消息;收到TFA的信令点,进行受控重选路由。 3)受限传递控制 目的是通过发送TFR消息通知一个或多个邻近的信令点,尽可能不再通过本STP传递相关信令点的消息;收到TFR的信令点,进行受控重选路由。国内暂不使用。 4)信令路由组测试控制 可以测试去某目的地的业务能否通过该STP传送;当信令点从该STP收到TFP或TFR,则开始信令路由组测试过程,每间隔T10(30-60S)向STP发送RST或RSR,直到收到STP发来的TFA。当信令点和STP之间路由状况由不可用变得可用时,该信令点也要向STP发送路由组测试消息,测试通过STP连接的其他信令点情况,STP通过路由情况,决定发送哪种消息:TFA、TFP还是TFR。 5)受控传递控制 ① 国际网的受控传递过程: 通过发送受控传递消息(TFC)将拥塞指示从发生拥塞的信令点传送到源信令点,当收到从消息分配功能传来的由远端第三级送来的TFC消息,就向信令业务管理发出‘目的地拥塞’,信令业务管理通知第四级:目的地拥塞,使其减少发送信令业务流量。 ② 国内网具有拥塞优先级的受控传递过程: 用于STP通知一个或多个源信令点,要求其不再将某一优先级和低于该优先级的消息通过该STP传送到目的地。如果源信令点收到的TFC中的拥塞状态高于信令路由组当前的拥塞状态,则修改信令路由组拥塞状态。 ③ 国内网无拥塞优先级的受控传递过程: 类似于国际网的受控传递过程,只是采用了多个拥塞状态,使用受控传递消息将拥塞指示从检出拥塞的信令点传送到源信令点。 相关消息: H1 H0 0010 0011 TFC 受控传递信号 消息格式: H1 H0 备用6Bit置0 状态2Bit 目的地,24比特 标 记 目的地:拥塞目的地地址 状态:指示至目的地的信号链路拥塞状态 6)信令路由组拥塞测试过程 执行受控传递后,源信令点利用该过程修改去目的地的路由组的拥塞状态,目的是通过测试了解是否能将某一拥塞优先级或更高优先级的消息发往目的地。 8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发出信令路由组拥塞测试消息(RCT)后,如果在规定时限内收到TFC消息,则用TFC中的状态值替换信令路由组拥塞状态值;如果在规定时限内未收到TFC消息,则改变信令路由组拥塞状态值为下一个较低的值,然后重复测试,直到拥塞状态值下降到0为止。 相关消息: H1 H0 0001 0011 RCT 信令路由组拥塞测试信号 消息格式: H1 H0 标 记 下面以前面举例的网络结构说一下信令网管理过程:网络结构如下: C A D B A和D通过STPB和STPC连接,当A-C断开时;A执行延时倒换过程,将业务从C倒换到B;C向相邻信令点D发送TFP,D收到TFP后执行强制重选路由,使得D到A的业务全部由B转发;然后D周期的向C发RST。 当A-C恢复接通;执行信令点再启动功能;A执行延时倒回过程,一部分业务倒回到C;C向D发送TFA,D收到TFA后执行受控重选路由,使得D到A的部分业务由C转发;D停止RST的发送。 3、信令链路测试 正常工作的信令链路应进行联机的周期性测试,测试消息格式如下: H1 H0 测试码 标记 其中: H1 H0 0 0 0 1 0 0 0 1 信号链路测试消息(SLTM) 0 0 1 0 0 0 0 1 信号链路测试证实消息(SLTA) 测试码:由发端局确定 信令链路测试的定时器: 信号链路测试证实消息(SLTA)监视定时器:T1=4—12秒 发送信号链路测试消息(SLTM)周期定时器:T1=30—90秒 当发出一个SLTM,在T1时间内未收到SLTA,则再发送一个SLTM,第二个T1内收到了SLTA则链路正常工作,如第二个T1内仍未收到SLTA,则链路不可用。 86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五)ZXJ10一次ISUP成功呼叫信令分析 消息流程分析: 1、前向地址信号 1) 发端局所需的操作 a) 电路选择 当发端局收到来自主叫用户的完成选择的消息,且确定该呼叫要选路到另一交换局时,则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的局间电路并且向后续的交换局发送初始地址消息(IAM)。路由的选择将根据被叫用户号码,所要求的连接类型和网络信号能力进行。所允许的 连接类型如下: - 语音 - 3.1KHz音频 - 64Kb/s不受限 所允许的网络信令能力如下 - ISDN UP优选 - 需要ISDN UP - 不需要ISDN UP(任何信号系统) 交换局用来确定呼叫路由的信息应包括在初始地址消息中,(作为传输媒介要求和前向呼叫表示语)。初始地址消息传送明确表示电路占用。 如果收到来自主叫接入的子地址,则这个信息不改变地传送到目的地交换局。(在初始地址消息的接入转送参数中) b) 地址信息发送顺序 在国内连接中,地址信息可能是本地号码,或国内(有效)号码。 c) 初始地址消息(IAM) 初始地址消息原则上包括选路到目的地交换局并把呼叫连接到被叫用户所需的全部信息。初始地址消息应包括协议控制表示语(前向呼叫表示语参数中)和传输媒介要求参数。 初始地址消息还可包括Ⅰ) 呼叫参考(包括发端局信号点编码;以便使目的地交换局建立端到端连接)。Ⅱ) 主叫用户号码;如果呼叫是来自国际话务员,则主叫用户号码可包括编码11或12。Ⅲ) SCCP连接请求参数。Ⅳ)与补充服务和网络利用有关的其它信息。Ⅴ)接入转送参数。 d) 完成传输通道 8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发端局发送初始地址消息后立即在后向完成传输通道的直连(当收到连接消息或应答消息时前向完成传输通道的连接)。 在语音或3.1KHz音频呼叫时,在发送初始地址消息后立即在双向完成传输通道的连接。 e) 网络保护定时器 当发端局或主控局发送初始地址消息后,启动等待地址全定时器(T7=20~30s)。如果定时器(T7)终了,则释放该连接并且向主叫用户回送一个指示。 2) 目的地交换局所需的操作 a) 选择被叫用户 目的地交换局收到初始地址消息后将分析被叫用户号码,以便确定呼叫应连接到哪一个用户。同时还应检查被叫用户的情况以及完成核实是否允许连接。如果允许连接,则目的地交换局将把连接建立到被叫用户。 2、 地址全消息或连接消息 1) 目的地局回送地址全消息ACM 只要目的地局收全被叫用户号码,或收到被叫用户指示:带内音已连接,就发送地址全消息。如果完成了导通检验,但收到成功的指示之前,则拒绝发送地址全消息。 a) 如果在目的地交换局确定被叫用户号码收全之前,从ISDN接入收到地址全或无状态指示的指示,则地址全消息中的表示语应置成如下指示 - 被叫用户状态=“无指示” - ISDN接入表示语=“ISDN” b) 目的地交换局收到来自ISDN接入的指示时结束收全被叫用户号码。这时,地址全消息中的表示语应置成如下指示: - 被叫用户状态=“用户空闲” -I SDN接入表示语=“ISDN” 2) 目的地交换局回送连接消息 目的地交换局回送连接消息意味着地址收全且应答。 如果目的地交换局从ISDN接入收到连接指示,则在下列情况发送连接消息: - 从ISDN接入未收到提示指示 - 地址全消息尚未发送 连接消息中的表示语将指示: - 被叫用户状态=“用户空闲” - ISDN接入表示语=“ISDN” 目的地交换局在发送连接消息前完成连接。在连接消息中包括呼叫历史信息。 3) 发端交换局收到地址全消息或连接消息 a) 当收到带有被叫用户状态表示语为“用户空闲”的 地址全消息时,向主叫用户传送提示指示(如果可能的话)。 b) 当收到地址全消息时,停止等待地址全定时器(T7),启动等待应答定时器(T9按Q.118中规定的间隔)。如果T9终了,则释放该连接,并向主叫用户发送一指示。 c) 如果收到连接消息,则停止等待地址全定时器(T7)。 4) 在目的地交换局直通连接和等待应答指示。 目的地交换局根据呼叫的类型发送等待应答指示(例如回铃音)。对语音和3.1KHz呼叫以及呼叫模拟被叫用户,目的地交换局收到被叫用户的提示指示时,经由传输通道向主叫用户发送等待应答指示。 目的地交换局收到被叫用户的连接指示后,在向前一交换局发送应答/连接消息之 88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前完成连接,与是否提供音无关。 如果目的地局由于目的地用户能发送音信号而未发送等待应答指示时,则目的地交换局收到进展指示时后向完成传输通道的连接。 6) 带有其他信息的地址全消息 地址全消息中可包括附加信息(例如回声控制信息)。 NO.7信令交换局应产生并发送地址全消息。 7) 接入移交指示 如果目的地局移交ISDN接入的任何呼叫建立信息,则将在第一个后向消息(地址全,连接或释放)的接入移交表示语中指示,只有目的地交换局才能产生接入移交表示语。 3、呼叫进展(基本呼叫) 呼叫进展消息是交换局后向发送(只在地址全消息后)的消息,表明在呼叫建立期间某事件已出现,应传送给主叫用户。 1) 从目的地交换局回送呼叫进展消息 目的地交换局在下列情况下发送呼叫进展消息: - 如果发送地址全消息后,又收到提示被叫用户的指示; 呼叫进展消息包括置成“提示”的事件表示语; - 如果发送地址全消息后,又收到被叫用户的进展指示; 呼叫进展消息包括置成“进展”的事件表示语。 2) 发端局的操作 发端局收到呼叫进展消息时未发现状态变化(即未停止等待地址全定时器或等待应答定时器),则向主叫用户发送适当的指示。如果呼叫进展消息包括在接入转送参 4、信息消息 1) 请求信息 在呼叫建立期间,发送(接收)初始地址消息后直到选路完成之前,按呼叫前向(向后)建立方向向任何交换局发送信息请求消息。 2) 发送所要求的信息 当发送信息请求消息时,启动定时器(T33)。在收到响应信息消息之前,在同一方向不可发送第二个信息请求消息。定时器(T33)的数值为12~15秒。 3) 接收所要求的信息 当收到信息消息时,定时器T33停止。 当收到未包括所请求的信息或所请求的信息不可得到的指示的信息消息时,应根据呼叫是否可继续进行来采取行动。舍弃任何未请求的信息。 5、 应答消息 1) 目的地交换局回送应答消息ANM 被叫用户应答时,目的地交换局连接传输通道且切断振铃音。应答消息向前一交换局发送。如果目的地交换局控制计费,则开始计费。 2) 中间交换局接收应答消息 当中间交换局收到应答消息时,就向前一交换局发送相应的应答消息,如果该局控制计费,则可开始计费且停止定时器(T9)。 3) 发端局接收应答消息 当发端局收到表示所请求的连接已经完成的应答消息时,则在前向完成传输通道的 89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连接。停止等待应答定时器(T9)。如果发端局控制计费,则计费可开始,并通知主叫用户可进行通话。 4) 自动终端回送应答 当连接建立到有自动应答性能的终端时,则不从被叫接收提示指示。如果目的地交换局收到应答指示且地址全消息已发送,则发送应答消息,否则发送连接消息。 6、由主叫用户启动的释放 1) 在发端交换局的操作REL 当收到主叫用户请求释放呼叫时,发端交换局立即开始释放已建立的通道,向后续交换局发送释放消息并启动定时器(T1和T5),以便保证在T1和T5内从后续交换局收到释放完成消息。 2) 在目的地局的操作RLC 当从前一交换局收到释放消息时,目的地交换局将开始释放已建立的通道,当电路可重新选择时,向前一交换局回送释放完成消息。 3) 计费 当在计费的交换局收到释放消息,或者当计费的交换局是发端本地局时,收到主叫用户释放呼叫的请求就停止计费。 7、由被叫用户启动释放 1) 在发端交换局的操作REL 当收到主叫用户请求释放呼叫时,发端交换局立即开始释放已建立的通道,向后续交换局发送释放消息并启动定时器(T1和T5),以便保证在T1和T5内从后续交换局收到释放完成消息。 2) 在目的地局的操作RLC 当从前一交换局收到释放消息时,目的地交换局将开始释放已建立的通道,当电路可重新选择时,向前一交换局回送释放完成消息。 3) 计费 当在计费的交换局收到释放消息,或者当计费的交换局是发端本地局时,收到主叫用户释放呼叫的请求就停止计费。 (六)ZXJ10一次ISUP不成功呼叫信令分析 90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消息流程分析: 初始地址消息发送见成功消息流程分析 1、在发送释放消息的交换局的操作 发送释放消息的交换局立即开始释放已建立的通道。该局向前一和/或后一交换局发送释放消息,且启动定时器(T1和T5),以保证在时间T1或T5内从前一和/或后一交换局收到释放完成消息。 2、在主控局(即控制呼叫的交换局)的操作 当从前一或后一交换局收到释放消息时,主控交换局开始释放已建立的通道。 此外,主控局还将: a) 向主叫用户回送指示; b) 试图重新选择呼叫建立的路由;或 c) 启动到前一或后一交换局的释放程序。 当主控局准备重新选择电路时,向前一或后一交换局发送释放完成消息。 五、实验步骤 打开如下菜单: 打开菜单如下: 91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选择跟踪的链路数1 点击确定,出现如下的界面,选择链路号1,如图选择ISUP消息 9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点击确认,打开如下菜单,点击信令跟踪开始,系统会提示信令跟踪成功! 1. 拨打电话6000002,注意观察7号消息,记录信号并进行分析 93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选中IAM消息,双击打开。 IAM 初始地址消息, 由于这个消息的内容比较长,我复制全部的内容,供学生去分析参考: *****七号消息体***** LI:44 SIO:85 SIF: 01 01 01 02 02 02 01 01 00 01 00 60 00 F8 03 02 08 06 81 10 06 00 00 02 0A 06 01 13 07 00 00 F4 03 04 1E 02 80 83 31 02 00 00 00 IAM---初始地址 必备参数: 94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接续性质指示: 卫星指示:接续中有0条卫星电路 导通检验指示:不需要导通检验 回声控制器件指示:不包括 前向呼叫指示: 国际/国内呼叫指示:国内呼叫 端到端方法指示:不可获得 互通指示:不会碰到互通 端到端信息指示不可获得 ISDN用户部分指示: 全程应用ISDN用户部分 ISDN用户部分优先指示: 非全程需要ISDN用户部分 ISDN接入指示:非始发接入 SCCP方法指示: 无指示 主叫用户类别:普通用户 传输媒介需要:3.1kHZ音频 被叫用户号码: 地址性质:用户号码 内部网络号码指示INN: *编路至内部网络号码允许 号码计划指示:ISDN号码计划 号码:6000002 任选参数: 主叫用户号码: 地址性质:用户号码 主叫用户号码不全指示NI:完全 号码计划指示:ISDN号码计划 地址显示限制指示:显示允许 屏蔽指示:网络提供 号码:7000004 接入传送: 1E 02 80 83 传播时延计数器:0毫秒 【分析】主叫用户摘机,拨号完成,主叫用户侧分析完成,发送该消息。根据以上的消息内容可以了解本次呼叫主叫号码是7000004,被叫号码是7000002,主叫号码地址性质是用户号码,传输的媒介是3.1KHZ,本次呼叫的性质是国内呼叫。 实际运用中,这个消息也是分析最多,这个消息的内容最丰富,描述本次呼叫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再结合数据配置情况,以及实际对端接口情况,有利于去解决实际问题。 95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指导书——程控交换实验 ACM 地址全消息 【分析】这个是指示被叫号码的性质,指示该被叫用户处于空闲状态,属于后向信号, ANM 应答信号 【分析】交换机检测到被叫用户处于空闲装态,且具有呼入的权限,向前向发送该信号,指示可以接通此次呼叫,主叫用户听到回铃音,被叫摘机就可以互相通话。 REL 撤线消息: 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