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手们阅读答案

高手们阅读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高手们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手们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手们》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极端负责的态度,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高手们》周凌峰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高手们》周凌峰 原文阅读...

《高手们》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极端负责的态度,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高手们》周凌峰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高手们》周凌峰 原文阅读

⑴我问过许多实习生,有时间能不能帮我做做校对工作?回答几乎无一例外:这活儿太没技术含量了,想学点更实用的招数,比如选题策划、采访技巧,以及编辑秘诀等等。

⑵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看过他们编出来的同期稿,勉强能达到文通字顺的标准,可是一涉及到专有名词,往往错得离谱——我很奇怪,为什么就没人去翻翻工具书,哪怕百度一下也成啊,这不都是校对的基本功吗? ⑶我想起了我师父,他就是一位校对高手,人送外号\"天下第一校\"。在遇到他之前,我根本不信校对还能校出花来,前人说得好: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 生。能把错误几率降低零点零几个百分点,已经是阿弥陀佛了,要想完全不出错,怎么可能呢?后来,我才领略到他的\"恐怖\"之处:我的每一封邮件,他几乎都能 找出错误来,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分段不够准确,或者标点符号使用不到位。平心而论,我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

1 5

可要想不被他抓住小辫子,太难了。我印象最深 的是一篇两百字的稿子,两百字,计入标点的话,在word文档中也就五行而已,可他逼着我修改了不下十遍,从标题到标点,足足磨了四五个小时。

⑷有人看不下去了,劝他:\"不就一篇稿子吗,犯得着这么校真吗?\" ⑸他倒是想得通:\"不这么磨,怎么提高。\"

⑹我差点崩溃。接着,师父又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如果写什么稿子,都在两百字以内完成。

⑺那段时间,两百字成了我写作的核心标准。一条评论稿,从引用相关报道,阐述基本事实,直至展开讨论,再加上个人意见,要想\"随心所欲不逾矩\",还 真不是个轻松活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把能想到的招都使上了,就差没用文言文写作,我的邮箱里留下了一堆以\"两百字\"为题头的稿件,不消说,很多都是被 打回来修改的。慢慢地,我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这样的约束,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养成精准使用文字的习惯。 ⑻师父只是我见过的众多爱较真的人之一。

⑼我曾经接过一个棘手的活儿,去采访一位\"不太好伺候\"的著名教授。 ⑽有关这位教授的传言很多,先期接触过他的同事告诉我,这位教授有\"三不为\":一不参加集体活动,二不接受媒体采访,三不兼行政职务。他甚至连照相都没时间,他们学校网站上的\"学人介绍\"一栏,挂的还是他十年前工作证上的照片。

⑾好在有热心的师长帮忙,我和教授联系上了,他没有传说中那样难以亲近,只是提了一个要求:\"你采访我可以,不要问那些小儿科的问题,你能不能先读 一读我的书?这样交流起来更顺畅一点。\"我想都没想就答

2 5

应了,他研究的领域正是我比较关注的,他的著作我也曾拜读过一些,这不算很为难。可第二天教授将书 单发来之后,我还是吓了一跳:这是开给他门下研究生的书目啊!截稿日期一天天临近,我只能抛开手头的工作,窝在图书馆一本一本啃下去,读书之余,还顺手做 了些札记,算是意外收获。

⑿结束了这段苦读之后,我把拟出的问题和札记一起发给了教授。教授很快作了答复:所提问题太过宽泛,不易作答,还请再考虑考虑。我做的札记中有一处引文出错,他也做了订正,并特意指出,札记有些模棱两可之处,说明我还没有读懂,应该参看某些著作,接下来,又是一列书单。 ⒀我又回到了图书馆,就像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公那样,原来的目的已经不重要,我只是想弄明白,要完成这次采访,到底还要经过哪些煎熬。

⒁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最后的采访过程波澜不惊,问题大致还是那些问题,教授很认真地作了答复。我纳闷了:其实您完全可以在一开始就接受采访,为什 么要让我绕上这么大一个圈子?教授笑了笑:\"你如果没有读我的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又怎么可能和我平等交流呢?\"这一瞬间,我几乎有种错 位的感觉,好像教授是记者,我才是他精心培养的采访对象。

⒂每逢遭遇困难,我总会回忆一下这些\"恐怖\"的经历,借此给自己打气。我尊重这些爱较真的人,他们看似偏执,其实只是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一条再平凡不过的准则:敬业精神。 《高手们》阅读习题

3 5

18.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校对( ) 勉强( ) 棘手( ) 札记( ) 1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截稿日期一天天临近,我只能抛开手头的工作,窝在图书馆一本一本啃下去......

(2)我曾经接过一个棘手的活儿,去采访一位\"不太好伺候\"的著名教授。 20.联系上文,第⑵段中\"校对的基本功\"指的是什么?(2分)

2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文中\"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一句进行评析。(3分)

22.仔细阅读第⑸、⑹段,分别从标点符号和词语表达的角度对这部分文字进行校对。(4分)(请直接用修改符号在下列选文处修改) ⑸他倒是想得通:\"不这么磨,怎么提高。\"

⑹我差点崩溃。接着,师父又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如果写什么稿子,都在两百字以内完成。

23.本文写了两位\"高手\",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他们的\"高\"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

24.文中第⑶、⒂两段中两处\"恐怖\"各有怎样的含义?(4分) 25.读过全文,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谈谈什么是\"敬业精神\"?(4分) 《高手们》阅读答案

18、①jio ②qiǎng ③j ④zh (共2分,每小题0.5分) 19、(1)这里喻指作者刻苦地钻研那些深奥难懂的书。 (2)这里比喻事情难办。

4 5

20、遇到不懂的专有名词,应勤查工具书。

21、围绕\"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校对工作的重复、琐细,费时费力,永无止境\"来答即可。

22、按要求用修改符号直接在错误处修改。第(5)段把句号改成问号。第(6)段把\"如果\"改成\"不管\"或\"不论\"。

23、师父\"高\"表现在:文字校对极端认真,能力极强,对徒弟要求极严。 教授\"高\"表现在:不随便接受采访,要求记者读自己的及相关的书,有资格平等交流才接受采访。

24、第⑶段的\"恐怖\":指师父在校对上的极端严格、较真。 第⒂段的\"恐怖\":指跟高手们在一起经受磨炼。

25、能结合人生体验,围绕\"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来谈即可。

5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