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以载道 以道育人

文以载道 以道育人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文以载道 以道育人

——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何在?韩愈先生提出“文以载道”。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第二条明确指出:教材富有现代气息,文质兼优,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因此,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聋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马踏飞燕》、《故宫博物院》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聋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美丽的天山牧场》《桂林山水》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天山、桂林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聋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重亲情、惜友情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聋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聋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对“我”两种绝然不同的爱„„这些浓浓的亲情,聋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还能让聋生和家人更加和睦。而《少年闰土》《伟大的友谊》可以让聋生学会友爱,珍惜友谊。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限制了他们的生活交往范围,造成许多聋生孤僻、自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设身处地地让向聋生阐述着身体器官的珍贵和生命的宝贵;《生命的意义》文末那段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向聋生诠释着生命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进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品德教育

1.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聋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更是聋生学习的典范。《丰碑》、《倔强的小红军》、《我的战友邱少云》都是很好的文本,牺牲在雪地里的军需处长、倒在马背上倔强的小鬼,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的邱少云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行为,就能使聋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聋校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周总理的睡衣》《一夜工作》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周总理是每个聋生学习的楷模。

2、诚实守信、锐意进取的教育

诚实守信、锐意进取,是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身上都具有的优秀品质。聋校语文教材中为聋生树立了许多这样的榜样。《诚实的孩子》中的童年时代的列宁,《一定要争气》中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因文利导,让聋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渡船》中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那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将相和》中蔺相如宽于待人的优秀品质,都是教育聋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互谅、互敬、互让、互爱的范本,在教学中要引导聋生联系自身实际,学习这些优秀品德。

三、人生观教育

聋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阶段,而且由于生理缺陷,是非善恶的辨析能力十分薄弱。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聋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聋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海伦.凯勒》讲述了一岁半成为盲聋人的海伦凯伦成长为一位世界闻名的盲聋女作家的成长历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借文发挥,启发聋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不要自卑,为理想而奋斗。

总之,德育是聋校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教师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