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学校管理研究

浅谈学校管理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教育管理

浅谈学校管理研究

■索朗加措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中学 856000)

【摘 要】 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反映学校教育和各项管理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具有稳定性、适应性、严肃性和行政性等特点。近年来,由于教育部门和各校注重了常规管理,使学校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积累了多年从事学校管理的经验并通过走访,了解兄弟学校的做法,不少学校确实抓得扎实,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关键词】 学校管理;管理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5󰀁【文献标识码】 A󰀁1.树立优良的领导形象

校长是学校管理决策的核心。人们常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涉及面广。校长要统领全局,站得高,看得无,思维要敏锐。校长应具有敬业爱岗,勇于献身,锐意进取,敢于负责的精神;应有一定的领导魅力,应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校长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做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行者。同时,校长应加强自身的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师生的榜样。校长的优良形象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对师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待师求真

一所学校,教师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处所,他们懂知识、懂理论、懂政策,是教学的里手内行,在一些问题上他们往往会“自觉得是”,有时甚至是“顽固己见”,要是校长的某一政策存在某些不足,履行起来就遇上重重阻力。因此,对这些教师的管理则是校长最首要也是最棘手的任务,而学校又恰恰是校长怎样实行对人的管理?

首先,校长的德才自不待言,其人格魅力则更加首要。也就是说校长的德才必须得到教师的首肯,觉得你确凿有当校长的素质,而更首要的是你的气质、风采、言谈、举止,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处事能力,要有相当多的老师佩服。在必然程度上讲,人格魅力显得更首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服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政策,为什么同一政策张校长能履行而李校长履行不下去?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襟怀坦荡,尊首要害人物,善待普通教师。无论哪种学校,总有一些“资格”型教师,学术权威也罢,教学里手也罢,老资格也罢,他们的话往往有分量,往往能得到其他一部分老师的附和。因此,校长在全局性的工作中,该当礼贤下士,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能得到他们的支撑则更好,至少也要他们不反对。这就请求我们的校长不得,不得“老子天下第一”,要襟怀宽广,要谦虚谨慎,要多尊重那些要害人物。而普通教师又是学校工作的基层履行者,任何一位教师在学生中造成坏的影响,都会对学校的形象有所毁坏,所以,作为指示者,只要有光阴就必须凝听教师的心声,急其所急,以热诚去善待每一位普通教师。

3.制度管理,培养教师的自觉性

创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但不能降低工作要求。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学校有自己的制度,“没有规矩如何成方圆”,人文管理同样要靠制度。不但要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还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作为保障。形成以制度为准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养成自觉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学校才能做到“有制度可依”,教师才有行动的准绳。

3.1.制度的制定要合理化。

制度制度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综合考虑,既不偏袒,也不冷漠的中性制度。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参与学校制度的制订是他们正当权利,所以,在学校一些重大制度制定之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征求教师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学校管理的一员,自己在学校管理中是有用的,不是局外人,体会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校长要根据教职员工合理的建议,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拿出制度草案。在教职工大会上,学校制度的起草人应讲清相关制度制定的目的意义,对相关条款进行解释说明,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再由学校对制度进行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8-0127-01修改、调整,力求科学、合理、公平,最后递交教代会审议、通过。这样,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制度程序规范,广大教职员工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支持、拥护学校的规章制度。

3.2.制度内容要合理,执行要公平。

对学校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到“合情合理”。合情是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合情是指符合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生活规律、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既要体现“刚性”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在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要做好制度外的“法外功夫”。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落实有偏差,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执行、落实学校制度既要“严格”,又要“谨慎”,做到一视同仁,力求公正、公平。在推进学校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只要程序规范,内容合理,落实公平。就能让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合理评价教师工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评价的方法很多,量化管理尤为科学,被许多校长运用到教学中。我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也尽量实施量化管理。实施前,有交代会研究讨论,制定出适合我校的方案,并由多数教职工表决通过,形成文件,逐步实施。教师的出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次数、课外辅导的次数都要求量化、规范化,教师家访的次数、发表论文的篇数也要量化,等等。这些量化措施对教师实施控制、监督,强调服从性和统一性,结果往往会使部分教师只是拼命地应付检查,不能专心研究教育教学,探究教学艺术,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但负责任的教师,他们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会激发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工作追求卓越,充满激情,创新精神得到激发,这些是可以量化的。量化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学校才有利,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量”的规定之外的工作,有时还要实施模糊管理。对教职工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公正。既要做到精细,又要模糊管理,既有量化又追求质优。比如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要对次数、人数进行量化管理,而对于班主任教师关注的学困生工作,找学生谈心,找家庭配合等工作的情况,就不是靠量化管理所能做到的。

5.提高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格林菲德指出:“一个优秀的和富有洞察力的管理者,必须既重视手段、工具,也要重视目的,必须分析和反思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的,“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的毕生追求,作为校长的我,更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我管理,不能成天忙于具体事务,要时常对自己的管理作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学校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首先要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管理方法,以改革为动力,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从而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教师管理有法而无定法,学校管理者应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以便总结出更好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作为教育者,不应该对学生有等级意识。要培养好所有的学生,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做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在现代育人工程中描绘出灿烂的蓝图。

2017年 第18期127“摆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