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

浅谈如何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

来源:尚车旅游网
南方论刊·2014年第3期 教育广角浅谈如何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陆尧和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是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古典诗词的教学与欣赏,但仍存在不少遗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授之方法,拓展阅读,积累阅读量,挖掘作品内涵,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鉴赏能力;阅读;积累

  我国的古典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其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方式值得我们回味品评。那些千古文字突破了时空界限在诗人与我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丰富学生的古典诗词的积累,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发展。

  古典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高考语文科的重要内容。新版高中语文必修本和选修本中都收录了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如粤教版的必修一和必修三有2个单元,22首基本阅读作品、10首拓展阅读作品。选修一有4个单元,38首基本阅读作品、34首拓展阅读作品。这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视。但是高考中学生诗词鉴赏得分情况并不理想。从广东省高考样本抽查平均得分(总分为7分)来看,2009年为2.47分,2010年为3.02分,2011年为3.56分,2012年为2.61分,大多数得分率不超过50%。学生鉴赏失分原因在于知识不够系统化,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修辞、抒情方式、诗歌分类等知识,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狭小,接触机会较少,造成了阅读量不多。相比之下,学生更喜欢当下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学,忽略意韵深远的诗词文化。另一方面,有些同学出于考试目的而去阅读古诗词作品,但是这种学习动机不是源自自身的内部动力,并没有给自身带来精神的愉悦,反而成了学生沉重的外部压力,并没有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三)缺乏合理的教学安排。新的高中语文课程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被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在体现基础性时,更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粤教版的必修一和必修三的诗词教学内容,前后间隔为一个学期。入选的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无论是作品的时代、题材、体裁、作者、表达技巧等方面,都能让学生在初中诗词学习的基础上对古诗词鉴赏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间隔,让学生的知识印象在即将遗忘之际能得到重新再现,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例子示范作用。这样的安排是合理有效的。粤教版的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选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题材等内容更丰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诗词知识基础,提高鉴赏作品的技巧和能力。但是要完成这本书的教学通常需要一个学期。学生对如此集中的长时间的学习,心理上必然容易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这样的安排是合理性有效性都不够高。

  (四)缺乏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在诗词课堂教学上存在一些误区。他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喜欢以自己的解释取代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有些解释也缺乏个性化,见解陈旧;教师讲的多,学生体悟的少,未能让学生获得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愉悦。有些教师为应试而教,围绕考纲要点,忽视了诗

  一、学生古诗词鉴赏失分具体原因分析

  (一)缺乏文学底蕴。古典诗词作品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悠远的艺术境界。它的语言精炼概括,表情达意委婉含蓄,典故运用多,语言风格、修辞、抒情方式丰富多彩,诗歌分类多样。这都增加了学生理解作品的难度。学生如果对相关知识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在鉴赏作品时就很难把握。这些都与学生缺乏古代文学史、历史知识和文学积累有关联。

  (二)缺少阅读量。现代白话文是当代学生主要的学习和运用的语言工具,学生阅读古典诗词作品的空间

111

词的意象、意境和心境三者之间的联系,未能引导和教会学生再次创造美的意境的方法、技巧,从意象、意境去体悟诗人的心境的方法、技巧,反而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二、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提高欣赏能力的具体做法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积累的作用及意义。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条固本强基之路,也是改变此状况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科学的安排和设计,丰富学生的古典诗词积累和文化积淀,在积累中让学生能继承中华文化遗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发展想象力,提高欣赏能力。

  (一)了解和掌握鉴赏的基本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要舍得花时间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鉴赏中主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对应的代表性的诗句,如此“胸有成竹”,方能“应对自如”。 试问不知有托物言志的手法及其构成,亦不知其运用效果如何,如何能进行正确的鉴赏呢?其次,初步了解和掌握诗词的分类及其特征。古典诗词的题材丰富多彩,根据写作内容,人们大致给他们进行了划分,如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等。每一个类别的诗都有相对常用的意象、表现手法,有相似的主题情感和写作范围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一些典型作家、作品,特别是烩炙人口的名句,为今后的学习迁移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阅读,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浏览《唐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等,通过互联网、文献资料,多读一些诗词赏析性的文章,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阅读、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或评传,初步了解唐宋两朝的历史概况,让学生走进历史和诗人的精神世界,以此丰富涵养,拓展视野,弥补知识缺陷。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进行积累。利用学习栏、板报、手抄报等方式介绍诗词;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诗词;定期举行相互背诵活动,举行诗词朗诵会等活动。指导学生在记忆时,能进一步揣摩意象、意境,体会作品的内涵,悟出哲理,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在各种活动中相互分享交流,把积累这一艰巨工作分解成细小的任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三)授之以法,引导积累。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加强积累指导,注重计划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大内容为线索,收集、积累相对应的作品

112

或代表语句。如:以意象为线索。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有虞世南的《蝉》,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以修辞手法为线索。如拟人手法,有刘禹锡《石头城》 中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岑参《山房春事》中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词赏析内容丰富,角度多变,学生有必要对常见手法的概念、典型例子有一定的了解与积累,了解例子运用的特点,以滚雪球方法,构建网状知识框架,丰富自己的积累,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

  (四)回归文本,收获感悟。古典诗词的积累不是外显的实用,而是一种文化传承。诗词教学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品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在识记诗词时,更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进入到作品所描写的情境中,仔细揣摩作品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本身所富含的文化内涵,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经典著作的目标。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面上是写梅,实际上梅只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香如故”二字,写出了作者虽不幸遭遇坎坷、境况凄凉,但仍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学生如能体会到这点,对其情感与品质的影响是深远的。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有多种方法,阅读积累优秀的古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只有如此,学生到了高三进行诗词强化训练和综合训练时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累和积累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把握积累的方向,厚积薄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编辑/何火权 校对/安琪

著作权授权声明

全体著作权人同意:论文提交给《南方论刊》期刊发表,一经录用,本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独家授予《南方论刊》杂志社,并许可《南方论刊》杂志社转授权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维普资讯网使用。

南方论刊杂志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