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护理体会
作者:周艳华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癌症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8例患有癌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方式实施治疗。采用癌症化疗常规护理模式对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癌症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癌症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癌症;化疗;护理
[Abstract]Obejective: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in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Methods: a total of 78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an average of 39 cases,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treatment mode of implementation. The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model on nursing during treatment; us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to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Results: Patients with cancer disease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ex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adverse psychological state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hemotherap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cancer patients is very apparent in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key words]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ode;Cancer;Chemotherapy;Nursing 癌症是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该类疾病的确诊对临床许多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严重心理应激反应[1]。本次研究对患有癌症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8例患有癌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41.3±1.9)岁;患癌症时间1~7年,平均患病时间(2.8±0.5)年;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患者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龄29~72岁,平均年龄(41.5±1.8)岁;患癌症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7±0.6)年。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癌症化疗常规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②化疗前进行必要讲解和心理疏导;③尽量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④进一步强化护理基本操作;⑤通过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⑥为患者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改善幅度、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癌症病情控制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基本或彻底消失,检查结果显示癌症病灶范围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超过70%或完全消失;显效:症状表现明显减轻,检查结果显示癌症病灶范围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超过40%,但没有达到70%;有效:症状表现有所减轻,检查结果显示癌症病灶范围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没有达到40%,但也没有继续扩大发展;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有转移或扩大迹象[3]。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χ-±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改善幅度
对照组在癌症化疗常规护理前SAS评分为(63.78±3.26)分,护理后为(56.94±3.17)分,组内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癌症病情控制效果
两组癌症病情控制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 不良心理状态
观察组化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焦虑情绪,2例出现抑郁情绪,4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2例患者出现恐惧情绪;对照组化疗期间14例患者出现焦虑情绪,10例出现抑郁情绪,17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12例患者出现恐惧情绪。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化疗仍然是临床对癌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副作用,及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会遇到的诸多问题,也会使患者在治疗期间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4]。研究发现导致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疾病因素;②环境因素;③治疗因素;④家庭因素;⑤社会因素;⑥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会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上述主要因素,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保证患者能够以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 常云丽.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C):180.
[2] 徐顺林,任小红.实施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5(4):439.
[3] 文欣轩.梁素美.青年癌症患者化疗期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09,34(2):332.
[4] 吴美华,陈小红,刘爱琴,等.护理心理干预改善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4(1):87.
[5] 邓立力,吕慧芳,杨宁.心理干预治疗对癌症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2(2):16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